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华 著
图书标签:
  • 精益管理
  • 品质管理
  • 精益生产
  • 质量控制
  • 流程优化
  • 图解
  • 实战
  • 管理工具
  • 工业工程
  • 效率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828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6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图说精益管理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95
字数:2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通过大量图表、案例,从品质管理解析、品质管理规划、品质检验控制、工序质量控制、品质成本降低、不合格品控制、QCC品管圈活动、品质教育与绩效考核和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阐述品质管理。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典型案例
理论与实战的整合,导入精益的理念
精辟、简练的提示,强化精益的认知
案例的分析和点评,加深精益的理解
成熟的范本和模板,提供精益的参照
记录和自己的思考,记录精益的感悟

内容简介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开始更加重视管理的精细化、精益化,希望通过实施精益管理提高生产质量,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围绕企业品质管理这一核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精益品质管理概述,首先介绍精益品质管理规划,而后介绍精益品质检验准备;第二部分精益品质管理的实施,从来料检验控制、工序品质控制、不良品控制、品管圈活动、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详细介绍精益品质管理的实施方法;第三部分则是精选了14个案例供读者参考学习。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适合在企业中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企业培训师、咨询师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杨华
个人概况
远程教育中心视频录制选定讲师
日产训TWI课程认可讲师
大中华区品质论坛召集人
深圳市质量奖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特聘讲师
香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精益生产管理顾问
华为机器《HTWI与精益道场建设》项目辅导顾问
工作资历
三洋电机(蛇口)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生产推进改善部长
伟创力科技(深圳)公司品质部经理

目录

导读 怎样做好精益品质管理 1

第一部分 精益品质管理概述
第一章 精益品质管理规划 4
第一节 制定精益品质方针 5
一、品质方针的制定准则 5
二、品质方针的制定程序 5
三、品质方针的具体内容 6
四、品质方针的评审 7
五、品质方针的修订与改进 7
第二节 制定精益品质目标 8
一、品质目标的类别 9
二、品质目标的要求 9
三、目标的制定步骤 10
【精益课堂】××有限公司总体品质目标 11
【精益课堂】××有限公司各部门品质目标 11
四、品质目标的实施与修订 15
【精益课堂】××公司品质方针和目标分解 18
第三节 品质人员与文件 20
一、品质部门的架构 20
二、岗位配置标准 21
三、品质人员的管理 21
【精益课堂】××有限公司品质管理职责说明 22
四、品质文件的管理 24
第二章 精益品质检验准备 28
第一节 品质检验基本准备 29
一、制作品质检验标准 29
二、品质检验场所的准备 30
第二节 品质检验设备的准备 32
一、品质检验设备的配备 33
二、品质检验设备的校准 36
【精益课堂】××公司检验设备、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38
第三节 印章与合格证的准备 40
一、品质检验印章的准备 40
二、检验合格证的准备 41
【精益课堂】××公司检验印章管理规程 42

