编辑推荐
50个关键问题探秘战争史上的奇迹!
《罗荣桓传》《罗瑞卿传》主要撰稿人黄瑶先生倾力著述!
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国民党,国共双方有怎样的本质区别?
史海钩沉,澄清谬误,重新讲述解放战争中的那些重大事件、重要问题;
新材料,新视角,叙述引人入胜,细节生动而丰富。
内容简介
《真相:解放战争那些事》系作家黄瑶的专著。本书以历史考证的笔法研究和描绘了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最终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全书大致以时间为序、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介绍。重点记述和解析了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可以让读者用较短的时间感受到解放战争的精彩篇章,了解了国共双方的本质区别,进而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战胜国民党的历史缘由。
《真相:解放战争那些事》的各章内容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是在战场之上还是在战场之外,都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彰显了解放战争是一场民心所向的战争,而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出版这样的作品,有利于我们借鉴和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同时,本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料详实、叙述引人入胜,细节生动而不失真,许多新材料的运用更使得一些老问题有了新理解。作者以深厚的军事史学造诣和理论功底,依据史料澄清了谬误,真实再现了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也回答了青年人的疑问,令人信服。
作者简介
黄瑶,江苏扬州人,曾任总政治部罗荣桓传编写组副组长、总参谋部罗瑞卿传编写组组长,是《罗荣桓传》《罗瑞卿传》的主要撰稿人,还著有《罗荣桓年谱》《三次大难不死的罗瑞卿大将》《青年罗荣桓》等书。曾任《中共党史人物传》副主编。现为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会刊《齐鲁丰碑》主编。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国共和战博弈,争夺东北 1
1.毛泽东哪一项战略决策是奠定解放战争胜利基础的神来之笔? 3
2.中苏条约规定东北将交给蒋介石,为什么毛泽东认为仍“有文章可做”? 11
3.我军最早进入东北的究竟是哪一支部队? 19
4.中共军队为何能比国民党军队更早进入东北? 22
5.日军一投降,阎锡山为什么急急忙忙侵占上党? 31
6.抗战胜利后,第一位起义的国民党军将领是谁? 39
7.重庆谈判时,为什么毛泽东要给蒋介石“洗脸”、蒋介石要给毛泽东“一捂”? 45
8.蒋介石命令停止追击撤退的林彪是战略上的失误吗? 48
第二部分:蒋介石挑起内战,解放军奋起自卫 57
9.皮定均因何功劳被毛泽东大加赞赏? 59
10.李默庵损兵折将,为何仍说是同粟裕“双赢”? 62
11.蒋介石嫡系整三师中将师长是如何变成“现代庞涓”的? 73
12.为什么陈毅说粟裕的战役指挥“愈出愈奇,愈打愈妙”? 76
13.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六师师长韩练成为何临战失踪? 87
14.蒋介石最看重的整编第七十四师是如何落入陈、粟包围圈的? 93
15.出于什么原因毛泽东从保卫延安到主动倡导撤出? 105
16.毛泽东为何事与任弼时发生了多次激烈争论? 109
17.在战场上要运用蘑菇战术是谁提出的? 115
18.有一次林彪为什么甘于被师长指挥? 122
第三部分:解放军三路出击,展开战略进攻 125
19.刘、邓为何匆忙中断休整,义无反顾地冒险提前跃进大别山? 127
20.为什么刘伯承说“慈不掌兵”反映的是国共军队的性质? 136
21.华野伤亡万人的南麻、临朐战役是因“七月分兵”导致的吗? 142
22.各解放区作战成绩排名末位的晋察冀野战军是如何打翻身仗的? 147
23.林彪、李天佑三战四平,何以功亏一篑? 154
24.毛泽东与林彪在打长春问题上有什么纠结? 162
25.粟裕怎样“斗胆直呈”,建议军委推迟要其渡江南下的决策? 168
