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收录的论文,有的注重从清帝国的“法律边疆”(香港、澳门沿海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解构固有的中国内地中心主义的法律史研究模式;有的注重分析司法的不同参与者(如皇帝、地方官员或幕友)法律思维偏向的差异;有的注重同一制度在不同时间的变异;有的注重不同空间司法模式差异的同时,潜在地从更广阔的中西空间法律差异探讨清帝国司法的特性。这些论文从制度、理念和实践层面,将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三大要素深嵌其间,尽可能地描绘一个更为真实、具体的清帝国司法图景。
作者简介
邓建鹏,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研究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银行法学会理事和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等。
研究专长为中国法律史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及监管。在法律史领域,出版专著《财产权利的贫困:中国传统民事法研究》(2006年)、《中国法制史》(第2版,2015年)、《清末民初法律移植的困境:以讼费法规为视角》(2017年),合著《徽州民间私约研究及徽州民间习惯调查》(2015年),点校《法国六法》(2014年),并在法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互联网金融研究领域,多次参与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立法论证,合著《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第2版,2017年),发表文章百余篇。曾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十余项奖励。
目录
目录
导论邓建鹏
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
陈利著 邓建鹏 宋思妮译
交涉、较量与嬗变:清前期澳门治理格局中的司法权
——以乾隆初年两宗华洋命案为分析对象 何志辉著
清代审前程序的规则控制
——《状式条例》研究 邓建鹏著
帝制中国晚期的法律专家与地方司法运作(1651~1911年)
陈利著 白阳 史志强译 邓建鹏校
失礼的对话:清代法律和习惯并未融汇成民法
巩涛著 邓建鹏译
对清代审判中“自相矛盾”现象的理解
——评黄宗智“表达与实践”理论
寺田浩明著 海丹译
在鸣神与鸣官之间
——清代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中的苗族习俗与纠纷解决方式
武内房司著 海丹译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总序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民族大学,自1979年即开始招收法学本科,是当时全国仅有的十多所招收法学本科的院校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法学院。目前,学院既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中青年学者,也有一大批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学院现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二级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法学学科组会评专家1名;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1人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学院是国内首家开设民族法学博士学位点的学院。近年来,学院的科研呈现强劲发展的势头,学院教师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法学类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级等项目70多项。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成为全国58所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之一。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文库”是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985工程”“211工程”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国内外法学界了解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科研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与核心窗口之一。回顾三十余年的学院发展史(尤其是科研建设工作的风雨历程),如今的学院科研发展工作格外注重以下三对重要关系的均衡处理:
第一,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的时代回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仅是法学研究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均须妥善应对的关键性认知。尤其是在我国各方面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实践需求中充分彰显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指导价值和时代生命力,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研究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科研工作,既重视传统法学理论的精细化探索,也重视时代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求;既强调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也强调其与教学环节的良性互动;既关注教师个人学术旨趣和学术自由,也关注学术梯队的集群化建设与规模研究效应。总之,在理论和实践的天平上,我们试图用一片敬畏科学、崇拜真理的求索之心维系着“知”与“行”的微妙平衡。
第二,法学基础学科与民族法制的特色研究。秉承中央民族大学长期以来在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鲜明特色与传统优势,法学院的学术科研亦一直以对民族法制问题的特色性研究独步全国,不仅在国内率先建立了民族法学博士点,更是作为中国民族法学研究会的秘书单位而执全国之牛耳。但是,对于特色学科的不懈发展与大力支持并未削弱学院对于传统法学学科的重视——恰恰相反,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在传统学科研究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才是构筑一所法学院真正“江湖地位”的不二法门;也只有在传统学科的研究中夯实基础、不懈创新,才能为特色的民族法制问题研究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因此,两者在资源需求层面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而是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伙伴模式”。这种认知,不仅被贯彻于学院日常的科研管理过程,在本丛书的规划选题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三,科研质量管控与成果发表的制度支撑。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法学的科研工作永远将学术成果的优良品质奉为至高圭臬。对此,学院通过积极制定并切实贯彻相关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我院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学术潜力,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学术科研的工作当中。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意识到,在当今中国法学事业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中,拥有并坚守一块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展示阵地是何其重要!这不仅是我们日常科研建设的重要导向,更是本丛书得以问世的重要渊源。
感谢法律出版社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科研事业的大力支持,这套丛书的顺利付梓,与该社领导的重视和编辑团队的勤恳密不可分。但显而易见的是,相对于我院数十年的学术积淀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丰硕研究成果而言,这套丛书的容量是远远不足的。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为丰富的渠道将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精品研究成果推介给学界。我们也由衷地恳请法学界各位同人一如既往地对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的建设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事业略尽绵薄之力。
是为序。
2014年10月
清帝国司法的时间、空间和参与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