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895元
【开本】16开4卷豪华精装礼盒包装
【出版社】中国戏剧
【作者】(东汉)许慎/撰 (清)段玉裁/注
【页数】-
出版时间:2008年5月北京第1版第1次印刷
字数:2000千字
一部
丄部
示部
三部
王部
玉部
珏部
气部
士部
丨部
屮部
艸部
第二卷
小部
八部
半部
牛部
犛部
告部
口部
凵部
吅部
哭部
走部
止部
癶部
步部
此部
……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古今之争”的区别不只是表现为所依据的经学版本和文字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怎样使经学为封建统治所服务。今文经学家喜欢对经书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和宣扬迷信的谶纬之学;而古文经学家则强调读懂经典、真正理解儒学精髓,为此侧重于名物训诂、重视语言事实,比较简明质朴。许慎属于古文经学派,他编著《说文》是要以语言文字为武器,扩大古文经学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影响。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全4册”这个配置还有点担心,怕内容过于庞杂而显得松散。但实际翻阅下来,发现四册的结构划分异常精妙,使得浩如烟海的字例也变得井井有条,易于检索和查阅。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一个需要长期陪伴、反复翻检的案头必备。尤其是那详尽的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字义,还常常引入了后世文字学家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补充,使得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古今异义时的严谨态度,避免了望文生义的误区。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学者或者对传统文化有热忱的爱好者而言,拥有这样一套结构清晰、注释权威的工具书,无疑是提升研究效率和准确性的关键。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简直让人爱不释手,精装布面,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子古典的韵味。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这套经典文献的敬意。特别是文白对照的编排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想深入研究古代文字,但又苦于文言功底不足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清晰的注释和详尽的译文,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奥文字,化成了可以触摸、可以理解的知识脉络。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搞明白一个生僻字的本义,我反复对照着原文和译文,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任何快餐式的知识都要来得扎实和满足。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陪伴着你一步步走入汉字浩瀚的宇宙。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是很多现代出版物所欠缺的,让人觉得物有所值,甚至超乎预期。
评分这套书的翻译质量,可以说是这套“巨著”能够被当代读者接受的关键桥梁。很多古籍的难点,恰恰在于古文的语境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思维存在巨大的鸿沟。而这里的白话译文,做到了既忠实于原文的严谨性,又兼顾了现代汉语的流畅性与可读性。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直译,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解释性翻译”,帮助读者理解许慎论述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的对译上。我试着跳过译文直接啃原文,很快就感到吃力,但一旦对照着译文去理解,那些看似平淡的文字立刻鲜活了起来,展现出古代学者高屋建瓴的智慧。这种恰到好处的平衡,是编纂者深厚学力和高超技巧的体现。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远不止于对单个汉字结构的认识,它更像是一扇通往先秦乃至上古社会观念的窗口。文字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说文解字》对字形源流的解析,我们能间接了解到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对社会伦理的构建,甚至是他们对宇宙万物的朴素哲学思考。比如,研究某个描绘家庭关系的字,就能体会到古代宗法社会的结构;研究与祭祀相关的字,就能感受到早期宗教活动的仪式感。每一次的查阅,都伴随着对古代文明的一次微观考察。它激活了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力,让我们不再将古代视为一个抽象的年代,而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观念和生活细节构成的真实世界。这套书,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溯源利器。
评分阅读《说文解字》的过程,就像在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套全注全译的版本,我得以窥见许慎先生当初构建汉字体系的宏大构想。那些对部首的界定,对字形的演变逻辑的梳理,无不体现了古人对万物秩序的深刻洞察。不同于只看字形和释义的浅层理解,这套书的深度解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马”要加上“ घोड़े”偏旁,为什么“水”的形态是那样的蜿蜒曲折。它揭示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内在逻辑和文化基因。我常常会花上大半天时间,只对着一个字反复琢磨,追溯它的源头,观察它在不同语境下的流变。这是一种极其沉静而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方式,它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对事物本质进行溯源和辨析的思维习惯,是任何现代语言学教材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