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面向未来的世界级教育 |
| 作者: | (美)薇薇恩·斯图尔特(Vivien Stewart) |
| ISBN: | 9787213079191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定价: | 42.90元 |
| 其他信息( 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开本:16开 | 装帧:平装-胶订 |
| 出版时间:2017-03-01 | 版次:1 |
| 页码:203 | 字数:174000 |
| 内容简介 |
| 未来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超乎想象,孩子现在接受的教育能够应对日益互联、以创新为基础、快速变化的社会吗? 国际教育专家、联合国高级教育顾问斯图尔特女士基于自身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亲身体验和对世界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考察和访问,结合国际测评数据,详解世界教育具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芬兰、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高绩效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并总结出其共性优势,给你具有前瞻性的解答:未来,*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 本书更为中国读者呈现教育界的“奥运会”——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数据分析,详解中国学生与其他国家学生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上的表现与差异。 |
| 图书目录 |
|
中文版序 致中国家长及教育工作者的一封信 引言 放眼全球,建设世界一流的教育体系 章 全球化与教育/ 001 在21 世纪,好的职业资质并不是你做什 么工作,而是你懂得什么。教育不再仅仅 是通向成功的一条途径,而是成功的先决 条件 世界改变了 全球人才库在不断扩大 亚洲教育的崛起 美国在卓越性和公平性上皆输于世界级标准 我们能从国际对比中学到什么 低质量教育所付出的高昂代价 成为“世界级”的必要性 第二章 世界各地的成功范例 / 027 教育是社会的缩影,透过各地形形色色的 学校,能窥见未来的无限希望。 新加坡:以教育为撑杆的跃升 加拿大:不断进步的城乡学校教育 芬兰:将专业路线走到 中国:20 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教育大国 澳大利亚:联邦制教育体系迎来国家课程 第三章 成功教育体系间的共同要素/ 079 解决教育问题没有速效的对策,从成 功范例中汲取营养,才是佳捷径。 远见卓识的领导能力 雄心勃勃的课程标准 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 高素质的教师和领导队伍 各级教育体系协调一致 学校管理与责任制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全球取向及未来取向 第四章 培养高绩效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人才/ 103 新时代的教师应能帮助每个孩子在未来取 得成功。如果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再好 的政策也是空谈。 教师招聘:积吸引而非降低标准 培养面向21世纪的教师 专业发展:保证教师职业的持续改善 有效评价是教师工作改进的强化剂 采取补偿措施解决教师资源分布不均问题 发展路径规划:为优秀教师搭建职业阶梯 如何培养高绩效的学校领导 总结和启示 第五章 以美国为例开拓世界级教育之道/ 133 21世纪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的教育界都在热切 关注的问题。 “世界级”标准在美国的发展 全球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新技能 要素整合:培养学生应对全新的未来社会 第六章 创造未来/ 173 让学生有能力应对未来无法预测的世界, 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所在。 技术及创新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推力 新型世界观——学会学习 附录 深度解析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191 致谢 197 译者后记201 |
| 文摘|序言 |
| 教育,是为了培育能够面对未来变局的人才。国际教育专家解读世界教育趋势,详解芬兰、新加坡、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教育之长,为21世纪学生打造赢在未来的能力给教育者——? 教育改革如何深化,如何面对全球化? 高绩效、快速发展的教育体系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如何吸引优秀教师,如何让技术和国际交流帮助政府缩小教育的鸿沟给父母——? 在未来不确定的世界,哪些核心能力是孩子必备的? 当美国不再是世界教育的先锋,还有哪些国家的教育值得你选择湛庐文化出品 |
| 作者介绍 |
| 薇薇恩?斯图尔特 国际教育专家,联合国高级政策顾问,美国亚洲协会教育部前任副总裁,“国际教育基准”项目专家。 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参与指导多个改进美国教育的项目,致力于为全球难民提供教育,为遭受战火之苦的儿童重建学校。 为使教育能让学生适应21世纪飞速发展、紧密互联的世界而奔波各地,与世界各国的学校建立联系,以拓宽当地的教育经验,并借助其独特的国际教育背景,促使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领导人共享经验。 2007年,由于她对世界教育的贡献而被授予哈罗德?麦格劳奖。 |
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录。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审视了教育在塑造人类未来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我被书中对于“全球公民教育”的独特见解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跨文化交流,更是培养学生拥有全球视野、同理心以及责任感的意识。书中对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并没有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而是强调技术应该作为辅助工具,服务于更深层次的教育目标。我尤其赞赏作者对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的培养的强调,这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让我感到,教育的使命是如此的崇高,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智慧、塑造品格、赋能未来。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并非仅仅是堆砌理论,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教育的深邃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回想自己曾经的学习经历,那些曾经让我困惑不解的教学模式,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全新的解读。它没有给我陈旧的“填鸭式”教育的影子,而是充满了对个性化学习、创新思维培养的深刻洞察。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讨论所吸引,作者提出的方法,无论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还是对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强调,都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书中描绘的未来课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场所,而是充满活力、鼓励探索、支持差异的社区。它不仅仅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更是写给每一个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人。当我读到关于教育公平和普惠的章节时,内心更是受到强烈触动,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还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我对未来的教育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这个词的意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人格的塑造,是未来公民的培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变革的十字路口。作者以一种非常客观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揭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刻的思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想感到兴奋,它打破了“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强调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兴趣和节奏来设计学习方案。书中对“情感连接”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强调,也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一个充满关爱和支持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指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且充满活力的未来教育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深邃的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并非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人类认知发展、心理学以及社会趋势的深刻理解之上。书中对于“学习的本质”的探讨,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固有认知。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学习定义为记忆知识,而是将其视为一个主动建构、不断探索、与世界互动的过程。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商”和“软技能”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让我意识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获取的门槛正在降低,而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将是他们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目标,它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拥有健全人格、能够适应并影响未来的个体。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它对教育的理解是如此的全面且具有前瞻性。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学术领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技术、社会变革以及全球化等宏大议题,并深刻地探讨了它们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惊喜地发现,书中探讨的问题,正是当下教育界普遍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学习模式的颠覆,如何培养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学习环境。作者的论证逻辑清晰,引用的案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他的观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阐述,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并非一劳recommendet,而是一个持续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策略和方法,帮助教育者和家长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张通往未来教育蓝图的地图,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孩子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