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戴維雷諾茲(David Reynolds) 著,馬俊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信齣版集團 ,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8183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6414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大國外交三部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596
字數:408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1.六場峰會透視20世紀進程,見證戰爭世紀中的和平努力
20世紀,突如其來的大戰催生瞭前所未見的外交努力,大國元首的艱難會談成為推動曆史前行的力量。數十億人的命運,就在一次次衝突後的談判中定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中東衝突……種種危機與轉機的背後,是或成功或失敗的斡鏇,明智與不明智的妥協,戰場和談判場上的較量。藉助飛機這一20世紀的新發明,掌控曆史的關鍵人物跨越重洋,試圖阻止災難從天而降。張伯倫、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裏根、戈爾巴喬夫……十四個元首,六場會談,曆史關鍵點上的綏靖、遏製、緩和、改變,塑造瞭我們如今生活的世界。

2.紀錄片手法重建曆史現場
身為英國國傢學術院院士、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雷諾茲在二戰史和冷戰史領域深耕多年,哪怕政府文件被刪改得規規矩矩,他也能比照日記、迴憶錄等曆史資料,從字裏行間讀齣隱藏的真相。讀《峰會》,有如觀看曆史紀錄片。雷諾茲仿佛對各大峰會全程跟拍,颱前幕後無不顧及,時而近景拍攝手握重權的各國元首,觀察他們在交手中展現的性格和手腕,時而遠景展現宏大的曆史進程,時而切換視角,透露當初與會者所無法瞭解的事實。張伯倫的誤判、希特勒的狡詐、羅斯福的敏銳、貝京的強硬、薩達特的靈活……在那個充滿仇恨又不乏希望的戰爭世紀裏,影響著命運的軌跡。

3. 觀看峰會上的妥協與談判,理解決策背後的動力
國傢元首在國內呼風喚雨,在外交峰會上追求和平時卻有如攀登珠峰。眾目睽睽之下,他們艱難前行,為的是在峰頂會麵,再帶著各自的成果迴到山下。他們爬得很高,很危險,相信能在峰會上改變世界。他們無不想創造曆史,卻不得不受製於時勢。
六場峰會上,有許多精明的算計,許多艱苦的談判,有過於軟弱的妥協,也有事後看來毫無必要的強硬。《峰會》迴到曆史現場,深入當時決策者的內心,研判大國的實力對比,探究那些帶給他們惡名或美名、帶給世界苦難或福祉的決策是如何做齣的。這串聯起20世紀的六場峰會,既是已有秩序的縮影,又在舊秩序上打開缺口,以待新秩序的創生。

內容簡介

曾經,幾個大國元首會麵,就足以左右全世界人的命運。
1938年,慕尼黑會議,張伯倫和希特勒會麵,此後納粹更加肆無忌憚,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導緻生靈塗炭。
1945年,雅爾塔會議,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密會八日,確立戰後國際格局。雅爾塔會議是希望的序麯,也被視為冷戰的前奏。
1961年,維也納會議,這是冷戰開始後首度重啓峰會,在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火藥味十足的碰撞之後,是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
1972年,莫斯科會議,尼剋鬆和勃列日涅夫互相讓步,冷戰走嚮緩和。
1978年,戴維營會議,卡特、貝京和薩達特分彆代錶美國、以色列和埃及,為中東和平斡鏇。成果斐然,卻未能持久。
1985年,日內瓦會議,裏根和戈爾巴喬夫破冰會晤,冷戰走嚮和平結束。
六場峰會,十四個站在權力之巔的人各懷心事,為利益,為野心,為理念,或為實現戰爭的企圖,或為達成和平的願景,在外交場上展開競逐。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頂著政治、身體、心理上的沉重壓力,在現實政治和理想主義間權衡,施展各樣手段來擺布對手,達成目標。他們究竟是創造瞭曆史,還是敗給瞭時勢?無論如何,20世紀的曆史,都因他們而改變。
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戴維?雷諾茲用這六場峰會,串聯起20世紀的國際大事。從被刪改得規規矩矩的龐雜政府文件中,他讀齣瞭鮮活的曆史真相,他考察字裏行間的深意,還原當初與會者因不知道對方籌碼而無法瞭解的事實,帶我們重迴六大峰會的曆史現場,重新審視那些塑造瞭當今世界的力量。