第二部分 精益品质管理的实施
第三章 精益品质来料检验控制 46
第一节 来料品质检验作业基础知识 47
一、制定来料品质检验标准 47
二、来料品质检验作业基本流程 49
三、来料品质检验作业分析 52
四、来料品质检验要求 52
五、来料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处理 54
【精益课堂】××公司接收检验与测试作业标准 55
【精益课堂】××公司来料检验标准 58
第二节 特采的处理 61
一、特采的不同情况 61
二、特采的处理流程 62
三、特采的处理措施 63
四、特采活动的管理 63
五、特采申请单的填写 64
【精益课堂】填写特采申请单 64
第三节 来料品质问题处理 65
一、线上来料品质问题处理 66
二、来料后段重大品质问题处理 67
三、来料品质投诉处理 68
第四章 工序品质控制 71
第一节 精益工序管理基本内容 72
一、精益工序管理的内容 72
二、精益工序管理的步骤 72
三、工序异常的应对措施 73
四、工序管理的具体做法 74
【精益课堂】××公司工序品质控制点管理制度 75
第二节 工序品质管理 77
一、工序质量影响因素控制 77
二、工序质量检验 81
【精益课堂】关键工序首件检验记录表 81
【精益课堂】工序质量检验作业指导书 83
三、工序质量信息控制 84
四、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 87
【精益课堂】××有限公司质量控制点管理办法 90
五、工序改善 93
第五章 不良品控制 98
第一节 不良品产生的原因 99
一、产品开发和设计方面 99
二、机器与设备方面 99
三、材料与配件方面 100
四、生产作业方面 100
五、品质检验与控制方面 101
第二节 不良品的控制方法 102
一、制定不良品控制程序 102
二、执行不良品控制程序 102
三、明确检验员的职责 103
四、明确不良品的隔离方法 103
五、明确不良品评审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103
【精益课堂】不良品、报废品管理流程 104
第三节 不良品的处理 108
一、不良品的标示 109
二、不良品的隔离 110
三、不良品的评审 112
四、不良品的处置 113
【精益课堂】报废申请表 117
【精益课堂】××有限公司报废品的审批权限 118
第六章 精益品管圈活动 120
第一节 品管圈导入企业 121
一、品管圈活动的目的 121
二、导入企业的措施 122
三、品管圈的组建 124
【精益课堂】××公司品管圈活动计划书 125
第二节 品管圈会议的召开 126
一、品管圈会议的召开流程 126
二、品管圈圈会改善活动的基本步骤 128
【精益课堂】品管圈会议记录表 133
第三节 品管圈活动成果 134
一、品管圈活动成果的发表 134
二、品管圈活动成果的评价 137
【精益课堂】品管圈活动评价表 138
第七章 质量体系认证 141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特点和作用 142
一、质量管理体系 142
二、认证的特点 143
三、认证的作用 143
【精益课堂】××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145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方法 146
一、选择认证机构 146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流程 147
【精益课堂】认证申请表 148
三、迎接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 150
第三节 期满重新认证 154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154
二、重新认证的要求 155
三、ISO 9001系列标准的内容变化 155
【精益课堂】××公司年度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总结 155
第四节 产品认证 158
一、产品认证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159
二、产品认证的类型 159
三、申请产品认证应符合的基本条件 160
四、申请认证要提供的材料 161
五、产品认证的流程 161
【精益课堂】××公司质量改善方案 163

第三部分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案例
第八章 品质管理规划精益案例 168
精益案例01 ××公司的品质方针与目标 168
精益案例02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质量方针与目标 170
第九章 精益品质检验作业准备实战案例 172
精益案例03 设备如何校准 172
精益案例04 检验记录如何盖章 173
第十章 来料品质检验作业精益案例 176
精益案例05 因质量问题拒付货款 176
精益案例06 原材料合格供方评审资料 177
第十一章 工序品质控制精益案例 180
精益案例07 生产安排不合理导致品质问题 180
精益案例08 从精益生产角度改善工序减少品质不良 181
精益案例09 客户满意度调查反应的工序问题 182
第十二章 不良品控制精益案例 185
精益案例10 清洁刮片翻转至机器罢工 185
精益案例11 为什么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 187
第十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战精益案例 190
精益案例12 生产加热问题 190
精益案例13 经验测温是否可行 191
精益案例14 如何进行含水量检验 192

