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内科学
定价:24.00元
作者:张伯臾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10-01
ISBN:9787532302260
字数:468000
页码:29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总论
1.绪言
2.气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3.风寒燥火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4.湿、痰、饮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5.六经与卫气营血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6.脏腑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
各论
1.感冒
2.咳嗽
3.肺痿
4.肺痛
5.哮证
6.喘证
7.肺胀
8.肺痨
9.痰饮
10.自汗、盗汗
11.血证
12.心悸
13.胸痹
14.不寐
15.厥证
16.郁证
...
47.痿证
48.内伤发热
59.虚劳
附录:方剂索引
作者介绍
张伯臾,别名湘涛。上海市川沙县人。早年从师于浦东三桥镇王文阶先生,1921年录取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回浦东家乡行医。1924年又承业于江南名医丁甘仁,并在仁济善堂任中医内科医师。1925年重返故里开业。建国后参加上海市邑庙区联合诊所,1956年进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任内科医师,1978年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授。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本“厚重”的书,不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识上的厚重。作为一名渴望在中医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我深知内科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石,而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座坚实的知识宝库。我对这本书的期待,首先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和权威性。中医内科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外感热病到脏腑杂病,每一个病种的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清晰地梳理出这些疾病的脉络,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它们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对于辨证论治这一中医的核心,我希望教材能够提供详细的指导,教会我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地运用方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我也非常关注教材的编排和语言风格。过于晦涩的语言会阻碍学习的进程,而清晰、简洁的阐述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我希望这本教材能够做到这一点,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同时,我也希望教材中能够融入一些近代的学术发展和研究成果,让我们的知识不至于陈旧,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评分终于,我梦寐以求的《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在我手中,沉甸甸的质感仿佛蕴藏着中华医学的千年智慧。对于一名热爱中医、立志成为一名合格中医的学子而言,内科学的学习是绕不开的核心环节。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内科学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深感其学习的挑战性。这本书的第五版,让我对它所蕴含的最新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病因、病机以及内科疾病的演变规律。我尤其关注的是,教材如何将那些抽象的中医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临床诊疗思路。我期望它能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详实的案例分析,帮助我建立起扎实的辨证论治能力,让我能够真正做到“辨证准确,用药精当”。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独特优势,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运用中医的魅力。
评分这本《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开启中医内科学奥秘的一把金钥匙。作为一名对中医情有独钟的学习者,我深知内科学是整个中医体系中最为庞杂、也最能体现中医诊疗智慧的学科。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讲解中医内科学的著作。这本第五版教材,在内容上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其权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它能够为我提供清晰的学习脉络,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抽象的中医理论,并将它们与实际的临床疾病联系起来。我特别期待它在辨证施治方面能够有详实的论述,教会我如何通过辨证,来准确地把握疾病的病因、病机,并最终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同时,我也希望教材中能够融入一些名家经验,通过经典医案的解析,来提升我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终于拿到这本《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厚实的感觉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简洁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印象,这对于一本面向中医专业学生的教材来说至关重要。作为一名即将踏入临床的中医学子,我深知内科学是中医体系中最为核心、最需要扎实掌握的学科之一。中医内科学涉及的病种繁多,病机变化复杂,辨证论治更是需要融会贯通的智慧。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学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它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方面的独到之处,总让我感到神往。然而,如何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之前也零散地看过一些中医内科的书籍,但总觉得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略显不足。这本上海科技版的第五版教材,据说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汇集了国内众多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一点让我尤为看重。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框架,帮助我理清复杂的知识脉络,掌握辨证论治的精髓,从而更好地为未来的病人服务。拿到教材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中医内科深邃海洋的航线图,心中充满了探索的渴望和使命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终于,我期待已久的《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到手了,沉甸甸的书本传递着知识的力量,也承载着我对于中医内科学学习的厚望。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内科学的学习是我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基石。我深知,内科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在整个中医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首先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与深度。我希望能在这本教材中找到对内科各种疾病的系统性梳理,从外感热病到内伤杂病,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和治疗,都能得到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关注的是,教材如何处理那些复杂多变的病机,以及如何帮助我们建立起严谨的辨证思维。我期望它能提供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而不是被繁杂的症状所迷惑。同时,我也希望教材能够体现最新的学术进展,并融入一些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这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
