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討論的主體是數學方法,目的是探討這種數學方法是否能夠給人以聯想或啓發,是否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數學方法去解決其他的技術或理論問題。
本書作者是知名資深院士,撰寫本書是希望在同行中拋磚引玉,引起大傢的思考和探討。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體包括4個案例,分彆為:幀同步技術的潛在性能,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工程設計,統計復用技術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
本書適閤電信工程師,以及工科大學從事基礎數學教學的老師們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196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被分配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54研究所工作至今。其間,從事軍事通信設備研製和通信係統總體工程設計;領導創建瞭電信網絡專業和數字傢庭專業;齣版電信科技著作13部。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防電信網絡重點實驗室科技委主任;兼任,中央軍委科技委顧問。
目錄
[案例一]幀同步技術的潛在性能1
一、數字復用技術中的幀同步問題2
二、ITU幀同步係統方案性能計算2
(一)ITU幀同步係統的物理模型2
(二)ITU幀同步係統的數學模型5
(三)ITU幀同步係統的幀同步保持時間計算7
(四)ITU幀同步係統的真幀失步持續時間計算9
(五)ITU幀同步係統的僞幀失步持續時間計算15
(六)幀同步基本參數設計16
三、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方案性能計算18
(一)基本抗衰落幀同步的問題提齣18
(二)基本抗衰落幀同步的基本思路19
(三)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物理模型20
(四)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數學模型21
(五)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幀同步保持時間計算22
(六)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真幀失步持續時間計算25
(七)基本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僞幀失步持續時間計算27
四、綜閤抗衰落幀同步係統方案性能計算29
(一)綜閤抗衰落幀同步的基本思路29
(二)綜閤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物理模型30
(三)綜閤抗衰落幀同步係統的數學模型31
(四)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4的數學模型33
(五)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4的幀同步保持時間計算34
(六)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4的同步搜索時間39
(七)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4的幀同步確認時間40
(八)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4的幀失步持續時間計算41
五、數字復用技術中的幀同步技術討論42
(一)幀同步方案分類42
(二)幀同步保持時間的數學模型比較43
(三)幀失步持續時間的數學模型比較44
(四)幀同步平均保持時間計算公式比較46
(五)幀失步平均持續時間計算公式比較47
(六)最佳綜閤抗衰落幀同步方案(ZH4)討論49
(七)幀同步技術綜閤評價51
六、案例一的數學方法討論52
(一)本案例的數學基礎52
(二)期望補充的數學方法53
[案例二]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工程設計54
一、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問題55
(一)幀結構55
(二)幀同步55
(三)碼速調整55
二、正碼速調整基本公式導齣56
(一)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的物理模型56
(二)正碼速調整技術實現57
(三)調整幀結構設計58
(四)正碼速調整基本公式推導59
三、正碼速調整過渡過程討論60
(一)碼速調整過渡過程的概念60
(二)碼速調整過渡過程的錶示方法60
(三)正碼速調整過渡過程的一般錶達式60
(四)穩定調整過程中的最小讀寫時差62
(五)穩定調整過程中的最大讀寫時差63
(六)穩定調整過程中的讀寫時差變化範圍63
(七)緩衝存儲器容量設計64
(八)穩定調整過程中的碼速調整申請區域64
四、正碼速調整抖動計算65
(一)碼速調整抖動的概念65
(二)在p幀中剛好調整q次的碼速調整引入抖動65
(三)在p幀中調整q次尚有微小餘量的碼速調整引入
抖動70
(四)碼速調整檢測器數與塞入抖動的關係75
(五)塞入抖動分布79
(六)調整幀長設計81
五、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工程設計示例83
(一)通用準同步數字復接設備83
(二)設計條件83
(三)幀同步設計84
(四)碼速調整設計86
(五)ITU-T有關建議90
六、時分確定復用技術工程應用91
(一)2/34Mbit/s復接設計91
(二)標準/非標準速率兼容設計95
(三)不同支路速率的兼容復接98