参考文献 195

前言/序言

中国制造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得益于巨大的国内市场、明显的成本优势、快速提升的基础设施以及适合新兴市场的产品。中国制造在全球诸多品类中都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市场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制造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使中国制造的竞争重心向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市场转移。
中国制造应该如何制胜中高端产品和中高端市场呢?关键在于产品的创新、品牌的打造、可靠的品质以及合理的成本。为了实现这些点,从精益品质管理的角度来说,中国制造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
首先,在硬件上提升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即通过大幅投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其次,在软件上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即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能力来实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只有依靠管理能力方面的软性实力提升,才能真正实现差异化、可持续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来灵活运用精益原则,推动精益要素与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找到切合实际的生产管理转型之路。
当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推动精益理念并且使之落地生根: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由易到难,通过精益管理实现高端制造和高品质、低成本的发展目标;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部实施精益管理后又带领供应商一起学习和实施精益管理,积极构建精益供应链体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着力培育精益文化;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则确立了“品质、精细、锐意进取”的发展原则……但是从中国制造企业的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巨来看,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精益之旅尚处于起步阶段。
基于中国企业精益管理的现状,为适应智能制造和管理升级的需要,我们组织相关制造业咨询专家,结合制造业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图说精益管理系列丛书,具体包括:
◇《精益班组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仓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采购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安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成本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生产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精益设备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本丛书的特点是内容深入浅出、文字浅显易懂,注重实操性,接地气,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作者将深奥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讲出来,让初次接触精益管理的企业管理人员也能看得懂、看得明白。同时,本系列图书利用图解的方式,能使读者阅读更轻松、理解更透彻、应用更方便。另外,本系列图书特别突出了企业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要领,读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和学习,并直接应用于工作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首先讲述品质管理规划,从宏观的角度明确企业的品质方针、目标及管理文件、品质人员的配备、品质检验准备的工作,再对精益品质管理的实施进行解说,具体包括来料检验控制、工序品质控制、不良品控制、精益品管圈活动、质量体系认证等方面,同时精选了一些案例供参考。
本书由杨华编著,参与编写和提供资料的还有郑时勇、王玲、王毅、王跃进、张平、张勇、张众宽、张艳红、李小强、李国新、赵辉、赵慧敏、杨丽、杨杰、杨雯、鲁跟明、姜崇斌、鞠晴江、齐小娟、刘艳玲、陈鹏,最后全书由匡仲潇统稿、审核完成。在此对他们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编著者
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 一、 精益品质管理的时代呼唤与核心理念 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需求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品质已不再是企业生存的敲门砖,而是通往卓越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传统的品质管理方法,往往侧重于事后检验和补救,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对高效率、低损耗、零缺陷的要求。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作为一种源于丰田汽车公司的先进生产管理思想,其核心在于“消除浪费”,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将精益理念贯穿于品质管理的各个环节,便是精益品质管理。 精益品质管理并非简单的流程叠加,而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变革和文化重塑。它强调从源头抓起,通过持续改进,将品质内建于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产品中。其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 客户至上,价值导向: 明确客户真正的需求和期望,并将所有活动都围绕着为客户创造价值展开。任何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活动,都被视为潜在的浪费。 消除一切浪费: 精益管理识别七种主要的浪费(过量生产、等待、运输、不当工序、库存、动作、次品),并致力于通过各种工具和方法系统性地消除它们。在品质管理中,这意味着减少返工、报废、检查、返修等与品质相关的浪费。 持续改进(Kaizen): 精益品质管理倡导一种永无止境的改进文化,鼓励所有员工积极参与,从小处着手,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渐进式的、累积式的提升。 拉动式生产(Pull System):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而不是基于预测。这有助于减少库存,避免过量生产,并促使在生产过程中更早地发现和解决品质问题。 全员参与,尊重人性: 精益品质管理强调每一个员工都是品质的创造者和守护者,通过培训、授权和激励,激发员工的潜能,形成全员参与品质改进的良好氛围。 可视化管理(Visual Management): 利用图表、看板、标识等直观的方式,使生产和品质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行动。 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d Work): 建立清晰、可执行的标准作业流程,确保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为持续改进打下坚实基础。 二、 精益品质管理的核心工具与方法 为了实现精益品质管理的理念,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被开发出来并广泛应用。这些工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构建起精益品质管理的强大体系。 1.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 VSM) 价值流图是理解和分析生产过程中信息流和物料流的关键工具。通过绘制产品从原材料到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的价值流图,可以清晰地识别出哪些环节创造价值,哪些环节存在浪费。在品质管理的应用中,VSM能够帮助我们: 识别品质瓶颈: 发现导致品质问题频发的环节,如检查点过多、返工率高的工序。 可视化品质信息: 将各个环节的品质数据(如一次通过率、不良率)叠加在VSM上,直观地展现品质现状。 规划未来状态: 基于当前状态的分析,设计一个更流畅、更少浪费、品质更高的未来状态的价值流。 2. 防错法(Poka-Yoke) 防错法,又称防呆法,是一种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通过机械、电气、信息等手段,预先防止或在第一时间发现和纠正错误发生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让错误无法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了也能立即被发现”。在品质管理中,防错法的应用能够: 降低人为失误: 尤其是在重复性高、操作复杂或对操作精度要求高的工序中,防错法能显著减少因疏忽、疲劳等导致的操作错误。 提升一次通过率(First Pass Yield): 通过在源头控制,避免了不合格品的产生,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减少检查成本: 当错误被预防或立即发现时,大量的检验和返工成本自然被消除。 3. 看板系统(Kanban System) 看板系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拉动式生产的工具,它通过看板(卡片、信号灯等)来指示何时需要生产或补充物料。在品质管理方面,看板系统的好处包括: 暴露品质问题: 当某个环节出现品质问题导致无法生产时,看板会立即停止向后传递信息,从而迅速暴露问题,迫使相关人员立即解决。 控制在制品(Work-in-Process): 限制了在制品数量,有助于在制品管理,从而更容易发现隐藏在大量在制品中的品质缺陷。 加速信息反馈: 问题的暴露和解决流程得到加速,有助于快速改进。 4.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 SPC) SPC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工具,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以识别和消除导致产品变异的原因,从而稳定和改进过程,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SPC的核心工具包括: 控制图(Control Charts): 用来监控过程的稳定性。