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观人学
定价: 35.00元
作者:邵祖平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37104
页码:397页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上篇 观人学原理
章 尧舜时代的六戚观人法
第二章 周文王的六征观人法
第三章 周公和孔子的观人法
第四章 观人术的功用节 任用人才第二节 辨别奸伪第三节 选择官职第四节 结交朋友第五节 自我品鉴
第五章 中国历史上的观鉴家
中篇 观人学实用
章 混合观人法
第二章 分别观人法节 视瞻观人法第二节 言语观人法第三节 容貌举止观人法第四节 颜色观人法第五节 声音观人法第六节 形质观人法第七节 好尚观人法第八节 行迹观人法第九节 文字观人法第十节 书画观人法第十一节 饮食寝息观人法第十二节 家宅观人法第十三节 父母观人法第十四节 兄弟观人法第十五节 妻儿观人法第十六节 朋友观人法
第三章 比较观人法节 理论的比较第二节 实用的比较
下篇 观人学评论
章 观鉴定夺所需要的时间
第二章 观人术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
第三章 观人术与人类的畸性
第四章 观鉴者应当知道的谬误节 重视耳闻,轻视目睹第二节 喜爱与自己相同,讨厌与自己不同第三节 心思和志向不分第四节 品质失察第五节 向往富贵者,背弃贫贱者第六节 以貌取人,忽视精神第七节 放弃真诚者,选取作伪者第八节 选择善辩者,去除木讷者
第五章 观人术与医理和相法的关系
第六章 观人术杂评上篇述观人术之原理。自邃古至近世,皆论其推演之迹,而此术之功
综观二《典》二《谟》所采,凡为中国之观人术者,莫不胚基于此矣
。四岳之荐舜,日“父顽,母器,象傲,克谐。以孝蒸蒸,义不格奸”者
,是观之以其父母兄弟也;“厘降二女”,是观之以其妻子也。父母兄弟
妻子,谓之“六戚”,《吕览①·论人篇》所谓“内则用六戚”者是也。
至“百揆时叙”以观其才,“雷雨弗迷”以观其度,“询事考言”以揆其
德,尧之于舜,可谓深得之矣。尧能知舜,舜亦以知禹。禹之“成允成功
”、“克勤克俭”、“不矜不伐”,皆自舜方观察得之。而四凶之流放窜
殛,大禹所谓“知人则哲”也;四岳、九官②、十二牧③等之各谐其职,
大禹所谓“能官人安民则惠”也。
【注释】
①吕览:即《吕氏春秋》,因书中有《有始》、《孝行》、《慎大》
等八览,故称《吕览》,为吕不韦组织门客所著,属杂家。
②九官:虞舜所置的九种官职,伯禹作司空,弃为稷,契作司徒,皋
陶作士,垂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为典乐,龙为纳言。
③十二牧:十二州的长官。古代称治理百姓为牧民,故以牧为官名。
【今译】
综合考察《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的记载,凡
属于中国观人术的学问,无不从这里脱胎而来。四方部落首领推荐舜时所
说的“父为人奸邪,母好说谎,弟弟傲慢无礼,而舜却能与他们和谐
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感化他们,既妥善地处理了家庭关系,又没有让自
己沦于奸邪”,是通过他怎样对待父母兄弟来观察他;“把两个女儿嫁给
他”,这是从他怎样对待妻子儿女的来观察他。父、母、兄长、弟弟
、妻子、儿女,总称“六戚”,《吕氏春秋·论人篇》所说的“对内以六
戚为根据”就是例子。后来又通过“让舜总揽百官事务”来观察他的才干
,通过“即使遇到烈风雷雨也不会发生迷误”来观察他的气度,通过“咨
问政事,审核言语”来考察他的德行,尧对于舜,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了。
尧能以此了解舜,舜也能以此了解禹。禹的“言必信,行必果,完成治水
大业”、“辛苦地操劳国家大事,过着俭朴的家庭生活”、“从不自满自
夸”,都是舜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而对“四凶”的流放发配,则体现了
大禹所说的舜在了解别人方面的明哲;四方诸侯、九大官员、十二州牧等
都很称职,则是大禹所说的“知人善任,善于安定民心,就会惠及百姓”
。
【原文】
《皋陶谟》标举九德,虞庭嘉言,赖以传后。然言其人有德,必举其
行某事某事以为信验,故有“载采采”一言,亦非泛论轻事实者可比。榷
而论之,尧舜钦明浚哲,思通造化,知人官人,惟心所造,彼于观人术之
运用,非有迹象可求也。皋陶陈谟,后出转工,九德既尽人伦之极诣,哲
惠尤总铨鉴之大效。然其说或虞庭君臣平日之论,行事已然之迹,亦非一
人之创语也。呜呼!二《典》二《漠》,统在《虞书》,而《虞书》又总
在知人而官之。其日《虞书》,虞度之哉!
