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思考与争鸣: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边走边思/中国武术文化丛书》是按年编为内容分类的。全书共分十篇,是作者从2004年到2010年以来的对中国武术思考所集结的著作。其中前7篇是作者作为《武术科学》杂志主编时,所撰写的期刊卷首语;第八篇是作者近年来给《中华武术》所撰写的专题性短文和卷首语;第九篇则是集中了作者为WMA央视赛事所写的评论性文章;最后一篇,则是与《搏击》杂志记者,易功夫网记者的对话访谈。主要内容则是紧紧围绕当下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所展开的力量思考。
作者简介
王岗,男,1965年出生,山西临猗人。
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师从著名武术教育家邱丕相先生,获得博士学位。
2005年人才引进入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工作。
2008年被评聘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
2010年7月,获得苏州大学“东吴学者”称号。
2014年10月,《中国武术文化要义)一书,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15年,1月入职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任教,被聘为“东湖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台作导师。
2017年被评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项目3项。
精彩书评
★就这几本书而言,它是作者多年来对中国武术思考的凝结,是对中国武术热爱的“表白”。这一点很像“《财经》是一只啄木鸟,永远在敲打一棵树,不是为了把树击倒,而是为了让它长得更直”那样。作者对于武术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思索和求解,无疑具有这样的目的和作用。所以,应该给予多多点赞。
——著名体育文化研究学者原《体育文化导刊》编辑部主任,古柏
★上帝热爱人类,让喜欢思考的人奔向四方。从三晋大地到烟雨姑苏,再到荆楚大地,一边行万里路,一边著万言书,时而展纸吮毫,时而闪展腾挪,允中守直,垂文自见。
——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王岗先生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与观点,无一不是他多年来对武术沉思与深耕的结晶,爱之深责之切,其尖锐并富有逻辑的阐释时而令人拍案叫绝,时而令人振聋发聩。其中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文字值得武术界深省,更值得政府决策部门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爱光
★这套丛书所致思的选题,贯穿着王岗先生关于中国武术一整套业已成型的学术主张,有原点的追问,有回归的渴望,有解密的快感,有争鸣的勇气,更有发展的期许。想要全面窥知中国武术的真实面貌,这是-套必读的书。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
★王岗教授勤于读书写作,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武术学者。他从文化视域审视武术,以文化原理解读武术,用文化追问发现武术,边走、边思、边写,不断创新武术文化研究的高度、广度及深度。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玉成
目录
第一章 思考在公元201O年
一、“中国制造”“中国形象”与中国武术
二、中国武术当自强
三、中国武术应尽快转变发展方式
四、民族传统体育学科文化宣官
五、习武是一种修行
六、中国武术是一门教化之学
第二章 思考在公元8009年
一、武术发展需要武术人自觉走进传统
二、武术创新应从传统文化谈起
三、中国武术创造力的思考
四、中国武术独特的修炼方式:心法
五、中国武术发展,必须关注它的文化主体性
六、中国武术传播的终极目的:文化第一
七、历史地理学意义下的武术研究
八、WMA的文化意义
九、对WMA竞赛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十、对中国武术属性问题的再思考
十一、中国武术发展应具备“文化大国”的气度
十二、中国武术与泰拳之争的文化隐喻
第三章 思考在公元2008年
一、中国武术发展:应该追求中国身份和中国面貌
二、传统文化:维系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根脉
三、礼: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核
四、中国武术从休闲到逍遥
五、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路径一一从文化话语权谈起
六、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大武术”认同观
七、回归传统,更需要认清传统
八、辉煌与落寞之间的文化情结
九、中国武术与奧林匹克运动
十、中国武术的当代研究不能“顾此失彼”
十一、中国武术发展呼唤偶像
十二、传统武术必须走进和融入消费社会
第四章 思考在公元2007年
一、发现“原点”,追溯“原点”
二、中国武术:一种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文化
三、文化自新:中国武术发展的必然
四、不战:中国武术与兵学谋略思想共同的理想境界
五、中国武术:技术与谋略的统一体
六、同源与殊途:武术与舞蹈的文化之路
七、时空之间
八、中华武术:一个被忽视的活态文化传统
九、中国武术的灵魂:思想文化
十、对学校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
十一、对“技击是武术本质特征”的另类思考
十二、关注拳种:实现文化教育与精神的发掘
第五章 思考在公元8006年
一、武术科学研究的历史、文化、社会学新视点
二、走大武术竞赛模式
三、中国武术发展与代价
四、甄别与考证:武术史研究的史料运用
五、宏观与微观:武术史研究的两条途径
六、武术史应该是世界的武术史
七、中国武术的传统回归
八、从“武技”到“中国武术”
九、发展武术与维护民族文化权利
十、中国武术发展:向前看,向后看
十一、中国武术发展呼唤理性
十二、关注传统武术传承的主体:人
第六章 思考在公元8005年
一、中国武术是一种文化
二、从“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说起
三、武术.和谐.社会
四、美的中国武术
五、中国武术与农耕文明
六、保护,是中国武术发展的正途吗?
