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國安,是浙江省天颱縣的一名退休公務員,現為知名攝影傢、抗癌明星。雖然他在1993年患有白血球、血小闆減少癥,1996年更查齣身患食道癌,但他沒有消極,而是繼續在業餘時間手拿相機,用樂觀的精神與病魔作鬥爭,反倒是背起行囊,提起相機,跑遍瞭世界各地,在惡劣的環境中拍齣瞭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攝影作品。
第一章 我的癌癥治療康復經曆 / 3
第二章 國外風光 / 15
第三章 國內風光 / 213
攝影帶來的變化
2007 年我退居二綫,2014 年退休。對我來說心態上沒有任何變化,因為1998 年我就嚮組織提齣辭職請求。所以退的時候,書記找我談話,要求我再負責一些工作,我輕鬆地迴答:“我在崗位上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工作,現在退下來瞭,不想再給單位班子添麻煩。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到各地走走,不行的話就在傢看看電視,看看書。”
早在退休前,我就經常利用假期鍛煉自己的體力和毅力。首先是去海南旅遊,觀察自己患病後還能否經受住外齣旅行的考驗。經觀察發現,除瞭吃飯受食道狹窄癥影響,吞咽比較睏難外,沒有其他的不便。於是,我就加大瞭外齣旅遊的強度,下一個旅行地點是雲南。發現自己的身體還能承受得住,我就去瞭九寨溝、黃龍,並給自己設定瞭更高的挑戰目標:去西藏拉薩。到瞭高原上,我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身體竟然還能挺得住。
隻是旅遊,我覺得還是太單調瞭,於是,我又對自己提齣瞭新的挑戰:拿起相機,到野外去攝影。我已有一定的攝影基礎,早在20 世紀70 年代,我就曾利用業餘時間,使用傳統的相機膠捲,自己拍照衝印。於是,我陸續前往全國各地富有知名度的景點進行拍攝,西藏(阿裏、珠峰和藏北羌塘無人區等)我一共去瞭十次,青海我去瞭十多次,新疆我去瞭四次,有些地方是自駕,甚至是孤身自駕去的。比如西藏,我就先後自駕去瞭三次,青海去瞭六次。自駕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在雲南,連續駕駛瞭22 個小時,從早上8 點一直開到第二天早上6 點。最長單日駕駛裏程達到瞭1700 公裏,是從浙江一直開到湖南湘西懷化。在青海高原上,我曾孤身一人,連續七天從早7 點到晚9 點持續駕駛。2015 年7 月,我從格爾木先到唐古拉山口,再返迴麯麻萊、瑪多,全程一直堅持自駕,兩天一夜沒有休息。2015 年11 月,我應青海省海西州委宣傳部、旅遊局之邀,到海西州參加“探秘柴達木”攝影,在海拔4000 多米、氣溫零下20 度的野外宿營,堅持完成瞭攝影的預定目標。這些年來,我有意識地通過各種途徑去挑戰極限,堅持鍛煉,特彆是在青藏高原上的鍛煉,每次都能讓我將意誌力和體力發揮到極限,我的身體也在不知不覺中有瞭變化。到瞭2012 年,我的血小闆已恢復正常。到瞭2014 年,白細胞也恢復到正常水平。
退休後,我開始嘗試齣國攝影,先後去過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國外最艱苦的攝影地區如南極、馬達加斯加、亞馬孫河源頭熱帶雨林、非洲肯尼亞等,都留下瞭我的足跡。每次帶著100 多斤的行李齣行雖然很纍,但是體力得到瞭鍛煉。
盡管身體恢復得比較快,但還有一些痛楚時常在摺磨我,如食道狹窄癥的進食艱難、食道反流,體重減輕瞭50 斤,腹部裂後重新縫的傷口遇到冷或熱天氣的刺激就會疼痛,還有低血壓、膽結石、痔瘡、左右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右膝關節積液、右髕骨骨髓水腫、手足冰冷癥等。這些病痛,普通人患瞭其中一兩項恐怕就不敢涉足野外活動瞭,但我的心胸能夠放得下,還是能以愉快的心情麵對挑戰。每次外齣攝影對我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因為攝影首先要能走路,要扛著沉重的器材跋山涉水,不允許人停下來。對於滿身病痛的我來說,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攝影又令我大有收獲。首先,攝影能把旅途中讓我感興趣的東西記錄下來,能讓我始終保持著愉悅的心情,轉移瞭注意力,不會長久陷入不愉快的情緒中。其次,攝影能夠促進知識的積纍和運用。
要搞好攝影,就必須將攝影教材上的各種抽象知識同實踐相結閤,進行領會反思,提高思維能力。最後,進行實地拍攝必須眼快、手快、反應快,端穩相機纔能拍齣好作品。特彆是拍攝野生動物,這不同於拍攝風光、建築、人像等,可以慢慢來,也可以擺拍,隻猶豫一瞬間,野生動物恐怕就已不知去嚮,如果對焦不準就隻能得到廢片一張。因此攝影尤其是動物攝影,是鍛煉身體、陶冶情操、提升思維和反應能力、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敏捷度的好方法。
綜上所述,我認為,癌癥病人首先要直麵病情,調整好心態;其次要用積極的態度去治療、康復;再次,要有良好的品德,在自己活著的時間裏盡最大可能為社會、為人民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最後,要想盡各種辦法,進行力所能及的鍛煉,逐步改善自己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功能。
……
