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跟隨一位黔菜大廚的腳步,深入貴州腹地,探尋貴州特色的民間菜肴和小吃,用一道美食記住一個地方。書中還講述瞭作者從廚20年來對黔菜味道的領悟和廚事心得,並收錄瞭與黔菜曆史有關的人物雜記。是一本旅行中的美食導遊手冊,也是一本瞭解民族風情的散文隨筆集。
吳茂釗,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今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大專、西南大學中文本科,貴州大學農業推廣碩士,高校烹飪教師,評委,中式烹調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中國餐飲文化大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專傢委員,黔菜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飯店協會農傢樂委員會專傢委員,貴州中國黔菜研究院副院長,四川旅遊學院貴州校友會會長。擔任《味道中國》係列叢書、《中國黔菜大典》係列叢書總主編,齣版有《美食貴州》《黔菜觀察》《黔菜味道》《貴州風味傢常菜》《貴州江湖菜》《貴州農傢樂菜譜》等圖書,常年閑時奔走在貴州民族民間和全國大中城市,涉獵貴州美食,感悟黔菜文化。
吃遍大貴州,探索民間味。《追味兒——跟著大廚遊貴州》讓您同作者一道去知味黔菜、尋味貴州。
——《四川烹飪》雜誌副總編輯 田道華
吳茂釗先生的《追味兒》是一部美食與文化旅遊結閤的書,她彰顯著貴州的原生態民族民俗文化,讓黔菜文化與貴州生態旅遊一起騰飛,推進貴州綠色農産品風行天下。
——著名美食作傢 方八另(巴陵)
美食是旅遊途中神來之筆,一本書導吃貴州,追味兒、尋味兒、嘗味兒、求味兒,美不勝收,美哉!妙哉!爽哉!
——《美食導報》編輯 馬德勝
憶起兒時糟辣子
糟辣子,又稱糟辣椒,細化品種和食用方法均不計其數,是貴州特色辣椒調味品中最為顯著的一種,食用地區以貴州為主,也包括臨近的渝、川、滇、湘、桂等省區。近年來流行的湖南剁椒、苗族布依族辣酸,均是糟辣子的衍生品種。
有人說,糟辣椒如同川菜中泡椒、泡薑、泡蒜的綜閤體。的確,在貴州,烹製魚香肉絲和魚香味係列美饌,均是加入糟辣椒製作而成,而且大大簡化瞭川菜經典味型之一的魚香味的調製。我在黔渝川滇學廚從藝、走訪民間和餐廳後,不由得憶起兒時的糟辣子來。
孩提時代,居於深山,整天遊玩在草垛、田坎和山坡,與牛羊為伴,爬樹采野果,下河摸螃蟹……肚子咕嚕叫時纔迴傢,要麼爬上竈颱,挑一碗米飯,灌進砂罐裏熬煮好的老茶湯,配上白糖,囫圇吞下一碗茶泡飯;要麼就著苞榖飯,舀上一木勺糟辣子拌勻,大口填飽肚子。然後再跑齣去掏鳥窩、摘彆傢未熟的水果等小孩子經常做的事。
那時的孩子也常跟著大人們忙碌,在自傢的地裏耕耘,一季緊跟一季翻種。比如辣椒,在采摘瞭一至二次鮮紅辣椒後,將 辣椒連根拔起,捆成把背迴傢,掛在房簷下,夜晚或者下雨天時,摘下肉質厚實、個小的鮮辣椒,分開青紅、去蒂,再到地裏挖些新鮮子薑,取些屋裏刻意留下的大蒜瓣,分彆洗乾淨,晾乾水分,按照手感或者是曾經見彆人製作的大概比例混閤,放入木盆,用專用長把砍刀反復砍剁成粗細不均勻的米粒大小,放鹽、火酒(自釀白酒)或者甜酒汁(經反復的試驗,按照辣椒、子薑、鹽、蒜瓣、白酒的重量比為50 ∶5∶4∶2∶1 最為閤適),裝入土壇中,加蓋,注入壇沿水,密封。大概半個月後就可以作為炒菜用的調料瞭;一個月後,可以用於涼拌菜肴;但要用於拌飯,起碼得等上三個月,最好是一年以上。這時的糟辣子,完全沒有瞭鮮辣椒的生辣味。紅辣椒製作的糟辣子色澤鮮紅,青辣椒製作的糟辣子醬青鮮艷,香濃辣輕,具有微辣微酸而又香、鮮、嫩、脆、鹹等味道鮮明而又相互融匯的風味特色。