七、中国武术人口素质谈
八、传统武术的继承应从“短”字入手
九、武术运动的发展:远离现代西方竞技体育的程式
十、中国武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新语境
十一、中国武术发展中的历史转折
十二、顿悟的传统武术
第七章 思考在公元8004年
一、让我们一起同行
二、呼唤建立武术运动的评论机制
三、关注:学校武术“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四、中国武术走向奥运的方略:保留与割舍
五、中国武术的文化力量
六、感悟是传统武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八章 思考在《中华武术》
一、换一种视角认识武术
二、“武林大会”告诉你什么?
三、看传统武术
四、找回中国武术的文化话语权
五、中国武流星闪过的光亮一一李小龙带给我们什么
六、中国武术,离奥运有多远?
七、高校武术状况调查
八、武术发展需要传媒支持,传播武术需要大众支持
九、对处在“拐点”中的中国武术发展思考
十、竞技武术套路发展需要武术人眼光向下
十一、武术的发展走进了“大空间”时代
十二、中国武术与跆拳道
十三、竞技武术套路发展需要“偶像”
十四、中国武术绝不该以“击倒”“KO”对手为评价标准
十五、中国武术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坚实
十六、中国武术研究院应该对中国武术发展有作为
第九章 思考在WMA的元年
一、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使命
二、个性化,是WMA的生命线
三、关于WMA竞技技法选择的思考
四、WMA从文化和技术中寻找“搭手”的意义
五、看WMA的文化意义践行“武德至上”原则
六、WMA与其他格斗类项目的不同在哪里
七、WMA应该精彩,但还需要时间
八、WMA:中国真正的体育赛事起航
第十章 思考在西次与记者的偶遇
一、关于武术“原点”问题的思考与对话
二、对中国武术是一种“修行”的对话
三、思考:中国武术市场开发之我见
精彩书摘
《思考与争鸣: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边走边思/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一、武术发展需要武术人自觉走进传统
今天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序幕已经拉开,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身为武术人,如何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坚定民族文化立场,确立民族文化自信,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发展中国武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武术的发展一定要追求“王者气象”。
中国文化之所以具有王者气象、王者风范,其显著的特征:其一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对自己的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力,其二是在自己文化的发展、成形和确立的过程中对其他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自信表现在深信中国的文化传统不会被外来文化同化、吞没;包容表现在不排斥外来的有益文化。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住中原之后,其统治者都用仰视的形态看待中原文化。我们今天发展中国武术是否具备这种文化自信,中国武术在外来体育特别是西方奥林匹克运动面前,是否还有这方面的自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当下中国武术的世界传播来看,外国人对正宗的中国武术其实是非常仰慕的,它们迫切需要通过中国武术的学习和体验来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武术没有必要为“走出去”而迎合外国人、迎合“体育化”的口味来削足适履,失去自己的风格。中国武术就是中国武术,不是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这一点很重要。
中国武术有自己的程式,而这种程式与西方体育的程式是不同的。就像中医和西医一样,程式不同,诊断和医治的理念就不同。中国武术的程式是追求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不是量化的,不是可比的,更不是同一的。现在很多人存在一种倾向,就是站在同一的“体育立场”,以西方的体育理论作为出发点,来评价中国武术,改造中国武术,这无疑是南辕北辙。中国武术的发展应该从中国文化本体出发,而不是拿着别人的理论生搬硬套。
