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3件套 角川和风版
《我是猫》/《心》《少爷》《哥儿》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微,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本套书籍是夏目漱石经典著作,经典重现,不可错过哟!
这个系列的封面非常特别哦!有点像布艺的封面花纹,也是日本的传统纹样,值得收藏!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非常重要的文学家,本命夏目金之助。
作品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刻画知识阶层精神上的孤独和彷徨,揭示出现代人的乖谬命运。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风气之先。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以他十几部长篇小说和大批短篇小说竖起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丰碑,给后来的作家以深刻的启迪。
代表作有《我是猫》、《哥儿》、《心》、《虞美人草》、《三四郎》、《后来的事》、《门》等。
我是夏目漱石,没错,我是一只猫。哥儿的猫。
让我跳进你的心,开启你内心深处的那扇门...
DIYI扇门:猫眼看世界——吾輩が猫である(我是猫)
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成名处女作,不仅对日本文学有着极深远的影响,更是对鲁迅影响极大的小说之一。
本书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
整部小说可以总结为五个字“猫眼看世界”,小说中大大小小十几号人物在夏目漱石笔下都是性格鲜明,小说构思奇巧 ,描写夸张,结构灵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同时,《我是猫》也是一部具有独特形式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开启你心底的DIYI扇门,5星级推荐。
第二扇门:心之门——こころ(心)
“我”认识了一位“先生”,后来接得“先生”一封长信(其时“先生”已不在人世),信中讲述了“先生”在大学时代同朋友K一同爱上房东漂亮的独生女儿。“先生”设计使K自杀,自己如愿以偿。但婚后时常遭受良心和道义的谴责,之后也自杀而死。
小说以徐缓沉静而又撼人心魄的笔致,描写了爱情与友情的碰撞、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凸现了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矛盾、怅惘、无助、无奈的精神世界,同时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这部长篇可以说是漱石十分引人入胜的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
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通过“先生和我”、“父母和我”、“先生和遗书”三部分内容的描写把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可恶、可悲、可叹的孤独内心世界剖析得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夏目漱石对“个人主义”思想的认识,以及“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关系。虽然小说中人物思想意识所赖以形成的社会语境距今已有百年之遥,然而夏目漱石对于明治末期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探讨仍然会给人以很多启迪。
心之门。现在就让我打开...
第三扇门:批评与自醒之门——坊っちゃん(哥儿/少爷)
哥儿的父母给了他一个鲁莽的性子,他从小就吃尽了苦头。上小学时,一次哥儿从学校的二楼跳下来,闪了腰,约莫一个星期直不起来。他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他从新盖的二楼刚探出头去,同班的一个同学就起哄说,任他怎么逞能,也不敢从那里跳下来,胆小鬼。当校工把他背回家的时候,他父亲瞪大眼睛说:从二楼跳下去就闪了腰,有这么笨的吗?既然哥儿的父亲这么说,他就回敬了一句,那好吧,下次跳一个不闪腰的给你瞧瞧。
哥儿与哥哥下棋,因哥哥在棋局对弈中做手脚,哥儿将亲哥哥的眉心打破了。哥儿的父亲气坏了,说要与哥儿断绝父子关系,在哥儿家做了10年女仆的阿清婆哭着向哥儿的父亲求情,让哥儿躲过了危机。后来哥儿在东京物理学校毕业后,在四国一所中学短暂的教书期间目睹教育界邪恶势力横行,并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之后愤然辞职,返回东京...
本书为夏目漱石的经典代表作之一。1998年日本《文艺春秋》杂志社邀请各界名流所做的“二十世纪你喜欢的十木日本著作”的评选中,《哥儿》位居榜首。作品通过一个不谙世故、坦率正真的鲁莽哥儿踏入社会后同周围俗物展开的种种戏剧性冲突,辛辣而巧妙地讽刺了社会上的丑恶现象,鞭挞了卑鄙、权术和虚伪,赞美了正义、直率和纯真。行文流畅,节奏明快,形象鲜明,揭示和批判了日本明治教育的腐败与黑暗。
鲁迅评价:小说“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作者:ナツメ,ソウセキ 夏目漱石/〔著〕
出版社: 角川書店 (2004年5月1日)
丛书名: 角川文庫
平装-文库
语种: 日语
商品尺寸: 14.8 x 10.6 x 1.4 cm/册
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太独特了,有一种古典的韵味,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聆听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仿佛信手拈来,却又字字珠玑。尤其是一些长句的运用,结构复杂却又不失流畅,读起来有一种绵延不绝的诗意美感。我特别喜欢它对环境和氛围的渲染,那种仿佛能触摸到的质感和气息,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故事的场景之中。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看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页都是一次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沉浸其中。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对于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那种欲言又止、欲说还休的微妙之处,简直是神来之笔。整个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剧情的跌宕起伏,又能品味到文字本身的韵味。它不像有些作品那样一味地追求情节的轰轰烈烈,而是更注重内在的挖掘和精神层面的探讨,让人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回味其中的深意。那种淡淡的忧伤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这部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作者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不动声色地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公。他没有采用激烈的控诉,而是用一种近乎冷峻的幽默和讽刺,将那些丑陋的现实一层层剥开,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和判断。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叙事方式,比直白的批判更有力量,因为它激发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我时常会停下来,合上书本,思考一下,作者是不是在影射我们当下的世界?这种穿透时空的共鸣感,是很多现代作品难以企及的。
评分说实话,初读这本书时,我有点担心会因为年代久远而产生阅读障碍,但事实证明我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故事的内核是如此的具有普适性,它探讨的爱、孤独、成长和自我认知,是任何时代的人都无法回避的命题。那些人物的挣扎和追求,即便背景设定在过去,却与我们现代人的心灵图景惊人地相似。作者对人性复杂面的把握极其精准,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每个人都有其光芒和阴影,这种真实感,让人感到既亲切又心酸。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古人心灵的深度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看似松散的叙事,实则暗藏着一条清晰的主线,如同迷宫一般,引导着读者层层深入。每一个小插曲、每一个人物的出现,最终都会汇聚到主旨的表达上,绝无半点冗余。更难得的是,它在保持故事完整性的同时,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给读者去想象和填补。我喜欢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它鼓励读者主动参与到文本的构建中来,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理解。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都能带来惊喜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