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

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孫纔誌,王澤宇 等 著
圖書標籤:
  • 海洋經濟
  • 可持續發展
  • 環渤海地區
  • 藍色經濟
  • 區域經濟
  • 經濟發展
  • 海洋資源
  • 政策研究
  • 環境經濟學
  • 産業結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53645
版次:31
商品編碼:1225119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頁數:232
字數:2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海洋開發已成為我國沿海地區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推動力量和21世紀發展的戰略重點,但各地區和各海洋産業部門間的惡性競爭所引齣的資源配置問題給海洋經濟的發展帶來巨大挑戰。環渤海地區是中國海洋經濟新隆起地帶,對其可持續發展的探究具有重要意義。基於此背景,《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以環渤海地區為研究對象,從資源環境承載力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陸海係統協調發展、海洋功能評價與海洋産業布局,以及海洋産業健康和安全評價四個方麵探討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提齣針對性建議。

目錄

目錄
叢書序 / i
前言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意義 / 2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趨勢 / 9
第二章 理論基礎 / 23
第一節 海洋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相關理論 / 24
第二節 陸海協調互動相關理論 / 29
第三節 海洋功能與産業布局相關理論 / 36
第四節 海洋産業健康和安全相關理論 / 40
第三章 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綜閤測度 / 45
第一節 海域承載力研究 / 46
第二節 海洋資源環境阻尼效應測度分析 / 63
第三節 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 76
第四章 陸海統籌測度研究 / 91
第一節 省域海陸一體化研究 / 92
第二節 市域陸海統籌協調研究 / 111
第三節 縣域經濟空間溢齣效應研究 / 126
第五章 海洋功能評價與海洋産業布局研究 / 141
第一節 海洋功能評價研究 / 142
第二節 海洋産業布局研究 / 154
第六章 環渤海地區海洋産業健康和安全評價研究 / 175
第一節 海洋産業健康和安全的概念 / 176
第二節 環渤海地區海洋産業健康評價及時空分異分析 / 178
第三節 環渤海地區海洋産業安全評價及時空分異分析 / 187
第四節 環渤海地區海洋産業健康和安全發展政策建議 / 198
參考文獻 / 203
《新時代中國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基於高質量協同視角的分析》 本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城市群發展的宏觀戰略與微觀動力機製,聚焦於如何在高質量發展導嚮下構建更具韌性、創新力和包容性的城市群空間結構。全書以嚴謹的理論框架和豐富的實證數據為支撐,係統梳理瞭中國城市群的發展脈絡、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轉型的關鍵路徑。 第一部分:城市群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時代背景 第一章 城市群理論的演進與再認識 本章追溯瞭城市群概念的起源與發展,從早期的空間集聚理論,到後來的區域經濟學、新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城市群結構分析。重點闡述瞭在“高質量發展”這一核心理念指導下,對傳統城市群理論範式的重塑,強調從單一的經濟規模擴張轉嚮效率提升、綠色轉型與社會公平的綜閤目標。探討瞭功能耦閤、要素流動、空間溢齣等核心概念在新時代語境下的新內涵。 第二章 新時代中國城市群發展的宏觀格局與挑戰 詳細分析瞭當前中國主要城市群(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的形成基礎、演化階段及其在國傢戰略中的功能定位。識彆瞭當前城市群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包括核心城市與腹地城市發展不平衡、産業同構與低端競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瓶頸、生態環境壓力增大以及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等核心問題。本章通過多維度指標體係對各城市群的發展績效進行瞭量化評估。 第二部分: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創新與要素流動 第三章 區域創新網絡構建與技術溢齣效應 本部分聚焦於創新在城市群中的集聚、擴散與溢齣機製。研究瞭知識産權、人纔、研發投入等關鍵創新要素在城市群內部的流動模式,構建瞭衡量區域創新協同效率的模型。分析瞭不同類型的創新主體(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在空間網絡中的作用,並提齣通過共建協同創新平颱、優化要素市場配置來提升整體創新能力的具體策略。特彆關注瞭“卡脖子”技術攻關背景下,城市群在産業鏈重塑中的關鍵作用。 第四章 跨區域要素市場一體化與協同機製 深入剖析瞭勞動力、資本、土地、數據等生産要素在城市群內部的自由流動障礙及其經濟後果。研究瞭戶籍製度改革、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以及區域金融一體化對要素效率的影響。本章重點探討瞭建立統一的區域市場監管體係、打破行政壁壘的製度創新路徑,並分析瞭土地公有製背景下如何實現跨區域的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機製,以支持腹地發展。 第三部分:空間治理與可持續性轉型 第五章 城市群空間結構優化與多中心發展 本章係統考察瞭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的演變趨勢,從單中心嚮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發展的轉型過程。基於土地利用強度、人口密度、軌道交通可達性等數據,對城市群的功能分區(核心區、次級中心、生態涵養區)進行瞭科學界定。提齣瞭優化大都市圈內部空間布局的策略,避免“大城市病”的蔓延,引導人口和産業的閤理疏解與再集聚。 第六章 區域基礎設施的協同規劃與互聯互通 基礎設施是城市群聯係的骨架。本章分析瞭交通(特彆是軌道交通和高速公路)、能源管網、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的“碎片化”問題。提齣瞭“一體化網絡”的規劃理念,強調從單一項目建設轉嚮係統性網絡構建,並研究瞭跨行政區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模式創新,尤其是如何通過PPP、專項債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區域性、網絡化重大工程建設。 第七章 區域生態安全格局與綠色發展路徑 針對城市群發展帶來的生態壓力,本章構建瞭區域生態安全評估體係,識彆瞭生態敏感區和生態屏障。研究瞭跨界汙染治理的協同機製,如建立統一的流域環境標準、排汙權交易市場等。探討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的城市群尺度策略,並分析瞭發展綠色低碳産業集群、推廣低碳交通體係對提升城市群整體可持續性的貢獻。 第四部分:社會公平與公共服務均等化 第八章 區域公共服務供給的差異性與一體化探索 公共服務均等化是衡量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標尺之一。本章量化分析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在城市群內部的供給水平和可及性差異。重點研究瞭“人地掛鈎”的政策效應,探討瞭如何通過設立區域公共服務共享基金、推進社保和醫療保險的區域互認與轉移接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同城化待遇。 第九章 區域協同治理的製度創新與利益協調 城市群的有效運行依賴於超越行政邊界的協同治理。本章考察瞭現有區域閤作機製(如各種協調會、聯盟)的有效性和局限性。提齣瞭構建多主體參與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區域治理框架的必要性,包括建立區域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財政和稅收協調機製,以及在重大公共事務上推行的協商民主模式。 第十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總結瞭中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特徵、關鍵瓶頸與戰略選擇。展望未來,強調城市群應從追求“體量擴張”轉嚮追求“質量提升”,從“行政主導”轉嚮“市場驅動與有效治理”並重的新階段,並為未來城市群的規劃與管理提供瞭政策性建議。 本書特色: 本書緊密結閤國傢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如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的最新實踐,理論深度與政策應用性並重,是理解中國城市群未來走嚮的權威參考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對海洋經濟的潛力感到好奇,並且非常關注那些能夠引領未來發展方嚮的研究。當看到《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這個書名時,我感到眼前一亮。環渤海地區,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其海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麵臨的挑戰,無疑具有極強的代錶性和參考價值。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視角,去理解當前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的現狀,包括其主要的經濟支柱,例如港口物流、海洋漁業、濱海旅遊等,以及這些産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麵所麵臨的挑戰。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書中獲得關於如何推動這些産業嚮更綠色、更高效、更具創新性的方嚮發展的具體指導和實踐案例。這本書的齣現,為我理解並探索海洋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瞭寶貴的契機。

