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執業資格考試教材

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 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執業資格考試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本書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建築工程
  • 給水排水
  • 公用設備
  • 注冊工程師
  • 執業資格考試
  • 教材
  • 工程技術
  • 專業考試
  • 全國通用
  • 公用設備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2218646
版次:3
商品編碼:1232778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次改版以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為依據,以注冊工程師應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為重點,力求體現考試大綱中“瞭解、熟悉、掌握”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以國傢有關的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設計手冊和技術措施為主要參考書,盡量做到理論性、技術性、實用性為一體,有助於提高參加執業資格考試人員掌握專業知識和正確運用設計規範、標準、處理工程實際問題的綜閤分析應用能力,也是本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校師生從事工程谘詢、設計、建設項目管理和教學的參考書。

目錄

1 建築給水
1.1 給水係統分類及水質、水量
1.1.1 分類及水質要求
1.1.2 用水量
1.2 建築內部生活給水係統組成及設置要求
1.2.1 係統組成
1.2.2 管道材料、布置敷設與防護
1.2.3 給水控製附件
1.2.4 配水設施
1.2.5 水錶
1.2.6 增壓和貯水設備
1.3 係統供水壓力與給水方式
1.3.1 給水係統所需水壓
1.3.2 高層建築生活給水係統的給水方式
1.3.3 給水方式圖式及適用條件
1.4 防止水質汙染
1.4.1 水質汙染的原因
1.4.2 水質汙染防護措施
1.5 給水係統計算
1.5.1 設計流量
1.5.2 管網水力計算
1.5.3 增壓和貯水設備選擇

2 建築消防
2.1 消防概論
2.1.1 滅火機理
2.1.2 建築物分類及耐火等級
2.1.3 建築物火災危險性分類
2.2 消防給水設計水量
2.2.1 一般規定
2.2.2 市政消防給水設計流量
2.2.3 建築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
2.2.4 構築物消防給水設計流量
2.2.5 室內消防設計流量
2.2.6 消防用水量
2.3 消防水源
2.3.1 消防水源選擇及水質要求
2.3.2 市政給水
2.3.3 消防水池
2.3.4 天然水源
2.4 消防給水形式及供水設施
2.4.1 消防給水形式
2.4.2 消防給水供水設施
2.5 消火栓係統
2.5.1 係統選擇
2.5.2 市政消火栓
2.5.3 室外消火栓
2.5.4 室內消火栓
2.5.5 消火栓給水管道、閥門
2.5.6 水力計算
2.5.7 室內消火栓係統設計計算
2.6 自動噴水滅火係統
2.6.1 係統設置場所
2.6.2 係統分類
2.6.3 係統主要組件
2.6.4 設計計算
2.7 水噴霧和細水霧滅火係統
2.7.1 水噴霧滅火係統
2.7.2 細水霧滅火係統
2.8 滅火器及其他滅火方法
2.8.1 滅火器
2.8.2 泡沫滅火係統
2.8.3 氣體滅火係統
2.8.4 固定消防炮滅火係統

3 建築排水
3.1 排水係統分類、體製及選擇
3.1.1 排水係統分類
3.1.2 排水係統體製及選擇
3.2 排水係統組成及其設置要求
3.2.1 衛生器具及水封
3.2.2 地漏
3.2.3 管道材料、布置與敷設
3.2.4 清掃口與檢查口
3.2.5 通氣管
3.2.6 汙水泵和集水池
3.2.7 小型生活汙水處理
3.3 排水管係中水氣流動規律
3.3.1 橫管內水流狀態
3.3.2 立管內水流狀態
3.4 排水係統計算
3.4.1 設計流量
3.4.2 管網水力計算
3.5 屋麵雨水排水係統
3.5.1 排水方式及設計流態
3.5.2 雨水管係內水氣流動規律
3.5.3 屋麵設計雨水量
3.5.4 溢流設施
3.5.5 外排水係統設計及計算
3.5.6 內排水係統設計及計算
3.5.7 管道材料、布置敷設及集水池、排水泵

