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

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郭勇平,於佳曦,王瑞華 著
圖書標籤:
  • 環境保護稅
  • 稅收政策
  • 實務操作
  • 納稅申報
  • 稅收計算
  • 環保稅法
  • 企業稅務
  • 稅務指南
  • 綠色稅收
  • 稅收籌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立信會計齣版社
ISBN:978754295422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346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6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環境保護稅法雖然已經齣颱,但具體如何操作大傢基本不清楚,《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作者根據即將齣颱的環保稅實施條例細則,結閤稅務係統在環保稅的管理中實際經曆,對政策進行全麵解析,尤其以案例形式給齣瞭計算操作實務,是一本實用性操作指導用書。

目錄

第一章 環境保護稅概述
第一節 費改稅曆史沿革
一、環境稅概念
二、國際經驗和藉鑒
三、排汙費製度發展及其改革曆程
第二節 我國環境保護稅立法
一、環境保護費改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中央關於環境保護稅立法的要求
三、環境保護費改稅的路徑選擇
四、環境保護稅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則
五、環境保護稅立法的重要意義
六、環境保護稅與相關製度比較
第三節 稅法及實施條例總體概述
一、關於《環境保護稅法》
二、關於《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第四節 排汙許可製度概述
一、排汙許可製改革背景
二、排汙許可管理思路
三、納入排汙許可的行業

第二章 環境保護稅政策解析
第一節 相關概念釋義
-、環境
二、生活垃圾
三、危險廢物
四、貯存
五、處置
六、利用
七、環境噪聲
八、環境噪聲汙染
九、水汙染物
十、固體廢物
十一、汙染當量與汙染當量值
十二、産物係數與排汙係數
十三、實測法
十四、物料衡算
第二節 環境保護稅法的立法目的
第三節 納稅人
一、《環境保護稅法》的空間效力
二、《環境保護稅法》對納稅人的效力
三、對“直接排放”的理解
四、環境保護稅是行為稅
五、幾類特殊情形納稅人
第四節 徵稅對象
一、應稅汙染物
二、特殊情形
三、案例
第五節 計稅依據
一、確定計稅依據的一般原則
二、確定計稅依據的具體方法
第六節 稅率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錶
二、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的稅額確定
第七節 稅收減免
一、免徵情形
二、減徵情形
第八節 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徵收地點
一、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二、申報期限
三、申報資料
四、徵收地點
第九節 附則
第十節 關於《海洋工程環境保護稅申報徵收辦法》解讀
一、《辦法》齣颱背景和意義
二、《辦法》的主要內容
三、《辦法》的生效日期

第三章 環境保護稅的計算及舉例
第一節 汙染物核算方法概述
一、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的排放量和噪聲的分貝數的計算方法
二、計算環境保護稅的基本概念
三、國控汙染源排放口汙染物排放量計算方法
第二節 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環境保護稅計算
一、基本計算方法
二、安裝使用自動監控設備的環境保護稅計算
三、由監測機構齣具監測數據或自行監測
四、排汙係數、物料衡算方法
五、抽樣測算方法
六、pH值、色度、大腸茵群數、餘氯量汙染物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三節 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稅的計算
第四節 工業噪聲環境保護稅的計算
第五節 環境保護稅減免稅的計算

第四章 納稅錶單填報及案例示範
第一節 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錶
一、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錶
二、大氣、水汙染物基礎信息采集錶
三、固體廢物基礎信息采集錶
四、噪聲基礎信息采集錶
五、産排汙係數基礎信息采集錶
六、環保稅基礎信息采集錶填錶案例
第二節 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錶(A類)
一、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錶(A類)
二、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報錶(大氣汙染物適用)
三、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報錶(水汙染物適用)
四、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報錶(固體廢物適用)
五、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報錶(噪聲適用)
六、環境保護稅減免稅明細計算報錶
第三節 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錶(B類)
一、錶單
二、填報說明
三、填報案例

第五章 環境保護稅的徵收管理
第一節 環境保護稅法及實施條例的徵管規定
一、徵管模式及職責分工
二、納稅人識彆
三、數據傳遞和比對
四、環保復核
五、環境違法處罰信息處理
第二節 環境保護稅徵收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
一、徵管原則
二、徵管任務
第三節 環境保護稅的核定徵收管理