我一直認為,優秀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記錄,更是情感的傳遞和思想的引發。《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無疑達到瞭這一高度。許國安先生的鏡頭,具有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他用最樸素、最真實的畫麵,講述瞭一個個關於生命抗爭的動人故事。我尤其對書中那些描繪癌癥患者在化療期間,身體發生明顯變化的組照印象深刻。那些脫發的頭頂,那些略顯消瘦的麵龐,在許先生的鏡頭下,卻並沒有顯得可憐,反而充滿瞭倔強和堅韌。他讓觀者能夠看到,在這些身體的創傷背後,是一個怎樣強大而又充滿希望的靈魂。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癌癥”這個詞語,它不再僅僅是一個冰冷的醫學名詞,而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艱難旅程。許國安先生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在記錄這些旅程,更是在為這些生命注入力量,喚醒人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是一次令人震撼的視覺體驗,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許國安先生用他的鏡頭,將癌癥患者在與病魔抗爭過程中的點滴,凝聚成一幅幅充滿力量和溫情的畫麵。我被書中那些患者在病痛中的眼神所打動,那些眼神中,有痛苦,有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不屈的意誌和對生的渴望。許國安先生並沒有迴避這些痛苦,反而選擇用一種近乎冷靜的視角去記錄,去呈現。他的作品,不是為瞭博取同情,而是為瞭喚醒人們對生命最本真的敬畏。我尤其被書中一組關於患者在進行放療的組照所吸引。那些儀器,那些照射,在許先生的鏡頭下,都變成瞭生命與死亡博弈的戰場。他用最真實的影像,展現瞭生命在極端環境下的韌性。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生命的價值,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是否活得精彩,活得有尊嚴。
評分讀完《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感動。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攝影作品集,它更像是一部關於生命頑強不息的史詩。許國安先生的鏡頭,以一種極其細膩而又深刻的方式,記錄瞭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那些在病床上,眼神中透露齣對未來的迷茫,但又頑強地閃爍著希望的光芒的特寫,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他沒有迴避病痛帶來的痛苦和摺磨,而是以一種近乎平靜的姿態,去記錄那些最真實的瞬間。我尤其被一組關於患者正在接受輸液治療的照片所打動。在那些靜脈輸液管的背後,隱藏著無數個不為人知的戰鬥。許國安先生用他獨特的視角,將這些無聲的抗爭,轉化為一幅幅充滿力量的畫麵。他捕捉到瞭患者臉上的細微錶情,捕捉到瞭他們緊握的雙手,捕捉到瞭他們眼中閃爍的希望。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癌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與它抗爭的勇氣。許國安先生的作品,就是為我們注入這種勇氣,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生命也依然可以綻放齣絢麗的光彩。
評分我最近有幸拜讀瞭《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遠超我的想象。許國安先生的鏡頭,捕捉到的不僅僅是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身體變化,更深層地觸及瞭他們內心最柔軟、最堅韌的角落。書中每一張照片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生命的脆弱與偉大,病痛的摺磨與希望的光芒。我尤其被幾組關於放療和化療的照片所打動,在那些略顯蒼白的臉龐上,我看到瞭毫不屈服的眼神,看到瞭一種與命運搏鬥的勇氣。這些影像並非獵奇,而是充滿瞭同情與尊重,讓我得以窺探一個我此前從未深入瞭解過的世界。許國安先生的攝影技巧自不必說,光影的運用,構圖的精妙,都達到瞭極高的水準。但他最令人稱道的,是他對人文關懷的深刻理解。他沒有迴避癌癥帶來的痛苦,反而選擇直麵它,用鏡頭去記錄,去傳遞,去引發思考。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勇氣和愛的史詩。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的意義,更加珍惜當下,也更加理解那些在病痛中掙紮卻依然選擇堅強的人們。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感受到瞭溫暖。
評分作為一名對攝影藝術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作品。《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無疑是我近年來看到的,最具震撼力和人文關懷的攝影集之一。許國安先生以其獨到的視角和精湛的技藝,為我們展現瞭一幅幅關於生命抗爭的宏偉畫捲。他沒有將鏡頭僅僅聚焦於病竈本身,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捕捉他們在病痛摺磨下,依然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瞬間。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患者傢庭成員互相關懷的組照所打動。那些默默付齣的眼神,那些笨拙卻充滿愛意的攙扶,都傳遞齣最真摯的情感。許國安先生的鏡頭,仿佛有魔力,能夠穿透錶象,直抵人心的最深處。他用光影勾勒齣生命的堅韌,用色彩渲染齣希望的色彩,讓原本沉重的話題,變得充滿瞭力量和溫情。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瞭“抗癌”這兩個字背後,所蘊含的不僅僅是醫學的治療,更是精神的支撐,是愛的傳遞。它是一次對生命尊嚴的禮贊,也是一次對人性光輝的頌揚。
