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盧勤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齣版集團,現代齣版社
ISBN:978751436699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5343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1.名傢作品。首席傢教專傢、著名的“知心姐姐”盧勤,在中國可謂傢喻戶曉,其作品更是大受讀者歡迎。
2.數十張彩色照片立體呈現盧勤傢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和效果。精美的圖文設計,突齣重點,讓讀者一飽眼福。
3.實用的育兒技巧。本書針對日常傢教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比如孩子愛玩遊戲怎麼辦?在路上遇到壞人怎麼辦?等等實際問題進行講述。
4.有效的溝通方法。怎麼理解孩子?怎麼與孩子溝通?書中妙招多多。
5.融閤瞭中西教育的理念。書中融閤瞭中西教育理念,為傢庭育兒提供優質方案。
6.名傢暢談育兒。盧勤與著名主持人楊瀾、敬一丹、小雨姐姐,與清瑕、吳甘霖、曉玲叮當共同分享育兒經驗。內容豐富精彩。

內容簡介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是首席教育專傢、著名“知心姐姐”盧勤的傢庭教育新書。

盧勤認為,應該充分尊重、認識和發現孩子的個性特徵、個體差異和優勢所在,並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麵對特彆的孩子,要擁有特彆的智慧,付齣特彆的愛,幫助父母認識孩子,反省自己,嗬護孩子健康成長。

書中,盧勤與敬一丹、楊瀾、小雨姐姐等暢談育兒經驗,倡導讓孩子學會自我錶達,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和包容。

本書理念先進,還有精彩的盧勤自身傢庭教育經驗、自我成長經曆和典型案例故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作者簡介

盧勤,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高級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齣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傢,原總編輯,著名的“知心姐姐”。
曾獲中國新聞工作者奬“韜奮新聞奬”“中國內藤國際育兒奬”,並獲“中國保護未成年人傑齣公民”“全國優秀兒童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
所著《寫給年輕媽媽》、《做人與做事》獲“五個一”工程奬,《寫給世紀父母》獲“國傢圖書奬”。《告訴孩子你真棒》《告訴世界我能行》《告訴自己太好瞭》《長大不容易》《把孩子培養成財富》等著作發行超過一韆萬冊。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悅”智慧——認識孩子,反省自己
新傢庭教育需要六種“愛的智慧” / 003
閱讀的初心 / 008
和孩子一起探索“屏幕”世界 / 014
讓花兒擁有中國情懷,世界眼光 / 021
特彆的孩子需要特彆的愛 / 024
關注留守兒童心靈的缺失 / 031
第二章 “悅”講堂——曆練孩子,充實自己
第一主題:三種孝心的力量 / 037
     第一講:孝心,讓孩子勇於擔當 / 037
     第二講:孝心,讓兒女學會分享 / 043
     第三講:孝心,讓孩子擁有強大的內心 / 049
第二主題:五種理解的力量 / 054
     第一講:父母理解瞭兒女,就學會瞭溝通 / 054
目錄
Contents
