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05
★《順從內心過一生》是梁實鞦精選生活散文集,是他關於藝術、旅行、讀書和美食的生活感悟,翻開這本書,在他簡單雅緻的文字之中,感悟人生的智慧,步履不停也要勿失初心。
★精選梁實鞦膾炙人口的生活美文,美好的生活,就是能夠隨心所欲,活得自在從容。
★梁實鞦作品入選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教育部新課標必讀書目,受到全國各地語文老師的一緻推薦。
★人民網、新周刊、青年文摘、讀者、新浪讀書、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推崇作傢,億萬網友口碑傳播的文學經典。
★嚮往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在喧囂的世界裏獲得內心的寜靜與享受。
順從內心過一生,就是要隨心所欲地活齣自己與眾不同的樣子。
生活沒有想象中的復雜,吃自己喜歡的食物、看自己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一輩子很短,要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這一生。
人生不會重來,沒有人能代替我們感受這隻有一次的生命。世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可復製的存在,想要在韆篇一律的世界裏活齣與眾不同的人生,隻需誠實地直麵內心。我們不用刻意改變自己、無須盲目追逐彆人。生活是自己的,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為自己而活。
梁實鞦說,人類崇高理想應該是有閑暇去享受生活。這其實一點也不難,遵循生命本來的樣子,順從內心的聲音,舒服、自在地過好這一生。這一生就已足夠精彩。
目錄
人生在世,步履不停
廚房
吃相
說酒
包裝
童年生活
點名
講演
講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想我的母親
感情的動物
錢的教育
錢
健忘
忙什麼
曬書記
順其自然,知足常樂
散步
小花
黑貓公主
白貓王子九歲
美國去來
尼亞加拉瀑布
盆景
雷
火
四君子
樹猶如此
畫梅小記
雅人雅事
紐約的舊書鋪
手不釋捲,自在從容
流行的謬論
談學者
談時間
時間即生命
利用零碎時間
剽竊
齣瞭象牙塔
瞭生死
讀書苦?讀書樂?
影響我的幾本書
日記
漫談讀書
好書談
聽戲,看戲,讀戲
文藝與道德
世間百態,隨遇而安
房東與房客
市容
閑暇
說胖
談幽默
談話的藝術
廢話
沉默
小聲些
禮貌
讓
養成好習慣
談友誼
代溝
懶
悲觀
怒
快樂
讀書苦?讀書樂?一言難盡。
從前讀書自識字起。開濛時首先是念字號,方塊紙上寫大字,一天讀三五個,慢慢增加到十來個,先是由父母手寫,後來書局也有印製成盒的,背麵還往往有畫圖,名曰看圖識字。小孩子淘氣,誰肯沉下心來一遍一遍地認識那幾個單字?若不是靠父母的撫慰,甚至糖果的奬誘,我想孩子開始識字時不會有多大的樂趣。
光是認字還不夠,需要練習寫字,於是以描紅模子開始,“上大人,孔乙己,化三韆……”,再不就是“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傢,亭颱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或是“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纔一日,世上幾韆年”。手搦毛筆管,硬是不聽使喚,若不是先由父母把著小手寫,多半就會描齣一串串的大黑豬。事實上,沒有一次寫字不曾打翻墨盒硯颱弄得滿手烏黑,狼藉不堪。稍後寫小楷,白摺子烏絲欄,寫上三五行就覺得很吃力。大緻說來,寫字還算是愉快的事。
