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二十四史( 精装简体版,全63册,共4箱) |
| 作者: | 中华书局编辑部 |
| 市场价: | 2880.00 |
| ISBN号: | 9787101021288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精装 | 开本:32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0-01-01 | 版次:1 | 页数: |
| 印刷时间:2000-01-01 | 印次:1 | 字数: |
| 主编推荐 | |
“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罕见的智慧宝藏,也是我国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它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地记载了我国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堪称是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方便广大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华书局以繁体字点校本“二十四史”为底本,聘请专家学者,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和国家语委的有关规定,结合古籍整理的具体要求,对中华版繁体字本“二十四史”进行字体简化整理。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五年(公元前一四五)或者更后一些。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汉武帝建元(公元前一四O——一三五)初年,做了太史令(史记中称为太史公)。 |
这套书的“畅销”名声并非浪得虚名,它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专业性与普及性的完美结合。对于那些希望系统性了解中国历史脉络的读者来说,它是一个极佳的起点和终点。我特别留意了不同史书之间的衔接部分,比如从前朝终结到新朝开创的过渡描述,往往是史学观点差异最大的地方。这套书通过严谨的校注,尽可能地还原了当时的历史情境,而不是强行灌输某种单一的解释。它的“全集”意义在于,它集合了不同时代、不同史家的观察视角,让历史呈现出多维度的复杂性。拿在手上,你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的重量,更是中华文明数千年薪火相传的文化重量。它不仅是一笔对知识的投资,更像是一份对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和珍藏。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下足了功夫,那种沉甸甸的精装质感,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庄重肃穆的历史厚度感。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印刷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这样浩瀚的篇幅,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惫。当初决定入手,就是冲着中华书局这个牌子去的,毕竟在传统文献的整理出版上,他们家是无可替代的标杆。我尤其欣赏他们这次对校勘和注释的精细程度,对于一些古代史料中常见的异文和讹误,都能提供详尽的考证和现代汉语的精准译注。对于一个想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典章制度变迁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可靠和权威的文本基础。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档案库,每一页都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沧桑。光是看着这六十三册整齐地码放在书架上,心里就踏实许多,感觉对中国历史的认知一下子变得立体而坚实起来。
评分这次的购买体验,完全超出了我对“大部头”历史书籍的预期。首先是物流的包装,六十三册分装在四个大箱子里,每箱的保护措施都做得非常到位,内衬的缓冲材料确保了书籍在长途运输中完好无损,这对于这种高价值、重磅级的收藏品来说至关重要。拆开后,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新书特有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阅。虽然我还没能做到每册都逐一细读,但随意翻阅几册,比如《史记》或《资治通鉴》的部分,就能感受到那种文字的张力。这种将中国历代正史汇集一堂的体例,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了进行断代史的横向对比研究。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朝代在政治哲学、军事策略上的传承与分野,这比零散地阅读单一部史书要高效得多。中华书局的这套精装版,无疑是为严肃的史学爱好者提供了一套可以“传家”的典藏级别工具书。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看到“全集全套63册”这个数字,心里还有点打鼓,担心内容会过于晦涩难懂,毕竟是古典文献的白话普及版,总怕会牺牲准确性来追求易读性。然而,在实际接触后发现,这套书的平衡点掌握得极为精妙。它保留了原典的庄重语境,但在关键的历史名词解释、官制沿革说明上,做得极其到位和贴心。尤其是那些涉及古代礼仪、乐律、度量衡等复杂概念的地方,随书附带的图表和详细的注释,简直是救命稻草。我特别喜欢它的排版风格,留白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也不会给人带来压迫感。这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尊重,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缺乏的,也再次印证了中华书局在古籍整理方面的匠人精神。这不仅仅是一套书,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渊博的老师,引导你一步步走进历史的深处。
评分我平时更偏爱阅读一些侧重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著作,但总觉得缺乏一个坚实的“骨架”来支撑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这套《二十四史》精装版,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个短板。它提供了一个宏大且连续的叙事框架,从先秦的雏形一直延伸到清代的终结,完整勾勒出了中国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主线脉络。对我来说,它最宝贵之处在于其史料的原始性和权威性。在阅读其他更具个人观点的史学著作时,我时常会回头查阅这套书中的原始记载来验证和校对,那种“追本溯源”的感觉,是任何二手资料都无法替代的。这种全套的、成体系的阅读,带来的历史观的建立是颠覆性的,它让你不再只关注碎片化的历史趣闻,而是开始理解历史运行的底层逻辑和周期性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