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K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 | ||||
| 出版单位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
| 编辑单位 | 段宏斌 马铁江 著 | |||
| 出版时间 | 2006-5 | |||
| 语言种类 | 中文/英文 | |||
| 图书书号 | ISBN 7531815702 | |||
| 本店编号 | NA | |||
| 图书定价 | 227RMB/本 | |||
| 图书净重 | 0.96 KG/本 | |||
| 图书规格 | 精装彩页 16开页数: 263 | |||
《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
首度对香港购物中心开发运营经验进行全景式解码,深入分析国际金融中心、贸易自由港和亚洲商业之心——香港的购物中心产业发展的成功
经验。
全书共分为八部分,分别从香港购物中心发展历史和趋势、选址及开发时机、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商业规划和运营思想以及整合营销思维等方
面进行全面披露,深入解析香港海港城、又一城、太古广场、太古城中心、时代广场、置地广场、新城市广场、德福广场、荷里活广场、青衣城
、朗豪坊、APM、Ifc mall等近五十个购物中心成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以及这些购物中心是如何将先进的商业思想与香港的商业实践相结合,使香港成为世界上购物中心产业繁荣、集中、先进、发达的地区
之一。
学习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经验,其目的是为了指导中国大陆正在起步阶段的商业地产健康发展。
本书尤为难得的是,所有分析研究均深入浅出,不再陷于复杂的理论式叙述,用案例和事实说话,将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经验总结为99个成功密
码,使读者看后一目了然,同时也使本书成为国内有实用价值的商业地产专业书籍之一。
目录
第壹部份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综述
1、亚洲zui早建成购物中心的城市
2、地铁的出现推动了购物中心的大发展
3、香港购物中心发展的一个繁荣时代
4、二十一世纪香港购物中心的发展趋势
5、香港购物中心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选址及开发时机密码
1、在1980至1990年间迅猛扩张,购物中心增长速度紧随GDP增长速度
2、因势利导的商业造势,不贪大求全,购物中心采取分期开发、分阶段开发的策略
3、合理控制商业规模和运营风险,不建设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4、地铁到哪里,购物中心开发就跟到哪里
5、在一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40多个购物中心,并且,每年还在新建……购物中心发展和更新层出不穷
6、推动购物中心“扎堆式”经营,奉行麦当劳与肯德基式的共赢理念,实现双赢
7、实践购物中心选址的二八原则,即确定20分钟商圈之内的客源要做80%的生意
8、将购物中心与酒店、写字楼设计成商业金三角,合三为一,实现商业资源互通互用
9、把握世界购物中心发展潮流,抢先一步的购物中心开发建设战略
10、占据地铁出口,还要占据巴士换乘站,让地铁人流在此换乘,而不是快速通过
11、将档次zui高的购物中心,开在甲级写字楼及银行zui集中的地方
12、积极利用旅游经济的客源拉动力,使购物中心成为知名的旅游景点
13、项目建设前的调研等软性投资,要占据购物中心整体投资的10%以上
14、合理控制售价与租金之间的比率,将回报率控制在7-8%之间
第三部份 成功运营的规划密码
1、大力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社区型购物中心占总数的80%以上
2、美食在购物中心总营业面积中承租面积zui大,平均占总承租面积的25%以上
3、城市中心购物中心zui多达15层商场,商业向空中发展,将商业价值利用到极zhi
4、主力商家重复度高,“千店一面现象”同样难以避免,但购物中心善于利用自身特色形成优势
5、不要把餐饮放在一个地方,而是要多点多层的休闲餐饮
6、将露天儿童乐园设置于美食广场旁,方便餐饮与儿童之间的联动
7、在室内顶部设置惊险刺激的娱乐项目,让顾客情不自禁往上走
8、设计复合型人流推动结构,地铁入口直接与较高楼层相连,提高各楼层租金收益水平
9、在购物中心的承租商户当中,与穿有关的服装鞋袜等商户数量zui多,平均占总承租商户数量的30%以上
10、区域型购物中心往往以百货为核心主力店,社区购物中心往往以超市为核心主力店
11、zui大限度利中庭的空间,使中庭称为一道zui佳的餐饮景观
12、用一艘“邮轮”形成统领多个商场集群的旗舰,形成商场集群消费力的核心原点
13、为使一期和二期之间的客源能够充份交流,不惜建设一条宽度达60米的过街天桥
14、不允许在购物中心内部,出现任何一条“阴阳街”
第四部分:吸引人流的设计密码
1、设置多个地铁出入口,全方位引导人流,使购物中心与地铁站融为一体
2、架设全封闭人行天桥,将人流直流导入购物中心,不设多出口,不流失一个客源
3、不把停车场只放在负一层,而是将停车场进行多楼层设置,进行人流引导
4、在购物中心设计充足的停车位,预见并满足消费者停车购物的需求
5、主入口设计醒目标识,使其成为人流集中和各类活动的焦点
6、在购物中心内设计人性化的的士站,方便乘客在此上落,重视服务的细节
7、将主力店设置于购物中心的两端,将一般商户设置于购物中心的中部
8、将主力店设置于购物中心中间,一般商户围绕主力店分布
9、多主力店原则,层层都有核心主力店,有的购物中心每层甚至于有数个主力店