作者簡介

英國不列顛學會會員,劍橋大學國際關係史教授,劍橋大學基督學院研究員,哈佛大學、日本大學訪問學者。他著有數十部關於20世紀世界史的著作,主要有《看得見的世界:1945年以來的世界史》《掌控曆史:丘吉爾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其中《掌控曆史》榮獲2004年沃爾夫森奬。

精彩書評

★用精到分析支撐的精彩敘事。
——《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雷諾茲用這本有趣的書帶我們迴到峰會的曆史現場,讓我們大開眼界,深受啓發。
——《阿肯色民主黨公報》(Arkansas Democrat-Gazette)

★從幾場重要峰會透視20世紀的危機與衝突,這個想法很妙。身為劍橋大學教授,雷諾茲此前已經齣版瞭八部研究“二戰”和一部研究冷戰的著作,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想法。他用豐富的學識、流暢而自信的文筆寫成瞭《峰會》。
——《齣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峰會》引人入勝,富有創見,很有分量,激發我們重新審視20世紀的國際關係史。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目錄

引 言
第1 章 通嚮峰會之路:從巴比倫到凡爾賽
第2 章 慕尼黑,1938 年:張伯倫和希特勒
第3 章 雅爾塔,1945 年: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
第4 章 維也納,1961 年:肯尼迪和赫魯曉夫
第5 章 莫斯科,1972 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剋鬆
第6 章 戴維營,1978 年:貝京、卡特和薩達特
第7 章 日內瓦,1985 年:戈爾巴喬夫和裏根
第8 章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峰會外交:從G7到布什和布萊爾
參考資料來源和緻謝
注 釋

精彩書摘

第1章 通嚮峰會之路(節選)

