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2017年第10期

《百年潮》2017年第10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百年潮》杂志社 编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社会
  • 百年潮
  • 期刊
  • 2017年
  • 第10期
  • 中国
  • 学术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共党史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71007429002
商品编码:17748414967
包装:平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百年潮》2017年第10期
《百年潮》2017年第10期,是一本厚重而引人深思的学术期刊,它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思想洞察,聚焦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多个重要议题。本期杂志围绕“百年”这一宏大叙事,精选了多篇高质量的研究文章,力图呈现历史的复杂性与演进的规律性,为读者理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窗口。 思想的传承与革新: 本期杂志的核心主题之一,便是对中国思想史的梳理与探讨。几位学者深入研究了从晚清以降,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西方思想的冲击,如何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背景下,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文章详细分析了早期维新派、改良派、革命派等不同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如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他们是如何吸收、借鉴、批判西方先进思想,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救亡图存思想体系的。 其中一篇研究着重探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演变过程,剖析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内涵变化以及面临的挑战。文章不仅梳理了其提出时的历史背景,更深入分析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被不同政治力量所解读和利用,以及最终走向的局限性。另一篇研究则聚焦于“德先生”与“赛先生”在中国思想界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详细考察了这些西方现代性观念如何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共鸣,并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思潮。作者们借助大量一手史料,揭示了这些思想在传播过程中的曲折与变形,以及它们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与创新。 政治的变革与社会的转型: 政治的变革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另一关键维度。本期杂志有多篇文章聚焦于清末民初的政治改革,特别是袁世凯时期政治的走向。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袁世凯称帝的动因、过程及其历史评价,试图还原那个充满动荡与权谋的年代。文章讨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困境,以及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博弈。 另一篇引人关注的文章,则深入研究了辛亥革命后,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的变迁。作者通过对当时的社会调查、文学作品以及档案资料的细致解读,展现了传统士绅阶层的衰落、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以及农民、工人等底层民众在社会转型中的地位变化。文章还探讨了妇女解放运动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以及它对传统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冲击。 经济的觉醒与发展的探索: 近代中国经济的起步与发展,是民族独立与富强的必由之路。本期杂志中,几位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这一重要领域。一篇探讨了洋务运动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分析了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模式的特点,以及它们在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境。文章还特别关注了民族资本家在这一时期的作用,如张謇、荣氏兄弟等,他们如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承担起发展实业的重任。 另一篇研究,则将视角聚焦于抗日战争时期的经济状况,揭示了战争对中国经济的摧残,以及国民政府如何在这种极端条件下,维持经济的运转。文章探讨了通货膨胀、物资匮乏等问题,并分析了当时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同时,也关注了沦陷区经济的管理和发展,展现了战争对不同地区经济命运的影响。 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脉,也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本期杂志的几篇文章,深刻探讨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一篇研究分析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及其对中国文学、教育、思想的深远影响。作者们追溯了白话文运动的起源,分析了其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的理念,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文化力量,深刻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形态。 另一篇研究,则关注了中国传统艺术在近代的转型与创新。文章探讨了西方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传入,如何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国艺术家如何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民族特色,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作品。例如,对20世纪初中国画坛的变革,以及早期电影、话剧的兴起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历史的镜鉴与现实的启示: 《百年潮》2017年第10期,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通过对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剖析,本期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历史镜鉴。研究者们在严谨的学术研究中,始终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试图揭示其演变的规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期杂志的论文,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扎实的史料运用、深刻的理论分析,以及富有洞察力的结论,都展现了《百年潮》作为一本学术刊物的专业水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厚度,理解中国人民在百年沧桑中所经历的艰辛、奋斗与探索,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中国。 总而言之,《百年潮》2017年第10期,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启发的学术读物,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为所有关心中国近现代史的读者,提供了一次深入的、多维度的历史遨游。它鼓励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以更加清醒的头脑,理解当下,走向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百年潮》2017年第10期,我感受到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仿佛与历史中的人物进行了一场灵魂的对话。书中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地方社会组织形态演变的考察,以一种近乎微观的视角,展现了权力、社会关系以及地方精英如何在不同历史节点上发生微妙的互动和重塑。我被其中对基层社会如何应对外部冲击,以及如何在内部寻求平衡与发展的描绘所吸引。那些在时代变革中默默坚守,或是积极应变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虽然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进程并非只有高高在上的宏大叙事,更多的是在无数个细微之处,在无数个普通人的生活轨迹里悄然发生。这种关注度不高却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让我得以窥见历史真实肌理的另一面,也让我对“历史”二字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事件的罗列,更是人物的命运,是社会的脉动,是时代的呼吸。

评分

读完这本《百年潮》2017年第10期,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慨。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被其中关于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群体命运变迁的篇章所吸引。那些曾经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面孔,在时代的大潮中,或随波逐流,或奋力挣扎,最终都归于历史的沉寂。他们的才情、他们的困顿、他们的选择,都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仅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书中对个体命运的细腻描摹也同样令人动容。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穿越时空的目光,看到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彷徨。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像是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与那些鲜活的灵魂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和思考,它们宛如点点星光,照亮了我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百年潮》的选材角度相当新颖,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俗变迁的描写。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政治或经济的大事件,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寻常百姓的生活细节,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时代变迁在社会文化层面留下的印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和观念的转变,实则折射出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深刻革新。例如,书中对近代女性地位的变化,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到逐渐解放的独立意识,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看到了女性在历史洪流中觉醒与抗争的力量。这种“小切口、大视野”的叙事方式,使得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更加鲜活和富有温度,也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它告诉我们,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和事件堆砌,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和他们的生活所构成,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复杂。

评分

这期《百年潮》带给我的,是一种对当下社会发展深刻反思的契机。书中对近现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探讨,勾勒出了一条充满艰辛与曲折的道路。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与牺牲,又跨越了多少艰难险阻,这些都通过文中翔实的史料和独到的分析,变得触手可及。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对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论述,它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经济数据背后的复杂现实,也引发了我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书中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呈现了多方位的观点和历史的线索,引导读者自行探寻。这种开放式的讨论,恰恰是历史研究的魅力所在。它不回避矛盾,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现实,用历史的智慧去启迪当下。读完这期,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也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它提醒我,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离不开无数人的默默奉献和不懈奋斗,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更应肩负起属于自己的使命。

评分

这期《百年潮》的学术性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我读来既增长了见识,又不感到枯燥乏味。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感到受益匪浅。作者对于各种思潮的源流、传播及其相互激荡的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西学东渐的初期摸索,到各种救国方案的纷繁涌现,再到最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中国化,这一系列思想演变的过程被清晰地勾勒出来。书中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思想的解读,更是鞭辟入里,让我对他们的历史贡献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思想碰撞、观点交锋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先行者们一同思考,一同探索。这种学习体验,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想的解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它让我明白,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