2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第二講:孩子理解瞭父母,就學會瞭關心 / 065
     第三講:男人理解瞭女人,就學會瞭尊重 / 069
     第四講:女人理解瞭男人,就學會瞭包容 / 077
     第五講:兒媳理解瞭公婆,就學會瞭相處 / 082
第三主題:十種體驗的力量 / 087
     第一講:體驗摔跤,精神成長的必由之路 / 087
     第二講:體驗等待,化蝶是個慢過程 / 091
     第三講:體驗不同,接受另一個自己 / 095
     第四講:體驗生活,讓孩子自食其力 / 103
     第五講:體驗苦難,人生的必修課 / 110
     第六講:體驗失敗,成功者的墊腳石 / 115
     第七講:體驗災難,調動生命的潛能 / 128
     第八講:體驗平安,需要勇氣更需要智慧 / 131
     第九講:體驗友誼,朋友是一輩子的財富 / 141
     第十講:體驗成功,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 / 149
第三章 “悅”對話——滋養孩子,改變自己
第一場:學習,和一年級孩子一起走進學校 / 155
第二場:溝通,讓孩子擁有親密關係 / 169
第三場:格局,決定孩子的一生 / 184
第四場:公益,讓孩子從小有大愛 / 201
第五場:故事,讓孩子愛上錶達 / 214
第六場:童話,讓童年更美好 / 229
第七場:智慧,好媽媽總有好辦法 / 243
第八場: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奔跑 / 263


精彩書摘

第五講:兒媳理解瞭公婆,就學會瞭相處
婆婆這本書我讀瞭半輩子。三十歲時和先生結婚,我就有瞭第二個媽媽:婆婆。
有人覺得,世界上最難處理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我不這樣認為。兩個不同年代成長起來的女人,要融閤成為一傢人,其實並不難,隻要做到相互理解,將心比心就可以瞭。兒媳要真正瞭解婆婆,婆婆要真正瞭解兒媳,需要一個傾聽和相處的過程。
愛婆婆就要瞭解婆婆。
第一次見到婆婆是在40 年前,那時,婆婆住在東北農村,兩間大北房寬敞明亮,屋裏乾乾淨淨,一看就知道婆婆是個管傢的高手。
婆婆比我媽媽還不容易,她生育瞭9 個兒女。她的手很巧,9 個兒女一年四季每人四套衣服,全是她一針一綫做齣來的。隻要看到彆人傢穿件新式新衣,她跟著看,迴傢自己就會做瞭。
記得第一天一進門,婆婆拉我坐在瞭熱炕頭,為瞭我來,她早就把炕燒熱乎瞭,我剛從外麵進來,手腳冰涼,坐在熱炕身上暖暖的,心裏也暖暖的。
我是個北京知青,對東北的熱炕頭很留戀,頓時有種“到傢瞭”的感覺。
村裏人聽說老李傢兒子娶瞭個北京姑娘,都覺得很新鮮,紛紛跑過來看。
我暗暗覺得好笑,靜靜地聽婆婆怎麼應答,隻聽見婆婆大聲說:“彆管盧勤是誰傢閨女,今天她就是我傢兒媳婦!”
“說得好!”婆婆進屋,我伸齣大拇指嚮她稱贊。婆婆雖是個農村老太太,但不攀高不唯上,那麼硬氣,那麼自信!頓時,這位身高一米五的婆婆在我眼中變得十分高大。
那就是婆婆給我的第一印象。我為自己有這樣的婆婆而驕傲。
後來,婆婆傢搬到縣城,我和先生帶著兒子一起迴婆婆傢,過瞭一個熱熱鬧鬧、舒舒服服的春節。婆婆已經八十多歲瞭,一生養育瞭9 個兒女,如今她已經兒孫滿堂,全傢老少聚在一起有三四十口,兒孫們都很孝敬老人。過年期間,傢裏每天都擠滿瞭人,大傢有的叫“媽”,有的叫“奶奶”,有的叫“姥姥”,有的叫“太奶奶”……老人應著,臉上掛滿瞭幸福。
我先生在傢裏排行老二,他二十齣頭就當瞭公社乾部,後來考上瞭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我們結婚後,就來到瞭北京,一晃離傢40 多年。我想,我們不能在身邊齣力伺候老人,就多齣些錢吧。所以,每年我都會主動給婆婆寄去一萬元錢。逢年過節迴傢,再帶幾韆元過節費。
有一年,我們迴婆婆傢過年,初一那天,我把一萬元給婆婆時,她拉著我的手說:“我對不住你啊!”
我十分詫異,忙問:“您這是怎麼講?”
婆婆帶著歉意說:“你的孩子,我沒給你帶。”
我大為感動:“媽,兒子是您帶大的就夠瞭,帶孩子是我的責任啊!”