4 建築熱水及飲水供應
4.1 熱水供應係統分類、組成及供水方式
4.1.1 分類
4.1.2 組成
4.1.3 供水方式
4.2 加(貯)熱設備
4.2.1 類型、特點及適用條件
4.2.2 選擇原則
4.2.3 加(貯)熱設備的材質與布置
4.3 熱水供應係統附件、管道布置敷設與保溫
4.3.1 附件
4.3.2 管道管材及布置敷設
4.3.3 保溫
4.4 熱水供應係統水質與水質處理
4.4.1 水質要求
4.4.2 水質處理
4.5 熱水供應係統計算
4.5.1 熱水供應係統水溫
4.5.2 熱水用水定額
4.5.3 設計小時熱水量及耗熱量
4.5.4 設計小時供熱量、熱媒耗量及水源取水量
4.5.5 第一循環管網水力計算
4.5.6 加熱設備的加熱麵積
4.5.7 加熱設備的貯熱容積
4.5.8 第二循環管網水力計算
4.6 飲水供應
4.6.1 管道直飲水係統
4.6.2 開水供應係統

5 小區給水排水
5.1 給水
5.1.1 給水係統與供水方式
5.1.2 設計用水量
5.1.3 管道設計流量
5.1.4 加壓、貯水設施
5.1.5 管材、管道附件及敷設
5.2 排水
5.2.1 小區生活排水係統
5.2.2 小區雨水排水係統
5.2.3 管道水力計算
5.3 熱水及飲水供應
5.3.1 集中熱水供應係統
5.3.2 管道直飲水係統

6 建築與小區中水係統及雨水利用
6.1 建築中水
6.1.1 中水係統的組成與形式
6.1.2 水源選擇與水質
6.1.3 水量與水量平衡
6.1.4 原水及供水係統
6.1.5 中水處理工藝及設施
6.1.6 中水處理站設計
6.2 建築與小區雨水利用
6.2.1 係統型式及選用
6.2.2 雨水收集、入滲、儲存與調蓄
6.2.3 雨水水質、處理與迴用
6.2.4 迴用水量與降雨量
6.2.5 雨水利用係統計算

7 遊泳池、水上遊樂池及水景給水排水
7.1 遊泳池、水上遊樂池給水排水
7.1.1 遊泳池水質、水溫和原水水質
7.1.2 給水係統
7.1.3 遊泳池水循環係統
7.1.4 循環水淨化處理工藝
7.1.5 遊泳池水的排水及迴收利用
7.2 水景給水排水
7.2.1 水景類型
7.2.2 給水
7.2.3 排水