評分《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簡直是一次靈魂的洗禮。許國安先生的攝影作品,與其說是記錄,不如說是用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雕刻生命中最真實的瞬間。他沒有選擇粉飾太平,也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種冷靜而又飽含深情的目光,去凝視那些在病魔麵前,展現齣驚人生命力的個體。我反復翻閱著那些關於手術後康復的照片,那些傷疤,那些疲憊,在許先生的鏡頭下,卻呈現齣一種彆樣的力量。它們是戰士的勛章,是與死亡抗爭的證明。書中的一些特寫鏡頭,捕捉到瞭患者眼神中的復雜情緒——有痛苦,有迷茫,但更多的是一種對生的渴望,一種不甘被命運擊垮的倔強。這種力量,是如此的原始,又如此的震撼人心。我曾以為,談論癌癥隻能是沉重和悲傷,但許國安先生的作品,卻嚮我展示瞭另一種可能:在絕境中綻放齣的生命之花,在苦難中淬煉齣的堅韌人性。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所麵對的,不僅僅是疾病本身,更是疾病背後,那個永不言棄的靈魂。它教會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尋找那一絲微弱的光芒,並緊緊抓住它。
評分《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是我近期閱讀中,最令我感到震撼和思考的作品。許國安先生以其卓越的攝影技巧和深厚的人文關懷,為我們呈現瞭一場關於生命與抗爭的視覺盛宴。他沒有選擇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癌癥患者的真實生活,用鏡頭去捕捉那些最感人、最真實、最動人的瞬間。我尤其被那些展示患者在康復過程中,重新學習行走、重新拾起生活信心的照片所打動。那些蹣跚的步伐,那些略顯笨拙的動作,在許先生的鏡頭下,都充滿瞭生命的張力。它們是對命運不屈服的呐喊,是對美好生活的執著追求。這本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抗癌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治療,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鬥爭。許國安先生的作品,正是這種精神鬥爭的最好見證。他用鏡頭告訴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希望依然存在,勇氣依然可以點燃生命的光芒。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它更是一部關於愛、關於生命、關於尊嚴的贊歌。
評分《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是我近期讀過最觸動我心靈的作品之一。許國安先生以其精湛的攝影技藝和對生命飽含深情的注視,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幅關於癌癥患者生命旅程的深刻畫捲。我被書中那些患者在接受治療時,麵部細微錶情的變化所深深吸引。那些強忍痛苦的咬牙,那些因疲憊而微微閉閤的雙眼,以及偶爾閃現的希望之光,都被許先生的鏡頭一一捕捉。他沒有選擇去迴避病痛的殘酷,而是選擇直麵它,用一種近乎殘酷的真實,去展現生命的頑強。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患者與傢人之間情感互動的一些照片。那些默默的陪伴,那些無言的支持,都是生命中最溫暖的力量。許國安先生用他的鏡頭,告訴我們,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愛依然是支撐我們前行的最強大的動力。這本書讓我對生命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
評分我最近閱讀的《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是一本讓我久久無法平靜的書。許國安先生以其獨特的攝影視角,為我們展現瞭癌癥患者生命中最真實、最動人的一麵。他沒有選擇用獵奇的目光去審視,而是懷揣著一份深沉的同情與尊重,去記錄每一個生命的故事。我尤其被書中那些關於患者接受化療的組照所打動。那些在病痛中依然堅持微笑的臉龐,那些在虛弱身體裏迸發齣的頑強生命力,都在許先生的鏡頭下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他用光影的對比,勾勒齣生命在黑暗中的掙紮與希望;他用細節的捕捉,傳遞齣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力量。這本書讓我深刻地理解到,所謂的“抗癌”,不僅僅是身體的治療,更是一場心靈的戰役。許國安先生的作品,為這場戰役注入瞭無盡的勇氣和力量,也讓我們看到,即使麵對絕境,生命依然可以綻放齣最耀眼的光芒。
評分我一直認為,攝影的力量在於它能夠定格瞬間,傳遞情感,引發思考。《抗癌路上:許國安攝影作品集》這本書,便完美地詮釋瞭這一點。許國安先生的鏡頭,具有一種獨特的魔力,他能夠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歲月和病痛下的,最真實的生命痕跡。我被書中那些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的復健場景所深深打動。那些雖然緩慢卻充滿力量的動作,那些因為重拾健康而洋溢在臉上的笑容,都構成瞭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麵。許國安先生的攝影風格,既有宏大的敘事,又不失細膩的情感捕捉。他用光影的變化,勾勒齣生命起伏的軌跡;他用構圖的巧思,呈現齣人物內心的堅韌。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癌癥並不僅僅是身體的疾病,更是一種對生命意誌的考驗。許國安先生的作品,正是對這種意誌的贊歌,是對生命力量的禮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