作为身体语言的中国武术,尽管有着“体育”的生物功能价值,但中国武术所关注的生物功能是有自身特殊的“韵味”的。这个不同于西方“体育”的韵味,应该是中国武术继续存在的最大理由。保持中国武术独特的“韵味”,才是中国武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所在。中国武术当今的发展就像中国画当今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样,“齐白石寥寥几笔就让人回味无穷,原因在于他的笔墨原汁原味,有味道。而现在一些创作者,出发点是西化的,没有中国传统的味道,毫无艺术魅力可言”。中国武术当今的发展,的确已经很难找到中国味道,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武术的当代化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作为身体语言的中国武术,尽管是通过肢体运动来实现其价值、意义的表达,但中国武术所实现的价值和意义的表达方式是有其显著的“风格”的。风格是多样性的体现,没有了多样性,所谓的“风格”就不存在了。中国武术的风格不仅表现不同流派拳种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还表现在同一拳种流派内部的风格不同。风格是构成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核心要素。中国武术的风格形成是因为多元化的目的追求才形成的,中国武术的风格是建立在继承和积累为基础的。中国武术的风格是千锤百炼、天长地久才可修得的。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武术改良,应该说是具有风格特征的。如山西的查拳风格,陕西的红拳风格,上海的华拳风格一样,因为那个时期的教练员都从前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传统,而当今的武术教练员又有几人具有传统的烙印。中国武术当今的发展由于目的的唯一性,使得风格多样的中国武术没有了风格可言;中国武术当今的发展由于运动化的特殊改良,使得很多的武术人根本没有时间潜心继承和积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去先辈那里学到一点东西,更没有很好地将先辈们的传统遗存揣摩透彻。也就是说,当今的中国武术发展根本没有经过一个“临帖”的过程,所以,也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中国武术的“临帖”,就是要从传统武术出发,就是要效法古人和先前。这一点是中国的戏曲、书画界长期推崇的做法,应该成为我们中国武术界学习的榜样。
……
前言/序言
看到王岗的自序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新征程。国家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自豪、自信。回眸中国武术的历程,如今正赶上了国家的新起点,健康中国和传承优秀文化工程都将使武术大放异彩。
武术不仅是体育,更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文化财富。她的光芒犹如埋在地下的金矿,尚不太为人们珍视。在国家大兴文化的战略下,她必将日显光彩,由文化产生的教育力量将不可估量。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其不仅指环境生态,还内含人的思想境界的生态文明,与武术的发展也息息相关。
读王岗的文章,一是高屋建瓴,从战略高度、文化的祝角对武术原点有颇深入的研究。这一点,在他以博士论文为基础,此次出版的《解密与发现: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和《虚无与提升:中国武术教育的问题与求解》中,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的这一研究特点。这两本书的初稿,从一开始撰写,我们就进行过多次讨论交流,他也听取了我很多建议。特别是他在博士论文研究中所得出的:“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文化的独特性方面”的结论,今天看来还是很有前瞻性的。
武术不单单是身体的运动,更是中国人思想在身体活动中的凝练和折射。武术不是“暴力”的代名词,也不是“彪悍”的符号,更不是“KO”“战胜”的化身。七年前我就写了一篇《生态文明视阈下人类格斗术的文明化进程和未来武术》。文中提出有些职业格斗赛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是物质主义和商品经济带来的人性扭曲。中国武术是人类文化文明化的产物,所以,我提出了未来武术的走向应该是以“太极推手、中国跤、传统射艺等,讲求天人合一、文明格斗、高雅机智、修身养性等为人们带来生态文明曙光”的格斗形态。因此,对于王岗所提出的“中国武术拥有自己独特、显著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独特、显著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她的文化要义是个性的;她的教育价值是普适性的;她的技术理念是独特性的;她的存在是民族性的。所以,她具有文化意义上的不可复制性”’的研究结论,我是持赞同态度和认可的。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文化,而更是中华民族奉献给全人类的一种文明成果。她给予“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文化价值和意义,应该说是才刚剐开始彰显,还需我们再发现和再认识。
思考与争鸣: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边走边思/中国武术文化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