附錄
附錄1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附錄2 《飲用淨水水質標準》CJ 94-2005
附錄3 《城市汙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
附錄4 懸吊管水力計算錶
附錄5 埋地混凝土管水力計算錶
附錄6 屋麵滿管壓力流雨水管道(內壁噴塑鑄鐵管)水力計算錶
附錄7 居住小區地下管綫(構築物)間最小淨距
附錄8 排水管道與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管道的最小距離
參考文獻
《給水工程基礎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給水工程知識體係,涵蓋從水源選擇、水處理工藝到管網設計、水質管理等各個環節。本書不僅注重理論知識的係統闡述,更強調實踐應用的指導性,力求幫助讀者掌握解決給水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一部分:給水工程概述與法規標準 本部分首先對給水工程的定義、重要性及其發展曆程進行簡要介紹,幫助讀者建立宏觀認識。隨後,將詳細闡述國內外與給水工程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範,包括但不限於《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範》、《給水排水構築物結構設計規範》、《給水處理廠設計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等。通過對這些法規標準的學習,讀者能夠理解給水工程建設和運行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技術要求,為後續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水源調查與評價 水源是給水工程的生命綫,本部分將深入探討水源的調查、評價與選擇。內容涵蓋: 地錶水源: 河流、湖泊、水庫等水源的特點、水文情象分析、枯水流量計算、汙染源調查與評估、水源涵養保護措施等。 地下水源: 區域地質構造、含水層特徵、地下水賦存規律、地下水埋深與富水性評價、地下水化學成分分析與評價、地下水開采與迴補技術等。 海水淡化與非常規水源: 海水淡化技術原理(反滲透、蒸餾法等)、預處理與後處理、技術經濟性分析;再生水利用、雨水收集等非常規水源的開發與應用潛力。 水源水質評價: 水質指標體係(物理、化學、微生物指標)、評價方法(標準指數法、綜閤評價法)、地下水與地錶水的功能區劃、水質保護對策。 第三部分:水廠工藝設計 本部分是給水工程的核心內容之一,詳細介紹各類水處理工藝的原理、設備選型、工藝流程設計與優化。 預處理: 取水工程: 攔河壩、進水口、集水井、輸水管等設計要點。 篩濾: 進水口攔汙柵、格柵、細格柵的設計與運行。 曝氣: 曝氣原理(充氣曝氣、強製曝氣、機械曝氣)、工藝選擇與設備選型。 混凝沉澱: 混凝原理: 膠體穩定性、混凝機理(電中和、吸附架橋、壓縮雙電層)。 常用混凝劑: 硫酸鋁、聚閤氯化鋁、三氯化鐵等及其投加方式。 絮凝: 絮凝劑的選擇與作用,絮凝過程的控製。 沉澱: 沉澱類型(斜闆沉澱、平流沉澱、竪流沉澱、輻流沉澱)、沉澱池設計參數、排泥方式。 過濾: 濾料: 砂、無煙煤、石榴石等濾料的性能特點。 濾池類型: 慢濾池、快濾池(虹吸式、壓力式)、雙層濾池、多層濾池。 濾池設計: 濾速、濾層厚度、反衝洗參數(衝洗強度、衝洗時間、氣水衝洗)。 膜過濾: 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的原理、應用與設計。 消毒: 消毒原理: 物理消毒(紫外綫)、化學消毒(氯消毒、二氧化氯、臭氧)。 氯消毒: 餘氯控製、消毒接觸時間、氯臭的産生與控製。 其他消毒方法: 紫外綫消毒(殺菌機理、設備選型)、臭氧消毒(氧化性、副産物)。 深度處理: 吸附: 活性炭吸附(粉末活性炭、顆粒活性炭)、吸附機理、吸附容量。 離子交換: 離子交換樹脂、軟化原理、除鹽技術。 高級氧化: 臭氧-紫外、過氧化氫-紫外等工藝。 膜分離技術: 滲透蒸發、電滲析等。 除氟、除砷、除硝酸鹽等特殊處理技術。 第四部分:輸配水管網係統設計 本部分將聚焦於給水管網的規劃、設計、水力計算與運行優化。 管網規劃: 服務範圍與供水人口預測。 用水量預測與變化規律。 管網總體布置原則: 環狀管網、樹枝狀管網、混閤型管網。 管網分區: 壓力分區、流量分區。 水力計算: 流量計算: 設計流量、校核流量、最不利水點流量。 水頭損失計算: 沿程水頭損失(謝纔公式、哈遵公式)、局部水頭損失。 管徑選擇: 流速、水頭損失、經濟流速。 管網水力計算方法: 逐時用水量計算、年平均用水量計算、流量平衡法、水頭損失法、迭代法。 管網運行與管理: 水泵選型與運行。 水箱、水塔的設計與運行。 管網漏損控製: 漏損檢測技術、漏損修復。 爆管分析與應急處理。 水質在管網中的變化與影響。 管材選擇與連接: 鑄鐵管、球墨鑄鐵管、鋼管、塑料管(PVC、PPR)的性能特點、適用範圍、連接方式。 第五部分:水質與水微生物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飲用水水質標準、檢測方法以及水處理過程中的微生物學原理。 飲用水水質標準: 國內外主要飲用水水質標準解讀,包括感官性狀、化學指標、微生物指標、毒理學指標等。 水質檢測方法: 主要水質指標的實驗室檢測方法與現場快速檢測技術。 水處理中的微生物學: 水體中的主要微生物種類及其危害。 微生物在水處理過程中的去除機理。 生物膜的形成與控製。 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與預防。 飲用水微生物監測與預警。 第六部分:給水工程的經濟性與可持續性 本部分將從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探討給水工程。 工程經濟性分析: 建設成本、運行成本、經濟效益評估。 能源節約與低碳化: 泵站節能設計、高效設備選用、可再生能源的應用。 水資源綜閤利用: 雨水收集、中水迴用、海水淡化等。 環境影響評價: 水處理廠的選址、工藝選擇對環境的影響分析及減緩措施。 智慧給水係統: 自動化控製、在綫監測、大數據分析在給水工程中的應用。 第七部分:典型案例分析與實踐指導 本部分將選取國內外成功的給水工程案例,從項目背景、工藝選擇、設計難點、運行管理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入剖析,幫助讀者理解理論知識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同時,提供一些設計經驗、常見問題解答以及工程實踐中的注意事項,旨在提升讀者的實際操作能力。 本書適閤給水排水專業的學生、工程師、設計人員以及從事水行業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閱讀。通過對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係統掌握給水工程的理論知識,提升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為保障城市安全供水、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做齣貢獻。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我懷著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書中對於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設計流程和方法論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讓我對整個工程從概念設計到施工圖設計的全過程有瞭清晰的認識。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設計優化和節能降耗的章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給齣設計規範,而是從工程經濟、環境影響等多個角度,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設計來達到最優化的目標。例如,在給水係統設計中,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通過優化管網布局、選擇高效水泵、以及采用智能控製係統來降低能耗,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工程師,不僅要有紮實的技術功底,更要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還瞭解到,書中對於一些非常規的設計,比如景觀給水、中水迴用等,也給予瞭充分的關注,這讓我看到瞭給水排水工程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本書就像一位富有遠見的規劃師,它為我們指明瞭行業的發展方嚮,也激勵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創新,為建設更美好的城市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分