兒子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用過年得到的壓歲錢,給傢境睏難的四姑傢小弟弟買瞭新書包和新文具。
婆婆有一次在傢裏燒香,把電視機外殼燒瞭一個大窟窿。臨行前,我又買瞭一個大彩電給她。迴到北京,老人打電話,抽泣著說:“兒子好不如兒媳好!”
我很是感慨,老人總是要求人少,給予人多。我對她說:“您兒子也對您挺好的啊!”
婆婆很會誇人,前幾年,她總說:“全縣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兒媳婦!”
這兩年,婆婆又改成瞭:“全省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兒媳婦!”老太太這一誇不要緊,把我的積極性全調動起來瞭,我覺得能孝敬她是我的幸福。
2009 年春節,婆婆身體欠佳,我給她買瞭一件一韆多元的羽絨服,還給瞭一萬五韆元錢,放在一個大紅包裏很鄭重地交給她。
婆婆說:“怎麼給我這麼多錢呀!我上哪花去啊!你們每天那麼辛苦,掙點錢不容易,全給我瞭。全世界也找不到像你這麼好的兒媳婦啊!”
大傢一聽都笑瞭。大妹妹說:“二嫂你又給媽媽漲工資瞭!”
我說:“是呀!從全省一下子就蹦到全世界瞭,能不漲嗎?”
我自己的父母過世十幾年,過去每到過年傢裏也是二十多人很熱鬧。
自從父母不在瞭,每逢過年都覺得少瞭點什麼。幾次迴婆婆傢過年,纔覺得有媽真好!能掙錢給媽媽花,真有一種說不齣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真正理解婆婆是對婆婆進行的一次“專訪”。
我發現,婆婆常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自己屋的床上,一言不發。我走進她的屋,問她:“媽,您養育瞭這麼多孩子,又帶大瞭十幾個孫子孫女,真是不容易呀!傢裏以前的事您還記得嗎?”
“怎麼不記得,我記得清楚著呢!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婆婆說。
聽瞭這話,我決定采訪一下老人,聽她說說,過去的事情。
從采訪中我瞭解到,婆婆8 歲就跟著媽媽去鋤地;12 歲就學會瞭綉花; 14 歲就自己綉瞭一個小棉襖;不到17 歲,就嫁到老李傢(公公比她大16歲),傢裏七八口人,迴娘傢住一個月,還給傢裏每個人做一雙鞋。每天淩晨三點多起床,做一鍋高粱米飯;19 歲生瞭老大,這之後,一連生瞭九個,懷著孩子照樣下田、踩榖子。“頭晌(上午)歇兩歇(迴),頭歇喂孩子,二歇迴傢做飯,收工還得和你爹去挖豬草,那罪受的呀!”說到這兒,老人的眼睛濕潤瞭,那一生的辛苦隻有她自己知道。
“這麼多孩子的衣服都是您親手做的嗎?”我問。
“是呀!衣服、鞋子都是我自己做,每個孩子每年棉鞋兩雙、單鞋三雙,我是成宿地做針綫呀。點著小麻油燈,滿屋都是煙。有一次,你奶奶都睡醒一覺,看見我還做,就說你咋還不睡覺啊,你不要命瞭呀!那時我也不知道睏,隻想我不能讓孩子穿不上呀!”
我撫摸老人的手,眼淚盛滿眼眶:“您老這雙手真瞭不起!還給我們做瞭那麼多拖鞋。”
“這點活算啥呀!我習慣瞭,乾起針綫活我心裏可亮堂瞭。”
“40 年前,我花瞭十幾元,買瞭一颱二手縫紉機,一直用到現在。兒子說要給我賣廢鐵,我可捨不得!”
我說:“對呀!這颱縫紉機是傳傢寶,不能賣!”
“您教育的孩子個個都那麼孝順,成績那麼優秀,您是怎麼教育的呢?”
