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9
1.作者在全国商业银行、政策银行、银行业协会、大型客户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中拥有大量粉丝,学员自称巴老师的“巴粉”“糍巴”“爱巴”“锅巴”等,视巴老师为“偶像”、人生目标。
2.本书扬弃了在我国流行数十年的信贷“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再造了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新流程,并附录示范操作模板。 研读本书,可系统全面地掌握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技能,直接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营销与管理业绩。
经营信贷风险是一个银行命运的选择。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基本使命就是承担风险、管理风险,进而从中获取盈利,即用风险换收益。但如何在贷款的风险和收益之间、在市场拓展与风险控制之间、在稳健经营和竞争活力之间进行平衡和控制,有效地防控与化解信贷风险呢?
本书扬弃了在我国流行数十年的信贷“三查”制度,即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再造了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新流程,并附录示范操作模板。 研读本书,可系统全面地掌握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技能,直接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极大提高银行信贷管理水平,迅速提高信贷从业人员的信贷营销与管理业绩。
巴伦一
自由培训师,现任上海金融学院科技金融研究院特聘教授,200多家全国培训机构、大学特聘老师。从事金融工作40年,曾任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室主任、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个人金融部总经理、个人金融学院副院长。荣获中国农业银行“十大杰出客户经理”、首届“知识型员工标兵”,“优秀总行级内训师”(连续三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首届金融图书“金羊奖”获奖作家等荣誉。出版发行13本营销专著,发表158篇金融论文,研发10大课程体系,共计157门金融业高端课程。15年带领团队直接营销6000亿金融产品。
第一章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概述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意义与原则//002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规范流程//015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技巧30 招//029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保障手段//050
第二章 贷前尽职调查全流程风险管理
贷前尽职调查原则与方法//074
贷前尽职调查的规范流程//095
法人客户贷前尽职调查主要内容//109
个人客户与小微企业贷前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132
第三章 贷中尽职控制全流程风险管理
审查审批//146
合同管贷//160
贷中核保核押//171
贷放分控//183
支付管理//190
账户监管//199
第四章 贷后尽职管理全流程风险管理
贷后尽职管理原则与措施//208
贷后尽职管理规范流程//222
不良贷款清收36 法//263
第五章 贷款风险点识别与管理
信贷行业风险点识别与管理//280
信贷客户风险点识别与管理//338
信贷产品风险点识别与管理//372
附录 示范操作模板//416
参考文献//478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意义与原则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概念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信贷经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重要环节,科学设定各环节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把各环节的管理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通过对各节点的精细化管理来实现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
信贷管理流程是以信贷客户信息与银行内部资源信息为加工对象,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按照一定顺序组合的一系列信贷业务活动。一个完整的信贷管理流程包括内部流程与外部流程。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把流程管理理论与安全、稳健、价值、规范的经营文化运用到信贷流程风险管理领域的理论创新、实践探索与制度安排。银监会颁布的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2号)、《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1号)、《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2号)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银监发〔2009〕71号),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并将作为我国银行业贷款风险监管的长期制度安排。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提出“全流程管理”的概念与原则,明确要求贷款人建立有效的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制订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覆盖主要风险点,针对不同的贷款实行差别化的风险管理,规范和推动信贷业务健康发展。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起点到终点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流程化、持续性和系统化。它摒弃了劳动分工理论所形成的各司其职、各自为政、割裂式的流程模式,强调流程的全局性、统一性、科学性,要求管理者在进行流程管理、流程分析时,必须树立纵观全局的意识,考虑每个流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用整体和动态的方法分析与管理流程。其目的在于使流程能够适应行业经营环境,能够体现先进实用的管理思想,能够有效融入公司战略要素,使银行降低成本、缩减时间、提高质量、方便客户,提升综合竞争力。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特点
(一)整体性
由于市场竞争的时效性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必须向集约化、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需要强调整体性原则。
(二)层次性
商业银行信贷活动比较系统和复杂,一项专业服务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同完成,这又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流程可以继续分解,信贷流程必须具备层次性。
(三)过程性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现全过程监管和全方位控制,从客户与市场需求出发,实现业务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高效化和全方位监控,把管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每个岗位、每个人员、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对每个环节的内部操作线路、岗位、职责都有明确规定,进而形成环环相连、环环紧扣、环环制约的过程管理链条。
(四)精细性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和量化的标准,都渗透着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信贷操作的每一个细节都置于严密的制度约束和控制之下,它是对原来的粗放型信贷经营行为的颠覆和扬弃。
(五)动态性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高度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高度关注同业竞争策略的调整,高度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变化,实质就是要在市场末端和决策高端之间建立起能够为客户、为市场需求量体裁衣、迅速响应的高效业务流水线,保持贷款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协调,与借款人关键生命周期的匹配,实现信贷合理投放与按期收回。
(六)创新性