评分拿到《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我仿佛置身于中医的知识海洋之中,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作为一名渴望在中医领域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学生,我深知内科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石,其内容之广、理论之深,都要求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我对于这本书的期待,首先在于它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我希望它能够系统地阐述内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其在中医理论体系下的病因、病机、病理演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辨证论治的精髓,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准确把握疾病的证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方案。我期待它能教会我如何运用中医的经典方剂,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化裁,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评分初翻《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一股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扉页上的“上海科技”和“第五版”字样,都仿佛在诉说着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不断精进的学术追求。作为一名对中医内科学充满好奇与敬畏的学习者,我一直渴望拥有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走进中医经典、理解病机演变、掌握辨证施治精髓的教材。市面上关于中医内科的书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够触及灵魂、激发思考的却不多。我曾尝试过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够深入,有些理论的阐述也略显生涩,难以完全消化。这本教材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仅涵盖了内科常见的各种疾病,更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药配伍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的是,教材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中医理论与具体的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比如,对于一个常见的病症,教材是如何层层剥茧,从表及里,从宏观到微观地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并最终给出辨证论治的思路的。我期望它能提供清晰的逻辑线索,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每一个疾病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症状的罗列。同时,我也希望教材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医案,通过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来印证书本上的理论,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评分怀揣着对中医内科学的无限憧憬,《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终于落到了我的手中。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我通往中医殿堂的一张关键门票。一直以来,我对中医内科学的复杂性与精妙性深感着迷,但同时,也深知其学习的艰巨性。如何将繁杂的症状、病机、治法融会贯通,始终是我学习过程中的一大挑战。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清晰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由浅入深,逐步掌握内科学的精髓。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对各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乃至一些疑难杂症的系统性论述,不仅仅是症状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对病因病机,以及不同证型之间差异的深入剖析。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我希望教材能够提供详实、易懂的辨证指导,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妙之处。此外,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经典的医案,通过这些真实的临床案例,来加深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当我捧起这本《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时,内心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中医内科学的敬畏。作为一名正在学习中医的学子,我深知内科学是中医专业学习的重中之重,其内容浩瀚如烟,理论精深复杂。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权威地指导我学习内科学的教材。这本上海科技版的第五版,让我对它的内容和质量充满了信心。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对各种内科疾病的清晰、详尽的论述,包括它们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以及治疗原则。我希望教材能够帮助我理清那些复杂的辨证思路,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并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运用方药。此外,我也希望教材能够体现出中医的整体观念,让我能够理解疾病是如何影响人体的整体功能的,以及如何通过调理整体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评分当《中医内科学(供中医专业用) 上海科技五版教材 第5版教材》这本书展现在我眼前时,一股浓厚的中医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在校中医专业学生,我深知内科学是学习中医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其内容涵盖面广,理论体系庞大,学习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我一直以来都渴望拥有一本能够真正引领我深入理解中医内科学精髓的教材。这本书的第五版,让我对它的内容更新和学术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在我学习内科学的过程中,扮演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帮助我理清那些复杂纷繁的理论知识,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特别期待这本书在辨证论治方面能够有深入的阐述,能够教会我如何细致地辨别病机的细微差别,并根据不同的证型,灵活运用方药,达到“立法、用药、辨证”三者和谐统一。同时,我也希望教材中能够穿插一些经典的病例分析,通过这些真实的临床案例,来印证书本上的理论,让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评分无法超越的经典中医教材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便宜又方便,和书店的一样。
评分2:书到手的时候包装被打开了。虽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但邮政私撤他人物品这种事是不值得原谅的!
评分书不错,发货效率也不错。没看到发票。
评分好
评分好评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经典书啊,值得拥有!
评分很好,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