通过绘制数据点在控制图上的趋势,可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波动。 直方图(Histograms): 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过程的平均水平和变异范围。 因果图/鱼骨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 / Fishbone Diagram): 用于系统地找出导致特定品质问题的所有潜在原因,为问题解决提供方向。 柏拉图(Pareto Charts): 用于识别导致品质问题最主要的几个原因,即“80/20法则”,帮助管理层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解决关键问题。 散点图(Scatter Diagrams): 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性,为理解过程的相互影响提供依据。 5. 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 - RCA) 当品质问题发生时,仅仅解决表面现象是远远不够的。根本原因分析的目标是深入挖掘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彻底消除,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常用的RCA方法包括: 5 Why法: 不断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DMAIC方法: 精益六西格玛(Lean Six Sigma)中的核心方法论,包括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是系统解决品质问题的强大框架。 6. 5S现场管理(5S Workplace Organization)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日语单词的缩写,是精益管理的基础。在品质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在: 创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减少杂乱,使工具、物料、信息井井有条,便于查找,减少因混乱导致的错误。 提高员工意识: 素养的训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责任感,使每个人都成为品质的维护者。 发现异常: 整洁的环境更容易发现设备异常、物料异常或潜在的安全隐患。 7. 标准化作业(Standardized Work) 标准化作业是指对每一项工作都制定出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操作方法,并要求所有操作者严格遵循。其对品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 确保过程一致性: 消除操作者之间的差异,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便于培训: 为新员工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缩短培训周期。 改进的基础: 标准化作业是识别浪费和进行改进的前提,通过对比标准与实际,可以发现改进的空间。 三、 精益品质管理在实践中的部署与提升 将精益品质管理从理论转化为实践,需要系统的规划、强有力的领导和持续的努力。 领导层的承诺与推动: 精益品质管理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最高管理层的坚定支持和积极推动。领导者需要明确品质愿景,投入资源,并以身作则,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建立品质文化: 品质管理不仅仅是品质部门的责任,而应渗透到企业文化的每一个角落。鼓励开放沟通,允许犯错(并在其中学习),建立信任,将品质意识内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全员培训与赋能: 为员工提供精益品质管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理解理念,掌握工具,并有权力和机会参与到品质改进活动中。 项目驱动与持续改进: 选取典型的品质问题或流程,组建跨职能改进小组,运用精益工具解决问题,并通过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进行持续改进。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 将品质指标纳入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员工关注并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 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如MES、ERP、QMS等),实现品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四、 精益品质管理的价值与长远影响 精益品质管理的实践,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显著价值: 提升客户满意度: 稳定可靠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忠诚,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消除浪费、减少返工和报废,直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生产效率: 顺畅的流程、更少的停滞和中断,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 增强企业竞争力: 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使得企业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能够应对各种挑战。 改善员工士气: 员工参与改进,看到自己的贡献得到认可,能够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减少废弃物,精益品质管理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总结 《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旨在系统地梳理和呈现精益品质管理的核心理念、关键工具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它将通过清晰的图解和简练的文字,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如何将精益思想融入品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有效地识别和消除浪费,持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卓越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这本书是所有追求卓越品质、渴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管理者和从业者的必备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管理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提供系统性、实操性知识的书籍。这本《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无疑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以“精益”为核心,将品质管理这一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图解精华版”的定位,这意味着它能够将复杂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图示来呈现,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门槛。在阅读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章节时,我通过书中的流程图和表格,清晰地了解了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包含哪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书中对“PDCA循环”的详细解析,结合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其在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中的重要作用。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实践工具和方法,例如“鱼骨图”的应用,让我能够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指导我进行品质管理的“助手”,让我能够更有条理、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职不久的质量工程师,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感到有些迷茫。偶然的机会,我听同事提到了这本《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下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救命稻草”,让我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实战”二字,书中没有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大量可落地的方法和工具。例如,在讲解“流程优化”时,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价值流图来识别和消除浪费,并配以清晰的流程图和数据分析示例,这让我这个新手也能轻松理解。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如何运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来监控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并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SPC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数据分析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持续改进文化”的章节,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更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你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像之前那样手足无措,而是充满了信心,渴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评分

