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纔子傳》是記載唐、五代詩人簡要評傳的匯編集。按詩人登第先後為序。書中保存瞭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資料,對其科舉經曆的記敘更為詳備。傳後又有對詩人藝術得失的品評,多存唐人舊說,其中頗有精闢之見。
《唐纔子傳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從《唐纔子傳》中選取瞭100位詩人,原文後還有注釋和翻譯。
目錄
前言
捲一
王績
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
杜審言
瀋儉期
宋之問
陳子昂
李嶠
張說
王翰
吳筠
崔顥
祖詠
儲光羲
捲二
崔國輔
王昌齡
常建
崔署
王維
劉長卿
李頎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高適
孟雲卿
捲三
岑參
王之渙
賀知章
元結
郎士元
皇甫冉
皇甫曾
獨孤及
戎昱
張誌和
捲四
盧綸
韓翊
錢起
司空曙
李端
竇叔嚮
李益
王建
韋應物
皎然上人
捲五
盧仝
李賀
賈島
韓愈
柳宗元
劉禹锡
孟郊
呂溫
張籍
權德輿
捲六
白居易
元稹
李紳
瀋亞之
薛濤
姚閤
章孝標
張祜
硃慶馀
杜牧
捲七
許渾
雍陶
李商隱
趙嘏
薛能
項斯
鄭嵋
方乾
李頻
李群玉
捲八
於武陵
溫庭筠
魚玄機
汪遵
鬍曾
皮日休
陸龜濛
司空圖
捲九
聶夷中
唐彥謙
羅隱
秦韜玉
鄭榖
齊己
吳融
韓惺
捲十
徐寅
韋莊
曹鬆
貫休
唐求
孟賓於
精彩書摘
《唐纔子傳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翻譯】
司空圖,字錶聖,河中人。父司空輿,大中時任商州刺史。司空圖成通十年中歸紹仁榜進士。主考官王凝起初任絳州刺史,司空圖當時準備應科舉,從彆墅到州衙去拜見王凝,離開時,守門吏報告:“司空秀纔齣瞭郭門。”到以後他入郭走訪親友,就不去州衙,王凝認為他對人尊敬,更加看重他。到王凝主持進士考試,司空圖以第四人及第,同年裏有刻薄的人稱他“司徒空得瞭一名”。王凝聽說後,就宴請全榜進士,宣稱:“我這次主持考試,今年發榜,就專門為瞭司空先輩一人。”由此司空圖的名聲更大瞭。不久,王凝任宣歙觀察使,請他入幕府任職。朝廷召他任殿中侍禦史,他不忍離開王凝幕府,被禦史颱彈劾,降職為光祿寺主簿。宰相盧攜迴京城,路過陝虢,拜訪司空圖,對他非常器重……把他囑托給觀察使盧渥,說:“司空禦史是高士啊!”盧渥就上錶請他做幕僚。盧攜任宰相,召他做禮部員外郎,不久升遷為郎中。逢上黃巢作亂,他輾轉到達河中。僖宗留駐在鳳翔中,司空圖任知製誥、中書捨人。景福年間,任諫議大夫,沒有到任。昭宗在華州,召他任兵部侍郎,以腳有病乞求退休,準許迴傢。司空圖傢本在中條山王官榖,有先人留下的田地房屋,於是就在這裏隱居不再齣山。建造亭榭素室,都畫上唐開國以來節士文人的圖像。曾說:“我對仕宦沒有興趣,什麼事都乾不來。量我的纔,一宜休;度我的分,二宜休;又老又聾,三宜休。”就把築的亭名為“三休”。寫文章來錶白抒發自己的心誌,自號“知非子”、“耐辱居士”。言辭詭激不常,以圖免當前之禍。當初在風雨之夜得到古時的寶劍,金氣慘淡而現精光,曾佩帶齣入。生性愛苦吟,興緻來時就動筆,寫瞭成韆上萬篇。把自己置於約束之外,提前準備瞭墳墓棺木,遇上好日子,領朋友坐在墓壙中,喝酒作詩,大醉後放聲高歌。有人指責他,他說:“你為什麼不心胸寬廣一些?生死是一樣的,我不能在這裏暫留一會兒嗎?”逢年過節祭祠祈禱,和鄉裏百姓一起鼓舞歡樂。當時寇盜所過之地都成為齏粉,獨獨不進王官榖,他們知道司空圖是賢人,猶如古時的王蠍那樣。士民都依附他避難。後聽說哀帝被殺,他絕食扼腕,吐瞭幾升鮮血去世,享年七十二。先在濯纓亭一鳴窗撰集自己的文章。如今有《一鳴集》三十捲流傳於世。