評分

作為一名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環境政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我被這本書的題目深深吸引。環渤海地區,在我看來,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引擎,但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環境壓力。因此,一本聚焦於該地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書籍,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這個復雜而重要的議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多個維度來審視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層麵的數據分析,更要關注社會層麵的影響,比如當地居民的福祉、就業機會的創造以及文化遺産的保護。我尤其好奇書中是否會提齣一些具體的案例研究,通過對成功或失敗的實踐進行分析,來揭示推動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這本書的齣現,恰逢其時,它有望為我們理解如何在追求經濟繁榮的同時,守護我們寶貴的海洋資源提供一種新的視角。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很吸引人,我一直對海洋經濟的發展及其與可持續性的關係很感興趣,尤其是在環渤海這樣重要的地理區域。環渤海地區承載著中國重要的經濟活動,同時也麵臨著嚴峻的環境挑戰,因此,關於該地區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無疑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當前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包括其主要的産業構成、經濟貢獻以及可能存在的瓶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關於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創新性思路和具體策略。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藍色經濟的概念,如何發展海洋旅遊、海洋生物技術、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同時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海洋生態係統的破壞?對於那些關心中國經濟轉型和環境保護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有望提供寶貴的洞察和指導。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非常直接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海洋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而可持續性則是衡量發展質量的關鍵。環渤海地區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其海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麵臨的挑戰,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有藉鑒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深入的分析,不僅限於宏觀的政策解讀,更要深入到微觀的企業實踐和技術創新層麵。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通過科技手段提升海洋資源的利用效率,如何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以及如何通過製度創新來促進綠色海洋産業的發展?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大背景下,環渤海地區的海洋經濟應該如何定位和發展,纔能真正實現長遠的可持續。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關注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內容,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名稱——《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環渤海地區為例》。這個題目瞬間抓住瞭我的注意力。環渤海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經濟體量龐大,但同時也是海洋汙染和生態退化較為嚴重的區域之一。因此,探討該地區的海洋經濟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當前環渤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齣問題,比如過度開發、資源枯竭、環境汙染等。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例如如何進行科學的海洋資源管理,如何推動産業結構的綠色轉型,如何加強跨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閤作等等。這本書的價值,或許就在於它能夠為我們描繪一幅環渤海地區未來海洋經濟發展的美好藍圖,並指明實現這一藍圖的路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