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

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给水
  • 复合金属管道
  • 管道安装
  • 图集
  • 标准图
  • 10SS411
  • 国标
  • 工程建设
  • 施工图纸
  • 给排水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5897
商品编码:123855588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201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
作者: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 开本: 16开
原价: 130
页数: 822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3-10-01
ISBN号: 9787117179782 印刷时间: 2013-10-01
出版社: 人民卫生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目录 精彩导读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系统安装通用图集 10SS411 前言 随着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安装工艺层出不穷。在建筑给水系统中,复合金属管道以其优良的性能,如耐腐蚀性强、水质无污染、安装便捷、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为了规范和指导复合金属管道在建筑给水系统中的安装实践,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用水安全,特编制本《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通用图集 10SS411》。 本图集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的安装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图集内容详尽,涵盖了从材料选择、管材连接、支吊架设置、水泵连接、设备安装到试压、冲洗等全过程的安装要求和技术要点。旨在为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人员提供一份实用、可靠的技术参考,以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达到统一标准、规范操作、保障质量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术语和符号 第二章 材料与附件 2.1 复合金属管材 2.1.1 分类与规格 2.1.2 技术要求 2.2 管件 2.2.1 分类与规格 2.2.2 技术要求 2.3 连接材料与工具 2.3.1 密封材料 2.3.2 切割工具 2.3.3 连接工具(专用工具) 2.4 支吊架材料 2.5 阀门及附件 2.5.1 闸阀、蝶阀、球阀 2.5.2 止回阀、减压阀 2.5.3 伸缩接头 2.5.4 水表 2.5.5 过滤器 第三章 管道安装 3.1 管材运输、搬运与堆放 3.1.1 运输要求 3.1.2 搬运注意事项 3.1.3 堆放要求 3.2 管道测量与预制 3.2.1 现场测量原则 3.2.2 管道下料长度计算 3.2.3 管道预制加工要求 3.3 管道连接 3.3.1 承插连接(热熔连接) 3.3.1.1 操作步骤 3.3.1.2 关键技术要点 3.3.2 卡压连接 3.3.2.1 操作步骤 3.3.2.2 关键技术要点 3.3.3 螺纹连接 3.3.3.1 操作步骤 3.3.3.2 关键技术要点 3.3.4 法兰连接 3.3.4.1 操作步骤 3.3.4.2 关键技术要点 3.4 管道敷设 3.4.1 地面敷设 3.4.1.1 明装要求 3.4.1.2 暗装要求 3.4.2 吊顶敷设 3.4.2.1 敷设方式 3.4.2.2 管道间距与保护 3.4.3 楼板内敷设 3.4.3.1 预埋要求 3.4.3.2 保护措施 3.4.4 穿墙、穿楼板套管设置 3.4.4.1 套管材料与尺寸 3.4.4.2 缝隙填充与防水 第四章 管道支吊架安装 4.1 支吊架设计原则 4.2 支吊架类型与设置 4.2.1 固定支架 4.2.2 滑动支架 4.2.3 滚动支架 4.2.4 吊架 4.3 支吊架安装要求 4.3.1 支吊架与主体结构连接 4.3.2 支吊架间距计算与设置 4.3.3 管道与支吊架接触方式 第五章 设备连接与安装 5.1 水泵连接 5.1.1 进出水管连接 5.1.2 减震措施 5.2 阀门安装 5.2.1 安装位置与方向 5.2.2 启闭件操作方向 5.3 水表安装 5.3.1 安装位置与要求 5.3.2 读数方向 5.4 热水器、储水罐连接 5.4.1 进出水连接 5.4.2 安全阀安装 第六章 管道系统试压与冲洗 6.1 管道系统试压 6.1.1 试压前检查 6.1.2 试压介质与压力 6.1.3 试压程序与要求 6.1.4 试压记录与验收 6.2 管道系统冲洗 6.2.1 冲洗前准备 6.2.2 冲洗介质与方法 6.2.3 冲洗效果检查 6.2.4 冲洗后处理 第七章 保温与防冻 7.1 保温材料选择与要求 7.2 保温层施工方法 7.3 防冻措施 第八章 质量检查与验收 8.1 检查内容与方法 8.2 验收标准 8.3 常见问题及处理 附录 附录 A 常用管道连接示意图 附录 B 典型支吊架安装图 附录 C 阀门安装示意图 附录 D 水泵连接示意图 附录 E 管道系统试压记录表 第一章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本图集旨在为建筑给水系统中采用复合金属管道的安装提供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图示说明,确保安装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与标准化。通过统一的安装图例和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安装质量,降低返工率,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并最终保障供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饮用水。 