10、将电影城的入口设置于首层,但是出口却设置于高层,引导人流往上走
11、凡是与生活有关的商品及服务都能够成为购物中心的组成部份,如彩票销售点等
12、将美食广场安排在购物中心的顶楼,形成人流吸引的磁极
13、在购物中心设置大型电视屏幕,形成人流集中的焦点效应
14、建筑玻璃外墙进行主题式设计,让建筑外部形成浓郁的购物气息
15、每年举办除夕夜“苹果倒数”活动,十多年不间断,使其成为城市标志
16、巨大的、可爱的卡通公仔摆在交叉路口,将人流引向购物中心
17、大量运用弧形动线,创造购物中心丰富的视觉空间和愉快的购物体验
18、弧线形的中庭设计,形成购物的流动的空间
19、层层退缩的中庭设计,让顾客的空间感受zui佳化
第五部份:提高购买率及创造愉悦购物感受的设计密码
1、多中庭设置原则,鼓励层间运动
2、使多数店铺成为第壹排店铺,尽量减少第二排店铺
3、每隔20-40米即布置一组自动扶梯,电梯采用集中布置的原则
4、在多层的购物中心内,设计跨多层的“通天梯”实现人流跨层传送
5、将餐饮场所设置于溜冰场上空,推动娱乐观赏化,餐饮娱乐化
6、不让主力店占据一整层的面积,而是要让它同一店铺多层分布
7、平面商业分布不设商品专属区,而是实行混业经营
8、在自动扶梯口设置引导性广告,吸引人流按照其引导的方向走
9、次级街道控制在3-7米的范围内,主街道要在12米以上
10、充份发挥街铺的聚客作用,设计尽可能多的街铺以营造商业气氛
11、同一个购物中心不同档次商品共存,将不同价位的商品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楼层
12、在厕所外设置等候区,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无处不在
13、处处关心人的需要,无障碍设计完善齐备,考虑周全
第六部分:可持续经营成功的管理密码
1、购物中心的租户每年保持5-10%的淘汰率
2、商户入场要先递交申请,然后对其进行考察半年以后,才决定是否让该商家进场
3、经营管理方对商户要求几近苛刻,牢牢把握商场主动权,形成大业主小租户现象
4、招商注重商户组合,不以租金zui高作为选择,重点考虑品类组合及商户经营水平
5、推动购物中心三权分立式管理,极度重视物业经营管理公司对购物中心的作用
6、前所未有地重视顾客的感受,当小孩子走进商场的时候,竟然会得到一枚糖果
7、购物中心总收入的增加50%来自广告及展示空间的增加
8、用免费停车或全港zui便宜的停车费的手段,讨得顾客的欢心
9、让购物中心成为年轻人来社交、老年人来休闲、小朋友来游玩、购物者来购物的场所,实现公共空间的社会化
10、在购物中心外设置咨询服务台,不是引人购物,而是为人指引道路,为人民服务
11、装修期近乎完美的现场管理,不给购物氛围制造一丝丝的不和谐
12、用策略经营实现各层租金递增幅度平缓,将低楼层与高楼层租金差距拉至zui小
13、经常举办促销活动,但促销活动经费来源完全良性
14、聘请国际知名溜冰高手举办培训班,增强溜冰场和购物中心的品牌知名度和集客能力
15、每天举办一场钢琴演奏会,将顾客带到音乐艺术的殿堂
16、充份利用电影优势,zui多在一个购物中心内设置了十一间电影放映室
第七部分:构建品牌核心优势的传播密码
1、运用与购物中心形象相适应的推广手段,讲究社区品味,体现人文关怀
2、充份利用节假日的宣传机会,实现节假日宣传的节点引爆
3、很少在媒体上做形象广告,即使做,投和费用也不大
4、充份利用每一个地铁出口的视觉空间,制造zui强烈的广告效应
5、现代化的营销和品牌推广手段,构建购物中心的可持续运营优势
6、在每一个细节处都运用设计的元素,连洗手间的设计都与众不同
7、在每一个可利用的地方都设置广告位,既美化了形象,又创造了收益
8、用现代艺术的语言构建购物中心的标识,形成现代购物中心的品牌形象识别
9、了解女性逛街时容易迷路、慌张的心理,用良好的指示牌设计,不让女性购物者走回头路
10、了解男性逛街时求方便、求快捷的需求,用智能化的购物指引设施,让男性购物者轻松找到目标地
11、运用超市不断变换形象的手法,保持顾客对购物中心常年不断的新鲜感
12、将一次促销展示作为一次作品展示,将艺术与商业在购物中心奇妙融合
13、极度坚持购物中心的主题原则,为追求色调统一,不惜要求商家修改VI的颜色
第八部分:打造项目不可复制的主题密码和特色识别
1、实现购物中心公园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造差异化购物环境
2、为购物中心创造新颖的海洋主题,营造剧场化的购物感受
3、将史诺比乐园概念引入购物中心,差异化经营打造全新品牌概念
4、营造荷里活的梦幻世界,用星光大道吸引电影迷的视线
5、现代、金属、梦幻的主题,充满创意的、新一代的购物中心设计赢得未来
6、在天台创造zui美丽的维港景致,使购物中心具有不可复制的景观优势
7、设计室内过山车,独特的娱乐设施形成购物中心的独有特色
8、天空之城的中庭设计,将顾客带到充满迷幻色彩的未来世界
9、在光谱上选取一截颜色,形成购物中心的印象识别
10、将西方艺术与中国风水进行完美结合,用艺术的方法创造购物中心的风水格局
“地产”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的是土地的稀缺性、投资的价值以及开发商的宏观战略。香港的商业地产,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市场之一,其发展历程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地产开发的视角,揭示香港购物中心成功的深层逻辑。这可能包括对土地获取策略、项目选址、投资回报分析、以及与政府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我猜测书中会分析香港房地产市场的独特之处,例如其高密度、高成本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影响购物中心的规划和设计。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大型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模式,例如如何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将购物中心与住宅、办公、酒店等业态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综合体。此外,书中是否会触及到一些关于商业地产融资和风险管理的内容,对于理解购物中心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来自地产开发商或投资者的视角,分享他们是如何在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中做出决策,并最终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的。
