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MOTIFS IN CONTEMPORARY DESIGN
东方元素与设计
ISBN/978-988-77573-4-4
出版社:SendPoints
装帧:精装
尺寸:215*280mm
页数:256页
语言:英语
附赠光盘内含700个东方纹样素材
《东方元素与设计》通过展示富有东方特色的传统图案素材,包括戏剧脸谱、民间剪纸、传统年画、吉祥纹样等,配以东方传统图案元素为创作灵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知名设计师分享东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思考与见解,将一份关于“东方文化”的心意传递给你,以便深入了解东方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在当代设计中获得良好的启发和借鉴。
1.全书以东方素材为主,分为6大类:戏剧脸谱、民间剪纸、传统年画、吉祥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2.精选超过700个东方特色纹样素材
3.展示35个优秀作品案例
4.分享国内知名设计师对东方传统图案的设计经验与见解
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在努力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一座连接古代匠心与当代审美的桥梁。我欣赏它没有将这些传统图形仅仅视为僵硬的历史遗物,而是将其解构为可供现代设计师提取和再创造的“设计语汇”。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在翻阅时,不再只是被动的欣赏,而是会不自觉地去思考:“如果把这种云纹结构应用到现代字体设计中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或者“这种对称的几何构成,能否作为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骨架?”这种激发创作潜能的引导力,远超一般素材书籍的价值。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提问”的灵感源泉。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得说,这本书在图案分类和逻辑梳理上,展现出了令人称道的专业性。我之前也收藏过不少关于传统纹样的图册,但很多都只是简单地罗列图片,缺乏系统性的引导。而这本《东方元素与设计》似乎更像是一部小型研究资料汇编,它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更进一步探讨了“为什么”以及“如何应用”的可能性。比如,对于某一类吉祥纹饰的演变脉络,作者似乎有清晰的脉络梳理,这一点对于想要进行深度二次创作的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参考。我特别留意了其中的排版布局,每一个独立的图案单元,周围都有足够的留白,使得即便是极其繁复的细节也能清晰呈现,这极大地减轻了阅读和提取素材时的视觉疲劳。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编排方式,体现了编者对目标读者的深刻理解。
评分第三段评价: 坦白讲,我对于附赠的光盘内容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毕竟数字素材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光盘中的素材文件组织得异常清晰,并且文件的命名规范性非常高,这对于我后续需要快速检索和批量导入到设计软件中的工作流来说,简直是效率的巨大提升。我随便打开了几个高分辨率的矢量文件进行测试,它们在放大至极限时依旧保持着令人满意的边缘锐利度,这表明原始素材的采集和数字化处理工作是极其严谨的,没有出现那种粗糙的位图拉伸痕迹。对于需要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商业设计,例如包装、UI界面或者织物印花等领域的设计师而言,这种高质量、易于操作的素材库是无价之宝。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厚实的封面带着一种沉稳的质感,触感温润如玉,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我尤其喜欢它在色彩运用上的克制与大胆并存,那种既有古韵悠长又不失现代审美的平衡感,在众多的设计参考书中是相当少见的。内页纸张的选取也很考究,即便是印刷复杂精细的图案,色彩过渡也显得自然而富有层次,完全没有廉价感。光是捧着这本书,就仿佛能感受到背后那股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缓缓流淌,对于我这种对视觉体验要求较高的设计师来说,光是作为陈列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至于内容上的具体详述,我目前还沉浸在对这封面和排版的赞叹之中,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图集,而是一件艺术品”的氛围,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手中的知识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营销策略,即通过物料本身的高品质,来预示内容的深度。
评分第五段评价: 整体来看,这是一本在信息密度、视觉呈现和工具实用性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准的出版物。它的装帧和纸质给人一种收藏级的价值感,而其内部的结构划分和分类体系,则展现了专业资料的严谨性。更难得的是,它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语言表述直观易懂,即便是初入设计行业的新手,也能快速领会其中精髓。对于那些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深厚文化底蕴,却又苦于缺乏可靠、系统化参考资源的创作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它提供了一个坚实、可信赖的东方美学数据库,值得反复研读和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