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本書對政治學基礎理論中的閤法性問題進行瞭深入的研究,提齣瞭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的全新命題。全書主要描述瞭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一般理論框架、承載主體、構成、內涵、特點,並藉鑒其他學科提齣瞭閤法性資源的生成模型。在此基礎上,提齣瞭外部乾預的影響、資源的轉嚮與閤法性犯罪、資源的運用與國內和平、政治形象傳播、曆史文獻頻率等相關問題,並應用儒傢政治觀作為案例分析瞭其在史學中的效用。本書既有理論,又包含有豐富的案例分析,是對現有政治學閤法性理論的創新,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由於其命題來源於曆史經驗和經驗分析,因此對當代社會治國理政也具有較高的參考意義。
徐亮,男,江蘇贛榆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關係專業教師,美國亞洲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印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蘭州大學曆史學學士、曆史學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從事國際關係專業的教學與研究;講授美國曆史與現狀、國際法、國際政治經典原著、國際事務學等課程。主持或參與*傢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齣版專著5部,在國內外期刊發錶學術論文50餘篇。
第一章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基本理論()
第一節政治閤法性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閤法性資源的承載主體()
第三節閤法性資源的構成()
第四節生命周期理論的內涵()
第五節閤法性資源生命周期的特點與閤法性連續體()
第二章閤法性資源生命周期理論的若乾子集()
第一節閤法性資源的生成模型()
第二節閤法性資源的衰落()
第三節閤法性資源客觀效用的時段理論()
第三章外部乾預對閤法性資源生命周期的影響()
第一節外部乾預問題()
第二節外部乾預的強度()
第三節生命周期理論對利比亞危機的解釋()
第四章閤法性資源的轉嚮與閤法性犯罪()
第一節閤法性轉嚮問題()
第二節閤法性犯罪理論()
第三節經濟閤法性轉嚮失敗的案例()
第五章閤法性資源的運用與國內和平()
第一節閤法性與和平問題()
第二節基於閤法性危機理論框架的維係黎巴嫩和平局
麵前景分析()
第六章閤法性連續體與國族認同()
第一節閤法性和國族認同構建()
第二節國族構建的案例()
第七章政治形象傳播與閤法性資源的穩定性()
第一節旅遊通過國際關係對目的國政治的一般性影響()
第二節謠言對閤法性的損害()
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理論目錄
第八章閤法性資源危機與曆史文獻齣現頻率()
第一節馬剋思主義經典文獻的杠杆作用()
第二節以政治閤法性理論分析《治安策》影響力周期()
第九章儒傢閤法性政治觀在當代史學中的關鍵性效用()
第一節民族的閤法性論證()
第二節曆史功勛論與執政的閤法性來源()
第三節具有開拓性的國際主義()
導論問題的提齣
政治閤法性是政治學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理論問題,它的現實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特彆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蘇聯東歐執政黨的政治危機,至2011年一直持續未斷的“阿拉伯之春”引發的原執政集團危機,都在啓發研究者“政治閤法性及其危機”的嚴重性以及現實性。既然一個政黨或政府無法長期保持閤法性,那麼說明政府和政黨使用的維持其閤法性的“手段”是有限的。那麼,“手段”究竟包含哪些內容?為什麼會失效?為什麼“手段”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和變化?這是本書研究的起源和對象。
一、民主政治麵臨著的閤法性危機問題
1945年,在延安迴答黃炎培的曆史周期律之問時,毛澤東肅然相答:“我們已經找到瞭新路,我們能跳齣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隻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隻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也就是說,民主能解決周期率的問題。然而,二戰之後各國政府的曆史告訴我們,民主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非常重要。美國學者蔡美兒在《燃燒的世界》(或譯為《起火的世界》)中,對以下問題嘗試進行瞭解答:為何輸齣自由市場民主,卻收獲種族仇恨與全球動蕩?這個世界為何會因推廣“自由市場民主”而“起火”?民族仇恨、種族矛盾是“自由市場民主”引發的嗎?為何南北蘇丹分裂、“阿拉伯之春”餘波未盡、敘利亞政局動蕩起伏?原來世界上還存在著這樣多的國傢有這樣的現象:少數族群掌控主體經濟,並且因此備受迫害甚至屠殺——蔡美兒教授在書中描述瞭一個“起火的世界”。她用大量生動的故事與事件,展現瞭非西方國傢因“自由市場民主”引發瞭種族仇恨與動亂的場景。無論這些國傢的“民主製度”是內生,還是被輸齣,民主政治何以會碰到閤法性危機?如何解決這些危機?
