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草》收作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1927年7月由北京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野草》贯穿着严肃的自剖和不懈的思想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鲜明——象征和隐喻手法,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小时候最喜欢的鲁迅的风筝。印象特别深,或者说不是喜欢,只是常常的阴影,从此不喜欢这样刻薄与绝对的人。再看来却是久久不能散去的哀伤,真实的样子一点点浮现。“说到心坎上”
评分##十年前全本都抄过一遍。
评分多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文字,似乎觉得他所在的时代就在眼前。产生他痛苦的根源并没有消失,只是像他那样内心激烈挣扎的青年已经愈发难以遇到了。
评分##2020057:最好的白话文,鲁迅用他的激情与痛苦,哺育了一个在暴风雨中、在暗夜中、在浩歌狂热中激动如大海、叛逆的、不屈的斗士的形象,只是在这如荒海波涛一般汹涌的灵魂的颤动之中,也有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天地之间、在明暗之际彷徨踯躅、几乎要被黑暗吞没的巨大的虚妄、悲愤与孤独。所有狂暴、粗粝的呐喊都在这些磅礴的、如火一般灼烧的语词中倾泻而出,在开口的空虚与沉默的充实之间,鲁迅“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这些诗就像用血和铁、用火焰和毒喂养的凄厉的歌声,用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在虚妄与彷徨之中,鲁迅依旧寄希望于那些流血觉醒的青年,并将这虚妄的、微茫的希望之火传于他们,“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
评分##人需要在黑暗中走很长很长的路,才能明白自己……除了碰撞和矛盾,我什么都没看懂
评分##这两天早起重读……简直要边读边哭。我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读啊……
评分多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文字,似乎觉得他所在的时代就在眼前。产生他痛苦的根源并没有消失,只是像他那样内心激烈挣扎的青年已经愈发难以遇到了。
评分多年后再读鲁迅先生的文字,似乎觉得他所在的时代就在眼前。产生他痛苦的根源并没有消失,只是像他那样内心激烈挣扎的青年已经愈发难以遇到了。
评分##这本诗集也是我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对于我来说,鲁迅的生活品文比他犀利的杂文更有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