進過私塾或從“人,手,足,刀,尺”讀過初小教科書的人,對於體罰一事大概不覺陌生。念、背、打三部麯,是我們傳統的教學法。一目十行而能牢記於心,那是天纔的行徑;普通智商的兒童,非打是很難背誦如流的。英國十八世紀的約翰遜博士就贊成體罰,他說那是最直截瞭當的教學法,頗閤於我們所謂“撲作教刑”之意。私塾老師大概都愛抽旱煙,一二尺長的旱煙袋總是隨時不離手的,那煙袋鍋子最可怕,白銅製,如果孩子背書疙疙瘩瘩的上氣不接下氣,當心那煙袋鍋子敲在腦袋殼上,“砰”的一聲就是一個大包。誰疼誰知道。小學教室講颱桌子抽屜裏通常藏有戒尺一條,古所謂檟檚,也就是竹闆一塊,打在手掌上其聲清脆,感覺是又熱又辣又麻又疼。早年的孩子沒嘗過打手闆的滋味的大概不太多。如今體罰懸為禁例,偶一為之便會成為新聞。現代的孩子比較有福瞭。
從前的孩子認字,全憑記憶,記不住便要硬打進去。如今的孩子讀書,開端第一冊是先學注音符號,這是一大改革。本來是,先有語言,後有文字。我們的文字不是拼音的,雖然其中一部分是形聲字,究竟無法看字即能讀齣聲音,或是發音即能寫齣文字。注音符號(比反切高明多瞭)是幫助把語言文字閤而為一的一種工具,對於兒童讀書實在是無比的方便。我們中國的文字不是沒有嚴密的體係,所謂六書即是一套提綱挈領的理論,雖然號稱“小學”,小學生誰能理解其中的道理?《說文解字》五百四十個部首就會使人暈頭轉嚮。章太炎編瞭一個《部首歌》,“一、上、三、示、王、玉、玨……”煞費苦心,誰能背得上來?陳獨秀編瞭一部《小學識字讀本》(颱灣印行改名為《文字新論》),是文字學方麵一部傑齣的大作,但是顯然不是適閤小學識字的讀本。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說難不難,說易不易,高本漢說過這樣一段話——
北京語實在是一種最可憐的方言,總共隻有四百二十個音綴;普通的語詞不下四韆個,這四韆多個的語詞,統須支配於四百二十個音綴當中。同音語詞的增進,使聽受者受瞭極大的睏難,於此也可以想見瞭……(見《中國語與中國文》)
這是外國人對外國人所說的話,我們中國兒童國語嫻熟,四聲準確,並不覺得北京語“可憐”。我們的睏難不在語言,在語言與文字之間的不易溝通。所以讀書從注音符號開始,這方法是絕對正確的。
《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是舊式的啓濛教材。《百傢姓》有其實用價值,對初學並不相宜,且置勿論。《三字經》《韆字文》都編得不錯,內容豐富妥當,而且文字簡練,應該是很好的教材,所以直到今日還有人懷念這兩部匠心獨運的著作,但是對於兒童並不相宜。孩子懂得什麼“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民國初年,我在北平陶氏學堂讀過一個時期的小學,記得國文一課是由老師領頭高吟“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全班一遍遍地循聲朗誦,老師喉嚨乾瞭,就指派一個學生(班長之類)代錶他領頭高吟。朗誦一小時,下課。好多首《詩經》作品就是這樣注入我的記憶,可是過瞭五六十年之後自己摸索纔略知那幾首詩的大意。小時候多少時間都浪費掉瞭。教我讀《詩經》的那位老師的姓名已不記得,他那副不討人敬愛的音容笑貌至今不能忘!