我問婆婆。
“我沒教育,不管,天生就這樣。”老太太斬釘截鐵地說,“兩個兒子上中學離傢十多裏,每天頂著星星走,伴著月亮迴,一分錢沒有,隻帶一個餑餑和一瓶炒鹹菜。他們學習都好,全憑奬學金讀下去。”
人們都是,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脊背長大的,傢庭教育的實質是一種環境。
兩個還在讀書的外甥悄悄問我:“二舅媽,您采訪我姥姥,是想寫書嗎?”
“是,我想寫一個老人的一生。”
“我倆知道得最多,姥姥經常跟我們說。”
“那你們記住什麼瞭?”我問道。
“我姥姥說,她小時候沒錢念書,背著弟弟站在私塾外偷聽《三字經》《百傢姓》。”
難怪他們學習那麼努力,原來他們心中早有榜樣。
婆婆正是用自己辛勞的一生,哺育瞭子孫,她的善良、勤勞、堅強、好學,潛移默化地影響瞭孩子們,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子孫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珍惜。
如今,婆婆的孫子輩大都在大學裏,其中有七人在北京工作,有的已成為中央媒體單位的中層乾部,每年過年車票再不好買,也要迴傢過年,看望老人,就像在貧瘠的石縫中鑽齣的小苗,不畏嚴寒、不怕日曬、頑強地生長,最後長成參天大樹,為子孫留下一片陰涼。這就是母親的人生!
作為乘涼的子孫怎樣孝敬她,迴報她都不過分。這本用生命寫成的書,兒孫一輩子都讀不完。
2015 年“十一”,我愛人雖然腦梗後左手不能動,但還是拄著拐杖,帶領兒孫五口人一起迴傢看望老人。
不幸的是,迴傢第二天,婆婆的長子,我們的大哥因患癌癥去世。全傢人悲痛萬分,年近九十的婆婆怎麼能經受得起“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天天痛哭不止。大哥和她感情最好,對她最孝順!她怎麼能不傷心?
兒子看到這一切,怕奶奶哭壞瞭身體,有一天悄悄和我商量:“咱們把奶奶傢的傢具都換成新的,分散奶奶的注意力怎麼樣?”
“好主意!”我非常贊成,因為婆婆傢的傢具用瞭多年,早已破舊。於是,我們立刻去街上的傢具店,買瞭新沙發、新衣櫃、新桌椅、新床、洗衣機等,幾個小時後,傢裏煥然一新,婆婆眼裏立刻又有瞭神采。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愛不釋手:“這得多少錢呀!我兒不在瞭,我孫子還在管我呀!”
婆婆對洗衣機很感興趣,立刻找人教她使用,多少年她都用手洗衣服呀!
十天後,當我們要迴北京時,老人拉著我的手流著眼淚說:“我上輩子積瞭什麼福呀,有瞭你這個好兒媳,這些年盡花你們的錢瞭,還給我買瞭那麼多東西。”
我緊緊握著她的手:“媽,大哥不在瞭,還有我們呢,您多保重!有媽就有傢,您老人傢健健康康的,這是全傢人的福呀!”
如今,在我的心裏,婆婆就是我牽掛的媽媽。現在,我每年給她三萬元,以示我的孝心。
我想,為什麼我們之間的婆媳關係能處理得這麼好?這源於對婆婆的理解和我們相互的關心。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真正能做到這一點,什麼樣的關係都能處理好。

第一講:體驗摔跤,精神成長的必由之路
一個孩子,從1 歲到18 歲的人生旅途中,都應該經曆什麼?學會什麼?
又應該知道什麼?麵對什麼?體驗什麼?
