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入選作品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有較強的原創性和鮮明的特色,有翔實的史料和語料,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更深更廣的層麵上揭示翻譯的本質。
內容簡介
本書具體介紹瞭基於經驗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三個範疇的翻譯語境描寫體係,共分為上、下兩編。上編從“模式-途徑”和“語境張力”兩個視角對50餘年來現代翻譯理論的發展進行梳理,集中對語言學途徑進行反思,揭示翻譯研究中跨學科移植的規律,探討語言學途徑的發展路徑。下編基於上述對翻譯研究發展史的認識,藉鑒Verschueren的“語境順應論”模式、Halliday的“語言元功能”等語用學、語言學概念,提齣翻譯語境模式,並以平行語料為例證,力圖建立以“語用-功能”為框架的翻譯語境描寫提綱。
目錄
緒論
關於翻譯理論和實踐
關於翻譯研究中的跨學科移植
翻譯研究的學科間性
翻譯研究的學科間性
學科間性視閾下的現代翻譯研究
“示意圖”
理論研究諸範疇
理論研究諸範疇所體現的以植入式為
主導的學科間性關係——首要關係
應用研究諸範疇
應用研究諸範疇所體現的以閤作式為
主導的學科間性關係——次要關係
小結
本書概要
上編翻譯研究的語言學途徑
第一章語言學途徑的反思
概說
“模式-途徑”框架
翻譯研究模式和理論移植途徑
三大途徑和兩大流派
對兩大流派關係的認識
“語境張力”框架
“語境張力”概念
各學派發展中的語境張力體現
語境張力下各學派的相對位置
語境張力的啓示
第二章語言學途徑的發展
引言
語言學途徑作為一種工具範式
語言學途徑作為一種學術話語
語言學途徑的發展
語言學途徑發展的供體理論
語言學途徑的語境轉嚮
第三章語言學途徑的語境觀——翻譯語境
引言
語境的前理論概念(thepre-theoreticalconceptofcontext)
——上下文
翻譯研究中的語境觀
本書要建立的語境模式——語境視野模式
譯者的語境視野
翻譯研究者的語境視野
語境視野模式中的“心理情景”和“語言框架”
對翻譯研究的啓示
方法論上的啓示——翻譯研究者視野中的諸關係
認識論上的啓示——翻譯語境的屬性
第四章語言學途徑的研究方法
引言
注意研究跨學科理論移植規律
描寫和對比
描寫研究的程序
語篇描寫是語境研究的根本
對語料庫建設的思考
研究者的立場
下編翻譯語境描寫綱要
第五章經驗意義描寫
概說
經驗意義
經驗意義潛勢以及經驗意義的謀議和重構
經驗意義的解構和作者的經驗
譯者經驗在翻譯中的作用
小結和假設
視角
概說
敘述視角
時空視角
小結和假設
詞語
詞語的種類
概念性經驗
感知性經驗
事件性經驗和關係性經驗——及物過程
翻譯語境描寫論綱
小結和假設
名物化
什麼是名物化
“名詞+of+名詞”和“修飾語+中心詞”結構
去名物化過程是心理過程
小結和假設
第六章人際意義描寫
概說
互動語旨
作者的呈現度
譯者的可見性
感染力(pathosappeals)
語言變體
小結和假設
功能語旨
交際意圖
話語特徵
小結和假設
第七章語篇意義描寫
概說
語義重復鏈
銜接的實質是重復
語義重復的種類
小結和假設
心理情景和語言框架
概說
情景成分隱化和語言框架
高情景框架和低情景框架
漢語高情景框架賦予譯者的自由(translator’slicense)
和責任
小結和假設
互文性
互文性的含義
語篇間的互文關係
小結和假設
連貫
概說
連貫的心理屬性
連貫的語篇屬性
小結和假設
第八章結語
對本書的總結
語言學途徑發展隨想
修訂版後記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作為本書的緒論,先闡述三個想法,再概述一下本書內容。
0.1.關於翻譯理論和實踐
翻譯作為人類活動的一個領域,可分齣三個範疇:翻譯實踐、翻譯教學和翻譯研究。翻譯實踐的工作基礎是雙語和雙文化能力、百科知識和語際轉換技能,工作方式是源文誘發的譯文寫作,服務對象是譯文讀者,目的是促成和實現語際交流。翻譯教學的工作基礎是翻譯實踐能力加上教學能力,工作方式是包括講解、示範和批改學生練習在內的教學活動,服務對象是委托人、學生或學員,目的是培養能獨立完成跨文化、語言交際的翻譯人纔。翻譯研究的工作基礎是有關語言、文學、文化和社會的理論知識以及對翻譯活動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能力,工作方式是對翻譯實踐的各個方麵進行理論分析、描寫和闡釋,服務對象是翻譯領域或相關領域的研究者、理論愛好者和部分實踐者,目的是加深人類對語際交流的認識,揭示跨文化、語言交際的規律和實質。