我手上的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在我看來,是一部集理論、實踐、規範於一體的鴻篇巨著。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施工安裝及質量控製的部分印象深刻。書中不僅僅列舉瞭各種施工工藝,更深入地分析瞭每一種工藝的關鍵控製點,以及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案。例如,在管道連接方麵,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連接方式的施工要求,以及如何保證接口的嚴密性和耐久性,這對於保證整個給水排水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我瞭解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管道安裝,背後也蘊含著大量的技術細節和工程經驗。書中還對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進行瞭詳細的闡述,包括個人防護、設備操作、以及臨時用水用電的安全等方麵,這讓我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産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綫。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施工總指揮,它為我們描繪瞭從圖紙到現實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對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施工實踐有瞭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瞭信心。

評分

拿到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踏上瞭一條充滿挑戰但又意義非凡的學習之路。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與翔實。我尤其對其中關於汙水處理工藝的章節印象深刻,書中不僅詳細介紹瞭傳統的活性汙泥法、生物膜法等,還對一些新興的、更高效的處理技術進行瞭探討,比如MBR和A/O工藝,並配有詳細的工藝流程圖和優缺點分析,這對於我理解不同場景下最優選擇的依據至關重要。它並沒有簡單羅列工藝,而是深入分析瞭各種工藝的原理、影響因素以及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難點。我反復研讀瞭關於剩餘汙泥處理的部分,從厭氧消化到脫水、乾化,每一個環節都描繪得細緻入微,這讓我認識到汙水處理不僅僅是“淨水”,更是對資源的二次開發和環境保護的綜閤考量。書中對泵站設計的部分也下瞭很大功夫,不同類型的水泵選擇、控製方式、以及水泵站的防腐措施等,都講解得非常到位,結閤瞭大量的設計規範和計算公式,讓我對如何構建高效穩定的排水係統有瞭更深的認識。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在麵對一些復雜項目時,也能從中找到不少有益的參考和啓發。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智慧的結晶,它教會我如何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地分析和解決給水排水工程中的實際問題。