【翻譯】
羅隱,字昭諫,錢塘人。從小英敏,善於寫文章,詩尤其俊拔,能養浩然之氣。乾符初年參加進士考試,多次都沒考中。廣明年間,逢上戰亂迴到傢鄉。當時錢繆坐鎮東南,節鉞崇重,羅隱想去依靠,拜見並獻上平素所作,羅隱就做瞭掌書記。羅隱性情疏慢高傲,高談闊論,滿座風生。喜歡戲謔,有感即發。錢繆愛他的纔,先後給他數不清的賞賜,讓他陪伴跟隨著沒有一刻分離,上錶讓他做節度判官、鹽鐵發運使,不多久又上奏授他為著作郎。錢繆剛做節度使時,讓瀋崧草擬錶章謝恩,錶裏大講浙西富庶,羅隱說:“現在浙西剛經兵火,朝臣多急於要賄賂,這個錶章奏瞭上去,要叫我們當鷹犬瞭。”錢繆請羅隱改寫。……羅隱又轉受司勛郎中。他自號“江東生”。魏博節度使羅紹威仰慕羅隱的名聲,以同宗的名分,拜羅隱為叔父,當時羅隱也老瞭,羅紹威曾上錶推薦羅隱。羅隱恃纔傲物,人們對他頗為憎恨妒忌。他自以為應被大用,但區區科舉也考不上,在諸侯間傳食,因人成事,為此深怨唐室,詩文多以譏諷為主,即使荒祠木偶,也不放過。加之性格孤僻,不喜歡軍旅;在宴會上應酬,則綽有餘裕。羅隱起初窮的時候到京城應舉,路過鍾陵,見到叫雲英的營妓很有纔思。十二年後,羅隱又落榜經過這裏,雲英說:“羅秀纔還沒登第做官。”羅隱寫詩相贈道:“鍾陵醉彆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羅隱和顧雲一同拜見淮南節度使高駢,高駢對他不禮貌,以後高駢被畢師鐸所殺,羅隱還寫瞭題延和閣詩來譏諷他。羅隱又把詩投贈宰相鄭畋,鄭畋有一個女兒很美麗,喜愛詩,讀瞭羅隱的作品……極為仰慕,心馳神往,不知所從,羅隱忽來拜見鄭畋,她從簾後窺見羅隱迂腐醜陋,就不再想念瞭。……羅隱所著《讒書》、《讒本》、《淮海寓言》、《湘南應用集》、《甲乙集》、《外集》、《啓事》等,都流傳於世。
……
前言/序言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興盛的朝代,在將近三百年時間裏,上自帝王將相,下則普通文人以至僧道,都喜歡寫詩,産生瞭許多優秀的詩人和傑齣的詩篇。單就清朝人編集的《全唐詩》來說,就收瞭作者二韆二百七十三人,詩篇四萬九韆四百零三首。當然這還隻能說是唐代全部詩篇的一部分,因為在這以後還不斷有人搜尋唐代人的詩篇來補《全唐詩》,還有許多恐怕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戰亂水火等災害而毀失瞭。但僅就這保存下來的來看,可以看到其中絕大多數都具有鮮明的風格,創造齣不同的流派。唐代詩人除瞭繼承魏晉南北朝的五言古詩體外,還寫齣瞭大量氣勢雄偉的七言古詩,大量錶現齣音律美的五言七言律詩、五言七言絕句和五言排律,可以說我國古典詩歌的格局基本上在唐代已奠定下來。以後宋詩固有其新的創造,元明清也齣現過不少有纔華的詩人,但總的說來還是在唐詩的基礎上發展,很難超越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偉大成就。
唐詩數量既如此之多,藝術成就又如此之高,自然引起人們的愛好,都想進入這個園地欣賞盛開的百花。水平高的可以看上麵所說的《全唐詩》,還有許多大名傢的集子,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之類,讀這些書有睏難的可以讀我們這套《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裏的《李白詩選譯》、《杜甫詩選譯》……這是一個方麵。再一方麵,古人說“知人論世”,還應該瞭解詩人們的生平、經曆。因為仕宦顯達的人寫起詩來往往體勢闊大,詞藻富麗;屈居下僚甚至終身布衣的人寫起詩來自然格調低沉,時有牢騷;誌樂田園的寫起詩來自然襟抱曠達,韻味清雅;涉足邊塞的寫起詩來自然氣魄雄偉,心胸開展。這至少在封建社會都是如此,唐詩作者何能例外?因此在讀唐詩的同時,讀一點作者的傳記就很有必要。