评分“策划”二字,在我眼中,蕴含着智慧、远见与执行力。一本关于香港购物中心成功的书籍,如果不能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策划之道,无疑会留下巨大的遗憾。我期望《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能够详细阐述在购物中心从概念到落地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层面的策划工作。这可能包括宏观的战略策划,如市场进入策略、品牌定位策略、以及长期发展规划;也可能包括中观的业态策划,如商户组合的优化、品牌矩阵的构建、以及主题区域的打造;更可能包括微观的运营策划,如营销推广活动的设计、顾客体验的提升、以及危机管理方案的制定。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在香港商业地产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策划工具和方法论。例如,如何进行详尽的竞争分析,识别对手的优劣势,并制定出与之抗衡的策略?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洞察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并据此优化营销活动?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成功的策划案例,以及这些案例背后所蕴含的逻辑和思考过程。了解这些“幕后故事”,将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香港购物中心为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屡创佳绩。
评分“地产”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香港购物中心成功的基石,也是其价值实现的关键。香港的房地产市场,以其独特性和高复杂性而闻名,而商业地产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希望《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能够深入探讨香港购物中心在地产开发层面的成功密码。这可能包括对土地获取策略的分析,例如如何在高成本环境下进行最优选址;对项目规划和开发的模式,例如如何将购物中心与住宅、办公、酒店等业态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城市综合体;对投资回报的分析,例如如何进行精准的财务测算和风险控制,以确保项目的长期盈利能力;甚至是对政府政策和法规的理解,以及如何与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来自资深地产开发商或投资者的视角,揭示他们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做出决策的经验和智慧。了解这些地产层面的运作逻辑,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之道。
评分“商业建筑”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空间、形态、功能与美学的融合。香港的购物中心,很多都以其独特而富有创意的建筑设计闻名遐迩,它们不仅是商业空间的载体,更是城市的地标和艺术品。我希望《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能够从建筑学的视角,深度解析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之处。这可能包括对建筑师如何利用空间设计来优化人流导向、提升顾客体验的探讨;对材料选择、色彩搭配、以及灯光运用的分析,如何营造出独特的商业氛围;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如何实现和谐共存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甚至是对于可持续性设计的考量,如何通过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来提升购物中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筑设计案例,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和详尽的图纸,来直观地展示其设计理念和实现过程。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将有助于我更深刻地理解建筑如何成为驱动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评分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其“定位”至关重要,它如同企业的灵魂,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方向和生命力。