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收作者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六篇,1935年末经作者亲自编定,1937年7月由上海三闲书屋初版。
##苦的只是读者,读了鲁迅先生的信,我们知道“汉字和大众不两立”,我们知道应把“交通繁盛言语混杂的地方”的“‘大众语’的雏形,它的字汇和语法输进穷乡僻壤去”。我们知道“先驱者的任务”是在给大众许多话“发表更明确的意思”,同时“明白更精确的意义”;我们知道现在所能实行的是以“进步的”思想写“向大众语去的作品”。但读了最后杨邨人氏的文章,才知道向大众去根本是一条死路,那里在水灾与敌人围攻之下,破产无余,……“维持已经困难,建设更不要空谈。” 还是“归”到都会里“来”扬起小资产阶级文学之旗更靠得住。于是所得的知识前后相销,昏昏沉沉,莫名其妙。这恐怕也表示中国民族善于调和吧,但是太调和了,使人疑心思想上的争斗也渐渐没有原则了。变成“戟门坝上的儿戏”了。
评分##……忘了内容了
评分##发表时删掉的段落真是各种意义上的“亮点”
评分##拿破仑与隋那,谁重要?
评分##刻薄真是一种伟大的才能。至少在这位作家的刻薄里,你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多人已经不以为然的较真态度和洞察力,当然还有时不时附赠的幽默。这也是为什么无论什么时候重读都能感觉新鲜。更重要的是,它还附带了这样的福利:读久了之后你会相信,只要能思考和追问,活着就并不坏。
评分80年后再读,仍然心惊胆战。要是鲁迅在世,他一定会被请去喝茶的。
评分##气着气着就变幽默了也是很无奈。回忆了很多往事,很多事情变得不可说,一二八后审查尤严。
评分##拿破仑与隋那,谁重要?
评分##“我们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活在这样的时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