盡管丘吉爾在1950 年首創瞭“summit”(峰會)這一詞語,但峰會這種活動古已有之。確實,峰會活動和外交本身一樣古老,發源於遠古時代部落首領之間的談判。但是事實上,曆史上舉行過的峰會往往規則不明、成敗難料,也往往被斥為毫無益處、極不明智甚至是十分危險的舉動。要想理解峰會外交在20 世紀的繁榮興起,我們就需要弄清在之前的曆史中,它為什麼毫無發展。
外交行為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至青銅時代的近東地區。公元前18 世紀中期,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流域的各國和公元前14 世紀古埃及阿肯那頓(Akhenaton)王朝所遺留下的檔案都記載瞭各國與其鄰國經常性的使節往來,使節們帶來的往往是貿易需求或者是戰爭威脅。這種交往很難稱為成熟的外交“製度”—使節們並未駐留在對方國傢,也沒有受到豁免權的保護—但已經是被認可的外交形式。然而按照我們的定義看,那時候的外交峰會卻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事情大多數也都是小國的統治者去嚮大國的國王效忠。仔細想來,這並不讓人感到奇怪,因為從時間上看,在那個年代,一位腿快的信使從埃及前往巴比倫也需要走上六個星期,同時,還要提防路途上的種種危險。一位小國國王要冒險走過如此長的路程就已經是低聲下氣瞭。大國的統治者們雖然在信件中稱兄道弟,但從不直接會見小國來者,除非是在戰爭中成為對方的戰利品。不過那就不是一場外交峰會,而是一次歸降儀式。
……德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峰會是1077 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在卡諾薩(Canossa)的會麵,這次會麵生動地詮釋瞭地位平等的重要性。這次峰會在德語中被稱為“der canassagang”,意為“卡諾薩之行”,而在意大利語中則是“l’umiliazione di Canossa”,意為“卡諾薩之辱”。確實,這次會議就是一場羞辱。在主教敘任權這一問題上,皇帝和教皇展開瞭權力鬥爭。亨利四世宣布廢黜教皇,結果被教皇宣布開除其教籍。這一教皇敕令不僅危及瞭皇帝不朽的靈魂,還使他麵臨德國貴族的叛亂。於是皇帝試圖和教皇見麵,但教皇因為懼怕流血而選擇在帕爾馬(Parma)南部的安全之所—卡諾薩城堡中靜修,迫使皇帝前來拜見他。當年的曆史場景傳說頗多,但人們一般認為,亨利四世在深深的積雪中跣足褐衣等瞭足足三天,期待和教皇見麵。1077 年1 月28 日,亨利四世終獲召見,這位君主在教皇麵前跪求寬恕。教皇赦免瞭皇帝,這兩位基督教曆史上最有權勢的人物還一起做瞭彌撒。兩個人的和解很短暫—亨利四世在第二次被宣布開除教籍後帶領大軍橫跨阿爾卑斯山脈進軍教廷,還擁立一位“ 僞教皇”取代瞭格列高利七世—圍繞這些事件的傳說遠遠比事件本身精彩。在德國宗教改革過程中,亨利四世被奉為國傢權利的捍衛者,天主教教皇的災星常常被封為“新教第一人”。在對抗天主教會的文化鬥爭(Kulturkampf)中,德國宰相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在1872 年5 月14 日於國會大廈發錶瞭著名的演說:“我們不會去卡諾薩,肉體和靈魂都不會去。”這被視作新德意誌帝國在政治上和宗教上都不接受外部勢力乾涉的決心。亨利四世站在卡諾薩城堡門外瑟瑟發抖的形象成為19 世紀晚期德國藝術作品中常見的形象,那句“去卡諾薩”(nach Canossa gehen)在德語裏成瞭被迫贖罪的代名詞。對於德國人來說,“卡諾薩”一詞就相當於英美兩國民眾心中慕尼黑會議所代錶的意義。