第六章 環境保護稅熱點問答
附錄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附錄三 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稅收入歸屬問題的通知
附錄四 國傢稅務總局國傢海洋局關於發布《海洋工程環境保護稅申報徵收辦法》
的公告
附錄五 國傢稅務總局關於發布《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錶》的公告
附錄六 關於發布計算汙染物排放量的排汙係數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
附件1納人排汙許可管理的火電等17個行業汙染物實際排放量計算方法
(含排汙係數、物料衡算方法)(試行)
(一)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火電行業
(二)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造紙行業
(三)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鋼鐵工業
(四)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水泥工業
(五)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石化工業
(六)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煉焦化學工業
(七)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電鍍工業
(八)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玻璃工業——平闆玻璃
(九)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製藥工業——原料藥製造
(十)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製革工業
(十一)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農副食品加工工業——製糖工業
(十二)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紡織印染工業
(十三)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農藥製造工業
(十四)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屬工業——鉛鋅冶煉
(十五)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屬工業——鋁冶煉
(十六)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有色金屬工業——銅冶煉
(十七)汙染物實際排放量核算方法化肥工業——氮肥
附件2未納入排汙許可管理行業適用的排汙係數、物料衡算方法(試行)
(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2)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3)與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有關的服務活動
(4)鐵礦采選業
(5)其他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6)銅礦采選業
(7)鉛鋅礦采選業
(8)鎳鈷礦采選業
(9)锡礦采選業
(10)銻礦采選業
(11)鋁礦采選業
(12)金礦采選業
(13)鎢鉬礦采選業
(14)稀土金屬礦采選業
(15)化學礦采選業
(16)石墨滑石礦采選業
(17)榖物磨製行業
(18)飼料加工行業
(19)水産品冷凍加工行業
(20)魚糜製品及水産品乾醃製加工行業
(21)水産飼料的製造行業
(22)魚油提取及製品的製造行業
(23)其他水産品加工行業
(24)蔬菜、水果和堅果加工行業
(25)豆製品加工行業
(26)蛋品加工行業
(27)糕點、麵包製造行業
(28)餅乾及其他焙烤食品製造行業
(29)糖果、巧剋力製造行業
(30)蜜餞製作行業
(31)米、麵製品製造行業
(32)速凍食品製造行業
(33)方便麵及其他方便食品製造行業
(34)肉、禽類罐頭製造業
(35)水産品罐頭製造業
(36)蔬菜、水果罐頭製造業
(37)冷凍飲品及食用冰製造行業
(38)鹽加工業
(39)碳酸飲料製造業
(40)果菜汁及果菜汁飲料製造業
(41)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製造業
(42)固體飲料製造業
(43)茶飲料製造業
(44)棉化縴針織品及編織品製造業
(45)毛針織品及編織品製造業
(46)服裝行業
(47)鋸材加工業
(48)中藥飲片加工業
(49)石灰和石膏製品製造業
(50)水泥製品製造業(含混凝土結構構件、其他水泥製品業)
(51)石棉水泥製品製造業
(52)輕質建築材料製品製造業
(53)金屬結構製造業
(54)金屬集裝箱製造業
(55)金屬絲繩及其製品製造業
(56)通用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
(57)電動機製造業
(58)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製造業
(59)電力電容器製造業
(60)配電開關控製設備製造業
(61)電綫電纜製造業
(62)傢用冰箱製造業
(63)傢用空調器製造業
(64)燃氣生産與供應行業
(65)自來水的生産和供應行業
(66)其他水的處理、利用與分配行業
附錄七 財政部稅務總局生態環境部關於環境保護稅有關問題的通知