1.2 编制依据 本图集主要依据以下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编制: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B 50015 《建筑给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42 《城镇给水处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50268 《冷热水输送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T 15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JGJ 242 相关的复合金属管材及管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1.3 适用范围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生活给水、工艺给水等系统的复合金属管道安装工程。主要包括冷水管道和热水管道的安装。 1.4 术语和符号 本图集使用的术语和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复合金属管材 (Composite Metal Pipe): 指由内外层塑料或聚合物材料和中间层金属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复合而成的管材。 管件 (Pipe Fitting): 指用于连接管材、改变管道方向、尺寸或连接其他附件的管道部件,如弯头、三通、变径、法兰等。 热熔连接 (Hot Melt Connection): 一种将管材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外部压力使其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卡压连接 (Press Connection): 一种利用专用工具对管件进行挤压,使管件与管材紧密结合的连接方式。 支架 (Support): 用于支撑和固定管道,承受管道荷载的构件。 吊架 (Hanger): 悬挂在结构上,用于支撑管道的构件。 试压 (Pressure Testing): 对管道系统进行加压,以检查其密封性和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试验。 冲洗 (Flushing): 对管道系统通入水或其他介质,以清除系统内的杂物、污垢等,保证水质的试验。 第二章 材料与附件 2.1 复合金属管材 2.1.1 分类与规格 复合金属管材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结构层和使用性能区分。常见的结构有 PEX/AL/PEX(内衬外层均为交联聚乙烯,中间为铝层)、PERT/AL/PERT(内衬外层均为耐热聚乙烯,中间为铝层)等。 管材的规格主要由公称外径和公称壁厚表示,例如 dn20-2.5,表示公称外径为 20mm,公称壁厚为 2.5mm。常用公称直径范围为 dn16 至 dn110。 2.1.2 技术要求 管材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并附有出厂合格证。 外观应光滑、平整,无裂纹、气泡、凹陷等缺陷。 尺寸精度应符合标准要求,内外壁光滑,易于连接。 耐压、耐温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卫生性能应符合国家饮用水输送的相关标准。 铝层应连续、均匀,无明显脱层现象。 2.2 管件 2.2.1 分类与规格 管件是实现管道系统连接、转向、分流等功能的关键部件。常见的管件包括: 直通 (Coupling): 连接同一直径的管材。 弯头 (Elbow): 改变管道方向,常用有 45°、90° 等角度。 三通 (Tee): 将管道分为三条,有等径和异径之分。 变径 (Reducer): 连接不同直径的管材,有同心和偏心之分。 法兰 (Flange): 用于管道与设备、阀门等的连接。 接头 (Union): 便于管道的拆卸和维修。 管件的规格应与配套的管材一致,并有相应的标识。 2.2.2 技术要求 管件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并附有出厂合格证。 外观应光洁,无毛刺、裂纹、缩口等缺陷。 连接部位应尺寸准确,加工精良,便于与管材连接。 材质性能应与管材相匹配,并能承受系统的工作压力和温度。 密封性能良好,连接后不应出现渗漏。 2.3 连接材料与工具 2.3.1 密封材料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可能需要使用密封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生料带(PTFE tape)、密封胶等。选择的密封材料应与输送介质相容,无毒无害。 2.3.2 切割工具 管材切割应使用专用切割工具,如管材切割器、电动切割机等,确保切割断面平整、垂直,无毛刺,便于连接。 2.3.3 连接工具(专用工具) 不同连接方式需要使用专用工具: 热熔连接: 热熔焊接机(包含加热器和夹具)、剥皮器等。 卡压连接: 卡压工具(手动或电动)、管材扩口器等。 螺纹连接: 扳手。 法兰连接: 扳手、垫片等。 2.4 支吊架材料 支吊架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镀锌钢材、不锈钢等防腐蚀材料,能承受管道及介质的重量,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5 阀门及附件 2.5.1 闸阀、蝶阀、球阀 根据流量控制和使用场合选择合适的阀门类型,材质应与管材相匹配,并符合相关标准。 2.5.2 止回阀、减压阀 止回阀用于防止介质倒流,减压阀用于降低管道压力,应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择。 2.5.3 伸缩接头 用于补偿管道因温度变化产生的热胀冷缩,或连接不同材质、不同刚度的管道。 2.5.4 水表 用于计量用水量,应选择精度符合要求的冷水表或热水表。 