從哪裏可以找到唐詩作者的傳記?《二十四史》裏的《舊唐書》和《新唐書》裏都有一些。《舊唐書》的《文苑傳》裏寫瞭一百零五位文人的傳,《新唐書》的《文藝傳》裏寫瞭七十九位文人的傳,當然這《文苑傳》和《文藝傳》裏所記的人,有許多是重見的,還有許多人隻長於文章而並不以詩見稱,真正的詩人不過幾十傢。再加上沒有寫進這兩種傳而單獨立傳的像張說、張九齡、高適、韓愈、柳宗元、劉禹锡、元稹、白居易等總起來也沒有好多,滿足不瞭讀唐詩者的需要。到瞭宋代,在南宋初年有位叫計有功的編寫瞭一邵八十一捲的《唐詩紀事》,收集作者多到一韆一百五十傢,超過瞭《舊唐書》、《新唐書》立傳的詩人十多倍。可惜這一韆一百五十傢中有許多隻記他的詩,沒有寫他的傳,有些雖寫瞭傳可太簡單,往往隻有幾句話,叫人讀瞭提不起興趣。要使人讀瞭有興趣,而所記載的作者又不要像《舊唐書》、《新唐書》那樣隻有寥寥幾十位,就得推在《唐詩紀事》以後齣現瞭另一部專著——在這裏要給讀者選譯的《唐纔子傳》。它的捲數看起來倒不多,一共纔十捲,但每個捲的分量大,十捲一共收瞭作者三百九十八傢,這在數量上當然還不如《唐詩紀事》的一韆一百五十傢,可是除瞭附見姓名的一百二十傢外,立專傳的即有二百七十八傢之多,每個專傳少則一二百字,多的有一韆多字,和《唐詩紀事》相比,可說迥然不同瞭。
……
《唐纔子傳》在開頭有辛文房在元大德八年甲辰也就是公元1304年寫的“引”即序言,大概《唐纔子傳》就在這時候全部寫成。以後在元代就有刻本流傳,到明代初年編集《永樂大典》時還把這《唐纔子傳》分拆開收瞭進去。以後不知怎麼這部《唐纔子傳》在我國失傳瞭,到清代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纔從《永樂大典》中把《唐纔子傳》重新搜輯齣來,編成瞭八捲,已不是原書全貌。但在日本卻有元代刊刻的十捲原書保存著,日本人還多次重刻重印。到清代嘉慶年間日本用活字重印的本子傳進我國,國內纔流行開這十捲足本。以後我國閱讀這《唐纔子傳》的人日漸多起來,魯迅先生為有誌研究我國古典文學的青年開列瞭十二種必讀書,這《唐纔子傳》就居首位。最近幾年來,國內幾個齣版社分彆齣瞭《唐纔子傳》的點校本或注釋本,其中中華書局齣版傅璿琮先生主編的《唐纔子傳校箋》能在史買異同上作精密的考訂,更具學術價值。但這些本子隻有叉言文的原文,一般讀者閱讀起來會發生睏難,因此我們撰寫瞭這個選譯本,列入《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讓它能普及。
由於《叢書》的字數限製,我們這個本子隻選譯瞭一百位詩人,約當原書立有專傳的三分之一略多一些,但一批著名的和比較著名的詩人都已基本入選。這些入選的傳,有的全譯,也有的作瞭刪節。刪節掉的一是涉及神怪迷信的東西,古人講點神怪是不必奇怪的,當時的科學不發達,唯物主義在人們頭腦中還不很具備,今天再譯這些就不太閤適。再是有些傳裏引用瞭詩人或其友人的詩篇,這些詩篇如譯成白話很難傳神,因此遇到明白易懂的就既不刪也不作今譯,隻加點注幫助讀者欣賞,遇到文義艱深就索性刪節不譯。再則如前所說,傳裏有些記述因為用瞭雜記小說而失實,如失實得厲害,也給予刪節不譯;如失實得不厲害,仍保存下來並譯齣,因為前麵說過從這些記述仍可領會唐代詩壇風貌,刪節不譯反倒有點可惜。此外,辛文房所加的議論一般也刪節不譯,因為這些議論多數比較專門,一般讀者不易領會也未必感興趣。
《唐纔子傳》的原文用傅璿琮先生主編的《校箋》本,因為它作過認真的校勘,有些異文則擇善而從,在這裏不再注是據什麼異本。注則要求簡略而不事繁徵博引,在史實有錯誤之處一般也不在注中作考訂,因為考訂起來非三言兩語可瞭,而講得太多又不閤本《叢書》的體製。好在一般讀者也未必需要閱讀考訂方麵的文字,如有需要可去查閱傅璿琮先生主編的《校箋》。
在每個傳之前寫有簡短的話,主要告訴讀者此人的詩在《全唐詩》多少捲,以便有興趣的讀者去對照翻讀這些詩作。
唐纔子傳選譯(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