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历史是很好的教科书。本丛书分别选取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这些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本书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叙述了“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的1992年中国发生的大事:在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跃上了新台阶;在这一年,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在这一年,肩负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共十四大胜利召开,第1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1生产力”,第1次提出“特区”,第1次提出“一国两制”,第1次提出了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观点。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丛书共12卷,分别为:
《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
《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
《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关山飞渡——1962年的中国》
《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
《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众志成城——2003年的中国》
《奥运腾飞——2008年的中国》
《筑梦辉煌——2013年的中国》
崇庆余,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先后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成为省部教学和科研成果评奖评委,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评审专家,两次被国家规划办认定为认真评审的专家。
杨德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系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共党史党建研究。新世纪以来,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过多部专著及合、译著等,曾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大招标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省部级项目等多个项目。
引 言 /
第一章 挑战与机遇
一、国际风云变幻
◎两极格局瓦解
◎美国虽强,但实力也有限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一极
◎俄罗斯仍然不敢小看
◎多极化趋势形成
二、世界经济发展
◎多种矛盾尖锐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
◎亚洲的“奇迹”
◎独联体和东欧经济大倒退
◎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
三、为新的发展准备条件
◎势在必行的“治理整顿”
◎邓小平特别关注浦东
◎姚依林到上海调研
◎邓小平强调:“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四、社会主义的命运
◎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前途蒙上阴影
◎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说:“如果我们基本上实现现代化,那就可以进一步断言社会主义成功”
◎中国向世界昭示:社会主义前景光明
第二章 春暖华夏
一、总设计师的远见卓识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任何企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邓小平说:“西方国家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
◎1991年春深情论开放
◎皇甫平“羊年四论”
◎历史巨人纵论天下事
◎不胫而走的“消息”
三、政治局全体会议议大政
◎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召开
◎“中枢”决策
◎雷厉风行地贯彻
四、新闻界、理论界的鼓与呼
◎猴年八评
◎八论敢闯
◎《东方风来满眼春》
◎《南海春潮》
◎理论界的评说
第三章 九州共识
一、共同的企盼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
◎“两会”其他报告深得代表赞同
◎海外媒体的报道和评价
二、会内议政与会外反响
◎政协委员进言献策
◎人大代表参政议政
◎圈内圈外评“两会”
三、决策层的表态
◎老同志的表态
◎政治局常委们的鲜明态度
四、思想进一步解放的地方领导
◎北京的思路
◎上海的力度
◎广东的广度
◎江苏的战略
第四章 深化改革新政策
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条例》实施
◎认真贯彻《条例》通知的下发
◎砸“三铁”的心理震撼
二、股份制的试点与规范
◎风雨历程
◎有法可依
三、物价改革的重大举措
◎潮起潮落
◎“闯关”成功
◎两项重大举措的作用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加快发展已成燃眉之急
◎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发展科技《纲要》颁布
第五章 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沿海大开放
◎用好先机的广东
◎巧用地利的福建
◎西南出海通道广西
◎华北重镇天津
◎特而又“大”的海南
◎各具特色的沿海其他地区
◎东海海域大开放
二、沿边大开放
◎“东联沿海省,西向东南亚”的云南
◎变“末端”为“前沿”的西藏
◎“东联西出”的新疆
◎用好北疆“深圳”的内蒙古
◎“南联北开”的黑龙江
◎从“内陆”走向“大海”的吉林
三、万里长江腾巨龙
◎“龙头”昂起
◎“龙身”呼应
◎“龙腰”起摆
◎七省市通力舞巨龙
四、地区大联合
◎西南地区大携手
◎中南地区大协作
◎西北地区联合“走西口”
第六章 肩负重大历史使命——中共十四大
一、序幕拉开
◎江泽民“6·9”讲话
◎军队率先响应
◎十四大筹备完毕
二、特色理论
◎系统阐述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
◎指导地位
三、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的昨天
◎市场理论的历程
◎新经济体制的阐述
四、人事大变动
◎“四化”新步骤
◎政治局常委新成员
◎中顾委完成历史使命
五、十四大会场之外
◎邓小平:“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人民的意愿
◎外界舆论反应
第七章 时代精神追踪
一、为了99.99999999%的可靠性
◎是发射中止,不是发射失败
◎辉煌的跨越
◎“一箭多星”成功
◎不能有百万分之一的差错
二、16块金牌的含金量
◎中国人与奥运会
◎奥运金牌榜
◎奥运精神的中国读本
三、教育要改革
◎“百万爱心行动”
◎“高考状元”奖不得
◎南京大学改革模式
◎政治理论课的困境和出路
第八章 风景这边独好
一、睦邻往来新局面
◎叶利钦游长城做“好汉”
◎日本天皇对侵华战争“深感痛心”
◎中韩建交
◎李鹏说:中国不会对周边地区构成威胁
二、有理、有利、有节
◎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关系曲折
◎香港来了个彭定康
◎法国也向台湾出售武器
三、冲击GATT
◎关在协定门外的缔约国
◎“复关”进展
◎税率下调
结 语 /
第一章 挑战与机遇
1992年来临之时,人们似乎并没有看出与往年有什么明显的不同,有什么特殊的新意,但中国确实走到了历史的重要关口。虽然当时国内还存在着种种障碍,在国际上中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但是国际格局发展到这个时候,共和国历史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客观地提出了经济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而且共和国此时已经具备了进行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条件。
一、国际风云变幻
◎两极格局瓦解
◎美国虽强,但实力也有限
◎中国是世界的重要一极
◎俄罗斯仍然不敢小看