2.5.5 过滤器 安装在系统入口或关键部位,过滤介质中的杂质,保护设备。 第三章 管道安装 3.1 管材运输、搬运与堆放 3.1.1 运输要求 管材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挤压和重物撞击。运输车辆应平整,管材应捆绑牢固。 3.1.2 搬运注意事项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与硬物碰撞、拖拽,防止管材表面划伤。可以使用专用搬运工具,如搬运带、叉车等。 3.1.3 堆放要求 管材应堆放在平整、坚实、干燥的地面上,避免堆放过高。应堆放整齐,按规格分类,并与墙体、热源保持一定距离。 3.2 管道测量与预制 3.2.1 现场测量原则 在安装前,应根据施工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仔细测量管道的实际走向、长度、坡度、管井位置、设备连接点等。测量时应考虑管材的连接伸长量。 3.2.2 管道下料长度计算 下料长度应根据实际测量尺寸,考虑管材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长度,精确计算。对于热熔连接,应考虑熔接时的缩短量;对于卡压连接,应考虑连接件的插入深度。 3.2.3 管道预制加工要求 切割: 使用专用切割工具,切口应平整、光滑、垂直于管材轴线,无毛刺。 坡口处理: 对于某些连接方式,可能需要对管材端部进行坡口处理。 清洁: 清洁管材连接端,去除污垢、油渍。 3.3 管道连接 3.3.1 承插连接(热熔连接) 3.3.1.1 操作步骤 1. 切割: 按规定尺寸切割管材,确保切口平整、垂直。 2. 清洁: 清洁管材端部和管件内壁。 3. 标记: 在管材上标记插入深度。 4. 加热: 将管材和管件插入热熔焊接机加热器相应模具中,达到规定的加热时间和温度。 5. 连接: 迅速将管材插入管件,达到标记深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待冷却固化。 3.3.1.2 关键技术要点 加热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控制,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连接质量。 加热后,连接动作应迅速、平稳,避免用力过猛或旋转。 连接后,应保持管件不动,直至连接完全固化。 操作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 3.3.2 卡压连接 3.3.2.1 操作步骤 1. 切割: 按规定尺寸切割管材,确保切口平整、垂直。 2. 清洁: 清洁管材端部和管件内壁。 3. 标记: 在管材上标记插入深度。 4. 插入: 将管材完全插入管件,达到标记深度。 5. 卡压: 使用专用卡压工具,对管件的卡压部进行挤压,形成可靠连接。 3.3.2.2 关键技术要点 管材插入深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卡压工具应使用配套的专用工具,并按照规定程序操作。 卡压次数和力度应符合厂家要求。 卡压后应检查连接的牢固性。 3.3.3 螺纹连接 3.3.3.1 操作步骤 1. 清洁: 清洁管材和管件的螺纹。 2. 涂抹密封材料: 在外螺纹上涂抹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或密封胶。 3. 拧紧: 将管材和管件螺纹对准,顺时针方向拧紧。 4. 止漏: 达到规定的紧固程度,确保密封。 3.3.3.2 关键技术要点 螺纹连接易于拆卸,但密封性不如热熔或卡压。 螺纹连接的紧固程度需恰当,过紧可能损坏螺纹,过松则易漏水。 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介质特性选择合适的密封材料。 3.3.4 法兰连接 3.3.4.1 操作步骤 1. 清洁: 清洁法兰密封面、管材端部。 2. 放置垫片: 将垫片放置在两法兰之间。 3. 对孔: 将两法兰的螺栓孔对齐。 4. 穿螺栓: 穿入螺栓,并拧上螺母。 5. 均匀拧紧: 分多次、均匀地拧紧螺母,确保法兰受力均匀。 3.3.4.2 关键技术要点 法兰密封面应平整、光滑,无损伤。 垫片选择应符合介质和压力要求。 螺栓拧紧顺序和力度是保证密封的关键。 3.4 管道敷设 3.4.1 地面敷设 明装要求: 管道应保持水平或有设计要求的坡度,支吊架设置牢固,间距合理。管道应避免与活动构件接触,并有防撞措施。 暗装要求: 管道敷设在墙体、地面内时,应设置套管。套管内壁与管材之间应填充弹性材料,并做好防水处理。套管伸出墙面、地面的长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4.2 吊顶敷设 敷设方式: 管道可在吊顶内沿墙、沿梁、沿板敷设。 管道间距与保护: 管道之间、管道与吊顶龙骨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避免相互碰撞。管道应有防腐、保温措施。 3.4.3 楼板内敷设 预埋要求: 管道预埋在楼板内时,应在浇筑混凝土前放置好。 保护措施: 管道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套管内,套管外应有混凝土保护层。 3.4.4 穿墙、穿楼板套管设置 套管材料与尺寸: 套管材料可选用镀锌钢管、不锈钢管或塑料管。套管内径应比管材外径大 20-50mm,以方便管材穿入和填充弹性材料。 缝隙填充与防水: 套管与管材之间的缝隙应用弹性材料(如沥青麻丝、岩棉等)填充,并涂抹防水涂料,确保防水密封。 第四章 管道支吊架安装 4.1 支吊架设计原则 支吊架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承载能力: 支吊架应能安全承受管道自重、介质重量、保温层重量以及可能出现的动荷载。 刚度与稳定性: 支吊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防止管道过度变形;同时要保证安装牢固,不会发生倾倒或移位。 热膨胀适应性: 根据管道的热胀冷缩情况,选用合适的支吊架类型(如滑动支架、滚动支架),并合理设置,避免管道产生过大的应力。 安装方便: 支吊架应便于安装、调整和维护。 与主体结构连接可靠: 支吊架的固定点应与建筑主结构可靠连接,并考虑承载能力。 4.2 支吊架类型与设置 固定支架: 用于固定管道的某一点,限制管道的位移。 滑动支架: 允许管道在支架上水平滑动,适应管道的热胀冷缩。 滚动支架: 允许管道在支架上自由滑动,适用于较大位移量的管道。 