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的特點就在於突齣西方哲學思想發展演進的內在脈絡和精神實質,將哲學史看作是哲學思想在曆史過程中自身演進的邏輯結果,力圖把不同時空背景中呈現齣來的各個哲學派彆和各種哲學思想作為一個有機聯係的整體來把握;在內容上分為五章,即古希臘羅馬哲學、中世紀基督教哲學、16-18世紀西歐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近代哲學的終結與嚮現代哲學的過渡;修訂時更注重章與章之間的啓承轉化,力求體現一種邏輯的必然性和曆史的閤理性;思路清晰嚴謹,資料豐富詳實,文字順達優美,融深邃的思辨和廣博的知識於一體,是引導大學生和哲學愛好者探究西方哲學堂奧的難得嚮導。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是一部係統講解西方哲學史的大學教材。適閤高等院校哲學專業學生及有興趣的讀者學習使用。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哲學
第一節 概論
一、希臘哲學産生的背景
二、希臘哲學發展的梗概
第二節 早期希臘哲學
一、米利都學派
1.泰勒斯
2.阿那剋西曼德
3.阿那剋西美尼
二、畢達哥拉斯學派
三、赫拉剋利特
四、愛利亞學派
1.剋塞諾芬尼
2.巴門尼德
3.芝諾
4.麥裏梭
第三節 鼎盛時期的希臘哲學
一、智者派
1.普羅泰戈拉
2.高爾吉亞
二、原子論者及其先驅
1.恩培多剋勒
2.阿那剋薩戈拉
3.留基波
4.德謨剋利特
三、蘇格拉底與柏拉圖
1.蘇格拉底
2.小蘇格拉底學派
3.柏拉圖
四、亞裏士多德
第四節 希臘哲學的衰頹
一、伊壁鳩魯學派
二、斯多葛學派
1.早期斯多葛學派
2.晚期斯多葛學派
三、懷疑主義
1.早期懷疑主義
2.晚期懷疑主義
四、新柏拉圖主義
1.普羅提諾
2.波菲利
第二章 中世紀基督教哲學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教父哲學
一、教父派對待理性與信仰的基本態度
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學”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義的確立
二、奧古斯丁的哲學思想
第三節 經院哲學
一、實在論與唯名論
1.“共相”問題的來由
2.安瑟爾謨
3.最初的唯名論者
4.阿伯拉爾
二、托馬斯·阿奎那的哲學思想
三、反托馬斯主義的方濟各修會經院哲學傢
1.羅吉爾·培根
2.約翰·鄧斯·司各脫
3.威廉·奧卡姆
第三章 16-侶世紀西歐哲學
第一節 概論
第二節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
一、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
二、宗教改革
第三節 早期經驗論哲學
一、弗蘭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剋
四、英國自然神論
第四節 唯理論哲學
一、笛卡爾
二、伽桑狄與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馬勒伯朗士
三、斯賓諾莎
四、萊布尼茨
第五節 晚期經驗論哲學
一、貝剋萊
二、休謨
第六節 18世紀法國哲學
一、自然神論者
1.伏爾泰
2.孟德斯鳩
3.盧梭
二、法國唯物主義者
1.狄德羅
2.拉美特利
3.愛爾維修
4.霍爾巴赫
第四章 德國古典哲學
第一節 概論
一、德國古典哲學産生的時代背景
二、德國古典哲學發展的梗概
第五章 近代哲學的終結與嚮現代哲學的過渡
2005年版後記
後記
精彩書摘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基督教最初是從猶太教的母體中孕育而生的,公元1世紀上半葉,彼得和保羅等人把原始基督教的福音傳播到外邦人中,使其在羅馬帝國的廣闊域界內得以發展。對於信奉傳統多神教的羅馬統治者來說,宣揚唯一上帝和彼岸福音的基督教無疑是一種蠱惑人心的邪教,因此基督教最初隻能處於地下狀態,信仰者大多是社會地位低下的奴隸和下層民眾。自從尼祿皇帝第一次公開迫害基督徒開始(64年),一直到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313年),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們對新興的基督教進行瞭多次大規模的迫害。但是早期基督徒們在堅定的信仰和純潔的道德的支撐下,勇敢地麵對羅馬帝國的屠刀。他們以寬容和忍耐精神贏得瞭越來越多的羅馬人的同情和皈依,終於使基督教在4世紀初被羅馬帝國統治者承認為閤法宗教,並在不久後取代瞭傳統的多神教而成為羅馬國教。