◎多极化趋势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一开始,国际风云的剧烈变幻就令人眼花缭乱,不消说世人去预测它的发展变化,就是在一些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后及时分析它出现的原因,评估它产生的影响,也是十分不易的,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就更难了。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形成了以美国为一极和以苏联为另一极、两极进行对抗的基本国际格局。为了战胜或者至少在对抗中占上风,双方均展开了军备竞赛,耗费了巨大的财力。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以苏联为首的由华沙条约成员国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苏联(及以后的俄罗斯)在同美国的抗衡中明显处于劣势。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一个只有2万平方公里的邻国科威特,并随后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在1991年1月17日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海湾战争爆发。在对伊拉克进行了5万多架次的空中打击后,多国部队在2月24日出动地面部队向伊拉克军队进攻,并重创了伊拉克军队。2月2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从科威特撤军。2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多国部队停火,海湾战争结束。“沙漠风暴”的成功,使美国在国际上的分量大大加重了。1991年底苏联瓦解,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原有的两极世界政治格局打破了。
到了1992年,表面上看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美国的实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国际事务中不可能主宰一切;在有关世界的一些重大问题上,离开其他大国的支持,它也难以实现其目的。特别是如果没有安理会其他几个常任理事国的理解和支持,美国采取的行动在道义上就难以站得住脚,也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政通人和,百业兴旺。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外交上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为目的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国际上拥有很好的信誉和很高的威望,因而也是世界的重要一极。在解决国际事务方面,中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解决东亚事务方面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维护世界和平,特别是维护亚洲和平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西欧发达国家组成的欧共体也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极。这一极的法国和英国拥有核武器,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德国则有仅次于美日的强大经济实力。
俄罗斯作为核武库仅次于美国的核大国,虽然不具有苏联那样强大的力量,但是它继承了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因而也是重要的一极。俄罗斯奉行与中国友好的政策,与中国各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日本虽没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但有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它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旧的世界两极政治格局已打破,新的世界多极政治格局正在形成。这一国际形势的变化,既有对中国不利的一面,也有对中国有利的一面。因而,中国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二、世界经济发展
◎多种矛盾尖锐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缓慢
◎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
◎亚洲的“奇迹”
◎独联体和东欧经济大倒退
◎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
20世纪90年代初,各个国家和区域发展极不平衡,有快有慢,有比较景气的,有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从整体上说,虽未发生大的经济与社会危机,但存在的问题很多,多种矛盾尖锐。
第一,南北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南北差距,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于发达国家大部分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在南半球,所以这种差距叫南北差距。由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和经济援助等方面着重考虑自己的利益,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至20世纪90年代初,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照的是,世界上仍有10多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还有许多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挣扎在死亡线上。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打着“人权”“民主”的幌子,动辄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甚至对有些国家制裁几十年之久。这是一种强加于人的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的优势,这种制裁对被制裁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种制裁时间越长,范围越广泛,对被制裁国家的危害就越严重。美国对古巴几十年一贯制的制裁,就严重影响了古巴经济的发展。
第三,世界上一些热点地区的冲突和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富的消耗,严重影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与外国的正常贸易的开展。比如1990年至1991年间的海湾战争,就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和冲突,一是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建设,越打越穷;二是影响了地区安全,刺激了本地区的军备竞赛,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第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这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速度。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身的自然经济条件方面的原因,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特别是高科技方面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现代生产受科技的影响极大,西方限制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出口,对发展中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不利,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和经济的发展,转过来也影响了这些国家的进口。