吊架: 悬挂管道,适用于较高位置或无法设置立式支架的场合。 4.3 支吊架安装要求 支吊架与主体结构连接: 支吊架与主体结构(如梁、柱、楼板)的连接应牢固可靠,连接件(如膨胀螺栓、焊接等)的选择和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 支吊架间距计算与设置: 支吊架的间距应根据管材的材质、口径、介质、敷设方式等因素,并参照相关设计规范计算确定。 管道与支吊架接触方式: 管道与支吊架的接触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如加装橡胶垫、管托等,避免直接金属接触,防止管材损坏和产生额外应力。 第五章 设备连接与安装 5.1 水泵连接 进出水管连接: 水泵的进出水管应采用柔性连接(如伸缩接头),并设置独立的支架,避免水泵承受管道的重量或应力。 减震措施: 水泵与管道连接处应采取减震措施,如安装橡胶软接头,以减少水泵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管道系统。 5.2 阀门安装 安装位置与方向: 阀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阀门安装方向应正确,阀杆朝上或朝水平方向,避免阀杆朝下安装。 启闭件操作方向: 阀门的启闭件(如手柄、阀轮)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5.3 水表安装 安装位置与要求: 水表应安装在便于读数、抄表和维修的位置,通常安装在用水点附近。水表前后应留有足够的空间。 读数方向: 水表的读数方向应方便抄表人员读取。 5.4 热水器、储水罐连接 进出水连接: 热水器、储水罐的进出水连接应按照产品说明书和设计要求进行。 安全阀安装: 安全阀是保证热水器、储水罐安全运行的重要附件,应正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符合相关标准。 第六章 管道系统试压与冲洗 6.1 管道系统试压 6.1.1 试压前检查 所有管道连接应已完成,并符合安装要求。 阀门已安装到位,并处于关闭状态(或根据试压方案确定)。 需要进行保温的管道,应待保温层完成后进行试压。 系统内所有与试压无关的设备(如水表、水泵等)应暂时隔离或采取保护措施。 6.1.2 试压介质与压力 介质: 通常采用清水作为试压介质。 压力: 试压压力应根据设计压力和相关规范确定,通常为工作压力的 1.5 倍,但不得低于 0.5 MPa,且不应超过管材和管件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6.1.3 试压程序与要求 1. 向系统内缓慢注水,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2. 将系统压力升至规定试验压力的 50%,检查无泄漏后,继续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 3. 在规定试验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通常为 10-30 分钟),期间密切观察各连接点、阀门及管件有无渗漏。 4. 降压至工作压力,在工作压力下继续稳压检查,记录压力下降值。 6.1.4 试压记录与验收 详细记录试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起始压力、最高压力、稳压时间、降压值等。 试压合格后,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并作为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 6.2 管道系统冲洗 6.2.1 冲洗前准备 管道系统试压合格后,方可进行冲洗。 冲洗前应清除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杂物。 6.2.2 冲洗介质与方法 介质: 通常采用清水进行冲洗。 方法: 开启水源,以足够的水流量和流速对管道系统进行冲洗,直至出水清澈,无杂质、泥沙和异味。 6.2.3 冲洗效果检查 观察冲洗水的颜色、透明度,检查水中是否有可见杂质。 必要时,可对冲洗后的水质进行检测。 6.2.4 冲洗后处理 冲洗完成后,及时排空系统内的冲洗水。 根据需要,可对管道进行消毒处理。 第七章 保温与防冻 7.1 保温材料选择与要求 保温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如聚氨酯发泡、橡塑保温材料、玻璃棉等。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且对人体无害。 7.2 保温层施工方法 保温层的施工应紧密包覆在管道外壁,层间连接处应紧密搭接,缝隙应用粘结剂或胶带封严。对于易受潮湿的部位,应采取防水措施。 7.3 防冻措施 在寒冷地区,对暴露在外的管道,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如增加保温层厚度、设置伴热带等,以防止管道冻裂。 第八章 质量检查与验收 8.1 检查内容与方法 材料检查: 检查管材、管件、阀门等材料的合格证、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工艺检查: 检查管道连接是否牢固可靠,焊缝(如有)是否饱满,切割是否平整,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支吊架安装检查: 检查支吊架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是否牢固。 阀门安装检查: 检查阀门的安装方向、位置是否正确,启闭是否灵活。 试压与冲洗检查: 检查试压记录是否完整,试压结果是否合格,冲洗效果是否达标。 8.2 验收标准 工程验收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文件的要求。 8.3 常见问题及处理 漏水: 检查连接点是否松动、密封不良,及时紧固或重新连接。 水压不足: 检查阀门是否完全开启,管道是否堵塞,水泵是否正常工作。 噪音: 检查管道与建筑结构是否有接触,是否需要增加减震措施。 