【今译】
《皋陶谟》标举九种美德,使舜帝宫廷的美好的言论得以流传到后世
。说一个人有某种品德,必定以他所做的事情为根据,所以有“让他做些
事情来验证”这句话,所以所说的九德,不是那些泛泛而论、轻视事实的
观点所可以比拟的。大概说来,尧和舜聪明睿智,思想与造化相通,从了
解人到任用人,完全根据自己内心的意象,对于观人术的运用,没有任何
迹象可求。皋陶陈述的观人方法,因为出现得较晚,变得很精致。所说的
九种美德,已经达到了人间伦理的高水准,明哲与惠民的说法,更总结
和概括了鉴定人、选择人的有效标准。但是其中的记载或许是舜帝君臣平
时的言论和已经做过的事情,也不是某个人的。啊!二《典》二《谟
》都在《虞书》里,而《虞书》的宗旨又归结为了解人和任用人。书名叫
做《虞书》,大概就是虞舜用来观鉴人的尺度吧!
---------
01234567890123456789说实话,我本身就对“相学”和“命理”这一块儿比较感兴趣,所以看到这本《观人学》的书名,就立刻被吸引了。它里面提到的“看相手相面纹手纹手诊面诊”等内容,正是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讲解,而是非常注重实践性。书里有很多图文并茂的讲解,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纹路、不同面部特征所代表的含义。我尝试着对照自己的手掌和面部,去理解书中所说的,发现有些地方确实非常准确,让我感到很神奇。而且,这本书还涉及到了“周易易经阴阳五行六爻八卦入门”,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精髓的部分,能够将这些理论与相学结合,确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虽然有些部分还需要反复研读,但整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平台,让我能够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一个人。
评分拿到这本《察言观色识人书》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很多关于“观人学”的书籍,要么理论过于玄奥,要么过于浅薄,让人觉得难以捉摸。《察言观色识人书》则恰恰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它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例子,将那些复杂的心理学和中国传统命理学的知识,转化成了一套套简单易懂的观察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听话的艺术”的讲解,不仅仅是分析对方说了什么,更是分析对方“怎么说”,包括语速、语调、停顿等等,这些都传递着丰富的信息。而关于“手相面相”的部分,也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结合了一些普遍的观察规律,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解读。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去“留意”,如何去“感受”,如何从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中,发现人性的真实。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拥有一副“透视眼”,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周围人的信息。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智慧非常着迷,尤其是关于“周易”和“阴阳五行”这些概念。《察言观色识人书》这本书,恰好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对人的洞察中,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它不是那种生搬硬套的理论,而是将易经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比如阴阳的对立统一,五行的相生相克,巧妙地运用到分析人的性格、命运上。读到关于“六爻八卦”的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虽然入门部分确实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作者的讲解非常有条理,循序渐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勉强跟上。书中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解读人,如何从面相、手相这些方面去观察,发现一些隐藏的线索。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着我一步步走进神秘的命理世界,让我对“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本《察言观色识人书》,说实话,刚开始拿到书的时候,我有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毕竟我对“观人学”这类东西一直有点半信半疑。但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的一些描述给吸引住了。作者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肢体动作、表情甚至是说话的语气,都解读出了背后隐藏的心理活动。比如,书中对一个人在紧张时会不自觉地搓手、躲避眼神的分析,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一些朋友,觉得描述得非常贴切。而且,这本书并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很多例子都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眼神交流的部分,通过对不同眼神的分析,能够大概判断对方是真诚还是有所保留,这在社交场合,尤其是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真的非常有帮助。感觉读完这本书,以后再跟人打交道,心里会更有底,不至于被表象迷惑。
评分这本《观人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人。我一直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信息传递,更多的是一些细微之处的信号。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这些“信号”的好奇。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观察,而是深入到更深层次的心理分析。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微表情”的章节,虽然我还没完全掌握,但书里提供的辨识方法,比如嘴角不经意的抽动,或者眉毛瞬间的抬高,这些都暗示着一个人真实的情绪。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确实是这样。有时候,一个人嘴上说“没事”,但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表情,就可能说明他并非真的没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原来人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而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比直白的语言更能揭示真相。它帮助我学会了“听”沉默,去“看”非语言的表达,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觉得与人交往更加游刃有余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