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音义文献丛刊:大唐众经音义校注(套装上下册)》是一部佛典音义,具有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音义文献丛刊:大唐众经音义校注(套装上下册)》以高丽藏本为底本,校以慧琳本、碛沙藏本等,对书稿进行了校勘和注释,考证了古今字、异体字等;梳理了引书文字;揭示了对音材料的语言属性,注明了梵文源词的拉丁文转写;详细注明了慧琳转录本与玄应原本的歧异,给观察分析玄应音义和慧琳音义的不同提供了方便;书后的词条音序索引和引书(人)索引,极方便学界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序(尉迟治平)
前言
大唐众经音义序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二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三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四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五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六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七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八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一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四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五
引用暨参考文献
后记
音序索引
引书(人)索引
前言/序言
在佛典音义的发展史上,初唐释玄应编纂的《大唐众经音义》(下称玄应音义)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释玄应,籍贯、生年皆不详,卒月亦难确考,同时代的释道宣以为他“博学字书,统通林苑,周涉古今,括究儒释……即万代之师宗,亦当朝之难偶”。释玄应曾以字学身份参与玄奘译场,学风“承继玄奘之系统”。其时,于音韵、文字、训诂之学,释玄应无疑是卓然一大家。
释玄应一生勤于着述@,玄应音义是其呕心沥血之作。该书于唐太宗贞观末年(649)奉敕纂集,高宗龙朔元年一三年(661-663)基本撰成,前后历时十多年。“恨叙缀才了,未及覆疎,遂从物故”。但“未及覆疎”的遗憾丝毫不影晌玄应音义在佛典音义编纂史上推陈出新、承前敌后的地位,更役能黯淡玄应音义在文字、音韵、训诂、辞书等多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一
玄应音义于龙朔年间成书后,以写本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再后人藏流行,在流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宋元明藏本、日本大治本和高丽藏本两大系统。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丙午,江苏武进人庄忻据明南藏本刻印玄应音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广东番禹潘仕成据庄本谋刻海山仙馆本玄应音义;清同治八年(1869),浙江杭州曹籀据庄本翻刻曹籀本玄应音义:由是形成了南藏本的藏本和儒本两大系列。就卷次而言,藏本玄应音义有二十、二十五、二十六卷本和三十卷本之别。其中,二十六卷本明永乐北藏系列属之,二十卷本和三十卷本仅见于相关着录,而二十五卷本最为流行。
下面是玄应音义的撰述暨刊刻源流表:
唐太宗贞观末一唐高宗龙朔元年至三年(649-661/663),玄应奉敕撰写《众经音义》25卷。成书后以抄本流传于世。
唐德宗建中末年一唐宪宗元和十年(783-815),慧琳着《一切经音义》一百卷,酌收玄应音义三百四十余部,是为慧琳本玄应音义。
?-?,可洪音义编纂前,《川音》为玄应音义二十五卷注音释义。
后唐长兴二年一后晋天福五年(931-940),释可洪在河府方山延祚寺编纂《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为玄应音义二十五卷注音释义。
音义文献丛刊:大唐众经音义校注(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