26.江青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就城南庄事件诬陷聂荣臻,真相究竟如何? 174
27.国共双方将帅在济南战役中有何令人感慨的表现? 181
第四部分:震惊世界的战略决战 197
28.林彪有没有让罗荣桓看过回师打长春的电报? 199
29.解放战争中哪一次战役被美国西点军校写进了教科书? 204
30.什么原因导致装备精良的廖耀湘兵团60小时内即被装备简陋的东野全歼? 213
31.开启淮海决战阀门的人是谁? 219
32.毛泽东为什么要一日之内连发三封“至要至盼”的电报? 224
33.华野追击杜聿明集团使用的是什么战术? 229
34.毛泽东如何用空城计来对付傅作义的偷袭? 235
35.邓华、刘亚楼为什么否定毛泽东先打塘沽的决定? 240
36.东北先遣兵团胜利攻占密云,为什么却遭到了毛泽东严厉批评? 244
37.哪三个人对促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贡献最大? 247
第五部分:宜将剩勇追穷寇 267
38.解放军渡江战役为什么要推迟六天? 269
39.1949年,谁让英国军舰第一次在中国领土内升起了白旗? 273
40.渡江战役中,刘伯承为什么批评并阻止三兵团攻打安庆? 279
41.渡江战役中,国民党江阴炮台为何开炮攻打自己的军队? 282
42.为什么说打上海好比在瓷器店里打老鼠? 285
43.毛泽东在陈明仁起义前是如何消除其顾虑的? 291
44.连战连捷的解放军为什么会在青树坪战斗中失利? 295
45.解放军一三五师孤军深入白崇禧防地,为什么成为好棋? 299
46.海南岛战役中,解放军的木船为什么能够打赢国军的军舰? 304
第六部分:战争史上的奇迹 313
47.淮海战场上为什么会出现“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作战”? 315
48.为什么说小推车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327
49.我军在军事战术技术上究竟靠什么打赢了解放战争? 337
50.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为什么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胜利? 350
后记 367
精彩书摘
23.林彪、李天佑三战四平,何以功亏一篑?
四平位于沈阳、长春之间,是中长铁路、(四)平齐(齐哈尔)铁路、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会点,处在东、西、南、北满的十字路口,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和国民党军曾在此地打了四仗:
1946年3月17日,一战四平是一次小仗,我军从国民党军收编的伪满军手中解放四平。
4月18日至5月18日,二战四平,即四平保卫战,我军扼守四平31天,迟滞了国民党军北进的行动,为巩固和建设北满根据地赢得了时间,消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有生力量,摸到了对付美械装备军队的办法。
三战、四战四平,我军实施攻坚战。三战四平没有打好,而1948年3月进行的四战四平,整个战役如摧枯拉朽,仅24小时便占领全城,歼灭国民党军1.9万人,解放四平。四平,经过四次战役才最终取得和平。
三战四平为何功亏一篑?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回顾整个战斗的过程。
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战场形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1947年5月19日,林彪接见新华社记者时把东北人民自卫战争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国民党军进攻东北到民主联军主动撤出四平,是敌进我退。第二阶段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拉锯。而“现在我们已经由拉锯式的战争形势,走向了全面反攻的过渡阶段”《群众》1947年第11期。。
6月3日,南满和北满的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会师。此时,民主联军已肃清吉林、长春以南,四平以东广大地区的国民党军,歼灭近五个师,沟通了东、西、南、北满的联系。