與這三個範疇相應的人員即譯者、教師和研究者三種角色。這三類角色應當也必須相互溝通。研究者研究的是實踐者的具體工作過程和成果,教師講授的內容也同樣基於他人或自己的實踐,沒有翻譯實踐,翻譯研究無從談起,教學也會淪為空談。就目前的情況看,許多理論研究人員也翻譯過不少作品,許多翻譯實踐人員也不時寫文章或著作探討翻譯問題。翻譯教學人員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實踐經驗,或者一定程度的理論修養。從社會需求數量來看,實踐人員居首位,教師和研究者依次次之。在雙語和雙文化方麵有纔能的人應該去從事各類翻譯實踐活動(不僅是文學翻譯),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做齣應有的貢獻。當這些人積纍瞭一定的經驗便可以從事譯員培訓或理論研究。教學和研究者絕不能脫離實踐,口譯尤其如此。至少就目前而言,很難想象一個從不或幾乎不動筆、動口翻譯的翻譯教員或研究者能為翻譯事業做齣什麼實質性的貢獻。理論研究者的角色,或者說翻譯理論研究是重要的,但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不應太多;實踐者、教師和研究者應該有一個恰當的比例。
Hatim(001)在談到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時說:“翻譯研究力推這樣的主張:研究不僅是針對或關於翻譯實踐者的,還是實踐者可以做的。 ”1他呼籲打破實踐與理論的絕對邊界,提倡所謂自省考辨( self-reflective enquiry),即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對當前我國翻譯研究的現狀是具有啓示意義的。
但也應該預見到,隨著翻譯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展,隨著有關文章著述的大量湧現,隨著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的不斷拓展,分工勢必會越來越明確。有專攻理論者,也有專事實踐者。研究人員會無暇從事實踐,實踐人員也無意去讀那麼多文章和著述。“實踐和理論是不能互相取代的”,“實踐傢不是理所當然的理論傢,理論傢也未必就是理所當然的實踐傢,實踐傢可以成為理論傢,但前提是他必須花費與他的實踐幾乎相同的時間和精力去鑽研理論。反之亦然”(王東風, 00)。理論研究人員不應將實踐人員貶為“翻譯匠”,工匠乾活其實自有其原則和方略,塑得一篇篇獨具匠心的好譯文,是很瞭不起的。實踐人員也無須將理論斥為空談,他們其實是以你為研究對象的,他們發現的東西可能對你有用,你也可以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為他們提供材料,對他們的看法進行批
1 Translation studies is seeking to promote the stance that research is not only something done to or on practitioners, but is also something done by practitioners.
評。應該提倡理論研究者從事些翻譯實踐,也應提倡實踐者撥冗讀一點、寫一點研究文章,在翻譯研究發展的目前階段尤其應這樣做。但這兩類人畢竟是在兩個範疇內從事著不同性質的活動的。理論研究人員翻譯點東西,可能是為親自體驗一下,驗證理論問題,他們並不以捲帙浩繁的譯著為己任;翻譯實踐者也會看點文章,寫點文章,但由於他們無暇研讀大量文獻,他們的文章並不充分引證他人,無長長的參考書目,更像是個人經驗的總結和體會。所以我們現在讀到的文章或著作,大緻就可分為這麼兩類:理論著述和經驗著述,而這兩類文章和著作都是有價值的。
研究者和實踐者是可以溝通的,但他們是兩種角色,研究層麵和實踐層麵也是兩個不同的範疇。 Toury(1)在談論翻譯研究和實踐的關係時這樣說:“翻譯實踐當然是翻譯研究各個分支的目標層次,但卻不是諸分支的‘實際應用’。這正如說話……並非語言學的實際應用一樣;但語言教學或言語矯治倒是語言學的具體應用。”同樣,本書建立翻譯語境描寫理論框架的直接目的,隻是揭示跨文化、語言交際的性質和規律,從而深化對語篇生成和使用機製的認識。它和翻譯實踐和教學不是一迴事,但會對翻譯教學和翻譯批評産生影響。“理論將不僅以抽象形式存在,它將是動態的,將涉及對翻譯實踐中具體問題的探索。理論和實踐將互相滋養” (Bassnett, 1)。
……
翻譯語境描寫論綱(修訂版)/翻譯與跨學科學術研究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