綠色金融藍圖:可持續投資、風險管理與政策實踐 圖書定位: 本書旨在為金融機構、企業管理者、投資者、政策製定者及環境法務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綠色金融操作指南。它立足於全球氣候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深入剖析綠色金融的核心理論框架、主流金融工具、風險管理技術,並詳盡闡述瞭各國及地區在推動綠色轉型的政策實踐與監管前沿。 第一部分:綠色金融的理論基石與宏觀視角 第一章: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金融體係的重塑 本章首先梳理瞭聯閤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17項核心內容,重點聚焦於如何將氣候變化、資源效率和生態保護等環境目標,係統性地融入到現代金融決策流程中。深入探討瞭傳統金融理論(如馬科維茨組閤優化)在納入環境外部性後的演進,闡釋瞭“三重底綫”(People, Planet, Profit)理念對資産定價和資本配置的革命性影響。同時,分析瞭金融部門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所扮演的“催化劑”角色,而非僅僅是資金提供者。 第二章:氣候風險的量化與披露:TCFD框架的實踐指南 本章是本書風險管理闆塊的理論基礎。詳細解讀瞭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的建議框架,包括治理結構、戰略、風險管理、指標與目標四大支柱的具體實施路徑。內容不僅包括對物理風險(如極端天氣對資産抵押品的影響)和轉型風險(如政策變化和技術迭代對高碳資産價值的影響)的定性分析,更側重於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的量化方法。例如,如何構建1.5°C情景下的投資組閤摺現率模型,以及在企業層麵如何識彆和量化運營流程中的氣候暴露度。 第三章:全球綠色金融政策與監管動態 本章梳理瞭全球主要經濟體在綠色金融領域的監管步伐。內容涵蓋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和《分類標準》(Taxonomy)對跨境投資的影響,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綠色信貸指引”和“轉型金融”概念的最新發展,以及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在環境風險納入審慎監管框架方麵的探索。重點分析瞭不同分類體係之間的兼容性與衝突點,為跨國投資者提供瞭閤規性操作的參考地圖。 第二部分:綠色金融工具與實務操作 第四章:綠色債券市場:發行、評估與二級市場流動性 本章聚焦於最成熟的綠色金融工具——綠色債券。詳細解析瞭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綠色債券原則》(GBP)與中國人民銀行/發改委的國內標準之間的對接實踐。內容細化到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範圍(Use of Proceeds)、項目篩選與評估流程、資金管理和定期的環境效益報告。特彆探討瞭“綠色溢價”(Greenium)的形成機製、期限結構對發行成本的影響,以及主權綠色債券和轉型債券(Transition Bonds)的特殊設計要素。 第五章:可持續掛鈎貸款(SLL)與創新性信用工具 本章深入探討瞭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直接掛鈎的信貸工具。詳細介紹瞭可持續掛鈎貸款(SLL)的關鍵要素,即關鍵績效指標(KPIs)的選擇、目標水平的設定、以及與利率掛鈎的激勵/懲罰機製。此外,還涵蓋瞭綠色資産支持證券(Green ABS)、氣候保險産品(如參數型保險)的設計原理和風險轉移機製,指導商業銀行如何將ESG錶現轉化為信貸風險定價的因子。 第六章:私募股權/風險投資中的ESG整閤策略 對於非上市資産,本章提供瞭將ESG因素嵌入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和價值創造過程的方法論。內容包括:如何在早期階段評估初創企業的環境足跡和治理結構;如何利用“深度技術”(Deep Tech)投資來解決脫碳難題;以及在私募股權的持有期內,通過設定可量化的可持續發展裏程碑來提升被投企業的長期價值和退齣迴報。 第三部分:企業側的轉型金融與資産管理 第七章:企業轉型路徑規劃與轉型金融的適配 本章麵嚮高碳排放企業,探討如何設計可信賴的“轉型計劃”。核心內容是如何根據科學界定(SBTi)製定淨零路綫圖,並識彆齣哪些資産或運營支齣屬於“棕色資産的漂綠風險”,哪些是真實的“轉型投資”。本章詳細闡述瞭轉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區彆於傳統綠色金融的特點,即重點支持高碳行業實現漸進式脫碳,而非僅支持成熟的低碳技術。 第八章:ESG數據、評級與投資組閤管理 本章是實踐操作層麵。詳細對比瞭全球主流ESG評級機構(如MSCI, Sustainalytics, FTSE Russell)的方法論差異,揭示瞭評級結果的“噪音”與“信號”。指導資産管理者如何進行ESG數據清洗、構建定製化的ESG因子模型,並實際操作將負麵篩選(Negative Screening)、正麵篩選(Positive Screening)與最佳實踐(Best-in-Class)相結閤的投資組閤構建流程,以優化夏普比率在可持續維度上的錶現。 第九章:影響力投資的度量與保證 影響力投資超越瞭簡單的風險迴報考量,本章重點研究如何科學衡量投資所産生的積極社會和環境影響。介紹瞭“影響力報告標準”(IRIS+)、“影響管理項目”(IMP)等框架,並討論瞭第三方影響力審計的必要性,以確保資金真正流嚮解決重大社會問題的領域,避免“漂綠”指控。 結論:邁嚮淨零經濟的金融未來 本書最後總結瞭金融市場嚮淨零經濟轉型的長期趨勢,強調瞭政策協同、技術創新與金融工具創新的重要性,並展望瞭數字技術(如區塊鏈在碳足跡追蹤中的應用)對提升市場透明度和效率的潛力。 讀者對象: 銀行信貸部門、資産管理公司、保險公司投資決策層、企業財務與戰略部門、政府監管機構、環境谘詢公司、法務和閤規部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五: 這本書簡直是一本“環保稅實操聖經”!我是一名小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平時業務繁雜,對於環保稅這塊,一直覺得它是個“老大難”的問題,總是擔心自己理解不透,申報有誤,給公司帶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本書的齣版,真是解決瞭我的大難題。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腔調,而是用非常樸實易懂的語言,把復雜的政策條款,拆解成一個個具體可執行的步驟。我最喜歡的是書中的計算錶格和流程圖,它們把整個申報過程梳理得一目瞭然,讓我不再感到迷茫。尤其是對於計算那些復雜的稅額,比如根據排放濃度、排放總量來確定應納稅額,書中有詳細的計算公式和實際案例,跟著書中的例子一步步操作,真的很容易就學會瞭。而且,書中還提到瞭很多我們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如何準備申報材料,如何進行環保監測數據的管理,如何應對稅務部門的核查等等。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環保稅的掌握程度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是真正明白瞭其中的門道,能夠自信地完成納稅申報工作,並且還能給老闆提齣一些關於環保投入和稅收籌劃的建議,幫助企業更好地實現綠色發展。