到瞭公元5世紀以後,由於日耳曼蠻族的入侵和西羅馬帝國的崩潰,基督教成為淩駕於分散混亂的西歐封建社會之上的唯一的宗教信仰和絕對的意識形態,羅馬天主教會則成為高踞於分崩離析的世俗王權之上的權力中心,它所控製的各級教會組織如同蛛網一般密布於整個西歐社會。如果說早期基督教是通過寬容和忍耐而贏得世界的,那麼當基督教成為中世紀占統治地位的唯一宗教信仰之後,羅馬教會就變得越來越專斷和暴虐,以至於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麵都納入它的絕對控製之下,尤其是對精神生活的控製,在中世紀達到瞭無以復加的程度。在這種情況下,一切社會意識形式都被打上瞭深深的宗教烙印,所有的學科和思想都喪失瞭獨立存在的意義,無不處於基督教信仰的濃重陰影之下。
與中世紀的其他文化形態一樣,哲學也深受基督教信仰的影響,而且由於哲學所探討的問題本身就具有形而上學的特點,因此哲學與基督教神學的關係比其他任何學科與神學的關係都更加密切。羅馬帝國時期的希臘教父奧利金認為,哲學和幾何學、音樂、文法等一樣,都不過是“神學的婢女”;而同時代的另一些教父則認為,基督教本身就是真正的哲學,它比任何哲學都更全麵、更真實地錶達瞭真理。與希臘哲學不同,中世紀哲學——無論是早期的教父哲學還是後來的經院哲學——從來就沒有獲得過獨立的地位,它所討論的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關係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和教義。因此,哲學傢們的抽象思想如果不能成為正統基督教信仰和教義的理論依據,就會被視為滋生各種異端觀點的危險溫床。
基督教的理想是罪得救贖之後纔能達到的聖潔天國,基督教的本質精神就是唯靈主義,因此它在哲學上必然會對應於一種唯心主義觀點,即把精神看得比物質更加具有根本性,把作為思維對象的概念世界看得比作為感覺對象的現象世界更加本質和真實。這種唯心主義觀點在希臘哲學中可以找到最典型的錶現形式,這就是柏拉圖的“理念論”。在中世紀,基督教哲學把柏拉圖“理念論”中的二元分離的思想推嚮瞭極端,它一味強調靈魂與肉體、彼岸與現世、精神與物質之間的對立,完全否定瞭二者之間的統一,從而發展齣一種徹底唾棄世俗生活的唯靈主義。
在基督教信仰籠罩整個社會生活的背景下,靈魂得救和天國理想成為中世紀一切意識形態關注的焦點。在這種情況下,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不再像古希臘哲學那樣關注自然世界和客觀存在,而是把靈魂和上帝作為研究的對象。靈魂屬於主觀精神世界,上帝作為一種絕對的和無限的客觀精神,其實質仍然不過是主觀精神本身的一種客觀化或異化,因此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關於主觀精神世界的哲學,具體錶現為心靈哲學和宗教哲學。它所追問的核心問題也不再是世界的本原,而是精神的本質——通過對上帝這個絕對精神的追問而深入到具有人一神結構的個體意識的靈魂,深入到一般精神的能動本質,盡管這種個體意識和一般精神的能動本質是通過唯心主義或唯靈主義的形式錶現齣來的。由於主觀精神世界是一個比客觀自然世界更加深邃的世界,所以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盡管具有種種扭麯和偏頗的形式,但是它對於西方哲學精神嚮自身內部的深化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構成瞭西方哲學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基督教哲學的發展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早期的教父哲學和後期的經院哲學(大緻以公元11世紀為界)。事實上,教父哲學並非中世紀的産物,它的主要思想傢都生活在羅馬帝國時期,但是由於它是基督教的哲學形態之一,教父們為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奠定瞭理論基礎,所以我們仍然把它放在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一章中來加以論述。教父哲學作為基督教最初的哲學形態,它所麵對的是古典文化的理性背景,因此在産生之初,教父哲學就以強調超理性甚至反理性的神秘信仰作為基本特點。這種特點反映瞭基督教試圖超越古典文化的時代要求,正與它用道德主義來超越羅馬的功利主義、用禁欲主義來超越羅馬的縱欲主義、用唯靈主義來超越羅馬的物質主義一樣。但是在這種抗衡或超越古典文化的過程中,教父哲學卻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古典時代的哲學、尤其是柏拉圖主義和新柏拉圖主義中吸取瞭大量的精神營養,齣於信仰的需要把希臘形而上學推嚮瞭神秘化的頂峰。
……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西方哲學史(修訂版)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