新式的語文教科書顧及兒童心理及生活環境,讀起來自然較有趣味。民初的國文教科書,“一人二手,開門見山,山高日小,水落石齣……”,“一老人,入市中,買魚兩尾,步行迴傢”……這一類課文還多少帶有一點文言的味道。後來仿效西人的作風,就有瞭“小貓叫,小狗跳……”一類的句子,為某些人所詬病。其實孩子喜歡小動物,由此而入讀書識字之門,亦無可厚非。抗戰初期我曾負責主編一套中小學教科書,深知其中艱苦,大概越是初級的越是難於編寫,因為牽涉到兒童心理與教學方法。現在颱灣使用的“國立編譯館”編印的中小學教科書,無論在內容上或印刷上較前都日益進步,學生麵對這樣的教科書至少應該不至於望而生畏。
紀律與興趣
高中與大學一、二年級是讀書求學的一個很重要階段。現在所謂讀書,和從前所謂“讀聖賢書”意義不同,所讀之書範圍較廣,學有各門各科,書有各種各類。但是國、英、算是基本學科,這三門不讀好,以後荊棘叢生,一無是處。而這三門課,全無速成之方,必須按部就班,耐著性子苦熬。讀書是一種紀律,談不到什麼興趣。
梁啓超先生是我所敬仰的一位學者,他的一篇《學問與興趣》廣受大眾歡迎,很多人讀書全憑興趣,無形中受瞭此文的影響。我也是他所影響到的一個。我在清華讀書,竊自比附於“少小愛文辭”之列,對於數學不屑一顧,以為性情不近,自甘暴棄,勉強及格而已。留學國外,學校當局強迫我補修立體幾何及三角二課,我這纔知道發憤補修。可巧我所遇到的數學老師,是真正循循善誘的一個人,他講解一條定律、一項原理,不厭其詳,遠譬近喻地要學生徹底理解而後已。因此我在這兩門課中居然培養齣興趣,得到優異的成績,濛準免予參加期終考試。我舉這個例子,為的說明一件事,吾人讀書上課,無所謂性情近與不近,無所謂有無興趣。讀書上課就是紀律,越是自己不喜歡的學科,越要加倍鞭策自己努力鑽研。剋製自己欲望的這一套功夫,要從小時候開始鍛煉。讀書求學,自有一條正路可循,由不得自己任性。梁啓超先生所倡導趣味之說,是對有誌研究學問的人士說教,不是對讀書求學的青年緻辭。
一般人稱大學為最高學府,易令人滋生誤解,大學隻是又一個讀書求學的階段,直到畢業之日纔可稱為做學問的“開始”。大學仍然是一個準備階段,大學所講授的仍然是基本知識。所以大學生在讀書方麵沒有多少選擇的自由,凡是課程規定的以及教師指定的讀物是必須讀的。青年人常有反抗的心理,越是規定必須讀的,越是不願去讀,寜願自己去海闊天空地窮搜冥討。到頭來是枉費精力自己吃虧,五四時代而不知所從。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不足以饜所望。有一天幾個同學和我以《清華周刊》記者的名義進城去就教於北大的鬍適之先生,鬍先生慨允為我們開一個最低的國學必讀書曰,後來就發錶在《清華周刊》上。內容非常充實,名為最低,實則龐大得驚人。梁啓超先生看到瞭,憑他淵博的學識開瞭一個更詳盡的書目。沒有人能按圖索驥地去讀,能約略翻閱一遍認識其中較重要的人名、書名就很不錯瞭。吳稚暉先生看到這兩個書目,氣得發齣“一切綫裝書都丟進茅坑,裏去”的名言現在想想,我們當時惹齣來的這個書目風波,倒也不是什麼壞事,隻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罷瞭。我們的舉動錶示我們不肯枯守學校規定的讀書紀律,而對於更廣泛更自由的讀書的要求開始展露瞭天真的興趣。
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到三十歲左右開始以教書為業的時候,發現自己學識不足,讀書太少,應該確有把握的題目東一個窟窿西一個缺口,自己沒有全部搞通,如何可以教人?既已荒疏於前,隻好惡補於後,而惡補亦非易事。我忘記是誰寫的一副對聯:“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很有意思,下句好像是左宗棠的,上句不知是誰的。這副對聯錶麵上語氣很謙遜,細味之則自視甚高。以上句而論,天下之書浩如煙海,當然無法遍讀,而居然發現自己尚有未曾讀過之書,則其已經讀過之書必已不在少數,這口氣何等狂傲!我愛這句話,不是因為我也感染瞭幾分狂傲,而是因為我確實知道自己的謭陋,該讀而未讀的書太多,故此時時記掛著這句名言,勉勵自己用功。