附录 附录 A 常用管道连接示意图 (包含热熔连接、卡压连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的示意图) 附录 B 典型支吊架安装图 (包含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吊架的安装示例) 附录 C 阀门安装示意图 (包含闸阀、蝶阀、球阀、止回阀的安装示意图) 附录 D 水泵连接示意图 (包含水泵进出水连接和减震措施的示意图) 附录 E 管道系统试压记录表 (提供标准化的试压记录表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我感觉它更像是一部“工程质量保证书”。我仔细阅读了关于管道系统防冻和防爆裂的措施,它详细介绍了在不同寒冷地区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施工方法,以及如何在管道系统中设置泄压阀等装置,以防止因温度骤降或压力异常而导致管道损坏。在关于管道系统防结露的章节,书中也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比如加强保温、设置通风等,这对于防止管道周围的墙体受潮和霉变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管道系统中水处理设备安装的说明,比如软水器、过滤器等,它详细介绍了这些设备的安装位置、连接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确保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此外,关于管道系统在不同使用年限下的维护和保养建议,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有助于延长管道系统的使用寿命。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从业人员建立起一种严谨、负责任的工程态度,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评分

拿到这本《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我首先被它那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不是说纸张有多么华丽,而是那种扎实、厚重的感觉,仿佛里面承载了无数次实验、无数个日夜的修订,以及行业内无数工程师的心血。当我翻阅到关于管道系统设计原则的部分,我惊叹于其逻辑的严谨。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技术要求,而是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比如水质、水压、流量、温度、以及建筑物的具体结构特点等。在讲解管道材料的选择时,它不仅列出了复合金属管道的各项优越性能,还对比了其他类型管道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为工程师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管道防腐蚀和防结垢的详细说明。书中不仅提供了多种防腐蚀的处理方法,还对不同材料的管道在不同介质下的腐蚀性能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这一点对于保证给水系统的长期使用寿命和水质安全至关重要。此外,关于管道系统的水力计算部分,书中提供了多种计算公式和图表,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让原本抽象的数学计算变得直观易懂。我甚至还看到了关于管道连接可靠性测试的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和标准,这充分说明了标准制定者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这本书虽然以图集为主,但文字部分的阐述同样不容忽视,它们为图纸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背景信息。对于新手来说,即使一开始觉得有些晦涩,但只要耐心研读,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对整个建筑给水系统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给我的感觉是它在“细节之处见真章”。我研究了关于管道系统防腐蚀和防生锈的详细说明,它不仅列举了不同材质管道的防腐性能,还介绍了各种防腐涂层和施工工艺,以及如何进行防腐层质量的检测。在关于管道系统抗震和抗沉降的处理方面,书中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采用柔性连接、设置沉降缝等,以应对地震或地基沉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管道系统排气和排水的详尽图示,它展示了如何在系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设置排气阀和排水阀,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此外,关于管道系统与其他隐蔽工程的配合,比如与电气、通风、消防管道的交叉敷设和协调,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有助于避免施工中的冲突和矛盾。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它能够预见并解决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套科学、完善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简直就是给建筑给水领域“量身定制”的“标准操作手册”。我仔细研究了关于管道系统水质处理的部分,书中不仅提到了基本的管道清洗和消毒,还涉及了更深层次的水质净化和过滤的要求,比如在一些对水质要求极高的场所,需要安装特殊的过滤设备。在关于管道系统噪音控制方面,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采用低噪音的管道材料、合理设计管道的走向、安装隔音措施等,这些都是提升居住舒适度的重要细节。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管道系统防爆措施的部分,虽然这在一般的民用建筑中可能不太常见,但对于一些特殊工业建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书中对这方面的要求和设计也相当详尽。此外,关于管道系统接地和防雷的章节,虽然看似与给水功能关系不大,但却是建筑电气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它几乎涵盖了建筑给水系统从设计到安装,再到安全防护的方方面面,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

