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解中醫:最新圖解中藥入門
原價:19.8元
作者: 魏保生
齣版社:中國醫藥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ISBN:9787506766197
字數:
頁碼:134
版次: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商品重量:159 g
魏保生、牛菲主編的這本《最新圖解中藥入門》是《圖解中醫》叢書之一。全書共分二十三章來講述:中藥的淵源、中藥的産地與采集、中藥的炮製、中藥的性能、配伍、用藥禁忌、中藥的劑量與用法、解錶藥、清熱藥、瀉下藥、祛風濕藥、化濕藥、利水滲濕藥、溫裏藥、理氣藥、消食藥、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息風藥、補虛藥、收澀藥。
本書的內容全麵、細緻,通過本書的內容希望能夠慢慢引領讀者步入中藥學的門檻。
內容提要
《圖解中醫:最新圖解中藥入門》根據古今文獻及編者的用藥經驗,介紹瞭中藥相關的基礎知識並選取瞭臨床最常用的99味中藥,分彆介紹其藥用部位、性味、歸經、功效、用法、適應證與應用等,並配以精美插圖。一方麵可以使初學中醫者能很快掌握用藥知識,另一方麵也可以使臨床醫師對常用中藥有一個更加深入和全麵的瞭解,從而靈活地處方用藥。為瞭方便讀者查閱,書後附筆畫索引。
目錄
第一章中藥的淵源
什麼是中藥
中藥的種類有哪些
有趣的中藥命名
第二章中藥的産地與采集
中藥的産地對藥效的影響
中藥的采集時間對藥效的影響
第三章中藥的炮製
炮製的目的
炮製的方法
第四章中藥的性能
什麼是中藥的四氣
什麼是中藥的五味
什麼是中藥的升降浮沉
中藥的歸經
古代毒性的概念
現代藥物毒性的概念
中藥中毒的主要原因
第五章配伍
中藥配伍是揚長避短的最好詮釋
中藥配伍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第六章用藥禁忌
中藥的配伍禁忌
證候禁忌
妊娠用藥禁忌
服藥飲食禁忌
第七章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中藥的劑量
湯劑煎煮法
中藥的服藥法
第八章解錶藥
第一節發散風寒藥
麻黃
桂枝
生薑
防風
羌活
白芷
第二節發散風熱藥
薄荷
菊花
柴鬍
葛根
第九章清熱藥
第一節清熱瀉火藥
知母
梔子
夏枯草
第二節清熱燥濕藥
黃芩
黃連
第三節清熱解毒藥
連翹
土茯苓
第四節清熱涼血藥
牡丹皮
第十章瀉下藥
第一節攻下藥
大黃
芒硝
第二節潤下藥
火麻仁
鬱李仁
第十一章祛風濕藥
第一節祛風寒濕藥
獨活
木瓜
第二節祛風濕熱藥
秦艽
防己
稀薟草
第十二章化濕藥
藿香
蒼術
厚樸
砂仁
豆蔻
第十三章利水滲濕藥
第一節利水消腫藥
茯苓
澤瀉
第二節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滑石
關木通
第三節利濕退黃藥
茵陳
第十四章溫裏藥
小茴香
附子
乾薑
肉桂
第十五章理氣藥
陳皮
烏藥
香附
第十六章消食藥
山楂
萊菔子
雞內金
第十七章止血藥
第一節涼血止血藥
地榆
第二節化瘀止血藥
三七
茜草
第十八章活血化瘀藥
第一節活血止痛藥
川芎
延鬍索
第二節活血調經藥
丹參
桃仁
澤蘭
牛膝
雞血藤
第十九章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溫化寒痰藥
半夏
白芥子
鏇覆花
第二節清化熱痰藥
川貝母
浙貝母
桔梗
第三節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
枇杷葉
第二十章安神藥
第一節重鎮安神藥
龍骨
第二節養心安神藥
酸棗仁
遠誌
第二十一章平肝息風藥
第一節平抑肝陽藥
牡蠣
第二節息風止痙藥
天麻
全蠍
蜈蚣
第二十二章補虛藥
第一節補氣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甘草
大棗
第二節補陽藥
鹿茸
巴戟天
杜仲
續斷
菟絲子
第三節補血藥
當歸
熟地黃
白芍
阿膠
何首烏
第四節補陰藥
北沙參
南沙參
麥鼕
枸杞子
龜甲
鱉甲
第二十三章收澀藥
五昧子
山茱萸
作者介紹
文摘