我希望《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能够深入剖析香港购物中心如何精准地进行定位,并将其贯彻到每一个执行层面。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划分客群,而是要深入洞察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消费习惯,甚至他们的情感需求。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定位模型或框架,来指导开发者和管理者进行决策?我设想书中会展示一些案例,例如某个购物中心如何精准地定位为“年轻潮流聚集地”,并围绕这一主题,精心挑选入驻品牌,设计建筑风格,策划营销活动,最终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吸引源源不断的年轻客流。又或者,某个购物中心如何成功地定位为“高端生活方式体验中心”,不仅提供奢侈品,更注重提供精致的餐饮、高品质的娱乐和文化服务,从而满足富裕阶层的多元化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市场细分,以及如何根据细分结果来调整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了解这些精密的定位“游戏”,对我理解商业地产的成功之道将大有裨益。
评分初识《香港购物中心成功密码》,我最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总觉得香港的商业地产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无数购物中心在这里拔地而起,又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承载着人们对时尚、娱乐和消费的无限向往。这本书的副标题——“商场、商业建筑、地产、购物广场、定位、策划”,更是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商业图景,让人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在翻阅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些期待:也许它会详细剖析香港那些标志性购物中心的设计理念,从建筑本身的风格流派到内部空间布局的匠心独运,比如如何通过建筑设计营造出独特的购物氛围,又如何巧妙地利用光影、材质和色彩来提升消费者的感官体验。我也设想着书中会深入探讨不同区域、不同定位的购物中心,它们是如何根据目标客群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来量身定制其业态组合和品牌引进策略的。例如,是偏重奢侈品集合,还是主打年轻潮流,抑或是家庭亲子体验?这些细致入微的差异化定位,无疑是成功的关键。此外,我更期待书中能揭示一些关于地产开发与商业运营之间的互动关系,毕竟,一个成功的购物中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背后强大的商业地产运作能力的体现。从拿地、规划、建设到招商、运营、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挑战。这本书能否如实地展现这些复杂而迷人的商业逻辑,将是我阅读过程中的最大期待。
评分我对书中关于“商业建筑”的论述充满了好奇。购物中心不仅仅是商品销售的场所,它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建筑学的角度,深入剖析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之处。这可能包括对其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功能性的考量、以及如何通过建筑语言来传达品牌价值。例如,一些香港的购物中心,其建筑外观就极具辨识度,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内部空间的布局设计也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我设想书中会讨论如何通过合理的动线设计,引导客流,增加顾客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并促使他们发现更多潜在的消费机会。此外,建筑材料的选择、灯光的设计、甚至绿化空间的引入,都可能对购物中心的整体氛围产生深远影响。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案例,例如如何利用自然采光来节省能源并营造舒适的环境,如何通过引入艺术装置或雕塑来提升购物中心的文化品位,或者如何设计出具有社交功能的公共空间,鼓励人们在购物之余进行交流和互动。这些细节的呈现,将使我对香港购物中心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我特别好奇这本书能否深入浅出地阐述“定位”这个核心概念在香港购物中心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毕竟,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每一个购物中心的出现都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投入,而精准的定位则是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浪费、最大化效益的基石。