評分

《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扇通往專業知識殿堂的窗口。我被書中關於建築給水係統水質保障的章節深深吸引。它不僅僅停留於理論的陳述,而是深入到每一個可能影響水質的環節,從水源的選擇、管材的材質,到二次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都做瞭極為詳盡的闡述。書中對不同材質管道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在不同水質條件下的適用性,讓我對如何選擇最閤適的管材有瞭清晰的認識。我還瞭解到,書中對於二次供水設施的定期清洗、消毒以及水質檢測等方麵,也給齣瞭具體的指導和要求,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保障居民飲水安全,需要的是從設計到運營的全方位、精細化管理。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於任何一個從事給水工程的人來說,都是一份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提升專業技能,更能讓我們深刻理解作為一名工程師所肩負的社會責任。

評分

翻開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一股嚴謹、專業的氣息撲麵而來。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關於給水管網水力計算的部分,書中列舉瞭多種計算方法,並且詳細解釋瞭它們各自的適用範圍和優缺點,配閤著大量的計算實例,即便是對於初學者來說,也能循序漸進地掌握。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給水管網漏損控製策略的章節,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從管網的運行管理、檢測技術、以及維修維護等多個角度進行瞭深入的闡述,這讓我認識到,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僅僅依靠先進的設計理念是不夠的,精細化的運營管理同樣不可或缺。書中關於二次供水設備的選型和管理也講得很細緻,從水箱、水泵到控製係統,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瞭衛生、節能和運行可靠性,這對於保障居民飲水安全至關重要。我記得有一部分詳細介紹瞭不同材質的管道在給水係統中的應用,包括其性能特點、安裝要求以及壽命預估,這讓我對供水管網的長期運行有瞭更全麵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它用清晰的邏輯、詳實的案例,將復雜的工程技術展現在我麵前,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瞭信心。

評分

《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材,不如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手把手教學的記錄。我最先吸引我的是其對排水管道係統的全麵覆蓋。從雨水排放到汙水處理,從室內排水到室外排水管網,這本書幾乎將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排水場景都囊括其中。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理解關於排水管道坡度設計的章節,書中不僅僅給齣瞭規範條文,更深入地分析瞭其背後的流體力學原理,以及不同管徑、不同流量下的最佳坡度選擇,這讓我明白,看似簡單的坡度設計,實則蘊含著對工程效率和環境健康的深層考量。書中對汙水收集係統的設計也進行瞭詳盡的講解,包括閤流製和分流製的優缺點分析,以及各自在不同地區的應用場景,讓我對城市排水係統的整體規劃有瞭更宏觀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排水泵站的設計部分印象深刻,它詳細闡述瞭不同類型水泵的選擇依據、流量揚程的計算方法,以及泵站的防腐、消能等關鍵技術,這讓我意識到,一個穩定可靠的排水係統,離不開精心設計的每一處細節。這本書就像一本厚重的工具書,它為我提供瞭解決實際問題的豐富思路和方法,也讓我更加熱愛這個充滿挑戰的專業領域。

評分

不得不說,《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是一本真正能夠幫助人提升專業技能的教材。我花瞭很長時間去消化其中的內容,尤其是在管道支吊架設計這部分,書中不僅講解瞭不同類型支吊架的構造和作用,還詳細介紹瞭其受力分析方法和荷載計算,並提供瞭大量的標準圖集,這對於保證管道係統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我瞭解到,一個小小的支吊架設計,背後卻蘊含著嚴謹的力學計算和豐富的工程經驗。書中對於排水管道的坡度設計也有非常深入的講解,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值規定,而是基於流體力學的原理,考慮瞭流速、排空率等多種因素,以確保汙水的順暢排放,避免堵塞和汙染。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高層建築給水排水設計的章節,它深入分析瞭揚壓器、水頭損失、以及水泵揚程等關鍵技術問題,並提供瞭多種解決方案,這對於解決高層建築供水難題至關重要。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建築師,它以獨特的視角,將給水排水工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淋灕盡緻,讓我對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發瞭我不斷探索和學習的熱情。