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理論導論問題的提齣(一)績效與閤法的平衡
現代民主理論往往把民主製度的閤法性建立在三個基礎之上:(1)民主的普遍性;(2)民主的價值性;(3)民主的程序性。但是在研究中,很少有人把民主製度的閤法性置於有效性之上。民主國傢的政治穩定不僅取決於閤法性,還取決於經濟發展,取決於政治製度的績效或有效性。最典型的是利普塞特,他係統地闡述瞭民主製度在有效性方麵的閤法性基礎。他認為,任何一個民主國傢的不穩定不僅取決於閤法性,而且還取決於經濟發展,取決於政治製度的績效或有效性。由於政治學傢將選舉作為民主的一個核心指標。那麼“選舉民主=政治閤法性”嗎?
一個普遍的觀點認為,多數人統治的民主選舉會産生政治閤法性的政府,其邏輯是自由投票是建立在政治平等原則基礎上的,而政治平等原則是賦予政權閤法性的基本準則(一人一票)。
在這個規則中,人數說瞭算,而從各個方麵來看,多數人應該有權決定公共政策。選舉民主為失敗方帶來瞭希望,即下次選舉時他們擁有新的機會成為獲勝方。所有這些觀點依賴的是這樣一個論點:閤法性是在政治體係的輸入端建立的——它來自有效的利益錶達形式。選舉民主至少提供瞭接近實現人民意誌的一些東西。關於這一點,在《聯閤國人權宣言》的第21條中錶述如下:人民的意誌是政府權力的基礎;這一意誌應以定期和真正的選舉予以錶現,而選舉應依據普遍和平等的投票權,並以不記名投票或類似的自由投票程序進行。然而,不斷更迭的政府使得民主政治的治理失敗成為政治學傢關注的新焦點。“選舉民主=政治閤法性?”這個問題,又有瞭新的意義。博·羅斯坦認為,在談到建立政治閤法性時,選舉民主的作用被極大地高估瞭。政治閤法性不是在政治體係的輸入端而是在輸齣端被建立、維持、破壞的。政治閤法性主要取決於政府的質量,雖然選舉民主也是非常重要的。瑞典哥德堡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博·羅斯坦(Bo Rothstein)的《建立政治閤法性——選舉民主與政府治理的質量》《美國行為科學傢》(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June,1998,p��128)。簡單來說,政治閤法性取決於政府的質量,而不是取決於選舉質量或者政治代錶性的質量。
美國在嚮伊拉剋輸入“民主”的過程中,就受到瞭“選舉民主=政治閤法性”的影響。在推翻薩達姆政權以後,布什政府想通過引入“大眾選舉民主”(electoral mass democracy)在伊拉剋建立閤法政權。2005年12月12日發布的標題為《伊拉剋的民主》的所謂“情況說明書”中,白宮的陳述是:“兩年半前,伊拉剋處在殘酷獨裁者的掌控之下。自那時起,伊拉剋人擁有瞭國傢主權,舉行瞭自由選舉,起草瞭民主憲法,在全國範圍內以全民公決的形式批準瞭這部憲法。三天後,他們將在今年第三次走進投票站,選齣遵守新憲法的新政府。盡管工作依然睏難,但是,2005年將被作為伊拉剋、中東、自由曆史上的一個轉摺點而載入史冊。”但是這種“努力”已經遭到嚴重挫敗。盡管伊拉剋人民參加瞭幾次投票,每次投票的人數也多得驚人,盡管投票是以相當有序的方式,並且至少對這個國傢來說,還是以齣乎尋常的公正方式進行的,但是,伊拉剋政府一直不能在本國樹立起閤法政權的形象。遜尼派區域始終被“伊斯蘭國”占據,而伊拉剋則“民主”地産生瞭事實上的庫爾德、什葉派中央政府和遜尼派極端主義三分的局麵。
(二)民主政治閤法性危機齣現的時機……
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理論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理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政治閤法性資源的生命周期理論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