国民党军在民主联军的严重打击下,迅速收缩兵力,坚守长春、四平、沈阳等战略要点。四平再一次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林彪决定拿下四平。他调一纵、辽吉纵队和六纵十七师,共7个师组成攻城兵团,由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统一指挥。以二纵、三纵、四纵(缺第十一师)、六纵(缺第十七师)及第一至第四独立师、东满独立师、西满骑兵第一、二师等部共17个师兵力放在四平以南、东南和以北地区,准备阻击援兵。
此时,守四平的国民党主将是陈明仁。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的,抗战期间他带领第七十一军在滇西迭挫日军,被英美军队誉为“杰出的中国名将”。由于陈明仁屡屡抗上,曾几度丢官。1946年1月,陈明仁奉蒋介石之命率第七十一军进入东北。1947年5月,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以后,杜聿明要求他守四平,他表示,要同四平共存亡。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期间,对四平进行了多年经营,在市区建有不少钢筋水泥建筑。国民党军占领后在市内各交通路口、部队驻地、高大建筑物以及铁路以东的教堂,铁路以西的军部、火车站、天桥等重点地区又突击修筑了一系列钢筋混凝土的坚固工事。陈明仁的军部周围遍布铁丝网、拒马、鹿砦,明碉暗堡之间则有盖沟、交通壕相通。核心阵地内有发电机,储存了大量粮弹,足够数月之用。四平周围砌起又厚又高的城堡,城堡有外壕,壕内有木桩和绊索。交通要点和防守弱点均布有地雷和拉索手榴弹。陈明仁曾扬言:“共军装备低劣,一无飞机,二少大炮,对铜墙铁壁的四平,必将是一筹莫展。”
由于四平是坚固设防的城市,林彪对此十分重视。6月10日,他和刚从苏联回国的罗荣桓致电参加攻打四平的部队,指出“四平战斗是一大攻坚战”,提出了六条注意事项:
(一)须充分准备才可开始,以期必胜,不可仓促从事。
(二)主攻点须便于发挥黄色炸药与炮兵的作用的地方。
(三)必须集优势兵力火力于重点,采取纵深配置,准备在纵深内进行激烈战斗。
(四)须防敌集中一部兵力向我反冲锋,故一面进展,一面须巩固立脚点。
(五)须发扬部队最高度之坚决性与小部队猛烈迅速、死打硬拼的精神,动作越迟缓犹豫,伤亡就会越大;但每一阶段的前进,均须作必要准备,街市战斗应打通房屋前进,而不可挤在街上。
(六)须准备一方面在战斗中力求乘胜猛烈扩张战果,迅速解决战斗,但同时须有对付数天才能解决战斗的精神准备,并须决心较大的伤亡。
林彪虽然自己认为十分重视这一战斗,但是,他的侧重点仍在围城打援,因此攻城只用了7个师,打援则准备了17个师。
对于这一部署,辽吉纵队司令员邓华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提出,要攻占四平,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他认为攻四平7个师太少,建议增加一个纵队,增加两个师也可以。但是这一建议没有完全被采纳。林彪只增加了一个师。后来的结果证明邓的意见是正确的。
6月11日,民主联军开始扫清四平外围。
13日晚,攻城各部冒雨接敌。二师四团二营攻克新立屯,从西面接近四平城区。西面是民主联军进攻的重点。
14日,民主联军的炮兵陆续进入阵地。国民党军出动18至20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民主联军炮兵阵地。民主联军炮兵一面对空射击,一面强行进入阵地。晚7时45分,敌机因天黑而离去,炮兵立即向敌阵地猛轰,8时17分,步兵开始冲锋。二师四团一营仅用28分钟就翻越城墙攻入了城内。
15日凌晨,一师一团也从屠宰场方向突破。但是,一纵三师和七纵的突击却未奏效,致使守军可以从内部调动兵力对攻入城内的民主联军实施反击。战斗空前激烈。一夜之中,民主联军攻入城内各部分别击退守军的反击10次至15次。民主联军伤亡很大,有些连只剩下七八个人。
四平战况的惨烈,使中外媒体十分震惊。
当时的香港《华侨日报》沈阳特讯写道:
四平街之争夺战愈演愈烈。16日上午共军以四个团兵力冲入市区,当与国军发生惨烈白刃战,战况之惨得未曾有,为东北历次战斗所仅见。
在几天的战斗中,陈明仁集中火力,在飞机的助战下节节抗击。民主联军攻占的阵地,陈明仁即用火焰喷射器将其烧毁,使攻占这些阵地的民主联军无法立足。
为了避开空军骚扰,民主联军都在夜里进攻。但是夏天昼长夜短,凌晨3时多天就亮了。飞机从凌晨3时到晚上9时不停地在阵地上空轰炸、扫射,这一批刚走,那一批又到,两批之间的间隔不超过两分钟。民主联军攻城部队伤亡惨重。
1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处处长苏静建议调擅长巷战的六纵十七师参加攻城。当晚,十七师四十九团首先投入市区战斗,连克七座地堡。但随后进展不大。战斗双方呈胶着状态。
