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儿童图画书史上的经典作品。1936年在美国出版后,相继被译成了六十多种语言,受到全世界大小读者的欢迎。有人说这是一部赞扬反战精神的书,费迪南的形象可以看作全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征;也有人说,这是一本赞扬个性的书,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大人有种种理解,但对于孩子来说,它首先是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文字与画面完美结合,值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从前,在西班牙,有一头公牛名叫费迪南。其它的公牛都喜欢跑跑跳跳、互相抵角,只有费迪南不喜欢。他常常坐在牧场外那棵树下,静静地闻着花香。一天,五个陌生的男人来到牧场,挑选参加斗牛大赛的公牛,费迪南意外地被他们看中,带去了马德里。斗牛大赛开始了!观众们翘首以盼“凶猛之牛”费迪南的登场。可是他上场以后,却出人意料地坐下了,因为他看见了某种他熟悉而喜爱的东西……
关于作者:
曼罗 里夫(MunroLeaf;1905~1976)生前写过、画过近四十本书,其中盛名的,即是与罗伯特 劳森合作的《爱花的牛》。
由曼罗里夫所执笔的这本书,在美国是首本被贴上“颠覆”卷标的作品。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本书曾经被禁;另外,它也曾遭德国纳粹列为焚书书单之一。
尽管命运多舛,《爱花的牛》还是静静地流经世代。它不仅被后来的大人肯定为是绘本中阐扬“反战、和平主义”的先驱,同时,也深受世界各地儿童的喜爱。
罗伯特 劳森(RobertLawson)1892年生于美国纽约。幼时喜欢阅读胜于绘图、写作。原本立志要当一名工程师,但由于不喜欢数学,所以,此一儿时的梦想,始终未曾实现。
罗伯特劳森于1911年进入纽约的美术学校就读。1914年,开始为一些杂志画插画。其间因逢战争,曾到法国从军一年。首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罗伯特?劳森回到纽约继续其插画工作。由于笔触灵活、风格幽默,故在当时颇受同业的注目。
罗伯特劳森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开始投入儿童书的创作行列。除了与文字创作者合作外,其中亦不乏有其自写自画的作品。
《给我花,不要给我战争》
评介:柯倩华(转载自 联合报 读书人周报88.4.26)
《爱花的牛》(The Story of Ferdinand)是儿童绘本史上的经典。它于1936年在美国出版,至今被译成六十多种语言,跨越种族文化的疆界,受到世界各地小孩的喜爱。经过半个世纪,已被誉为“永不绝版”的儿童绘本。
此书使作者里夫(Munro Leaf)和画者劳森(RobertLawson)名垂青史,出版时却曾引起激烈的争议。它是美国儿童文学史上,首本被标示“颠覆”的作品,当时许多人认为它暗中鼓吹法西斯、无政府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十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被列为禁书,德国希特勒干脆把它烧了。另一方面,许多人赞扬它蕴涵反战精神,认为书中主角小牛费迪南可以当作和平主义的世界性象征。面对纷争,作者表示,他纯粹只是写一个让小孩看得很愉快的故事而已。
故事由西班牙一只小公牛费迪南(英文原书名即是《费迪南的故事》)身上展开,它不像其它同伴跑跑跳跳斗来斗去,只喜欢独自、静静的坐在橡树下,闻一整天的花香。有一天,它不小心被黄蜂螫到,惊痛得大叫大跳,被误认为凶猛的牛而载去马德里参加其它牛争着要去的斗牛大会。当全场热闹的观众和斗牛士都准备好要目睹激烈的对决时,费迪南只注意到女士们戴的鲜花。它在场中静静坐着,闻花香!后来被送回家,回到它爱的地方,做自己喜欢的事。
作者里夫在《爱》书中表现出经营故事的功力,获得书评家一致的赞赏。他以简短的文字,塑造出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和幽默中带点儿滑稽的情境,使故事丰富而完整,有意在言外的寓意。这本书留名美国儿童文学史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常被绘本研究者当做图文合作无间的典例,绘者劳森功不可没。他以生动的图像,精确反映故事每一环节的情绪感觉,适切地诠释了作者的幽默感。
劳森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儿童文学界多产、受注目的人物,能写能画。评论家把他的绘画风格和布局结构归为传统派,推崇他对“线条”的掌握和运用,称他为“线条大师”。他以蚀刻(用针和酸在金属板上蚀刻图画)著名,线条流畅细腻,而且表现出质感和味道。他的作品被认为代表“美国文化的美感”,充分展示图像说故事的才能。
他在这本画里,以看似平凡的线条勾勒出各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每一页情境中的感受。费迪南从花堆探出头来、在空旷中独行、背对读者走向大树、静静远观比斗中的同伴,远远呈现孤独、安静、驯良的身影,却没有寂寞和凄凉。我们因此认识主角,也了解了它的处境。小牛们在草地上呈曲线式跳跃和排列,形成优雅的律动。费迪南的妈妈连续出现三页,母子表情十足,画面洋溢生动温暖的情感,不只证明“它是一个了解孩子的妈妈”,而且暗示了使读者(尤其是小孩)安心的亲子关系。牛妈妈挂着标示“母亲”的铃铛,是幽默的细节。但逗趣的应是大黄蜂制造的四页特效:黄蜂大祸临头的样子、费迪南惊惶的脸部特写、飞踢在半空中的后腿,后来是费迪南惊吓中的全景:既被黄蜂螫到,又被误选为凶猛的牛。一个画面兼顾前后两件因果相连的事情,是图像诠释的表现,也使画面之间连续顺畅。斗牛大会的场面气氛和斗牛士使出浑身解数的模样,则是“临场感”表现得很好的部分,或许也是小孩看了会哈哈大笑的原因。这本黑白两色绘本,在“简单”中蕴涵丰富,有层次、动感和情绪,让我们重新思考图画在儿童绘本中的意义。
从早期童书插画进入现在的绘本,并不是本土自然发展出的阶段,而是大量外来翻译作品涌入移植的结果,许多对绘本的观念有待讨论。强调“艺术性”倾向,有时使人忘记:好的儿童绘本不是因为有“美丽得可以挂在墙上”的图画,而是有“和文字一起为小孩说故事”的图画。作者和绘者之间的沟通,文图的紧密合作,是儿童绘本必要的特质。
既然是服务小孩,那么在翻译时也应考虑小孩的理解和阅读方式。本书的译文不仅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忠于原著的意义和精神;显然也顾及小孩的角度,所以文句好看而且好听,能流畅自然地朗读出来,并以口语化的方式“讲”故事。如各斗牛士的介绍,把原来的专有名词转化为小孩可理解的说明,让小孩能不受文化和语言的干扰,欣赏故事所传递的趣味。这种“心中有小孩”的译法,既尊重原作者和画者的苦心,也拉近小孩与书的距离,对于以译作为主的现阶段台湾绘本市场而言,更是值得重视和鼓励的。
这本书安慰了世界各地许多“和大家不一样”的小孩(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它也为小孩子们带来一些快乐。
