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24.00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5月1日)
平装:141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
ISBN:1511214440
这本书《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部关于“精益求精”的宣言。它不是那种鼓励大家“差不多就行”的指南,而是用一种近乎苛刻的尺度,来衡量建筑节能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我注意到,书中充斥着各种表格、图纸和数据,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它就像一本“建筑节能的考试大纲”,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测试方法,才能确保工程的质量。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一些关于“热桥”和“冷桥”的处理方式,感觉非常精妙。它详细地指出了可能导致能量流失的薄弱环节,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建筑节能不仅仅是表面的保温层,更涉及到建筑结构本身的科学设计和施工工艺。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建筑节能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技术漏洞”,并为我们提供了“弥补”的办法。它不是在“说服”你,而是在“指导”你。它告诉你,什么才是合格的,什么才是需要改进的,什么又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这种严谨的态度,是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根本。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琢磨着给我的老房子做一些节能改造,听说《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这本书很权威,就抱着学习的态度翻了翻。虽然我对具体的规范条文不太能深入理解,但整体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的编写非常严谨,条理清晰。它不是一本那种“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通俗读物,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里面充斥着各种参数、标准、检测方法,还有那些听起来就很高深的技术术语。我注意到,它涵盖了从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到最后的验收环节,几乎把建筑节能工程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比如,在墙体保温那一部分,它详细规定了保温材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还有施工时的温度、湿度要求,甚至连锚固件的布置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这让我意识到,要做好建筑节能,绝不是简单地糊一层保温板就能解决的,背后有着大量精密的科学计算和严格的施工流程。这本书就像是给建筑行业的一位“监工”量身打造的,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标准,让 bangunan 真正做到“节能”。虽然我个人可能用不上里面的所有专业知识,但光是了解这些规范的存在,就让我对建筑质量有了更深的敬畏。它提醒了我,任何看似普通的建筑,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保障。
评分第一次接触《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冰冷的技术手册,但实际上,它却传递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关怀。它不是在讲如何“盖房子”,而是在描绘如何“建造一个更可持续、更舒适的家”。书中那些关于建筑材料的性能要求,比如导热系数、憎水性、防火等级等等,虽然我听不太懂,但我能感受到,这些严苛的标准背后,是为了让我们的居住环境更健康、更节能。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你详细规划好每一个细节,让你知道如何才能建造出一座真正“省心”的建筑。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比如对施工缝的处理、对防水层的施工工艺等等,这让我体会到,建筑节能工程的成功,往往就取决于这些“看不见”的地方。它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普及知识,引导人们关注建筑质量,关注节能环保。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建筑节能的道路,让那些从业者有章可循,让那些普通消费者也能对建筑质量有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技术层面,更在于它所倡导的“品质生活”的理念。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期望,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然而,翻开之后,我却被它所蕴含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所吸引。它就像一本建筑节能领域的“百科全书”,但又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介绍,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提供具体的实施指南和质量检验标准。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绿色建材的部分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一些材料名称,而是详细说明了这些材料在保温、隔热、吸音等方面的性能指标,以及它们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本书让我明白,建筑节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来支撑。从设计到施工,从材料到设备,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它就像一个严格的“家长”,时刻监督着建筑工程的每一个步骤,确保最终建成的房屋能够真正达到节能、环保、舒适的要求。虽然作为普通读者,我很难完全消化书中所有的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但它所传递的“质量至上”的理念,以及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认识到,一个高质量的建筑工程,背后是无数专业人士的辛勤付出和严格把控。
评分这本《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硬核”程度。它就像一本来自未来建筑世界的“武功秘籍”,里面记载着一套完整的“降龙十八掌”——专治各种能源浪费的“顽疾”。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门窗的气密性、水密性的测试方法,看到那些复杂的仪器图示和数据要求,就觉得这完全是专业人士的领域了。我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只能大概了解个皮毛。但即便如此,我也能感受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为建筑节能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标准线”。它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定规矩”。它告诉我们,一个真正节能的建筑,其每一个构成部分,从墙体到屋顶,从门窗到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体检”,并且达到一定的“健康标准”。这种严谨的态度,是确保建筑节能效果的基石。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些曾经见过的、冬季里暖气开足了却依然寒冷的房子,或者夏季里空调呼呼响却依然闷热的空间,这本书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杜绝这类“隐形浪费”吧。它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为建筑节能质量划定了清晰的界限,让那些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的行为无所遁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