我自三十歲纔知道自動地讀書惡補。惡補之道首要的是先開列書目,何者宜優先研讀,何者宜稍加參閱,版本問題也非常重要。此時我因兼任一個大學的圖書館長,一切均在草創,經費甚為充足,除瞭國文係以外各係申請購書並不踴躍,我乃利用機會在英國文學圖書方麵廣事購儲。標準版本的重要典籍以及參考用書乃大緻齊全。有瞭書並不等於問題解決,要逐步一本一本地看。我哪裏有充分時間讀書?我當時最羨慕英國詩人彌爾頓,他在大學卒業之後聽從他父親的安排到郝爾頓鄉下彆墅下帷讀書五年之久,大有董仲舒三年不窺園之概,然後他纔齣而問世。我的父親也曾經對我有過類似的願望,願我苦讀幾年書,但是格於環境,事與願違。我一麵教書,一麵惡補有關的圖書,真所謂是睏而後學。例如《莎士比亞劇本》,我當時熟悉的不超過三分之一,例如彌爾頓,我隻讀過前六捲。這重大的缺失,以後纔得慢慢彌補過來。至於國學方麵更是多少年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讀書樂
讀書好像是苦事,小時嬉戲,誰愛讀書?既讀書,還要經過無數次的考試,麵臨威脅,擔驚害怕。長大就業之後,不想奮發精進則已,否則仍然要繼續讀書。我從前認識一位銀行傢,日間籌劃盈虛,但是他床頭擺著一套英譯《法朗士全集》,每晚翻閱幾頁,日久讀畢全書,引以為樂。宦場中、商場中有不少可敬的人物,品位很高,嗜讀不倦,可見到處都有讀書種子,以讀書為樂,並非全是隻知道爭權奪利之輩。我們中國自古就重視讀書,據說秦始皇日讀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簡公文纔就寢。《鶴林玉露》載:“唐張參為國子司業,手寫九經,每言讀書不如寫書。高宗以萬乘之尊,萬幾之繁,乃亦親灑宸翰,遍寫九經,雲章燦然,終始如一日,古帝王所未有也。”從前沒有印刷的時候講究抄書,抄書一遍比讀書一遍還要受用。如今印刷發達,得書容易,又有縮印影印之術,無輾轉抄寫之煩,讀書之樂乃大為增加。想想從前所謂“學富五車”,是指以牛車載竹簡,僅等於今之十萬字弱。公元前一韆年以羊皮紙抄寫一部《聖經》需要三百隻羊皮!那時候圖書館裏的書是用鐵鏈鎖在桌上的!《聽雨紀談》有一段話:
蘇文忠公作《李氏山房藏書記》曰:“予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唯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傢之書,日夜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且易緻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蘇公此言切中今時學者之病,蓋古人書籍既少,凡有藏者率皆手錄。蓋以其得之之難故,其讀亦不苟。到唐世始有闆刻,至宋而益盛,雖雲便於學者,然以其得之之易,遂有蓄之而不讀,或讀之而不滅裂,則以有闆刻之故。無怪乎今之不如古也。其言雖似言之成理,但其結論今不如古則非事實。今日書多易得,有便於學子,讀書之樂豈古人之所能想象。今之讀書人所麵臨之一大問題乃圖書之選擇。“開捲有益”,實未必然,即有益之書其價值亦大有差彆,羅斯金說得好:“所有的書可分為兩大類:風行一時的書與永久不朽的書。”我們的時間有限,讀書當有選擇。各人誌趣不同,當讀之書自然亦異,唯有一共同標準可適用於我們全體國人。凡是中國人皆應熟讀我國之經典,如《詩》《書》《禮》,以及《論語》《孟子》,再如《春鞦左氏傳》。《史記》《漢書》以及《資治通鑒》或近人所著通史,這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之所寄。如謂文字艱深,則多有今注今譯之版本在。其他如子、集之類,則備隨所願。
人生苦短,而應讀之書太多。人生到瞭一個境界,讀書不是為瞭應付外界需求,不是為人,是為己,是為瞭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吾故曰:讀書樂。我想起英國十八世紀詩人一句詩——
Stuff the head
With all such reading as was never read.
大意是:“把從未讀過的書籍,趕快塞進腦袋裏去。”
順從內心過一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順從內心過一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順從內心過一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