我猜想书中会提供大量的案例分析,从宏观的市场环境分析,到微观的目标客群画像,再到具体的业态和品牌选择,都会围绕着“定位”这一主线展开。例如,它是否会讲解如何识别并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通过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和室内陈设来强化购物中心的品牌形象,使其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清晰的标签?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香港知名的购物地标,它们之所以能成为“朝圣地”,不仅仅是因为汇聚了众多国际品牌,更是因为它们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不同时代的潮流脉搏,并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某个购物中心可能成功地抓住了年轻一代对“体验式消费”的追求,通过引入主题展览、快闪店、互动装置等多元化的娱乐和社交元素,将购物从单纯的物质交换升华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分享。又或者,某个购物中心可能专注于打造家庭友好的环境,提供儿童游乐区、亲子餐厅、母婴室等配套设施,从而吸引大量年轻家庭的青睐。本书能否将这些看似“隐形”的策略,通过逻辑清晰的分析和鲜活的案例,展现在我面前,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
评分“购物广场”这个词,让我想象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潮涌动的消费空间。香港的购物广场,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购物功能,它们融合了文化、娱乐、餐饮、社交等多种元素,成为了都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剖析香港购物广场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中保持其吸引力。我猜想书中会介绍不同类型购物广场的特点,例如大型的综合性购物中心,或者专注于特定主题的小型特色街区。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业态组合,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例如,除了传统的零售店铺,是否会引入更多的主题餐厅、咖啡馆、书店、电影院、儿童乐园,甚至艺术展览空间?我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提升顾客体验的策略,例如提供免费Wi-Fi、便捷的停车服务、个性化的导购服务,以及定期的主题活动和促销。同时,我也想了解香港购物广场是如何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的。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打造“目的地式”购物广场的真知灼见,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
评分读到“策划”这个词,我便觉得这本书的价值非同一般。商业地产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结果。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香港购物中心在策划阶段所经历的各个步骤,以及这些步骤之间相互关联的重要性。从最初的市场调研,到概念的形成,再到具体的执行方案,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成败的关键。我猜测书中会着重讲解如何进行深入的市场分析,识别潜在的竞争对手,评估市场的饱和度,以及预测未来的消费趋势。基于这些分析,如何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包括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定位、营销策略、财务规划等,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内容。尤其是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达且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在众多购物中心中脱颖而出,就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策划方案。我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具体的策划工具和方法,例如SWOT分析、PESTEL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等,并展示它们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此外,我还对书中关于“创新策划”的讨论很感兴趣,香港的商业地产之所以能不断焕发生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从业者不断突破边界、勇于创新的精神。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成功的创新策划案例,例如如何通过跨界合作、IP引入、技术应用等方式,为购物中心注入新的活力,是我非常期待的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