評分

當我沉浸在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中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工程世界。書中對建築內部給水係統的設計講解尤為細緻,從水源引入、水壓調節,到管道材質選擇、配件安裝,每一個環節都做瞭深入的剖析。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高層建築給水設計的章節,它清晰地闡述瞭如何通過分區供水、水泵選型、以及減壓閥的使用來解決水壓過高或過低的問題,並提供瞭多種實際的工程案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書中對於室內排水係統的設計也進行瞭詳盡的講解,從排水橫管的坡度計算,到排水立管的水頭損失分析,再到通氣管的設置原則,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周全。我甚至發現,書中還對一些特殊的排水場景,比如廚房、衛生間等,給齣瞭詳細的設計指導,這讓我意識到,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復雜性遠超我的想象。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匠,它用精湛的技藝,將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每一個細節都打磨得爐火純青,讓我對這個專業領域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期待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學以緻用。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畢竟是全國勘察設計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的教材,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通往專業殿堂的一把鑰匙。我花瞭很長時間纔翻完,每一章節都像一個精心打磨的寶石,摺射齣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深邃與精妙。從最初的水源選擇、水質處理,到復雜的管網設計、設備選型,再到最後的施工安裝、運行維護,書中幾乎涵蓋瞭我們這個領域的所有關鍵環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大量引用瞭實際工程案例,那些圖紙、數據、甚至是遇到的難題與解決方案,都讓抽象的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仿佛我親身參與瞭那些偉大的項目。我記得有一章詳細講解瞭雨水收集與利用係統,那部分內容不僅僅是技術性的介紹,更融入瞭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思考,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工程師,肩負的社會責任感。還有關於消防給水的設計,那些關於水壓、流量、管徑的計算,雖然看似枯燥,但書中講解得條理清晰,配閤著大量的規範條文引用,讓人即便初次接觸也能理解其中的邏輯。書中的插圖和錶格也做得非常用心,很多復雜的係統圖被清晰地繪製齣來,關鍵參數一目瞭然,這大大減輕瞭我的學習負擔,也提高瞭我的理解效率。可以說,這本書不僅僅是考試的指導,更是我日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手冊。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教材”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給水排水工程領域的百科全書,我一定會反復研讀,從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評分

當我第一次拿到這本《第3冊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的時候,它的厚重感讓我心生敬畏,但也充滿期待。書中對於建築給水係統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做瞭極為詳盡的闡述,從水源選擇、水處理工藝,到管材管件的選用、水泵的選型,再到二次供水設備的安裝與維護,幾乎涵蓋瞭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我特彆對書中關於給水管網水力計算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僅提供瞭多種計算模型,還詳細解釋瞭各種模型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工程條件下的適用性,這對我準確評估管網的供水能力至關重要。書中還穿插瞭大量實際工程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理論知識的應用,也能從中學習到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我記得有一章詳細講解瞭如何進行建築給水管網的水質保護,包括管材的選擇、接口的密封、以及二次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等,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保障居民飲水安全,需要從工程設計到後期運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到位。這本書不僅僅是考試的工具,更是我未來職業生涯中的一本寶藏,它讓我對給水工程的復雜性與精妙性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更加堅定瞭自己在這個領域深耕的決心。

評分

為今年注冊考試而買的,書質量不錯,應該是正版。

評分

是正品,感覺挺不錯的。。

評分

紙張質量很好,非常滿意!

評分

書是正品,滿意!!!!!!

評分

注冊考試教材齣新版瞭,買來備考

評分

包裝好,書不錯,送貨速度快,真心贊

評分

開始書角壞瞭,後來換瞭本,絕對好評

評分

比較超值哈!書印刷質量不錯

評分

商品很好,驗證一下是正品。京東的品質杠杠的!值得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