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明] 张居正著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阔步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802228108
商品编码:1579046241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9-03-01
页数:170
字数:20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读者年龄: 12周岁以上

> > 内容简介
  《张居正讲解四书》(原名《四书直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连同翰林院讲官等人专门写给当时的小万历皇帝朱翊钧(明神宗)一人读的。该书曾在明朝年间得到刻印,根据记载,“1651年张居正所注《四书》再次付梓,题《张阁老直解》。吴伟业在为这部书所作的序中谈到张居正给孩提时的万历皇帝当老师时。充满羡慕之情,”(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官左庶子。弘光朝,任少詹事。入清顺治时,官国子监祭酒,以母丧告假归里。)    
  康熙年间,内阁学士徐乾学(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今属江苏)人。康熙九年进士,官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又将此书翻刻。该刻本至今在民间依旧有流传,可见该书当时影响之大。徐乾学评道:“盖朱注以翼四书,直解有所以翼注。”    
  康熙帝在读此书后如此说道:“朕阅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义俱精实,无泛设之词,可为法也。”


   



> > 作者简介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国历史上zui优xiu的内阁首辅,明代zui伟大的政治家。    
  张居正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中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主政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桂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抄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 > 关联推荐
  唯yi留存至今的《四书》皇家读本,两朝帝师、内阁首辅张居正讲给万历皇帝一人读的《四书》读本。康熙大帝一生zui爱读的《四书》读本。    
  《大学》、《中庸》,儒家的基本经典,欲读圣贤书、求真实理者,不可不读。内阁首辅、两朝帝师张居正,讲解的《大学·中庸》皇家读本,更值得今日国人品读。



