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构造地质学》的主导思想是尽可能全面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主要研究进展,以便给学习者提供一本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的构造地质学教材和工具书。为了适应当代构造地质学教学与科研需要,教材在系统介绍应力、应变、线理、节理、褶皱、断层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质构造组合”和“流变学与岩石塑性变形”等章节。构造地质学室内实习材料也附于书后。在使用此教材时,建议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
本教材与数字课程密切结合,在教材边栏标注了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多媒体材料和讲课视频的二维码,使用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调出相应的多媒体和讲课视频。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构造地质学的内涵
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三、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思考题
第二章 构造要素的产状及沉积岩原生构造
第一节 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及其与地形起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面状和线状构造的产状
二、面状构造与地面坡向、地形等高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沉积岩原生构造
一、层理及其识别
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顶面与底面
三、软沉积变形
第三节 地层接触关系
一、不整合类型
二、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
思考题
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
第一节 应力
一、外力与内力
二、应力与应力状态
第二节 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分析
一、物体内部一点的应力状态
二、双轴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力莫尔圆
三、三轴应力状态分析与应力莫尔圆
第三节 应力场、应力轨迹、应力集中
一、应力场
二、应力轨迹
三、应力集中
第四节 地壳和岩石圈应力场特征
一、多种应力同时作用
二、构造力和构造应力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点
三、板块构造环境决定宏观地应力场特征
四、静岩压力与深度
思考题
第四章 应变与岩石变形
第一节 变形、位移与应变
一、变形与位移
二、应变
第二节 应变椭球体
第三节 应变状态
第四节 均匀变形与非均匀变形、非旋转变形与旋转变形
一、均匀变形与非均匀变形
二、非旋转变形与旋转变形
第五节 递进变形
一、共轴递进变形
二、非共轴递进变形
第六节 脆性和韧一脆性岩石的变形行为
一、弹性变形
二、塑性变形
三、破裂
第七节 岩石破裂准则
一、库仑破裂准则
二、格里菲斯破裂准则
三、张性破裂准则
第八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外部因素
一、温度
二、围压
三、孔隙流体
四、时间
第九节 应变测量
……
第五章 线理
第六章 次生面状构造
第七章 褶皱
第八章 节理
第九章 断层
第十章 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
第十一章 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第十二章 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质构造组合
主要参考文献
构造地质学实验室内实习
前言/序言
本书是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教材,共包括十三章和十二个室内实习。本书的主导思想是尽可能全面反映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主要研究进展,以便给学习者提供一本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的构造地质学教材和工具书。为了适应当代构造地质学教学与科研需要,教材在系统介绍应力、应变、线理、节理、褶皱、断层等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增加了“新构造与新构造运动”“不同构造环境下的地质构造组合”和“流变学与岩石塑性变形”等章节。构造地质学室内实习材料也附于书后。在使用此教材时,建议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
本教材与数字课程密切结合,在教材边栏标注了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多媒体材料和讲课视频的二维码,使用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调出相应的多媒体和讲课视频。此外,本教材在印刷时还对重点阐述的专业术语突出显示,方便使用者快速了解相应章节的主要知识点。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历来重视构造地质学课程的教学与建设,拥有相对稳定的构造地质学教学团队。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发了系列课程教学和网络教学课件,实行了教学档案和课程资源上网。研制开发的《构造地质学概论》电子教材,于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课程获准成为国家精品课程,2014年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教学团队为教材的编写作了长期准备,结合教学与科研工作收集了大量素材。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实际例证,尽可能使构造分析过程形象生动,浅显易懂。近年来,教学团队基于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发展,陆续编写研发了新的课程教学课件讲义,这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和素材。在团队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终完成了这本《构造地质学》教材。
本书第一章由于在平教授编写,第十章由梁文天博士编写,其余各章和实习内容由罗金海教授编写。于在平教授审阅了全书,罗金海教授对全书统稿并最终定稿。
西北大学构造地质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团队的张国伟院士、董云鹏教授、李玮教授、鲁如魁博士、王彬博士、孙圣思博士和张菲菲博士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张国伟院士审阅了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并为本书撰写了序言。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王居里教授为本书提供了部分图片并审阅了部分章节,陈丹玲教授审阅了部分章节,郭安林教授、张成立教授和周小虎博士提供了部分资料。作者多年以前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的合作对本书章节安排和内容编写都有极大帮助。北京大学张进江教授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van der Pluijm和Marshak( 2004)、Twiss和Moores( 2007)、曾佐勋等(2008)、Ragan( 2009)、李忠权和刘顺(2010)、Fossen( 2010)、刘志宏等(2011)、Davis等(2011)、宋鸿林等( 2013)编写的构造地质学教材。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对教材编写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持,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本教材出版付出辛勤的努力。作者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构造地质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