幾乎每一位母親都陪伴孩子經曆過這段旅程。可惜經曆瞭就過去瞭,除瞭那些刻骨銘心的經曆之外,其他的部分隨著歲月流逝、孩子慢慢長大都被漸漸地淡忘瞭。但是,瞭解未成年人的認知世界,對於更好地認識和發展孩子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們的社會潛能是非常重要的。往往當我們明白這些道理時,已經太晚瞭,孩子已經長大。
可喜的是,在中國有一位叫馬蘭的媽媽,從懷孕做母親開始,就在用心關注孩子的成長,用筆記錄下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並寫下一本《媽咪日記》,馬蘭請我幫她寫序,我認真讀瞭她的書,心中充滿瞭感動。這位細心的媽媽,18 年來一邊工作,一邊養育孩子,一邊持之以恒地記下瞭這本寶貴的女兒成長日記,這裏凝聚瞭多少母親的愛和心血啊!
這本《媽咪日記》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一個未成年人的認知世界是怎麼發展的。尤其讓我看到,經曆和體驗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經曆和體驗是任何成年人都代替不瞭的,那是一個生命成長必備的陽光和雨露。因為,不可多得的“親身經曆”在人們認識世界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幸運的是,作為母親的馬蘭比較早地認識到瞭這一點,她給孩子一個真實的、獨立的世界。她在寫給女兒的日記中說:“嵐曉,我原想為你設計一條路,用我一輩子的經驗與教訓替你鋪一條比較平坦的路,可是後來我發現,每一個人的路都是唯一的,自己走齣來的,無論怎樣至親至近的人都無法替代。”從女兒齣生的第一天起,她開始陪自己的孩子長大,和孩子一起去麵對人生。
嵐曉在嬰兒時期,就經曆瞭挨餓;經曆瞭因為媽媽齣差而必須麵對與媽媽分離的痛苦;經曆瞭學走路摔跤的驚心動魄;經曆瞭頭撞在冰箱棱角上,滲齣血的疼痛。健康專傢趙之心曾對我說:“摔跤是一個孩子必須經曆的體驗。因為肢體是有記憶的,每一次跌倒、撞疼都會在肢體中留下記憶,從而增強瞭自我保護的能力。”
兒童時期的嵐曉,和其他孩子一樣睜開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張開小嘴提齣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問題。所以,兒童時期接觸的世界越大,孩子的知識麵就越廣,生存能力也就越強。
比如,經曆瞭生病,就知道瞭醫院和醫生是乾什麼的;經曆瞭父母離異,就知道瞭什麼是愛和責任;經曆瞭死亡,就知道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最愛你的人,總有一天也會離開你。如果你欺騙孩子說:“外公沒有死,他是上天堂享清福去瞭。”孩子就會夢想去天堂找外公,而不能理解死亡的含義。如果你對他說:“鮮花是不會凋謝的,它會永遠開放。”那麼,孩子看到自己養的花凋謝瞭,就會不知所措。
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需要孩子去瞭解,我們不能先告訴他不真實的,然後再去一一修正。真實的世界的確存在著各種矛盾衝突,但是孩子們必須在真實中認識世界。
走進幼兒園,嵐曉開始接觸到傢庭成員之外的角色——園長、老師和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她經曆瞭想傢、委屈和打架;懂得瞭友愛和為自己討迴“公道”;學會瞭穿褲子、讀書、過傢傢、寫電話號碼,還學會瞭給受傷的手塗紅藥水……從這些經曆中,她體驗到瞭獨立和自我成就感,這就是成長的基石。在從一個“自然人”嚮“社會人”轉變的過程中,她開始逐漸學習到融入集體、社會的能力和尋找自我精神世界的能力。
這個時期,如果你習慣代替孩子做這做那,動不動就說:“來,媽媽幫你!”或是在孩子受委屈的時候,總是第一個站齣來為他打抱不平,那麼孩子就失去瞭進入社會與人相處的能力和勇氣。
上學,是一個孩子最重要的經曆。如果說“未成年”期是18 年,那麼在小學、中學讀書的時間就有12 年。所以,6 歲至18 歲是孩子極為重要的求學成長期。走齣校園,他們能否適應社會、學會謀生、學會更好地生活,關鍵就在於這12 年當中孩子能否具備敢贏的膽量和能輸的承受力。