评分

这本《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专业”二字。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技术性的信息,无论是图纸、表格还是文字说明,都精确到毫米,细致到每一个连接件的尺寸和材质。我仔细看了关于管道系统布局的那部分,它不仅展示了标准的布管方式,还强调了如何在保证水力性能的同时,优化空间利用率,避免与其他管线产生冲突。比如,在交叉敷设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高差处理,如何预留检修口,都给出了明确的图示和要求。对于管道的坡度设置,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计算依据和建议,确保了排水通畅和排气顺畅。我特别留意到关于管道清洗和消毒的那几页,它列出了不同阶段的清洗要求和方法,以及使用的药剂类型和浓度,这对于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章讲解管道系统的水锤效应及其防护措施,通过详细的图文解释,让我了解了水锤产生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安装缓闭止回阀、伸缩节等设备来有效缓解,这一点对于防止管道和设备损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关于管道系统的水质监测和维护,书中也提供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例如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能够直接指导实际操作,从设计、选材、安装到后期的维护,几乎涵盖了复合金属管道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有够朴实无华的,深蓝色的背景,配上醒目的白色宋体字,直接点出了书名、编号以及“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这几个核心信息。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连串的图例和表格,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虽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略显枯燥,但你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严谨和规范。比如,在介绍管道连接方式的那部分,各种卡压式、法兰式、螺纹连接的示意图都画得非常清晰,甚至连不同连接件的材质、尺寸、公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生怕你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再往后看,关于管道固定支架的设置,也有详细的图示和计算方法,告诉你如何在不同跨距、不同荷载下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和间距,这对于保证整个给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甚至,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材料验收和储存的注意事项,比如复合金属管道在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防止其性能受到影响。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体现了标准的价值所在,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做不好会带来什么后果”。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管道保温和防冻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温层的厚度选择以及如何进行防冻处理,这对于北方地区冬季施工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用户是否能正常用水。总之,这本书就像一本建筑给水领域的“百科全书”,虽然内容高度专业化,但对于真正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来说,它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能让你在面对复杂的安装问题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损失。

评分