第五,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人为地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许多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因不注意环保而造成严重污染,从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污染事件愈演愈烈,给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造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随着环保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呼吁各国行动起来,从全球范围内采取一致行动,解决环保问题,造福当前,泽被后代。随着一些国际性环保会议的召开,人们对环保的一些重要问题达成了共识。但由于发达国家不愿拿出更多的钱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保事业,也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不重视环保。因此,世界环保形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非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在不断恶化。
西方工业化国家(七国集团)的经济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该集团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对世界经济影响很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西方经济发展缓慢,平均只有2��8%的发展速度。内部需求不旺,导致进口产品的数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常发生贸易战,比如美国不断与日本发生汽车战,与欧洲国家发生食品战。欧洲共同体12国为了与美国抗衡,保护欧洲国家的利益,于1985年6月批准了建立欧洲统一市场的白皮书,明确规定1992年12月31日为统一市场的最后期限。此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立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立法阶段。到1992年底,欧共体统一市场形成。这个统一市场拥有消费人口3��46亿,占有国际贸易份额的30%以上,经济总产值也大大超过美日。当时许多专家预言:21世纪,欧洲将在与美日的经济角逐中居于主宰地位。欧共体统一市场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形成使欧共体企业界欢欣鼓舞,而美日企业界则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美国在1992年利用自身的力量,发起组织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在内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加强与欧洲统一市场抗衡的力量。
整个20世纪80年代,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很低,甚至低于同期发达国家2��8%的水平,只达到2��4%(扣除中国年均增长9%的因素),大大低于20世纪70年代5%的发展速度。从地区来看,除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保持年平均增长5��6%外,其他地区几乎是原地踏步。世界银行的专家称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这种状况到90年代初未见好转。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仅为2��2%,其中拉丁美洲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东南亚和南亚的发展速度也放慢了。与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相对应,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物价上涨过快,债务负担达1��3万亿美元以上,达到其出口收入的2倍多,其中拉美国家达到发展中国家总债务的三分之一。而且,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外部资金流入骤减,资金外流的情况却相当严重,导致国内投资大幅度下降,从而进一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到1990年为止,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占有世界总收入的70%,而占世界人口76%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世界总收入的20%,其中占世界人口半数的穷国的收入仅为世界总收入的5��6%。世界上5��5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非洲有6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种状况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难以改变。
从亚洲地区来说,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其中主要是中国自1980年后经济发展速度很快,而且是持续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周围其他国家的辐射作用十分明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和最具潜力的市场,对与中国贸易量大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新加坡、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号称“亚洲四小龙”。香港得益于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发展速度又大大高于其他三“小龙”;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得益于与祖国大陆的贸易。日本经济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速度不快,但基本上维持在3%以上。上述情况表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是一枝独秀的。
从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因政局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大幅度下降,而且物价涨幅失去了控制,货币贬值幅度之大使人难以想象,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滑。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随着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用的增大,世界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表现在区域性集团的对抗日益明显,欧洲共同体国家联合一致对外,采取欧洲的统一技术标准,联合开展研究和开发了许多一国财力难以承担的项目。
这种竞争也表现在强化科学技术的正确选择上。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了“关键技术研究院”,选择了包括高清晰度电视、半导体技术等22项技术作为国家关键技术。欧洲共同体用了57亿欧洲货币单位重点加强生物、环境方面的研究。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选定了9个重点学科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
世界科技的竞争还表现在增加研究开发的经费上。20世纪90年代初,从科技研究和开发的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看,日本约为3%,德国为2��9%,美国为2��8%。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对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美国在高科技方面有一整套计划,除继续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外,还推出了“高 读点国史: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读点国史: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读点国史: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读点国史: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