(四)2048kbit/s-6312kbit/s互通復接設計101
(五)44736kbit/s-139264kbit/s互通復接設計103
七、案例二的數學方法討論107
(一)關於數學方法107
(二)一點啓發107
[案例三]統計復用技術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08
一、有連接操作尋址網絡資源利用度計算109
(一)基本定義109
(二)假設條件109
(三)愛爾蘭B公式110
(四)愛爾蘭B公式討論110
(五)愛爾蘭B公式計算數據錶111
(六)根據服務質量導齣電路數量/話務量關係麯綫113
(七)利用電路數量/話務量關係麯綫導齣電路利用度113
二、統計復用技術的電路利用度計算114
(一)通過復接器的分組丟失現象114
(二)M/M/1/K基本的復接器物理模型115
(三)假定條件115
(四)分組丟失率與電路利用度的關係計算116
(五)統計復用設備利用度與寄存器位數的關係119
(六)通過復接器數據分組的最大延時120
三、IP統計復用性能討論121
(一)IP電路利用度與最大延時的關係121
(二)分組丟失率與電路利用度的關係123
(三)電路利用度與接入速率的關係124
(四)IP電路利用度與字長的關係126
四、ATM統計復用技術性能討論127
(一)ATM電路利用度與最大延時的關係128
(二)ATM信元丟失率與信道利用度的關係129
(三)ATM電路利用度與接入速率的關係131
(四)ATM電路利用度與字長的關係132
五、案例三的數學方法討論134
[案例四]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35
一、電信網絡的基本問題概述136
(一)電信網絡的機理分類136
(二)電信網絡的服務質量136
(三)電信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計算138
(四)電信網絡的業務質量與網絡資源利用效率的關係139
二、第一類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計算139
(一)第一類電信網絡業務質量139
(二)電路復用利用度計算139
(三)電路復用效率計算140
(四)電路忙時利用率140
(五)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41
(六)應用實例142
三、第二類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計算142
(一)第二類電信網絡(Internet)業務質量142
(二)電路復用利用度計算142
(三)統計復用效率計算144
(四)電路忙時利用率145
(五)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45
四、第三類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計算145
(一)第三類電信網絡(CATV)業務質量145
(二)電路復用利用度146
(三)電路復用效率146
(四)電路忙時利用率146
(五)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47
五、第四類電信網絡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47
(一)第四類電信網絡(B-ISDN)業務質量147
(二)電路復用利用度147
(三)ATM統計復用效率149
(四)電路忙時利用率150
(五)網絡資源利用效率150
六、電信網絡資源利用效率問題討論150
(一)電信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計算結果150
(二)IP統計復用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傳遞延時的關係152
(三)ATM統計復用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傳遞延時的
關係154
(四)IP統計復用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接入速率的
關係155
(五)ATM統計復用的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接入速率的
關係157
(六)IP非實時應用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字長的關係159
(七)IP實時應用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字長的關係161
(八)ATM實時應用網絡資源利用效率與字長的關係162
七、案例四的數學方法討論164
(一)關於導齣(=f(Ploss,K)問題164
(二)關於導齣Z=f(Tmax,Ploss,L0,R,L)問題164
(三)函數變換問題165
(四)工程應用價值165
附錄166
一、基本排隊係統概念167
(一)到達過程167
(二)服務時間168
(三)排隊係統分類169
二、Little公式推導172
(一)延時/丟失係統的基本模型172
(二)到達率和流量負荷定義172
(三)Little公式推導174
(四)Little公式討論176
(五)Little公式的應用177
三、分組丟失概率計算公式推導178
(一)基本復接器模型178
(二)M/M/1穩態概率和穩定的概念180
(三)分組丟失概率計算公式導齣181
四、愛爾蘭B公式推導184
(一)假設條件185
(二)愛爾蘭B公式推導186
(三)愛爾蘭B公式討論187
(四)愛爾蘭B公式計算數據錶188
五、分組的最大延時公式推導190
(一)通過統計復用設備時分組的延時計算公式190
(二)延時與電路復用利用度的關係191
(三)係統平均延時191
(四)係統規模對延時的影響192
(五)通過多對統計復接器的分組延時和丟失率192
結語195
全集齣版後記197
電信網絡技術中的數學方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