對於峰會的參加者來說,安全問題和地位平等問題一樣重要。1419 年,因為和英國的戰爭、國王查理六世(Charles VI)不時發作的精神錯亂,再加上和他的遠親勃艮第公爵約翰(John,Duke of Burgundy)的權力鬥爭,法國國內陷入瞭動蕩之中。同年9 月10日,公爵和王太子(Dauphin)相約在魯昂(Rouen)附近的一座橋上會麵。雙方都由侍衛重重保護,橋中間立有柵欄,柵欄上開有一扇門,門的兩邊都有門閂,隻允許雙方都認可的人通過。但在會談過程中,公爵被說服穿過瞭那扇門,結果被王太子殿下的侍衛們亂刀砍死。王太子殿下後來登基稱王,是為查理七世(Charles VII)。他從英國人手中收復瞭大部分的法國領土。他的兒子路易十一(Louis XI)於1475 年和來自約剋傢族(Yorkist)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四世(Edward IV)前往法國亞眠(Amiens)附近的皮基尼(Piquigny)簽署和平條約之時,約翰公爵的遭遇仍然曆曆在目。編年史傢菲利普?德?康米尼(Philippe de Commines)如此描寫在索姆河(Somme)橋上的這次峰會:路易十一堅持要他的工匠們在橋的中間搭建一排“ 木頭格柵,結實得要像關獅子的籠子一樣,格柵的欄間距不能寬於一個人的手臂”。不過兩位國王還是設法隔著格柵擁抱瞭對方,安全融洽地展開瞭會談。
中世紀晚期是前現代峰會外交的全盛時期,其原因和我們在後麵要講述的故事息息相關。在1500 年左右,歐洲大陸上已經齣現瞭幾個強大的民族國傢,當然,它們的國運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君主的作為。在當時,峰會外交的核心就是個人的能力。最負盛名的碰撞之一就是1520 年英國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與法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 在被後世稱為“金錦之地”(Field of the Cloth of Gold)的會麵。英國這位仍然擁有著“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年輕君主於1512 年與法國重開戰端。在他的顧問—紅衣主教托馬斯?沃爾西(Cardinal Thomas Wolsey)—的斡鏇下,雙方停戰,並決定舉行峰會,希望達成一項完美的、長久的和平協議。會議的地點就位於英國在歐洲大陸上最後一塊飛地加來(Calais)的邊界上(就在如今的海底隧道齣口附近)。那是一處淺淺的榖地,名叫瓦勒多爾(Val d’Or)。峽榖兩邊的地麵被小心翼翼地重新修整,確保任何一方都不會居高臨下。特彆修建瞭一座大帳,周圍環繞著數韆頂帳篷和一座300 平方英尺(約28 平方米)的木城堡。國王的會議和宴會都會在大帳中進行,而其他的與會人員則會待在那座木城堡之中。光是亨利八世的隨員就有5 000 人以上,而法王則用瞭10 年纔還清這場峰會的花費。不單單是峰會的會場,峰會的程序也是小心謹慎地擬定的。1520 年6 月7 日,那天恰好是聖體節(Feast of Corpus Christi),兩位國王在約定的時間帶領部下全副武裝地分彆到達峽榖的兩側。雙方都害怕對方布有埋伏,氣氛緊張而沉悶,雙方都一言不發。兩位國王催馬嚮前,來到瞭約定的位置——由立在地上的一支矛做標記,他們相互擁抱,沉默終於被打破,兩個人下馬攜手走進大帳開始會談。在之後近兩個星期的時間裏,雙方相互比武,不停地宴飲,舉辦一場場的舞會。會議的最後,在英法雙方閤唱的贊美詩中,一場大彌撒(High Mass)露天舉行,布道的內容就是和平的價值。當時有人認為,這場峰會可稱得上世界第八大奇跡。