> > 目录
序言
大学
中庸上
中庸下
《大学·中庸》原文

> > 在线试读
  大学    
  大学,是大人之学。这一本书中说的都是大人修已治人的大道理。故书名约《大掌》。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民众弃旧图新,在于达到zui完善的境界。    
  【张居正讲解】这一章是孔子的经文,这一节是经文中的纲领。孔子说:“大人为学的道理有三件:一件在明明德。上明字,是用功夫去明他;明德,是人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本体。但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必加学问之功,以冲开气禀之拘,克去物欲之蔽,使心之本体,依旧光明,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件在亲民。亲字,当作新字,是鼓舞作兴的意思;民,是天下的人,天下之人,也都有这明德,但被习俗染坏了,我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鼓舞作兴,使之革去旧染之污,亦有以明其明德。譬如衣服沆了,洗得重新一般,这才是有用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新民。一件在止于至善。止,是住到个处所不迁动的意思;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大人明己德、新民德,不可苟且便了,务使己德无一毫之不明,民德无一人之不新,到那极好的去处,方才住了。譬如赴家的一般,必要走到家里才住,这才是学之成处,所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这三件在《大学》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乃学者之要务,而有天下之责者,尤当究心也。    
  【今评】《礼记·大学》的“大学”,在先秦时代读作“太学”,宋以后一般读作“大学”。《大学》并不是一本书,它是《礼记》中的di42篇。《礼记》是先秦的一本古籍,由西汉经学家戴圣根据自己的见识,在加入一些文献之后收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总集,其中像《大学》、《中庸》等都并不是汉代的文献,而是先秦的文献。《礼记》意思就是对人们所应当遵守的礼节、仪式的记载。到了宋代,由于当时理学思想的需要,《大学》、《中庸》的“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和“中和”的处世思想进一步受到重视,而这些又是同宋代大儒朱熹的努力密切相连。朱熹在《大学》的开篇之前有一段提示,而且是引用他人的话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di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diyi条纲领是“在明明德”。“在明明德”就是要去明白、弄清楚并且彰显人人内心原有的光辉品德。儒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的本性原来就像赤子之心一样,生下来不是恶的。之所以长大了以后,有的变成了很好的青年,而有的却变成了罪犯恶人,呈现如此之大的差异,就在于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学之道”的diyi个纲领“明明德”,主要强调的是自我启蒙。di二个纲领是“亲民”,对“亲民”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亲民就是亲近人民,程颐认为“亲,当读作新”,朱熹继承程颐的观点,认为“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明明德”意味着当人明白“大学之道”,应进一步去启迪自己而去掉杂欲,才能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而“亲民”则告诫人们,通过自我完善而获得的心性提升成果不能一人独享。因为,知识不能独享,一旦人经过自我启蒙获得了刚健清新的人生境界后,还有去除其他人之愚昧的义务,从而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去掉蒙昧,走向新生。    
  di三个纲领是“止于至善”,一个人只有达到很高的道德水平之后,才能做到,有所必为有所不为,有所能有所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至善”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取向。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张居正讲解】这一节是承上文说明德、新民所以得止至善之由。止,就是止于至善的止字;定,是志有定向。人若能先晓得那所当止的去处,其志便有定向,无所疑惑,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静,是心不乱动,所向既定,心里便自有个主张,不乱动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定,是安稳的意思,心里既不乱动,自然随处皆安,凡物都动摇他不得,所以说静而后能安。虑,是处事精详,心里既是安闲,则遇事之来,便能仔细思量,不忙不错,所以说安而后能虑。得,是得其所止,既能处事精详,则事事自然停当,凡明德、新民,都得了所当止的至善,所以说虑而后能得。夫由知止而后至于能得,可见欲止至善者,必当先知所止也。    
  【今评】“知止而后有定”中的“知止”是说知道自己的目的,就是知道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强调要心静、心止。“定”,是说知道了目的所在,然后意志才会有定力。“定而后能静”是说意志有了定力,心才能清静,才能安静下来。“定”指人的定力,如果人云亦云,一味追赶潮流,那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浮躁的、随风飘荡的人,这就是没有“定”,之所以要清心是因为内心的余念、杂念太多,人在社会上就会变得非常浮躁。浮躁的结果就是出现内在的一些疾病,这个疾病表现出来就是妄动。妄动就是不按规律去动,不顾现实条件去动,执意按照自己的躁动之心奇思怪想去动,甚至是chao越了现实的条件去乱动,不懂进退,不懂秩序,不懂得给自己定位,其结果就是不能“安”。不安就有危险,这是儒家所不愿看到的。当今的社会上诱惑较之古代又不知道多了多少倍,所以我们更要做到心有定力,随遇而安,在嘈杂喧嚣的社会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和社会的问题,做了这样的思考之后,事业和思想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进步。    
  【原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张居正讲解】这一节是总结上面两节的意思。物,指明德、新民而言;本,是根本,末,是末梢。明德了才可新民,便是明德为本,新民为末,恰似树有根梢一般。事,指知止、能得而言;终,是临了;始,是起头;知止了,方才能得,便是知止为始,能得为终,如凡事都有个头尾一般。这本与始,是diyi要紧的,该先做;末与终,是di二节功夫,该后面做。人能晓得这先后的次序顺着做去,则路分不差,自然可以明德新民,可以知止能得,而于大学之道,为不远矣。    
  【今评】这段话主要强调“溯本正源”。人总是被一些支流末节、细微琐碎的东西左右,而忘掉了真正的本原性和根本性所在。要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知道开端与终结,要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要知道什么是本原什么是末流支节。这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让人明白本心,然后去知道社会世界秩序的真正的方向,zui后知道事情的路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根本,才不会本末倒置,才不会去坑害他人,同时也不再去醉心于蝇头小利而忘掉了自己的本性。否则,就像《圣经》所说:你获得了整个世界,你获得了天底下所有的金钱,而你失掉了灵魂,你还剩下什么呢?你怎么去赎回你的灵魂呢?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想把彰明光明正大的品德推及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整个国家。想要治理整个国家的人,先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想要在家族里实行平等的人,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性;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性的人,先要使自己意念诚挚;想要使自己意念诚挚的人,先要达到认识明确;而达到认识明确的方法就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张居正讲解《大学·中庸》 中国古代哲学讲解孟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全解 中华文化大讲堂书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