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水工混凝土及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1 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确定各组成材料的用量,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2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使用的原材料宜采用工程中实际使用的原材料。3 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4 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5 宜选取zui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zui小的砂率。6 宜选用zui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zui佳级配。 |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全、王迎春、李家正、李文伟、陈改新、陆采荣、董芸、肖开涛、苏 杰、董维佳、严建军、彭尚仕、邝亚力、周世华、石妍、陈霞、林育强、李响、王磊、张建峰、张亮。 |
l 总则 |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科学的框架。从宏观的工程需求分析,到微观的材料性能评估,再到具体的配合比计算和优化,整个过程都得到了清晰的阐述。书中关于“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的章节,让我耳目一新,了解到了一些前沿的混凝土技术,如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在水工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以及相关的配合比设计原则。这对于我进行技术创新和项目升级非常有启发。同时,书中对于“风险评估与应对”的讨论也很有价值,它提醒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并提前制定应对措施,这对于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可读性,专业术语的使用恰当,翻译也比较流畅,整体阅读体验很好。我相信,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益良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评分对于水工工程领域的资深从业者而言,一本权威、实用、与时俱进的设计规范至关重要。这本书正是一本这样的存在。它不仅更新了以往的标准,融入了最新的技术进展和行业共识,更在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上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优化。我个人对其中关于“耐久性设计”的章节特别关注。水工混凝土结构往往面临严苛的环境考验,如水流冲刷、冻融循环、化学侵蚀等,而耐久性设计是保证工程长期安全运行的生命线。这本书在这一部分的内容,我认为是相当扎实的,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并设计出具有优异耐久性能的混凝土配合比。此外,书中对于“绿色混凝土”的理念也进行了体现,鼓励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用掺合料,减少水泥用量,这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也为我们进行环保型水工工程提供了技术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切实帮助工程师解决复杂工程中的技术难题。
评分在我接触过的许多工程技术书籍中,这本书的实用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那种只讲理论、脱离实际的书籍,而是非常接地气。书中提供的配合比设计流程图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很容易按照步骤进行操作。更重要的是,它详细列出了在实际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当原材料的参数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配合比;在试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分析原因并纠正。这些细节的处理,充分体现了编写者在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书中还专门辟出了一个章节讲解“质量控制与优化”,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设计,更强调了设计后的实施和监控。从原材料的进场检验,到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再到施工现场的养护,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这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设计工具书,更是一本贯穿整个混凝土工程生命周期的实用指南。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的资料。翻阅这本《DL/T 5330-2015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条理性非常强。书中从最基本的混凝土性能要求讲起,层层递进,深入到各个影响配合比的因素,比如骨料的特性、水泥的种类、外加剂的选择和掺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等关键指标。书中对于每一项要求都给出了明确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步骤,并且配有大量的图表和示例,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紧密结合了工程实践,强调了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书中关于“试配”章节的描述就非常详尽,从试配的目的、方法到数据记录和分析,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这对于我们这些缺乏丰富经验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一步地引领我走进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精妙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设计相当朴实,封面字体清晰,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印象。拿到手中,纸张的触感是那种比较硬挺的哑光纸,翻页时发出清脆的声音,说明用料是比较扎实的。目录部分的排版也很直观,章节标题清晰明了,虽然我还没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就能大致了解到它涵盖了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方面面,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再到一些细节要求,内容应该是非常全面的。我特别注意到其中有一个章节是关于“特殊条件下的配合比设计”,这让我感到很期待,因为我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在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下进行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对这部分内容的需求非常迫切,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突破性的思路和实用的解决方案。另外,书的装订也非常牢固,每一页都缝得很紧实,这对于经常需要翻阅和查阅的工具性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保证它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不易散架。总的来说,从外观和初步的目录浏览来看,这是一本值得信赖的专业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