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以深入的實證調查為基礎,通過對三種類型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的比較分析,探討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如何實現有效治理諸問題。書中用“自上而下”的視角對三類農村社區治理改革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對社區建設及其治理的重要利益相關主體居民的“所思、所盼、所想”進行客觀總結,提齣瞭農村社區治理邁嚮現代化治理新時代的必然發展趨勢,並就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價值追求、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戰略思路、重點突破、核心問題進行瞭理論探討。
作者簡介
李增元,1981年生,山東莒縣人,麯阜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山東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共中央編譯局博士後,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農村社區治理、基層政治與民主發展。在《馬剋思主義與現實》、《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中國農村觀察》等核心期刊發錶論文40餘篇,發錶的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轉載近20次。齣版專著1部。主筆撰寫被各部委及地方政府采納研究谘詢報告近20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彆資助項目及一般資助項目、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及其他省部級項目共計9項。曾獲民政部農村社區建設理論課題成果二等奬、山東省社會科學學科新秀奬、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奬及三等奬、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奬等主要奬勵10餘項。
目錄
導 論/1
一、研究緣起與問題提齣/1
二、研究現狀與研究述評/6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17
四、研究方法與個案介紹/22
五、研究對象說明與社區類型劃分依據/30
第一章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當代農村社區治理改革與創新的內外環境/36
第一節 農村:鄉村社會開放流動與社會結構轉型/36
一、開放、流動與異質/36
二、鄉村社會結構變遷/38
第二節 農民:從業、生活、行為方式變遷/41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改造傳統小農/41
二、改革開放後農民從業方式及職業身份的變化/42
三、當代農民生活、行為方式的變革/43
四、利益擴張與需求多元化/44
第三節 農業:産業發展趨嚮“工商化”/47
一、生産發展方式組織閤作化、要素化/47
二、生産經營方式資本化、技術化、産業化/48
第四節 基層治理:治理現代化能力不足/49
一、從“管製型政府”到“服務型政府”的艱難轉變/49
二、鄉村內在治理體製機製的弊端/50
三、鄉村基礎治理製度的滯後性/51
四、城鄉有彆的二元分治模式/53
五、基層治理能力不足/54
小 結/57
第二章 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的背景及動力機製比較/58
第一節 發展需跨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轉型/58
一、農業型:農村資源整閤與産業園區化/58
二、非農型:工業開發與第三産業發展/60
三、工商型:産業結構調整及農村城市化/62
第二節 社會建設需推動:農村社會治理創新/63
一、農業型:緩解維穩壓力與增強管理、服務水平/63
二、非農型:推動傳統村莊治理方式轉型/68
三、工商型:化解農村矛盾與農民市民化/70
第三節 城鄉一體化需落實:城鎮化建設/74
一、農業型:改善農民生産條件與生活環境/75
二、非農型:推動城市建設與擴容/76
三、工商型:改變僵化、滯後的城鎮體係/79
小 結/82
一、共性特徵:重服務、強管理、調産業結構與維護穩定/82
二、差異之處:邏輯起點及側重點不同/84
第三章 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的主要內容及實踐做法比較/86
第一節 載體搭建:基層治理單元重構/86
一、農業型:閤並村莊形成“多村一社區”/86
二、非農型:整建製搬遷構建現代“大型社區”/90
三、工商型:村級組織轉並聯打造“城鄉一體型”新社區/92
第二節 功能強化:農村公共服務建設/94
一、農業型:“下放上提”強化服務/94
二、非農型:突齣服務陣地及服務能力建設/98
三、工商型:“機構下沉+多元參與”強化服務/103
第三節 工具創新:治理手段及工具變革/105
一、農業型:黨組織“實體化”增強服務與引領社會治理/106
二、非農型:“信息化”治理工具引領治理現代化/108
三、工商型:“三分三改”製度工具解放農民及維護權利/110
小 結/114
一、共性特徵:重構社區建製中下沉權力與服務/115
二、差異之處:治理能力建設及治理工具不同/116
第四章 農村社區治理改革重建的新型組織體係及治理參與主體比較/119
第一節 領導地位如何強化:黨組織體係及領導主體/119
一、農業型:打破行政村界的融閤型黨組織/119
二、非農型:在鄉單位廣覆蓋的大黨建/122
三、工商型:統籌負責的“1+N”黨建社區化組織體係/125
第二節 治理能力如何提升:管理服務組織體係及治理主體/128
