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的特点就在于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力图把不同时空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各个哲学派别和各种哲学思想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把握;在内容上分为五章,即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修订时更注重章与章之间的启承转化,力求体现一种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合理性;思路清晰严谨,资料丰富详实,文字顺达优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广博的知识于一体,是引导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探究西方哲学堂奥的难得向导。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是一部系统讲解西方哲学史的大学教材。适合高等院校哲学专业学生及有兴趣的读者学习使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 概论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 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 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 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普罗提诺
2.波菲利
第二章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教父哲学
一、教父派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 经院哲学
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来由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 16-侣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 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 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 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六节 18世纪法国哲学
一、自然神论者
1.伏尔泰
2.孟德斯鸠
3.卢梭
二、法国唯物主义者
1.狄德罗
2.拉美特利
3.爱尔维修
4.霍尔巴赫
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 概论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德国古典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五章 近代哲学的终结与向现代哲学的过渡
2005年版后记
后记
精彩书摘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基督教最初是从犹太教的母体中孕育而生的,公元1世纪上半叶,彼得和保罗等人把原始基督教的福音传播到外邦人中,使其在罗马帝国的广阔域界内得以发展。对于信奉传统多神教的罗马统治者来说,宣扬唯一上帝和彼岸福音的基督教无疑是一种蛊惑人心的邪教,因此基督教最初只能处于地下状态,信仰者大多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奴隶和下层民众。自从尼禄皇帝第一次公开迫害基督徒开始(64年),一直到君士坦丁一世颁布《米兰敕令》(313年),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们对新兴的基督教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迫害。但是早期基督徒们在坚定的信仰和纯洁的道德的支撑下,勇敢地面对罗马帝国的屠刀。他们以宽容和忍耐精神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罗马人的同情和皈依,终于使基督教在4世纪初被罗马帝国统治者承认为合法宗教,并在不久后取代了传统的多神教而成为罗马国教。
到了公元5世纪以后,由于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和西罗马帝国的崩溃,基督教成为凌驾于分散混乱的西欧封建社会之上的唯一的宗教信仰和绝对的意识形态,罗马天主教会则成为高踞于分崩离析的世俗王权之上的权力中心,它所控制的各级教会组织如同蛛网一般密布于整个西欧社会。如果说早期基督教是通过宽容和忍耐而赢得世界的,那么当基督教成为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唯一宗教信仰之后,罗马教会就变得越来越专断和暴虐,以至于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纳入它的绝对控制之下,尤其是对精神生活的控制,在中世纪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一切社会意识形式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所有的学科和思想都丧失了独立存在的意义,无不处于基督教信仰的浓重阴影之下。
与中世纪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哲学也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响,而且由于哲学所探讨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形而上学的特点,因此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学科与神学的关系都更加密切。罗马帝国时期的希腊教父奥利金认为,哲学和几何学、音乐、文法等一样,都不过是“神学的婢女”;而同时代的另一些教父则认为,基督教本身就是真正的哲学,它比任何哲学都更全面、更真实地表达了真理。与希腊哲学不同,中世纪哲学——无论是早期的教父哲学还是后来的经院哲学——从来就没有获得过独立的地位,它所讨论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因此,哲学家们的抽象思想如果不能成为正统基督教信仰和教义的理论依据,就会被视为滋生各种异端观点的危险温床。
基督教的理想是罪得救赎之后才能达到的圣洁天国,基督教的本质精神就是唯灵主义,因此它在哲学上必然会对应于一种唯心主义观点,即把精神看得比物质更加具有根本性,把作为思维对象的概念世界看得比作为感觉对象的现象世界更加本质和真实。这种唯心主义观点在希腊哲学中可以找到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这就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把柏拉图“理念论”中的二元分离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它一味强调灵魂与肉体、彼岸与现世、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对立,完全否定了二者之间的统一,从而发展出一种彻底唾弃世俗生活的唯灵主义。
在基督教信仰笼罩整个社会生活的背景下,灵魂得救和天国理想成为中世纪一切意识形态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不再像古希腊哲学那样关注自然世界和客观存在,而是把灵魂和上帝作为研究的对象。灵魂属于主观精神世界,上帝作为一种绝对的和无限的客观精神,其实质仍然不过是主观精神本身的一种客观化或异化,因此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关于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具体表现为心灵哲学和宗教哲学。它所追问的核心问题也不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精神的本质——通过对上帝这个绝对精神的追问而深入到具有人一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深入到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尽管这种个体意识和一般精神的能动本质是通过唯心主义或唯灵主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主观精神世界是一个比客观自然世界更加深邃的世界,所以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尽管具有种种扭曲和偏颇的形式,但是它对于西方哲学精神向自身内部的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构成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督教哲学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学和后期的经院哲学(大致以公元11世纪为界)。事实上,教父哲学并非中世纪的产物,它的主要思想家都生活在罗马帝国时期,但是由于它是基督教的哲学形态之一,教父们为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我们仍然把它放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一章中来加以论述。教父哲学作为基督教最初的哲学形态,它所面对的是古典文化的理性背景,因此在产生之初,教父哲学就以强调超理性甚至反理性的神秘信仰作为基本特点。这种特点反映了基督教试图超越古典文化的时代要求,正与它用道德主义来超越罗马的功利主义、用禁欲主义来超越罗马的纵欲主义、用唯灵主义来超越罗马的物质主义一样。但是在这种抗衡或超越古典文化的过程中,教父哲学却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古典时代的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营养,出于信仰的需要把希腊形而上学推向了神秘化的顶峰。
……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