那時,製作糟辣子這樣的調料,多數是奶奶領頭,媽媽參與,主要是為瞭教會下一代人製作工藝。富裕一點的傢庭,或者是人數多的傢庭,除瞭用這種被稱作是“罷腳”的新鮮辣椒製作糟辣子外,還有將辣椒、子薑、大蒜瓣切成絲或塊,用同樣方法製作成糟辣椒絲、糟辣椒塊,分壇裝後,製作不同的菜肴,或以此為醃料,再次醃泡蒜薹、洋薑等小菜。還有的做法是在砍剁辣椒時,不加薑蒜,剁好後略調鹽、甜酒汁,再拌入用大米和糯米混閤炒香、用石磨磨成粗粉的米粉子,裝入無沿土壇中,壇口塞入乾稻草或新鮮核桃樹葉,反扣在注有水的土鉢內,大概兩個月就可以取齣蒸食,蒸熟後再炒製的被稱作為鮓辣子,鮓辣子是一款風味菜肴,而不像糟辣子既可直接食用,又是一種調味品。
糟辣子在貴州可謂人人喜愛,老少皆宜,在黔菜調味中是必不可少的,是烹製魚香肉絲等魚香係列菜、糟辣脆皮魚等糟辣係列菜、貴州迴鍋肉、怪嚕飯等傢常風味菜時之必需。還可用糟辣椒當作基料製作醃菜、泡菜、涼拌菜,製作這些菜肴時,其他調料不宜復雜,盡量保持糟辣子固有的醃泡後産生的酸鮮味和作為菜肴底味的香味,同時盡量保持其脆嫩的口感,還可以不加任何輔料,成為獨立的糟辣子蘸水,真可謂是拌飯的好佐料、好玩意。行文到此,仿佛又迴到瞭拌食糟辣子苞榖飯的情景,期待著能再次吃到那樣的美味。
自序 追味兒
齣生時,用辣椒蘸酒開口後品奶……
幼時,田地裏的瓜果蔬菜成瞭不可多得的遊戲玩具……
孩提時代,站在闆凳上學廚、事廚,深更半夜或觀摩或動手製作醃製肉菜和調味品、半成品、加工品……
少年時代,離傢求學,因遠離食堂,自己開火琢磨做菜,找尋朦朦朧朧記憶中的烹炒煎炸,從填飽肚子中尋找樂趣……
青年時代,義無反顧地踏進一直追尋的好吃善做的烹飪專業,真正認識烹飪、學習烹飪、領悟烹飪,3年30門課程的學習,另外加上3年的半工半讀,學有所成。20年間,深造中文本科,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研究生,繼續上路,陸續追趕……
工作後,敬業勤懇,努力做到最好,一個背包行遍大半個中國,不論星級酒店、酒樓還是餐館,學藝或是主廚,三五年技術工作後轉管理、培訓,再到寫作、采編、辦協會,最後迴到教學……
原來,我一直在“追味兒”,無論是齣生時的甜酸麻辣“拿味兒”,幼時早早地從田間“嘗味兒”,還是孩提時代物資缺乏的“重味兒”,少年時代自己動手的“找味兒”,青年求學時的“求味兒”,工作中不斷進取的“尋味兒”,一直到寫完並整理好這本書,纔真正認識到,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鋪墊“追味兒”。
我是廚師,無法真正計算甚至估算對廚藝心嚮往之的時間;我是廚師,踏進烹飪專業、走進專業廚房整整20年;我是廚師,又是廚師的老師,烹飪專業教學8年來,校內校外培養數百人;我是廚師,不斷學習,艱苦努力,從基礎學起,不斷深入,跨專業,又讀迴專業,提升自我,服務大眾;我是廚師,走南闖北,涉足城市,深入鄉間,記錄整理,挖掘開發,著書立說,心係黔菜。
我又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廚師,不像傳統廚師天天站在墩邊切菜、爐邊顛勺,時時為食客提供飯菜。我是“不務正業”的廚師,我總是做著彆的廚師不能理解的服務工作,所以他們說我不是廚師。但如果我不是廚師,為何思緒總是飄然於廚事邊緣的那些彆的廚師忽略的事物呢?其實我是一個一直在拼命“追味兒”的廚師。
我“追味兒”,為我的人生“追味兒”,追尋身為廚師的中國夢;為廚師“追味兒”,探尋烹飪拿味之道;為食客“追味兒”,鋪平生活嘗味之路;為遊客“追味兒”,找尋品嘗重味之方;為好書人“追味兒”,解讀美食求味之美……
來吧,朋友們,請一同跟隨我的步伐“拿味兒”“嘗味兒”“重味兒”“求味兒”“尋味兒”“追味兒”吧。
吳茂釗
2018年3月
於貴陽花溪河畔茂釗食文化傳播公司
追味兒--跟著大廚遊貴州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追味兒--跟著大廚遊貴州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追味兒--跟著大廚遊貴州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