信贷业务流程的设计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亘古不变的流程只能僵化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和运作方式,进而使商业银行难以适应新变化而陷入困境。随着金融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创新成为加强信贷全流程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元素。创新的源泉来自多个方面,包括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推出、特定客户群的需求、个性化区域金融的发展及新型风险的出现等,商业银行如不适时调整流程设计,将难以适应未来信贷市场生存发展的需要。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是执行外部监管法规的强制性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的力度逐渐加大,监管标准进一步提高,监管手段也更趋多样化与科学化,我国银行业已进入强监管时代,其中信贷风险监管始终是重中之重。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对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的过程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对贷款的全流程管理,重点加强对借款合同、贷款使用与支付、贷后管理等薄弱环节的管控。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和项目信息,建立固定资产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贷款人应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贷款全流程管理,全面了解客户信息,建立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岗位制衡机制,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各岗位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贷款人应建立有效的个人贷款全流程管理机制,制订贷款管理制度及每一贷款品种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应贷款对象和范围,实施差别风险管理,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
《项目融资业务指引》第四条规定:“贷款人从事项目融资业务,应当具备对所从事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配备业务开展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机制。”
为对接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主动改进信贷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流程管理和过程控制,积极构筑与外部监管严密对接的有效路径。
(二)是顺应信贷资金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
信贷资金具有预付、周转、增值和偿还的基本属性,它具有两个特殊运行规律。
1.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银行将贷款借给借款人,只是借出了这一部分货币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而这一部分资金的所有权仍归贷款人。而借款人在贷款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天灾人祸、管理不善、不讲信用等多种风险,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这是银行信贷资金产品与工商企业产品的本质区别。工商企业的产品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统一的,产品销售给购买者,就相当于把所有权与使用权都卖出去了。
2.双重支出与双重回流
信贷资金的运动形式分为两种。一是银行贷款人的发放和收回的运动形式。这是信贷资金运动的关键,没有银行贷款人的发放和收回,就没有信贷资金的正常运动。二是从借款人的投入、生产、使用到取得销售收入的运动形式。这是信贷资金周转运动的基础,没有借款人将信贷资金投入生产使用,信贷资金的源泉就会枯竭。因此,信贷资金运动是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表现为双重支出与双重回流的运动形式。
(1)双重支出:第一重支付,银行将信贷资金发放给借款人,即资金的使用者,银行的信贷资金开始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第二重支付,企业通过用从银行贷款的资金购买生产要素来进行生产流通活动,这时的信贷资金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通过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等生产资料与活劳动相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
(2)双重回流:第一重回流,是指企业销售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这时,资金又由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同时表明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被社会承认,实现了商品的价值,这一过程无论对企业实现其商品价值,还是对银行按期收回贷款本息,都是一次关键的飞跃;第二重回流,是指企业将销售收入的一部分归还银行贷款本息,这时,信贷资金又回到它的出发点—银行手中。
纵观信贷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包含着五个转化:信贷资金转化为生产经营资金;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资金分配转化为资金使用;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转化为银行信贷资金。信贷资金双重支付、双重回流与五个转化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借款人还款意愿(不愿还款)与还款能力(不能还款)的风险。因此,必须对信贷资金实行全流程风险管理。
(三)是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精细化管理与风险防控水平的最好路径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缓慢,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需要更加重视信贷风险管理;信贷运行环节多、链条长,需要采取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措施来管理细节、控制风险。通过完善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将贷款管理各环节的责任落实到商业银行具体部门和岗位,并建立贷款各操作环节的考核和问责机制,推动商业银行传统贷款管理模式的转型,真正实现贷款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的质量,强化贷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商业银行不断更新风险管理理念,应用先进风险管理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架构体系,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信贷业务安全运营和长远发展。
(四)是支持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必要的操作流程及内部控制等手段,规范商业银行贷款支付行为,确保贷款资金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防止借款人资金被挪用,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贷款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保障信贷资产质量。
(五)是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对优质资产业务的营销效率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对信贷风险的把握和控制之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银行业面临经济波动、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风险控制形势严峻。与此同时,金融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对优良客户、优质业务的争夺更加激烈。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信贷办事效率。这有赖于通过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实施,实现对信贷运作效率的持续提升和对信贷操作风险的强力管控。
(六)是建设流程银行的重要实践