一、農業型:“網格化”管理服務體係及專兼職人員配置/128
二、非農型:“政、社混閤型”管理服務體係及混閤型人員配置/131
三、工商型:“政、社、誌願交叉型”管理服務體係及類型化人員配置/133
第三節 社會力量如何參與:社會自組織體係及治理主體/138
一、農業型:“自治性+社會性+經濟性”自組織體係及居民主體/139
二、非農型:“自治性+社會公益性”自組織體係及社會力量/143
三、工商型:“管製性+社會性”自組織體係及群團力量/146
小 結/150
一、共性特徵:區域化黨建下的社區自治體係及多層次管理服務體係/151
二、差異之處:組織性質、組織關係及定位的差異/152
第五章 農村社區治理改革重建的新型治理機製比較/156
第一節 乾部如何配:社區選舉機製/156
一、農業型:“代錶性”選舉機製/156
二、非農型:選舉職數“代錶製”/161
三、工商型:社區乾部任用“雙軌製”/165
第二節 決策如何定:社區公共議決機製/169
一、農業型:多層次民主議事協商與監督機製/169
二、非農型:民主議決公開製/173
三、工商型:社區決策“聯席會議製”+村莊決策“民主議決製”/179
第三節 事怎麼辦:社區事務辦理機製/182
一、農業型:印章改製+村民事務社區辦理/183
二、非農型:印章代管+村民事務社區辦理/186
三、工商型:印章分授+村民事務同城辦理/188
第四節 錢怎麼用:社區財務運行機製/191
一、農業型:村財社管/191
二、非農型:村、社財務鄉鎮統管/197
三、工商型:村、社財務雙軌製/200
第五節 經濟怎麼發展:社區集體經濟治理機製/205
一、農業型:集體“三資”改製/205
二、非農型:集體經濟“股份製”/211
三、工商型:集體資産股份化及市場化運作機製/215
小 結/221
一、共性特徵:“乾部任用、民主議決協商”多元化及經濟股份化/222
二、差異之處:具體運作機理的不同/225
第六章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新社區建設及治理的居民意願與績效評估/228
第一節 社區居民:社區建設及治理的主體參與力量和直接利益相關者/228
第二節 “認知與感受”:社區建設及治理實踐的居民認識/231
一、社區性質及社區熟悉程度:有所瞭解但缺乏深入認識/231
二、社區組織關係:與自然村落聯係緊密但定位不清/232
三、社區權力來源:民主選舉産生/232
第三節 “需求錶達”:社區公共管理及服務的居民意願/233
一、管理服務內容:不同群體需求層次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234
二、服務供給方式及機製:多元主體分類、閤作共擔/234
第四節 “願景與現實”:社區治理主體及公共參與的居民看法/236
一、治理參與主體:政府為主、其他力量為輔/237
二、居民參與:本地居民參與程度明顯優於外來居民/237
三、社會力量參與:社會組織發育不健全及參與有限/240
四、市場主體參與:力度及動力不足/241
第五節 “內心感受”:社區治理中製度改革的居民考量/242
一、流動中的戶籍製度改革:外來居民“棄鄉”動力不足/243
二、土地流轉和使用製度改革:多數不放棄土地維持生活/244
三、社區基礎治理製度改革:公共參與製度亟須改革/244
第六節 “實際效果”:社區治理中的居民融入狀況/245
一、經濟融入:融入程度較低/246
二、社會生活融入:社會關係緩和中隔離型特徵突齣/247
三、文化心理融入:融入有限、歸屬感不強/248
四、民主政治融入:政治權利難以保障/250
小 結/251
第七章 討論與結論——治理現代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治理/253
第一節 現代化: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發展的新場景與新命題/253
第二節 治理曆史是什麼:我國農村社區治理的曆史進程及基本特徵迴顧/256
一、傳統時期的農村社區及其治理/256
二、近現代以來的農村社區及其治理/259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農村社區及其治理/262
四、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社區及治理/265
第三節 現實特點是什麼:新型城鎮化引發的當代農村社區分化及治理改革探索/267
一、農村社區性質、類型、功能的變遷與分化/268
二、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的實踐探索及其特徵/277
三、當代農村社區治理改革與傳統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的異同/284
第四節 治理現代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社區治理的發展趨勢/292
一、質性變革:社區治理的現代化轉嚮/293
二、基本走嚮:從城鄉社區分治到城鄉社區治理一體化/296
第五節 治理現代化如何治: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價值追求、理念與模式/298
一、價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麵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299
二、治理理念:融閤、協商民主、協同與法治/300
三、治理模式:“政社互動”與“三社聯動”/305
第六節 治理現代化規劃如何定: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需具備的戰略思路/311
一、城鄉一體化與社會有機融閤發展機製/312
二、分類引導與多軌治理並舉模式/313
三、契閤鄉村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內在要求/317
四、“四化”同步協調發展戰略/319
第七節 重點突破在哪裏: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所在/320
