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里尔克是奥地利诗歌界的风云人物,与叶芝、艾略特一起被誉为欧洲现代伟大的三位诗人
李魁贤是瑞士于1972年成立的里尔克学会会员,有多种里尔克译著出版,是研究里尔克的专家
本书有译者李魁贤详细的导读文字,译文极其漂亮,在我国迄今已经出版的几个版本中,本译著是上佳版本。
《杜英诺悲歌》是里尔克晚年改变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强调以主观感受的真实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将诗歌的本质概括为“诗是经验,而不是情感”的哲理式探寻。
这部大型组诗是奥地利著名诗人里尔克的代表性作品,历十年写成。全诗结构宏大而严谨,歌鸣生命、爱情永恒,抒情而富有神秘感。译者李魁贤是瑞士于1972年成立的“里尔克学会”会员,有多种里尔克译著出版。本书有李魁贤详细的导读文字,译文尤其漂亮,在我国迄今已经出版的几个版本中,本译著是上佳版本。本书系《文学馆》丛书之一种。
莱内?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9-1926)奥地利著名诗人。生于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并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纳维亚及法国。20世纪德语世界伟大的诗人,德语文学史上堪与荷尔德林比肩的诗哲,对中国白话诗创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戏剧等作品,代表作《杜英诺悲歌》《给奥费斯的十四行诗》《给青年诗人的信》等。因白血病逝世,葬于瑞士。
译者李魁贤,台湾诗人、文学评论家。1937年生于台湾台北县人。1953年开始发表诗作。1964年参加笠诗社。1972年参加瑞士的里尔克学会。1976年参加英国剑桥的国际诗人学会,并为创会会员,后改组为世界文学学会。出版诗集《秋与死之忆》《温柔的美感》等。
第一悲歌诠释
一开头,诗人就以孤独的人们的立场,向天使叫喊着,并且怀疑,天使群中谁也不会听见这叫喊吧。在《悲歌》中的天使,并非意指着神的使者那般超越的存在,而是意味着在地上完成了人间的使命而超升的存在的极致。这样,在一般的人们与天使的对决当中,便显得有无限的距离而难以亲近了。那么,任诗人(以一般的人们的立场)叫喊,天使也不会听见的吧。设使其中有一位听见了,且把我们拉近他的心怀,可是在他那比我们更坚强的存在之前,我们在相形之下,便要消失了。
我们对于天使,是有着美感的,然而我们如此赞赏美,而它却冷峻地欲把我们粉碎,更显出在对决当中的距离。而我们之赞赏它,却变成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苦难,难怪“美”却是恐惧的起始了。因此,“每一天使都是可怕的”,是出自理性的歌声。天使的位置,是人间的极致,有如光辉灿烂的烛台,而我们只有抑制自己,局促在下层的幽暗的角落,吞咽着那引诱的召唤。
“究竟,我们能够支配谁?”诗人这么自我询问着。天使是太可怕且太遥远了,人类的同伴也是毫无助益,甚至伶俐的兽类(无意识的存在)也认为,人们在以自己为中心而形成的世界(有意识的人间)当中,也是陌生的。存在于这样的世界的人们,既不安定,且不能有所信赖。这样,人们便成为一种孤绝的存在,天使(上界)、人类(中界)、兽类(下界),都有着分割的距离。
人们把自己局限于日常的事务:天天看到的山坡上的一棵树,天天徒步往回的街道;人们自囿于这些因袭的、毫无生趣的习惯,而不得摆脱。
相对于到处所见都是漠然的习惯的白昼,夜晚是和宇宙以及“世界空间”(Weltraum)成为一体的,这是超越于人们所生存的人间,而为“天使”所居住的世界,也是人们所思慕着的世界。“艰苦地”是一种反置(物我移位)的表现法,是人们苦苦地思慕后方才“现身的夜”,反置过来而表现的。然而,苦苦地思慕着的夜,竟是幻灭的,更显示出人们的孤独与无所依赖。而对沉迷于甜蜜情语中的爱侣,至少在彼此的拥抱中,或许夜对于他们,不会像别人那样的感到孤独。其实他们放肆的爱的行为,只是彼此互相蒙蔽住真实的命运而已。(里尔克的这一观点,在《致青年诗人书简》第七封信中,曾详细论及。)因而,他们所环抱的,却是空虚。把空虚投向空间,是意味着呼吁舍弃人类以自我解释的世界,而委身于“世界空间”里。那“世界空间”是我们能自在呼吸的、生命回复到实存之本来状态(以鸟类来暗示)的空间。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非常不错的好书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杜英诺悲歌:里尔克诗选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