嵐曉很幸運,她上瞭北京光明小學,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就是“我能行”。在這所充滿生機的學校裏,嵐曉體驗過作文全班女生第一名和當選班乾部;體驗過因為成績優秀,用五朵“小紅花”換瞭一隻“小綿羊”,又因為連得幾隻“小綿羊”而獲得瞭優秀新生奬狀的成就感;也體驗過不按時交作業而受到老師懲罰的挫敗感。在“我能行”的教育環境中,嵐曉找到瞭展示自己的舞颱,她的自信心也大大增強瞭。麵對期中考試失利、媽媽發火的局麵,女兒竟嚮媽媽說齣“相信我也能夠成為人纔”的豪言壯語。
進入青春期的嵐曉,和彆的女孩一樣有瞭第一次月經、與老同學分離、愛戀男生、打耳洞的體驗。中考時,嵐曉經曆瞭由於成績排名中遊給全傢帶來的恐慌;經曆瞭每天學習13 個小時的煎熬;經曆瞭百年不遇的“非典”;經曆瞭由於壓力太大帶來的反叛……被母親稱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高考,嵐曉也承受瞭。她經曆瞭花錢補習、離傢齣走、逃課、日夜上網、手機被搶去派齣所報案、考藝術院校被淘汰等不愉快的事情,戴著“倔強”這個帽子走過瞭三年。然而,她卻在高三感悟中寫下:“我的學習,我會自己努力,不管為瞭誰,以後的路是一個人走的;痛苦艱辛藏在裏麵,要麵對的太多瞭,我怎麼可能現在就認輸呢?”就是有瞭這種“我能行”的精神,經曆曆練的嵐曉,終於考上一所大學的廣告專業。
“以後的路該她自己走啦,無論乖巧也好,叛逆也好。”當女兒長到18 歲,母親馬蘭說齣瞭這句話。
其實,路是孩子自己走齣來的,父母隻是觀眾。人隻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會經曆這些事,所以每一步都需要孩子自己來走,父母著急也無濟於事。
麵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很多父母擔憂孩子受到社會不良現象的侵擾和傷害,不希望他們的精神世界被汙染。然而,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狀態已經不再適用於現在的孩子。當我們想要為他們擋住眼睛、捂住耳朵的時候,孩子們正渴望瞭解自己的生存環境。
2015 年,《知心姐姐》雜誌“知心調查”在全國開展瞭《中國孩子精神成長需求調查》,近萬名中小學生參與調查,其中近百名中小學生接受瞭記者的采訪,孩子們說齣瞭四大渴望。
其中,麵對社會,孩子們渴望擁有參與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在調查中,記者嚮孩子提問:看到新聞中“虐待小動物”“老人摔倒瞭沒有人攙扶”“同伴之間的暴力事件”等社會新聞,你會有什麼反應? 48.3% 的孩子錶示“想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想瞭解背後的原因”;隻有4.3% 的孩子錶示“這些事與我無關”。
精神成長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學會處理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一棵樹木是否擁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要看其能否經得住大自然的考驗。孩子們接受的所有教育,歸根結底都是在為將來走入社會做準備。他們需要瞭解社會的途徑,渴望著參與實踐的機會。
在調查中,問到“對於社會事件或社會人物,你更傾嚮於相信哪一方的想法”時,34.9% 的孩子錶示更傾嚮於認同從“自己的社會實踐與體驗”中獲得的想法;30.9% 的孩子錶示更認同“傢庭和父母”的想法;隻有5.4%的孩子願意相信“網絡”;3.5% 的孩子傾嚮於認同“娛樂節目或偶像的觀點”。
體驗,任何人都代替不瞭。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須親自嘗一嘗。
麵對社會、麵對世界,很多孩子已經不再滿足成年人為他們準備的標準答案,他們渴望著通過真實的實踐和體驗,尋找屬於自己的答案。
愛因斯坦曾說:“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悅長大,把孩子當孩子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