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為“陳思和文集”之一種,本書收錄瞭陳思和新世紀以來的文藝評論代錶作,涵蓋瞭關於新世紀十年文學總體評價以及賈平凹、張煒、莫言、王安憶等著名作傢及其作品的研究,還有主編《上海文學》的心得感悟等,可讀性強。
作者簡介
陳思和,男,1954年1月生於上海,原籍廣東番禺。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復旦大學中文係,畢業留校任教至今。現任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係主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並兼任中國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著有專著《巴金論稿》《中國新文學整體觀》、《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等多部。
目錄
第一輯·跨入新世紀
跨入新世紀的中國文學
對新世紀十年文學的一點理解
再談對新世紀十年文學的理解
書寫當代,開創未來——上海文藝版《新世紀小說大係》總序
第二輯·當代小說閱讀五種
試論閻連科的《堅硬如水》中的惡魔性因素
試論張煒小說中的惡魔性因素
從巴赫金的民間理論看《兄弟》的民間敘事
試論《秦腔》的現實主義藝術
再論《秦腔》:文化傳統的衰落與重返民間
“曆史一傢族”民間敘事模式的創新嘗試——試論《生死疲勞》的民間敘事(之一)
人畜混雜、陰陽並存的敘事結構及其意義——試論《生死疲勞》的民間敘事(之二)
第三輯·閱讀筆記
做同代人的批評傢——與金理對話
文學還能不能麵對當下社會生活?——與王光東關於近年來長篇小說變化的對談
讀閻連科小說的劄記
寫父親,太沉重——讀閻連科《我與父輩》
讀張煒《刺蝟歌》
從《帶燈》看“法自然的現實主義”敘事藝術
莫言近年來小說創作的民問敘事
站在諾貝爾講壇上的報告:《講故事的人》
讀嚴歌苓《第九個寡婦》
被誤讀的人性之歌——讀嚴歌苓的新作《芳華》
讀劉醒龍《聖天門口》
讀楊顯惠《定西孤兒院紀事》
後“革命”時期的精神漫遊——讀林白《緻一九七五》
《富萍》:漂到大上海的浮萍
讀王安憶《啓濛時代》
王安憶筆下變化中的上海
麵對現實農村巨變的痛苦思考——論關仁山的創作兼論一種新現實主義文學的誕生
人生境界之上,還有精神境界——與儲福金先生談《黑白》的小說結構
約拿與尼尼微城的故事——讀李蘭妮的精神自傳《曠野無人》
從《聖殿春鞦》說到《龍窯》——兼談暢銷文化與民間文化的區彆
尋求岩層地下的精神力量——談羅偉章的小說創作
讀這樣一本書——讀彭小蓮、劉輝《荒漠的旅程》
當代文學中的記憶創傷——讀寜肯《沉默之門》
閱讀陳離《惘然記》的幾段劄記
葛亮《北鳶》:此情可待成追憶
甫躍輝《安娜的火車》序
第四輯·藝術雜論
試談當代戲麯的文學史意義
武俠、情色與劍——《臥虎藏龍》的藝術創造
塑造當代“脊梁”的藝術形象——奚美娟電影錶演藝術欣賞
略談電影《春蠶》的錶演藝術
一個誇張的故事——觀《青春禁忌遊戲》有感
元氣淋灕,高標獨立——賀話劇《北京法源寺》在香港演齣
豪放舞颱婉約聲——淮劇《半紙春光》觀後
請循其本,上下求索——孫曉雲的書法理論探索
關於魯迅、裏維拉和弗裏達
《雕刻水墨——倪建明版畫》序
第五輯·海藻留痕
五十年彈指一揮間——《<上海文學>五十年經典文選》總序
為什麼要提倡短篇小說
走通兩儀,獨立文捨——主編《上海文學》的一點追求
輕舟已過萬重山——寫在《上海文學》2006年第七期的前麵
期刊:上海文學的標誌性品牌——兼談《上海文學》的編輯思路
從細節齣發——王安憶近年短篇小說藝術初探
最時髦的富有是空空蕩蕩——嚴歌苓短篇小說藝術初探
在柔美與酷烈之外——劉慶邦短篇小說藝術談
踏進新的生活以後——讀阿成的兩篇小說
願微光照耀她心中的黑夜——讀林白的兩篇小說
在精緻結構中再現曆史的沉重——張學東的短篇小說藝術
民間世界的善意與溫暖——讀肖剋凡的幾個短篇小說
什麼是美麗的最好定格——讀雪漠的《美麗》有感
“萬物花開”閑聊錄——林白訪談
我“痛”什麼——陸星兒訪談
附錄:重建象牙塔(王安憶)
陳思和文集:在場筆記——新世紀文藝評論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