……

1919 年的巴黎和會常常被認為是現代峰會外交的開端,但也許是麯解。從很多方麵來看,這次峰會僅僅是偶然。在頭兩個月裏,十人理事會(Council of Ten,由美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日本的首腦和外長組成)和他們的顧問以及秘書們在運作和會。3 月24日,這個人數激增到50 人(消息泄露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威爾遜提議加速會議進程,四巨頭拋開日本,隻帶著一名口譯員單獨會商。直到4 月中旬,他們纔在會議上增加瞭一名會議記錄員莫裏斯?漢基(Maurice Hankey,英國內閣秘書)來保證已經取得一緻的議題被記錄下來。63 即使如此,會議議題也常常要通過專門的委員會而不是政治傢們來解決。還有就是,《凡爾賽和約》(Treaty of Versailles)僅僅是和各戰敗國簽署的五個條約中的一個而已,和會在此後仍然繼續進行,直到距會議開始時間一年之久的1920 年1 月。從很多方麵來看,巴黎和會其實是一場混閤式會議,是峰會與舊式和會不穩定的嫁接産物。在20 世紀20 年代,各國對巴黎和會不可避免地産生瞭強烈反應。按照一位大失所望的英國前外交官哈羅德?尼剋爾森(Harold Nicolson)的說法,“民主外交”的“超級缺陷”就是代錶國傢的使節們“ 必須降低自己預想的標準去迎閤其他人的感受”。為此,“自由開明”的勞閤?喬治不得不嚮下議院做齣迴應,而那裏充斥著被尼剋爾森嗤之以鼻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式的想法”。
巴黎和會激發瞭勞閤?喬治齣訪的熱情,他之後也有幾次個人的外交齣訪(尤其是當會議地點安排在宜人的地中海度假勝地的時候),頂點是在1922 年4 月的熱那亞會議上,他希望把德國和蘇維埃俄國拉迴歐洲政治圈。勞閤?喬治得到瞭新成立的內閣秘書處的支持—秘書處因位於唐寜街10 號首相官邸中臨時處所,被俗稱為“花園彆墅”。秘書處成員與外國領導人見麵和起草文件都極少和外交部溝通,菲利普?剋爾(Philip Kerr)就曾是其中一員。外交大臣柯曾(Curzon)爵士有好幾次想用辭職來抗議“ 勞閤?喬治的獨裁”。1922 年10 月,“威爾士巫師”(Welsh Wizard)辭職之後,外交部纔重新掌握瞭外交事務的執行權和決定權。除瞭1929 年10月拉姆齊?麥剋唐納(Ramsay MacDonald)和赫伯特?鬍佛總統為嘗試解決英美海軍競賽舉行的會晤之外,已經不再是政府首腦而是外交大臣統領外交事務瞭。這很像是1815 年之後的那段時期:世界局勢似乎再次進入足夠安全的狀態,可以把外交事務放心地交托給外交官們瞭。
20 世紀20 年代最著名的會議於1925 年10 月在意大利北部馬焦雷湖(Lake Maggiore)湖畔的洛迦諾(Locarno)舉行。參加者是外交大臣和部長們—英國的奧斯汀?張伯倫(Austen Chamberlain)、法國的阿裏斯蒂德?白裏安(Aristide Briand)、德國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Gustav Stresemann)—會議的主要成就是保持瞭法德兩國萊茵河西岸的邊界現狀,並同意德國加入國際聯盟。這些協定在幾個月之前就開始磋商,大多由張伯倫協調安排,幾個月後他獲得瞭1925 年的諾貝爾和平奬(白裏安和施特雷澤曼在1926 年同時獲得瞭當年的諾貝爾和平奬)。看上去同樣重要的還有在洛迦諾會議上的友好氣氛。盡管“和鄉巴佬一樣遲鈍和淡漠”,英國外交官邁爾斯?蘭普森(Miles Lampson)承認,他被“ 白裏安和施特雷澤曼的雄辯和顯而易見的真誠”“感動到極點”。所謂的“洛迦諾精神”成瞭會議外交模式的參照基準。
然而,迴顧一下,洛迦諾會議的成果看上去更是模糊不清。不用放棄任何東方的領土要求,施特雷澤曼成功地使德國重整旗鼓;對東方,特彆是波蘭的領土要求,為下次大戰提供瞭藉口。然而,大多數的榮譽都歸於張伯倫。在維多利亞車站(Victoria Station)舉行瞭特彆的歡迎儀式,而且更像1878 年迪斯纍裏的是,他立即就獲得瞭嘉德勛章。首相斯坦利?鮑德溫(Stanley Baldwin)稱贊他解決瞭“難倒自大戰以來所有政治傢”的問題。鮑德溫的前任之一貝爾福(Balfour)伯爵說,張伯倫的名字將和這個很可能的“文明轉摺點”“ 密不可分”。對一位在父親“激進的喬”(Radical Joe)的盛名之下成長起來的政治傢來說,這種贊美令人欣喜若狂。張伯倫這樣告訴他的妹妹:“我對我所取得的圓滿成功和緊隨其後的褒奬大吃一驚,甚至有點害怕。”1925 年10 月22 日,在和同父異母的弟弟內維爾(Neville)單獨進餐的時候,內維爾注意到奧斯汀的日記:“ 從早上8 點到夜裏11 點,他在洛迦諾的磋商幾乎沒有停頓過。也許對他來說,其他的東西都自然而然地被忽略瞭……迴顧會議,他發現自己自始至終沒犯過任何錯誤。”內維爾難以掩飾他對奧斯汀的嫉妒,我們在此後也會看到,他沒忘記哥哥的成績。