拿到这本《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施工宝典”,而不是一本轻松阅读的书籍。我仔细研究了关于管道支吊架的安装规范,里面详细说明了各种类型支吊架的构造、承载能力以及安装间距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地震设防区域,它还提出了特殊的抗震加固要求,确保管道系统在突发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书中对于管道的连接件,比如弯头、三通、异径管等,都给出了详细的尺寸参数和安装注意事项,并强调了连接部位的密封性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严密性。我注意到,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关于管道系统中阀门的选型和安装的建议,比如不同类型的水泵、水表、控制阀等,以及它们在系统中的具体位置和连接方式。对于一些特殊场景,比如穿越楼板、墙体时的管道处理,书中也提供了规范化的图示和说明,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此外,在保温和防火方面,书中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包括保温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以及防火封堵的要求,这些都是确保建筑安全的重要环节。总的来说,这本书虽然内容专业,但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施工人员来说,它提供了一套清晰、完整、可操作的指导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石。

评分

翻开这本《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我被其详尽的图文并茂所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纸堆砌,而是每一张图纸都配有大量的文字说明、技术参数和施工要点。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关于管道系统试压和验收的部分,书中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管道系统的试压压力、保压时间以及验收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记录表格,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在关于管道系统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的处理方面,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比如管道穿越承重墙、楼板时的加固措施,以及与主体结构之间的伸缩缝处理,都体现了对工程整体稳定性的考量。我注意到,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管道系统水循环和水质监测的建议,虽然不是强制性要求,但对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新手而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一步步地引导他们完成复杂的安装任务,并且避免常见的错误。

评分

这本《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我翻阅了其中关于管道强度计算的章节,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公式,还结合了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以及外部荷载的计算方法,让读者能够理解为何要选择特定规格的管道。书中对于管道系统在不同温度和压力变化下的热胀冷缩问题,也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应对措施,比如预留伸缩节、采用柔性连接等,这些都体现了设计的精细化。我特别留意了关于管道系统防漏和防渗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密封材料的选择、安装工艺以及质量检验方法,并强调了连接部位的可靠性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在关于管道系统清洗和通球测试的部分,书中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质量验收标准,确保了管道内部的清洁度和畅通性。此外,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管道堵塞、泄漏等故障,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初步的诊断和处理建议,虽然不是详尽的维修手册,但能为现场人员提供一些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套图纸,更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指南,让读者在掌握图纸的同时,也能理解背后的设计理念和工程原理。

评分

这本《正版国标图集标准图10SS411 建筑给水复合金属管道安装》,在我看来,它是一本“施工过程的指南针”。我仔细研读了关于管道系统管道清洗和注水的过程,它详细描述了从管道冲洗、注水、排气到最终试压的每一个步骤,并强调了在每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关于管道系统防火和防烟的要求方面,书中也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比如在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要采取哪些防火封堵措施,以防止火势蔓延。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管道系统噪音和振动的控制措施,它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减震材料、合理布置管道走向以及安装隔音设备来降低噪音和振动,提升居住舒适度。此外,关于管道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比如在高温、低温、高湿等环境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安装工艺,书中也给出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这本书的实用性在于它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更清晰地理解和执行施工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