坦白说,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生产线主管,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硬性的生产指标,对于“品质管理”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返工率”、“报废率”这些比较表面的概念。直到我读了这本《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才真正意识到品质管理原来可以如此深入和系统。书中对“质量成本”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我从未想过“不合格品”背后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隐性成本,包括返工、报废、客户投诉、品牌形象受损等等。通过书中图文并茂的讲解,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而精益品质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种管理哲学,一种全员参与、持续追求卓越的理念。书中对“六西格玛”的介绍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我之前听说过,但这本书通过图解的方式,将复杂的统计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我能够初步了解其核心思想和应用方法。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以往对品质管理的认知,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精益的思维融入到我的日常管理中,从而真正提升我们整个团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评分

最近在工作上遇到瓶颈,感觉很多流程都存在改进的空间,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偶然间看到了这本《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阅了一下。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启发。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地从实际问题出发。我尤其喜欢它关于“现场管理”的部分,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如何通过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来改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效率和减少错误。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现场操作的人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看板管理”的介绍也让我眼前一亮,它详细解释了如何利用看板来实现生产流程的可视化和信息的有效传递,这对于我们这种多部门协作的团队来说,非常有价值。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了“顾客至上”的理念,并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理解顾客需求来驱动品质改进。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更多的是关于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一种追求卓越、持续改进的精神。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品质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找到了很多可以立刻应用到工作中的方法。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工作质量的书,就在我翻阅书架时,这本《图说精益管理系列--精益品质管理实战手册(图解精华版)》映入眼帘。封面设计简洁明了,透着一股专业与严谨的气息,立刻就吸引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从实际场景出发,通过大量的图解和生动的案例,将精益品质管理的核心理念娓娓道来。读到关于“防错设计”的那一部分,我简直醍醐灌顶。书中列举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就可能遇到的“失误”案例,并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从源头上杜绝这些失误的发生。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粗心大意”,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流程来避免。特别是书中提到的“Poka-Yoke”工具,我之前只是有所耳闻,但这本书的图解让我对其应用场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仿佛已经能够在我脑海中构建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步骤。它让我明白,品质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