19日,林彪、罗荣桓致电各纵队:“四平战斗,意义重大,但敌抵抗亦极顽强,我军拟准备再用一星期的时间,共付出至少一万人左右的伤亡,以争取此一胜利。我南北满地区,决死力阻止敌之增援,且一定能阻止。望我各部以死打硬拼的精神克服困难,顽强进攻。但每次冲锋事先须有充分准备,奏效后,应冒险猛烈扩张,以加速解决战斗。”1947年6月19日林彪、罗荣桓致东北民主联军各纵队电。
20日,林彪、罗荣桓致电各纵队:“我军须坚决打到底,准备以一万五千人的伤亡,换取胜利。但为了能减少敌抵抗决心,对四平敌东北方向,注意开放,让敌突围,然后在追击中求得歼灭。”
林彪之所以下如此大的决心,是因为战争已经发展到必须攻坚的阶段。此时国民党军都聚集在坚固设防的城市中。他们害怕在运动中被消灭,轻易不出来。林彪很想通过进攻四平取得攻坚的经验。下午6时,十七师向核心守备区之敌发起进攻。四十九团二营从西南角突破,占领省政府、中山纪念堂、七十一军军部大楼,俘虏该军特务团团长、陈明仁的胞弟陈明义以下2000余人。
21日,民主联军全部占领四平的中长铁路以西部分。陈明仁带着直属队和卫队退守铁路以东。当日,林彪和罗荣桓致电各纵队并报中央军委:“四平战斗已八昼夜,敌顽强抗击,逐屋争夺。目前我已占领半个城市,我伤亡已逾八千,决以一星期的时间将此仗打到底,以达到完全消灭敌人和打垮敌守城信心。”
同日,七纵向四平东部康德火磨坊地区进攻。四平东部和西部之间纵贯着中长路。陈明仁的部队在多条铁道上放置了横七竖八的机车、车皮和杂物,使之不能穿越。他们在东西部之间唯一通道——天桥上撒了一层黄豆,并配以机枪火力。我军战士们从铁路上通不过,从天桥走时又屡屡被黄豆滑倒,而遭敌军射击。七纵虽一度突到路东,并占领一排房屋,但又被敌火力压回路西。独一师师长马兴仁不幸中弹牺牲。后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把四平的“共荣大街”改名“兴仁大街”,以纪念这位年轻的师长。
24日,毛泽东复林彪、罗荣桓21日电:
八天作战占领四平一半,你们决心再以一星期时间歼灭四平之敌,占领此战略枢纽,极为正确。四平占领,不仅对我军建立攻坚信心关系甚大,而且对全国正在斗争的广大群众是一大鼓励。
此时,在东北民主联军的猛烈攻击下,陈明仁已退至四平东北角。所幸尚有伪满时期埋设的电话线路能够同沈阳沟通。陈明仁就通过这条电话线不断向在沈阳的杜聿明求救。
为了解救四平,杜聿明竭其所能,调集了他能抽出的全部机动兵力10个师,于29日从长春和沈阳两面向四平推进。
林彪决定留一部佯攻四平,集中9个师去迎击由沈阳北上之敌。但由于国民党军队形密集,啃不动,民主联军于莲花街消灭国民党援军一个团并于威远堡一带击溃一部后,林彪下令撤出战斗。
7月1日,林彪、罗荣桓致电毛泽东:
四平战斗,自十四日总攻开始,至二十六日,经十三日激战,我军俘毙伤敌三万余,我伤亡一万三千人。由于敌逐房逐堡顽抗,后数日敌进行地洞战,在我军进攻时,敌从地洞中逃跑,故战斗后,我伤亡大,而甚难俘获敌人。敌现以九个师向四平增援。我攻城部队已于前晚离开四平,我外围部队昨日已开始打援,但对于敌人具体位置与番号不明,我作战部队员额不充实,而又有轻敌情绪,昨今两日战斗成绩均甚小,但战斗尚在进行中。拟经此战后,即休整补充部队。
四平攻坚战虽然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但民主联军伤亡也有1万多,四平仍然没有攻下来。陈明仁因为这一仗,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升为兵团司令。
四平之所以未打开主要是因为事先对敌情侦察不够,以为守军只有1.8万人,打到后来才知道是3.4万。由于对敌情估计不足,攻城兵力一开始不够集中,一面打一面添油,终于未能打下。
为了吸取攻四平失利的教训,7月2日,林(彪)、罗(荣桓)和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致电各纵队并报中央军委:“四平战斗及此次威远堡以北以东的作战均未打好,有的系因对能否胜利的具体条件缺乏冷静的估计,轻浮急躁求战与仓促急进攻击,表现有唯心的精神和轻敌的冲动性,且缺乏老练的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系因战斗组织的浮躁潦草,未等待兵力集结,未注意迂回切断,致形成击溃战,缴获不多。有的系因分散兵力同时进攻几处敌人,以致对欲攻击之目标,不能形成绝对的优势兵力,因而也就不能对该目标形成包围迂回和充分的重点突破,结果打成得不偿失的击溃战,或成为相持不决消耗力量的不利的战斗。”
