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 國際金融投資 美國金融經濟史

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 國際金融投資 美國金融經濟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約翰S.戈登 著,祁斌 譯
圖書標籤:
  • 金融史
  • 華爾街
  • 金融帝國
  • 美國金融
  • 經濟史
  • 投資
  • 曆史
  • 金融博弈
  • 珍藏版
  • 國際金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鹽城新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ISBN:9787508616773
商品編碼:23474017612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偉大的博弈(珍藏版)》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曆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作者約翰·S·戈登所描述的曆史事件使我們清晰地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華爾街推動瞭美國從一個原始而單一的經濟體成長為一個強大而復雜的經濟體。在美國經濟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中,以華爾街為代錶的美國資本市場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華爾街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實現社會資金的優化配置,而華爾街本身也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而成長為全球金融體係的中心。美國經濟的成功是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之間協同發展的很好的例證。《偉大的博弈(珍藏版)》不容錯過!

作者簡介

  約翰·S·戈登,美國作傢和經濟曆史學傢,1944年生於紐約,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紐約股票交易所擁有席位。1966年畢業於範德比爾特大學,獲曆史學學士學位。1999年齣版瞭《偉大的博弈》,該書獲得各界廣泛關注,美國全國廣播電視公司(CNBC)還專門為此書製作瞭長達兩個小時的專題報道。

  祁斌,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先後獲得清華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生物物理學碩士學位、芝加哥大學MBA學位、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學位。曾就職於高盛集團、巴黎銀行等投資銀行,從事過華爾街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資産管理和風險投資等業務運作。2000年加入中國證監會,曆任戰略規劃委委員、基金監管部副主任、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央黨校客座教授。曾編譯《偉大的博弈》,主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報告》,編著《資本市場:中國經濟的鋒刃》。

目錄

尚福林再版序
易綱再版序
緻中國讀者
譯者再版序
華爾街成就美國—作者和譯者的對話
前言
第一章“人性墮落的大陰溝”
(1653年~1789年)
第二章“區分好人與惡棍的界綫”
(1789年~1807年)
第三章“舔食全美國商業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頭”
(1807年~1837年)
第四章“除瞭再來一場大崩潰,這一切還能以什麼收場呢?”
(1837年~1857年)
第五章“浮華世界不再是個夢想”
(1857年~1867年)
第六章“誰能責備他們—他們隻是做瞭他們愛做的事而已”
(1867年~1869年)
第七章 “麵對他們的對手,多頭們得意洋洋”
(1869年~1873年)
第八章 “你需要做的就是低買高賣”
(1873年~1884年)
第九章 “您有什麼建議?”
(1884年~1901年)
第十章 “為什麼您不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呢,摩根先生?”
(1901年~1914年)
第十一章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嗎?”
(1914年~1920年)
第十二章“交易所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
(1920年~1929年)
第十三章“不,他不可能那麼乾!”
(1929年~1938年)
第十四章“華爾街也是……主街”
(1938年~1968年)
第十五章“是為貪婪說句好話的時候瞭”
(1968年~1987年)
第十六章“這種趨勢會不會繼續下去呢?”
(1987年~1999年)
附錄1 華爾街上的硝煙(2000年~2004年)
附錄2 金融危機大事記(2000年~2011年)
讀史偶得——《偉大的博弈》再版跋
網友評論


精彩書摘

  此外,費城在1680年建立後沒多久,就擁有瞭比紐約更多的人口,並且成為瞭富庶的賓夕法尼亞領地一的港口。同時,波士頓是人口稠密的新英格蘭地區的港口,查爾斯頓①港口也靠齣口大量的大米和靛藍(一種染料)而繁榮。因此到殖民時代的後期,紐約人盡管在商業上野心勃勃,但紐約在殖民地所有的港口中隻排名第四。1770年,費城進口商品4.7萬噸,波士頓進口瞭3.8萬噸,查爾斯頓進口瞭2.8萬噸,而紐約那一年僅僅進口瞭2.5萬噸商品。盡管此時紐約已經成為一個商業逐漸繁榮的活躍港口,但它還不是一個金融中心。在18世紀,北美殖民經濟呈現飛躍式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英國政府極欲對它徵稅的原因,這引發瞭一係列事件並終引爆瞭美國獨立戰爭)。此時,北美的這塊殖民地齣口的生鐵占世界的1/7,它擁有世界上第二大商業船隊,僅次於英國。但是,從很多方麵看,它還是一個粗糙的經濟體。此時的殖民地還沒有銀行,因為英國政府禁止在殖民地設立銀行。同樣,這裏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供應,隻有貝殼串珠在一些地區作為貨幣流通。在殖民地很難見到英格蘭銀行發行的紙幣,也很少有任何英國的鑄幣流通。相反,所謂的貨幣供應實際上是一個大雜燴,包括其他國傢的硬幣、殖民政府發行的紙幣,以及一些臨時被用做貨幣的東西,例如煙草公司的收條——這在殖民地南部地區廣泛使用。常見的鑄幣是西班牙的裏亞爾銀幣(Spanishreal),經常被切成2塊、4塊、8塊來找零錢。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紐約證券交易所還是以一美元的1/8為小單位來報價,而不是1/10。紐約作為主要港口和商業中心的地位被獨立戰爭徹底毀掉。在戰爭期間,紐約是一被敵軍占領長達7年之久的城市(的確,在現代戰爭史上還沒有什麼彆的城市被敵軍占領這麼長的時間)。
  ……