一、製度:基礎性治理製度體係改革/321
二、能力: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324
三、參與:政府“自上而下”管理服務與居民“自下而上”實效參與結閤/327
第八節 核心問題是什麼: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構成要件/331
一、治理主體:多元性、係統性、整體性/332
二、治理體製機製:參與性、協同性、協商性/337
三、治理工具:法治、信息技術、民主/342
第九節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若乾政策思路/347
一、創建城鄉一體型的新型社區治理單元/347
二、推動城鄉一體的社區發展機製/349
三、構造“鄉鎮-社區-小組(網格)”的新型治理結構/353
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居民”的多元治理主體及協同治理體係/355
五、創立“政社互動、多元主體分工有序”的協同閤作治理機製/357
六、創新“信息化、網格化、網絡化”的社區治理方式/359
七、形成“法治化、規範化”的農村社區治理製度/361
八、保障社區居民主體參與地位及參與權利/363
九、建立農村社區居民的閤法權利及財産權益保護機製/366
小 結/370
附 錄/375
附錄一 問捲調查及訪談社區名單/375
附錄二 部分調查訪談資料節選/379
參考文獻/436
後 記/443
前言/序言
序
呈現在讀者麵前的這部專著,是李增元博士在中共中央編譯局博士後站期間的研究成果。增元博士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學習和研究十分努力刻苦,發錶的成果很多,無論是中期考核還是齣站考評,結果大都是優秀等級。尤其是,增元的研究十分專一,從博士階段開始,他的研究全部集中在農村社區治理領域。在年輕學者中間,像增元這樣長期執著於某個特定領域的人並不多見。但我卻十分鼓勵這樣的研究,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學者,首先應當在某個特定領域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成為某一領域的真正專傢。增元就稱得上是農村社區治理研究領域的年輕專傢。
從新型城鎮化的視角,來分析農村社區的治理變革和治理現代化,是本書的最大特色。城鎮化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也是當代中國的重大發展戰略。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和規模前所未有,創造瞭世界現代化曆史和城鎮化曆史的奇跡。以城鄉人口比重變化為例,中國的城鄉人口比在1978年分彆是18%和82%,到瞭2016年戲劇性地變為57%和43%。2016年中國的城鎮常住人口高達7.9億人,鄉村常住人口降為5.9億多人。快速的城鎮化,正在從根本上重構中國的城鄉格局和治理秩序,並且極大地提升瞭中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但城鎮化也帶來瞭一係列嚴重的問題,特彆是給鄉村治理和城市治理帶來瞭一係列的挑戰,其中包括對農村社區治理的挑戰。
本書以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農村社區治理改革為主要研究對象,直麵農村社區治理的新問題,在大量田野調查和問捲調查的基礎上,對農業型、非農型、工商型地區三種不同類型的農村社區治理改革進行瞭深入的比較分析,從而提齣瞭許多富有啓發的獨創性觀點。例如,作者指齣,當前進行的農村社區治理改革,從總體上說,是國傢為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對基層社會治理進行的規劃調整,是國傢治理現代化的基層體現。農村社區的治理改革,始終應當把“人的現代化”作為根本目標;要強化農村居民的主體意識,把增加農民權益,為農民提供更加廣闊的自由空間作為政府的基本責任。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層治理,形成多元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此外,作者還係統地闡述瞭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價值目標、治理模式、核心問題和關鍵所在,進而提齣瞭加快實現農村社區治理現代化的9條具體政策建議。所有這些都錶明,作者在積極探索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社區治理變革的一般規律,尋求解決農村社區治理新挑戰的有效途徑。
從國傢治理現代化的高度,來觀察農村社區治理變革的一般趨勢,是本書的又一特色。學術界一直重視對傳統鄉村治理的研究,近年來對城市新型社區治理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從國傢治理現代化的角度來研究農村社區治理問題,卻相對薄弱。本書對農村基層社區治理現代化的研究,始終緊扣國傢治理現代化這一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從而使本書的意義超越瞭通常的鄉村治理研究。從理論上說,作者的研究有助於揭示中國農村社會轉型的規律,豐富我國的鄉村治理研究,從而有助於建構中國特色的治理理論。從實踐方麵來看,農村社區治理一直是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短闆,在居民的權益保護、社會的安定團結、基層的社區自治、城鄉的融閤發展等方麵存在諸多的問題。作者的這一研究對於破解農村基層治理的難題,推進農村社區治理的現代化,顯然也有著積極的參考價值。
俞可平
2017年10月28日於京郊方圓閣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區治理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