林彪也进行了自我批评。据打四平时的第一纵队副政委周赤萍回忆,在战后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林彪曾先后三次站起来说:“四平没有打下来,不要你们负责,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了解得不够,决心下得太快。不马上攻,以围城打援为最好。先消灭敌人的援兵再攻城,就肯定攻下来。另外,这次攻城还暴露了我们攻坚的战术差,这也主要是我平时研究得不够。”
周赤萍的回忆录写于20世纪60年代,笔端对林彪有所渲染。笔者又问了当时总部的参谋阎仲川。据他回忆,林彪确有自我批评,但站起来讲三次却也未必。不管怎么说,能讲出这么一篇自我批评的话来,对爱惜羽毛的林彪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这说明此战失利对林彪刺激很大。从此以后,四平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使他怯于攻坚,或者说对攻坚战特别谨慎,以致影响到后来的打长春、攻锦州。直到打下锦州,这一阴影才从他的头顶移开。
但毛泽东对此次四平攻坚失利,并未提出批评,因为这是民主联军,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队第一次进攻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城市,需要积累经验。
20世纪80年代,由韩先楚上将牵头并署名撰写的《东北战场与辽沈战役》对这次战役进行了总结,文中写道:
这次四平攻坚战是个不成功的战例。首先在敌情判断上,低估了敌人的战斗能力。我在夏季攻势胜利形势下,主要指挥员产生了轻敌急躁情绪,认为七十一军是败兵,人数不过二万,好打,没看到敌人虽然有两个师被大部分歼灭不久,但敌人恢复建制和补充之后,依托工事仍有相当战斗能力。而且,敌人人数经查明为三万四千人。由于轻敌,战术上、物质上都缺乏认真准备,也没有认真集中兵力,攻城部队七个师(后来六纵代替一纵进入攻城),加炮兵约两倍于敌,但优势不大,在兵力使用上又是逐次投入战斗,形成添油战术。加之,多数部队尚缺乏对设防大城市攻坚战的经验,纵深战斗伤亡较大,发展缓慢,又变更部署,在战场指挥上,突破点选择不当,主攻方向既不是敌人弱点,也不是敌人要害,临战时影响了攻坚准备。更由于兵力优势不大,不能多方钳制分散敌人兵力,城北、城东没有任何配合,主要突破地段虽然突破很快,但另一突破地段延迟了四天才突破,形成一面平推,致使敌人兵力火力更加集中,打成胶着状态。在敌人飞机集中轰炸下我伤亡较大。
当时率领国民党军从沈阳、铁岭增援四平的郑洞国后来回忆:“当然,今天回顾起来,解放军在那次夏季攻势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失误。例如,解放军5月19日在大黑林子地区歼灭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之后,倘乘胜向四平街攻击,当时国民党军在混乱的情况下,不仅四平街守不住,就是第七十一军也有全部被歼的可能。由于解放军忙于分兵略地,攻取东丰、西丰、昌图、开原等地,使陈明仁将军得到将近一个月的装备时间,整顿部队,安定人心,加强防御工事,解放军因而失去了一个重大胜利的机会。此后在四平街攻坚战中,解放军又犯了轻敌急躁,战术运用失当的错误,致使师久无功,兵员亦受到较大损失,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郑洞国所说的是林彪决定打四平晚了。我们可以联想到濉杞战役。粟裕为抓住战机,不等查明区寿年兵团的情况就将其合围,结果是将区兵团歼灭。林彪没有及时抓住打四平的战机,也确实是四平战斗失利的原因之一。
……
前言/序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因为有领导抗战的中国政府领袖的名义,在国际国内的声望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战中也得到长足发展,但是,同得到美国支持,垄断了对日受降权的国民党政府比较,明显处于劣势。
抗战胜利后,国际上美苏不希望中国发生内战,全国人民都渴望和平建国。中共准备继续国共合作,建设国家。但是,中共由于接受了“四一二”蒋介石用武力发动反革命政变的惨痛教训,同国民党合作的底线是不能交枪,不能像法国共产党那样,把自己的游击队交给法国政府。中共希望经过和平谈判,参加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政府,对蒋介石采取“洗脸”的政策;同时建设好解放区,使其成为国内的模范区,以此影响全国,将中国建设成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但是,国民党却不承认解放区,坚持要中共交出军队。经过一年的谈谈打打,蒋介石倚仗
真相:解放战争那些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