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
价:28.00元
作者:赵明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5-01
ISBN:9787536675018
字数:117000
页码:14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印匋、封泥的发现认知既晚又浅,完全进入近现代篆刻家的艺术视线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人们之前忽略了它的篆刻艺术审美价值的存在。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从当代篆刻艺术立场出发,去审视古印匋、封泥的审美价值,对其代表作品作篆刻创作式的分析,从内容上去解读它的表现技法、去感知刀法。相信本书能成为读者切实有用的篆刻学习工具书。
目录
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总序
导论论古印匋、封泥的当代篆刻审美价值
一
二
三
第一章 古印匋、封泥技法解析
第一节 篆法解析
第二节 章法解析
第三节 刀法解析
第二章 古印匋、封泥的临摹与创作
第一节 忠实临摹
第二节 从意临到创作
第三章 近现代重要印家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
后记
参考书目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沉静的古朴感扑面而来,仿佛能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拓片印痕,就已经能感受到历代篆刻大师们的心血和智慧。我手里拿着的是其中的一本,厚重而不失精致,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墨色的还原度极高,这对研究技法来说太重要了。每一页的排版都精心考量过,既有文字的深入剖析,又有图像的直观展示,看得出编者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特别是那些细节图的放大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让人忍不住想拿起工具,立刻上手试一试。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套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贴合内容本身的需求。那种对经典作品的尊重感,从纸张的选择到油墨的印刷质量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我注意到,在分析一些残损严重的古印拓片时,编者并没有回避这些瑕疵,反而将其作为研究的一部分,深入探讨了时间对艺术品造成的物理性改变,以及古代修复或保存技法可能留下的痕迹。这种对“不完美”的关注,反而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文物穿越千年的生命力。可以说,这是一套将艺术鉴赏、材料科学和传统工艺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对于任何严肃的篆刻学习者来说,都是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评分我对古代印章的研究已经有些年头了,也收藏了一些不同时期的印谱,但大多都是对印文内容和印风流派的泛泛而谈。这套丛书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硬核”——它深入到了“如何做”的层面。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不同时期材料(比如不同质地的石料和泥料)在受刻时产生的不同表现力进行的细致分析。这种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是真正区分一个篆刻家和一个爱好者的关键点。书里对不同时代封泥的黏性、韧性如何影响刀法的运用,描述得入木三分,这在其他同类书籍中是极其少见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书籍,但翻开后才发现,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自然,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作风。他们没有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将抽象的技法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对于“冲刀”和“切刀”的运用,书里不仅仅是文字描述,更配有不同力道和角度下产生的肌理差异对比图,这种直观的呈现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在哪里。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耐心地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去“看”印章的语言。
评分整套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每一处引文和考证都清晰可查,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沉溺于对古人“神化”的赞美,而是用一种现代的、解构的眼光去分析这些古代的杰作。它不是简单地复制历史,而是试图挖掘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规律。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探索的精神,让这套书读起来非常畅快,让人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对篆刻艺术的演变有一个更宏观的历史视野。它提供了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理解古代工匠思维模式的门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