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20世紀,東歐地區經曆瞭一係列的風雲激蕩。奧匈帝國的分崩離析、民族國傢的興起、社會主義的建成和解體、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侵入,每一次政體上的變遷也都意味著社會構成、物權關係在經曆急劇震蕩。社會人類學傢對這些曆史進程所做的觀察,是否會有助於我們去理解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和本質?本書收進的九篇論文都是作者力圖迴答這一問題的嘗試。作者基於“東歐經驗”的理論思考,得益於兩位學界巨擘:其中一位是有著宏觀曆史比較視野的人類學傢傑剋·古迪,另一位則是同樣有著“東歐經驗”的經濟學傢卡爾·波蘭尼。作者主張,人類學不光有必要更主動地介入對“市場”、“社會”等社會科學範疇的討論,而且也應該去尋找和整閤自身在東歐的學術根基,這會給這一學科帶來更多的動力:人類學泰鬥馬林諾夫斯基與東歐的學術傳統有著很深的淵源,隻是這一點少有人注意到而已。
作者簡介
(英)韓可思(ChrisHann,1953—),人類學傢,齣生於威爾士,畢業於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專業,曾擔任英國肯特大學人類學教授。1999年至今,履職德國馬普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曾任該研究所所長。其學術研究聚焦於東歐前杜會主義國傢轉型中的經濟組織、産權關係、宗教、公民社會、族群性與民族主義,田野調查地為匈牙利、波蘭、土耳其、中國。近年來,主要著作有《後社會主義農業問題:産權關係與鄉村狀況》(2003)、《後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與歐亞大陸》(2006)、《市場與社會:今日之大轉型》(閤作主編的論文集,2009)、《經濟人類學》(閤著,2011)(均為英文版)。
(英)凱斯·哈特(KeithHart,1943—),有名的經濟人類學傢,倫敦大學人類學係榮休教授。現為倫敦經濟學院靠前發展與人類學專業特聘教授,並在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不錯研究院任職。田野調查的重點在西非,在學術上聚焦以下話題:人本經濟、非正規經濟、國族資本主義、數字通訊革命、非洲的發展與非洲人散居世界各地。近年來,主要著作有《記憶銀行:不平等世界中的金錢》(2000)、《市場與社會:今日之大轉型》(閤作主編,2009)、《人本經濟:一項公民指南》(2010)、《經濟人類學》(與韓可思閤著,2011)(均為英文版)。
吳秀傑,旅德學者,博士。曾供職馬普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現專職從事漢譯英語、德語人文與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已齣版的譯作有《日常生活的啓濛者》(赫爾曼·鮑辛格等著,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14年)、《工開萬物:17世紀中國的科學和技術》(薛鳳著,江蘇人民齣版社,2015年)、《世界小史》(貢布裏希著,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目錄
序
版權說明
第一部分在迴視曆史中比較:師承傑剋·古迪
人類學的缺位
再生産與繼承:重讀傑剋·古迪
傑剋·古迪眼中的世界曆史圖景與非洲今日之發展
第二部分在社會轉型中觀察:發現卡爾·波蘭尼
市場與社會:我們這個時代的大轉型——我們能從卡爾·波蘭尼學到什麼
新“雙嚮運動”?從人類學視角看新自由主義經濟時代的産權問題
道義剝奪
對(已經)遭受道義剝奪者的道義剝奪?——對韓可思論文的評議
迴應
第三部分從哪裏來,到何處去:人類學的自身定位
政治社會與公民人類學
重大革命·兩個小學科·社會主義
人類學的多元時間性及其在中東歐的未來
遲疑的對話?為雙重根基的世界主義人類學辯護
人類學的缺位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