我必須贊揚一下這本書的實用主義精神,它真的不是那種隻談理論不接地氣的東西。它在講解每一種藥材的功效時,除瞭傳統的藥理描述外,還穿插瞭大量的“生活應用場景”。比如,當介紹到某味藥材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時,它會緊接著給齣幾個非常具體的、在傢庭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消化不良或食欲不振的小場景,並給齣如何使用或搭配的建議。這種“學以緻用”的設計,極大地增強瞭學習的動機。我甚至已經開始嘗試根據書中的提示,在日常的湯水中進行微調瞭。更棒的是,它對藥材的“炮製”過程也有所涉及,雖然隻是淺嘗輒止,但足以讓我明白,同樣的藥材,經過不同的處理後,功效和應用也會隨之改變,這讓我對傳統中醫藥的精妙之處有瞭更深的敬畏。它成功地將“知識”轉化為瞭可以被普通人掌握的“技能”。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邏輯性真是沒得說,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知識組織結構。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零散的草藥手冊,東拉一扯西扯的,讀起來非常費力。這本書從最基礎的中醫基礎理論講起,比如“氣”、“血”、“津液”這些看似玄乎的概念,它都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或者模型圖來輔助解釋,讓那些抽象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然後,它非常自然地過渡到常見藥材的分類,比如“解錶藥”、“清熱藥”等等,每類藥材都有清晰的脈絡和功能群組的劃分。我發現自己能很快地建立起一個係統的知識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識點堆砌。閱讀過程中,你會明顯感覺到作者是站在一個“過來人”的角度來設計的,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一個復雜的體係層層剝開,穩步推進。這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讓我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能找到已學知識的支撐點,讀起來非常踏實和有成就感。
評分從裝幀和細節處理來看,這本書的耐用性和便攜性也做得相當到位。我是一個喜歡隨時帶著書本齣門學習的人,經常翻閱和做筆記,所以書籍的質量對我來說很重要。這本書的紙張選擇非常考究,雖然是全彩印刷,但紙張的厚度適中,既保證瞭圖像的清晰度,又不會讓整本書重到讓人望而卻步。裝訂方麵,我用力翻開書頁進行對照閱讀時,也沒有齣現散頁或書脊開裂的跡象,看得齣是用心製作的。此外,書本的開本設計也恰到好處,握持感非常好,無論是放在包裏還是放在床頭,都非常方便。這種對實體書本身的重視,讓我覺得購買這本書不僅僅是買到瞭知識,更像是一次對傳統文化載體的珍視。它讓我願意反復翻閱,而不僅僅是讀完一遍就束之高閣。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簡直是太對我的胃口瞭!我一直覺得很多專業書籍讀起來很枯燥,像是在啃石頭,但這本書的文字卻充滿瞭溫度和幽默感。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講究,既保證瞭專業名詞的準確性,又避免瞭過於晦澀的文言描述。讀起來感覺就像是坐在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中醫旁邊,聽他娓娓道來,而不是在應試背誦。尤其是在介紹一些藥材的小故事或典故時,那種輕鬆愉快的敘述方式,讓原本可能有些嚴肅的藥材特性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我甚至會因為某個藥材的“性格”描述而會心一笑。這種帶有情感色彩的知識傳遞,大大提升瞭閱讀的愉悅度,也讓知識點更容易被大腦接收和記憶。它不隻是在教你認識草藥,更是在培養你對這門古老學問的熱愛。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封麵那種帶著淡淡古樸氣息的插畫風格,就讓人忍不住想翻開內頁看看。一打開書,我就被那些清晰、精美的彩色圖解給完全吸引住瞭。很多藥材的圖片,拍得簡直就像藝術品,連那些細微的紋理和色彩變化都捕捉得一清二楚。對於我們這種剛接觸中醫藥的人來說,光是認識藥材本身就是一大挑戰,但這本書記載的圖片質量,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不僅僅是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可以收藏的畫冊。比如講到人參的條紋區分,或者當歸的根部特徵,文字描述再怎麼生動,都不如這張高清大圖來得直觀有效。感覺作者在選材和製作工藝上是下瞭血本的,每一個細節都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我特彆喜歡它在對比圖上的處理,比如幾種相似的草藥放在一起,用箭頭和簡單的標注區分開來,一下子就解決瞭睏惑我很久的難題。這種用視覺語言進行教學的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