“部门银行”的经营理念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严重不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需要。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打破了原有“部门银行”的管理模式,把信贷管理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条,以解析信贷业务流程为切入点,对每个信贷环节科学设置管理指标,对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严密监控与评审信贷流程运行绩效,并适时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进而实现信贷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这种管理模式始终围绕业务流程进行规划与建设,弱化了部门概念,强调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运作,更加注重整体目标,符合“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变的总体趋势。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的原则
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提出了信贷全流程管理的七大原则。
(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不论是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还是个人贷款,均经过从借款人申请贷款到贷款业务结束的过程。全流程贷款管理强调要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上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环节。
商业银行必须借鉴国际先进银行贷款业务的通行做法,从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的思路出发,把贷款全流程细分为贷前尽职调查、贷中尽职控制与贷后尽职管理三大环节,以及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回收与处置九大关键要素,对关键环节与要素提出风险管控要求,并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建立明确的考核与问责机制,对贷款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诚信申贷原则
诚信申贷的实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借款人恪守诚实守信原则,按照贷款人要求的具体方式和内容提供贷款申请材料,并且承诺所提供材料是真实、完整、有效的;二是借款人应证明其设立合法、经营管理合规合法、信用记录良好、贷款用途明确合法及还款来源明确合法等。
贷款申请是贷款全流程管理与风险控制的第一个环节,对于管理客户关系、开拓业务市场、发现潜在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调贷款申请人应秉承诚实守信原则向贷款人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贷材料,有助于从立法的角度保护贷款人的权益,从而使贷款人能够更有效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做好贷款准入,在贷款的第一环节防范潜在风险。
(三)协议承诺原则
协议承诺原则要求银行作为贷款人,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借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调整各方法律关系,追究各方法律责任。
协议承诺原则的核心定义是合同的完备性、承诺的法律化、管理系统化,弥补过去借款合同的不足。它是规范双方权利、义务、责任的根本准则,也是商业银行追究借款人违约责任的依据。协议承诺原则要求:
第一,商业银行应与借款人乃至其他相关各方通过签订完备的借款合同等协议文件,规范各方有关行为,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对于借款人挪用贷款等不当行为,商业银行应在合同中做出周密约定。
第二,借款人应通过签订借款合同等协议文件,承诺一系列义务,包括承诺申贷的真实有效、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支付对象(范围)、支付金额、支付条件、支付方式等。其中,承诺申贷材料信息真实有效、贷款资金的真实用途及贷款资金的支付方式尤为重要。
贷款全流程风险管理强调签订协议承诺,依靠法律来约束借款人的行为,使得一旦违约事项发生,商业银行或者免责,或者以协议承诺为依据实施追责处罚。协议承诺原则不但能够切实保护商业银行的权益,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四)贷放分控原则
贷放分控是指银行将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作为两个独立的业务环节,分别管理和控制,以达到降低信贷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贷放分控原则改变了我国银行业传统信贷业务操作中贷款审批与贷款发放不分的弊端,它的根本点是贷款审批通过不等于放款。
推行贷放分控,一方面可以加强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与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可以践行全流程管理的理念,建设流程银行,提高专业化操作程度,强调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有效制约。
贷放分控的操作要求: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贷款发放部门或岗位,负责审核各项放款前提条件、贷款资金用途;采取贷款人委托支付的,贷款人应审核支付申请的信息是否与商务合同相符;采用借款人自主支付的,贷款人应对借款人提交的支付申请进行审核;采用贷款共管账户资金支付的,贷款人应按照贷款人委托支付或借款人自主支付方式进行审核。
(五)实贷实付原则
实贷实付是指银行根据贷款项目进度和有效贷款需求,在借款人需要对外支付贷款资金时,根据借款人的提款申请及支付委托,将贷款资金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的借款人交易对象的过程。实贷实付原则的关键是让借款人按照借款合同的约定用途,减少贷款挪用的风险。
推行实贷实付,有利于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满足有效信贷需求的同时,严防贷款资金被挪用,避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还有助于贷款人提高贷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对贷款资金使用的管理和跟踪。同时,实贷实付为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所倡导的全流程管理、协议承诺原则等提供了操作的抓手和依据,有助于贷款人防范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六)贷后管理原则
贷后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以后所开展的所有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有效的贷后管理工作是商业银行建立长效发展机制的基石,有助于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风险于未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在沿袭商业银行传统贷后管理方式的同时,突出强调以下新要求:
第一,建立贷款质量监控制度、贷款风险预警体系及贷后动态监测和重估制度。
第二,监督贷款资金按用途使用。
第三,对借款人账户进行监控。对约定专门还款准备金账户的,银行要对收入、进入账户比例与账户内资金平均存量提出要求。借款人现金流异常的,控制借款人的资金支付。
第四,强调借款合同的相关约定对贷后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第五,明确了银行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贷后管理的法律责任。
第六,参与借款人的贷款重组,维护银行债权。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一直存在“重贷轻管”的现象。一个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要求针对借款人所属行业及经营特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测,分析借款人经营财务等变化状况,监测贷款资金的用途及流向,适时掌握各种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风险因素极有可能导致贷款资金出现违约的因素,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因素,并迅速采取措施,防范信贷损失。
(七)罚则约束原则
罚则约束是指监管部门对银行执行信贷“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对于明显违反规定的银行,监管部门将利用市场准入、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监管措施”与“行政处罚”手段(如取消高管人员任职资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