说实话,很多绘本读过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了,但这本书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拿出来品味一番。它的魅力在于那种近乎永恒的主题——接纳自我。费迪南德从不试图证明自己不是一头“坏牛”,他只是坚持自己喜欢闻花香的特质。这种内敛的、不动声色的坚持,比任何外放的宣言都更有力量。在书中高潮部分的转折,处理得非常巧妙且温柔,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有一种“啊,原来如此”的释然。这种处理方式,让孩子在阅读时不会感到恐惧或压力,而是能自然而然地吸收其中传递的价值观。而且,这本书的插图细节,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小彩蛋,比如背景中不经意出现的小动物,或者某一片花瓣上细微的光影变化,都显示出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它陪伴我走过了好几个情绪低谷,每次都能带来平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温柔的色调和细腻的插画风格,立刻就抓住了我的心。初翻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被带进了一个宁静的、充满阳光的西班牙田野。故事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不拖沓,又能让人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场景的描绘。特别是作者对主角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对安静和花朵的执着,真是太触动人了。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读到这样一本让人慢下来的书,简直是一种享受。插图的细节处理得尤其精妙,无论是背景中微风拂过草地的动态感,还是费迪南德那双充满灵性的眼睛,都展现了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那些大跨页的画面,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温馨,让人忍不住想要把它们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首献给内心宁静和自我接纳的颂歌,每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感悟,那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拿到这本进口原版绘本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纯正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从字体的选择到排版的疏密有致,都体现了西方经典童书设计的美学标准。我尝试着自己用英文朗读了几遍,那些简单的英文句子读起来却异常流畅,韵律感极强,非常适合进行亲子英文共读练习。对于学习英语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材料,因为它用最简单、最纯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做自己”的宏大主题。而且,由于是原版,那些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丢失的微妙的情感色彩和文化背景信息得以完整保留。例如,西班牙斗牛场景的描述,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将那种紧张与费迪南德的悠然自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故事本身,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未经“本土化”处理的、原汁原味的美学和思维方式的体验。
评分我收藏了非常多不同版本的经典绘本,但这一本在我的书架上占据着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的叙事结构非常经典,采用了典型的“英雄之旅”的框架,但主角费迪南德却反其道而行之,拒绝了传统的“战斗”或“表现”的剧本,选择回归本心。这种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让这个故事在保持童趣的同时,又增添了深刻的哲学意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转折点时的手法,那种既幽默又充满善意的安排,使得整个故事的基调始终保持在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中。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和花朵的香气,这种强烈的感官体验,是很多现代绘本难以企及的。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也常常因为外界的眼光,而压抑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本真的向往。
评分我是在给家里的孩子挑选睡前读物时偶然发现这本绘本的,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它带给全家人的惊喜远超预期。它的文字虽然简洁,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充满了韵律感,即便是初学阅读的孩子也能轻松跟上,并且很快就能被故事中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我发现孩子们在听这个故事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对费迪南德那种不爱喧闹、偏爱独处的态度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和认同感。这套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纸张的触感厚实而富有质感,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丝毫没有褪色的迹象。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们家庭内部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强大”的讨论。它巧妙地告诉我们,温柔和内省同样是一种力量,不需要迎合外界的期待。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完全超越了一本普通绘本的范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