評分

評價四: 作為一名在基層環保部門工作的公務員,我經常需要解答納稅人關於環保稅的各種疑問,有時候麵對一些復雜情況,也會感到力不從心。《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的齣現,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專業能力。書中對稅收政策的解讀非常準確,同時又能兼顧到實際操作中的各種細節和潛在問題。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如何界定“超標排放”、“偷稅漏稅”等關鍵概念進行瞭詳盡的闡述,這對於我們基層執法人員來說,是判斷是否違規的重要依據。此外,書中關於納稅申報錶的填寫指導,以及如何進行稅務稽查和風險防控的建議,都非常有參考價值。它讓我能夠更自信地與企業溝通,更有效地進行稅收徵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給納稅人看的書,對於我們這些負責監管的部門來說,同樣是一本寶貴的案頭參考書。它幫助我們理解納稅人的難點和痛點,從而能更科學、更人性化地開展工作,真正做到既要加強稅收徵管,又要服務於企業的綠色發展。

評分

評價二: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環保政策和企業閤規的業內人士,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梳理環保稅實務操作的書籍,而《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深度和廣度。在深度上,它不僅僅是對稅收政策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政策製定的背景、意圖以及在實際執行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給齣瞭非常有建設性的應對策略。作者對環保稅與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理念之間的聯係進行瞭深刻闡釋,讓讀者從更高層麵理解環保稅的意義。在廣度上,它涵蓋瞭從稅收徵管的法律框架,到具體的納稅主體、徵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確定,再到申報繳稅的流程、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等方方麵麵。特彆是其中關於不同汙染物(如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噪聲)的分類計稅和申報細節,解讀得非常到位,讓我對不同類型的汙染物如何納入稅收監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為納稅人提供瞭操作指南,也為政策製定者和研究者提供瞭寶貴的實踐反饋。

評分

評價三: 坦白說,最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關於稅收的書籍,很多時候都顯得枯燥乏味,充滿瞭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然而,《環境保護稅實務政策解析與納稅申報計算》卻給我帶來瞭驚喜。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避免瞭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用一種循序漸進、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環保稅知識分解成易於理解的模塊。書中的案例分析做得非常齣色,選取瞭具有代錶性的企業場景,詳細展示瞭如何一步步地進行納稅申報。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稅收減免的章節,對於符閤條件的納稅人來說,如何申請和享受稅收優惠,書中給齣瞭非常清晰的操作指引,這對於降低企業稅負、鼓勵環保投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作者還對未來環保稅政策的發展趨勢進行瞭預測,這對於企業提前規劃,做好長遠發展布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書,它能夠幫助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從而更自信、更有效地處理環保稅的相關事宜。

評分

評價一: 這本書真是解瞭我燃眉之急!一直以來,環保稅這個概念聽著就讓人頭疼,各種政策文件看得眼花繚亂,真正落地到企業上,納稅申報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我所在的行業,環保稅的計算涉及麵比較廣,從生産環節的汙染物排放,到排汙許可證的管理,再到實際的稅額計算,每一個環節都可能齣錯。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前進的道路。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政策解讀,而是非常紮實地分析瞭各項稅收政策背後的邏輯和實際操作中的考量。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不同行業、不同汙染物種類的具體申報計算案例,那些數字的推演過程,那些公式的由來,講解得清晰透徹,仿佛作者就在我身邊手把手地指導。通過閱讀,我不僅理解瞭為什麼稅額會這樣計算,更重要的是學會瞭如何準確地進行申報,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對於企業財務人員、環保部門相關人員,或者任何對環保稅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實用工具書,它將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讓納稅申報不再是令人畏懼的任務。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