1919 年的巴黎和會的混閤特徵和20 世紀20 年代對個人外交的反對是巴黎和會無法被明確地稱為現代峰會開端的兩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它缺少構成現代峰會的關鍵因素。關鍵因素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飛機。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在1903 年開創性地飛上瞭天,但第一班定期客運航班(始於佛羅裏達)和第一條空中郵政航綫(始於德屬非洲)到1914 年纔開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歲月裏,飛行器逐漸成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衝突的主要力量已經開始使用大規模的戰鬥機和轟炸機編隊,法國人再次走在前列。1917—1918 年,德國戈塔(Gotha)轟炸機對倫敦的突襲造成瞭恐慌和暴亂,讓諸如意大利的硃利奧?杜黑(Giulio Douhet)、英國的休?特倫查德(Hugh Trenchard)、美國的比利?米切爾(Billy Mitchell)這樣的飛行員在推斷之後做齣瞭戰略轟炸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成為決定性武器的預言。空襲誤導瞭對傷亡數字的估計,20 世紀30 年代,火力和航程都有極大提高的單翼機讓軍事計劃的製訂者對傷亡數字的估計飆升。飛機可以用來打仗,也可以是一種交通工具。航空郵政便是主要的促進因素,不過航空旅行也有所發展:根據1934 年的記錄,世界航空客運裏程已經達到近20 億英裏(約32 億公裏),各國的主要航空公司都已經成立,在美國有美國航空公司、聯閤航空公司,在歐洲則有法國航空公司、漢莎航空公司和英國的帝國航空公司。1927 年5 月,航空旅行進入瞭神話時代,查爾斯?林白(Charles Lindbergh)首次單人單機飛越大西洋,成瞭國際偶像。政治傢們也抓住瞭航空旅行的潛力。1932 年3 月的德國大選第二輪中(政府限定的選舉時間隻有一個星期,以此將納粹黨的暴力活動降到最低),阿道夫?希特勒包下一架飛機以便在21 座城市進行演講,他甚至還頂著一場猛烈的暴風雨在全國停飛的情況下前往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這種前所未有的航空旅行帶有未來主義的色彩,給民眾帶來瞭巨大的心理衝擊,賦予瞭納粹黨的口號“元首統治德國”(The Führer over Germany)另外一層含義,仿佛這位自稱為救世主的人真的從天堂降臨,嚮他的人民發錶演講。幾個月之後的7 月間,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富蘭剋林?羅斯福也效仿瞭希特勒在德國的飛行。他打破傳統(候選人應該在“前廊”等候黨派代錶的通知),直接飛往芝加哥嚮民主黨大會發錶演講。這是步好棋,嚮黨內顯示瞭他不會被身體上的傷殘束縛,也凸顯瞭他的承諾——“給美國人民的新政”。次日的一幅漫畫上,一個虛弱的農夫正抬頭望著一架腹部噴上瞭醒目的“ 新政”字樣的飛機飛過。另外一方麵,在頂風飛行而且中間落地兩次的情況下從紐約州的奧爾巴尼(Albany)到芝加哥纔用瞭9 個多小時。一直到他和丘吉爾在1943 年的卡薩布蘭卡峰會之前,羅斯福再沒坐過飛機。
飛機本身的錶現就能證明,它是現代峰會的必要前提。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政治領導人們想去拜訪外國同行隻需要幾個小時而不是好幾天(正如蒸汽機車時代和蒸汽輪船時代),更不是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卡諾薩之行便是如此)。作為一種軍事武器,飛機也是現代峰會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因就是飛機能嚮平民投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因此,1938 年的9月間,一位英國首相坐飛機去阻止災難從天而降。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瞭解瞭雅爾塔會議的前前後後

評分

發貨很快,包裝嚴實,正版書籍,值得收藏

評分

發貨很快,包裝嚴實,正版書籍,值得收藏

評分

搶券毫無意義,搶不到券的話,是想我們上彆傢買嗎? 亞.馬.遜無緣無故就把我使用達十年之久、無任何違規記錄的帳號給封瞭,還擅自把我已經付款的訂單給刪除瞭!侵.權到如此惡劣的地步,這在米國是嚴重的違憲行為!我們要團結起來!

評分

迴放曆史。好書

評分

搶券毫無意義,沒券就上彆傢買。

評分

包裝的很好,物流按時很快,總體感覺還是很好的

評分

中信齣版的新書據此居然也參加活動,滿減加返券大約30多到手,京東買書真是便宜,雖說今年活動不如去年,但也很不錯瞭。

評分

我是來評價領京豆的,領京豆的,領京豆的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峰會:影響20世紀的六場元首會談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