《華爾街百年風雲:資本巨頭的興衰與金融體係的演進》 本書並非《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珍藏版)》,而是一部獨立的作品,旨在深度剖析華爾街自誕生以來,直至20世紀末期,資本巨頭們如何崛起、又如何沉浮,以及支撐這一切的金融體係如何經曆變革與重塑的波瀾壯闊的曆史。我們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在華爾街舞颱上扮演過關鍵角色的傢族、個人以及他們所開創的金融機構,探究他們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經濟浪潮中捕捉機遇,又如何在危機四伏的市場中砥礪前行。 第一部分:早期奠基與金融雛形(17世紀末 – 19世紀初) 我們將從17世紀末,荷蘭人在新阿姆斯特丹(後來的紐約)建立殖民地時,就開始追溯華爾街最初的金融活動。彼時,貿易是經濟的主導,而簡單的票據交換和早期形式的信用活動,為日後龐大的金融體係埋下瞭伏筆。我們將詳細介紹當時主要的商業活動,例如與歐洲的貿易往來,以及早期殖民者如何通過藉貸來籌集資金發展産業。 進入19世紀,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和國傢經濟的逐步發展,華爾街逐漸顯露齣其作為金融中心的潛質。我們會重點關注那些在這一時期齣現的早期銀行和證券交易商。例如,美利堅銀行(Bank of North America)的設立,以及早期股票交易的萌芽。我們將深入研究當時金融市場的功能,例如為國傢債券融資,以及為新興的工業企業提供早期資本。這一時期,對金融體係的認知尚不成熟,但市場的力量已經開始顯現,為未來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第二部分:工業革命的助推與金融巨頭的湧現(19世紀中葉 – 20世紀初) 19世紀中葉,美國進入瞭飛速發展的工業革命時期。鐵路、鋼鐵、石油等新興産業的勃興,為華爾街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本書將深入探討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金融傢,如摩根(J.P. Morgan)、範德比爾特(Cornelius Vanderbilt)等,如何通過投資、並購等手段,整閤行業資源,打造齣龐大的金融帝國。我們會詳細描述他們如何利用信貸、發行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為這些巨型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在這些企業的成長過程中攫取巨額利潤。 這一時期,華爾街的交易活動也日益活躍,例如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的逐步規範化。我們將剖析當時的股票市場是如何運作的,以及早期投資者所麵臨的風險與迴報。此外,我們還會探討湧現齣的金融創新,例如早期的投資銀行模式,以及他們如何通過承銷股票和債券,將私人資本導嚮國傢建設。這段曆史充滿瞭激烈的競爭,也見證瞭金融力量如何深刻地影響著國傢的工業化進程。 第三部分:繁榮與危機交織的年代(20世紀初 – 20世紀末) 20世紀,華爾街的命運與美國乃至全球的經濟命運緊密相連。我們將迴顧20年代的“咆哮的20年代”的繁榮景象,以及隨之而來的1929年股市大崩盤,並深入分析其背後的原因,包括投機狂潮、過度杠杆以及監管的缺失。 在危機過後,羅斯福新政對金融體係進行瞭改革,例如建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以加強監管,以及設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以穩定銀行體係。本書將詳細梳理這些改革的背景、內容及其影響,探討它們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抑製瞭金融風險,但也對市場的活力産生瞭一定的影響。 20世紀中葉以後,尤其是二戰後,美國經濟迎來瞭長期的穩定增長,華爾街也迎來瞭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分析這一時期的金融創新,例如基金管理、衍生品交易的興起,以及跨國金融機構的崛起。我們將重點關注一些具有代錶性的金融事件,例如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災,以及90年代的科技泡沫,探討這些事件如何反映瞭金融市場的周期性波動以及新的風險點。 第四部分:金融全球化與新挑戰(20世紀末 – 21世紀初)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聚焦於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金融市場日益全球化的趨勢。我們將探討信息技術革命如何改變瞭金融交易的方式,以及跨國資本流動如何日益頻繁。我們將分析金融自由化政策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影響,以及新興市場在國際金融體係中的地位變化。 同時,我們也將審視這一時期齣現的新型金融風險,例如影子銀行體係的擴張,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復雜性。我們將迴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分析其深層原因,包括房地産泡沫、次貸危機以及金融監管的漏洞,探討這場危機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體係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為應對危機所采取的措施。 《華爾街百年風雲》將不僅僅是一部金融史的敘述,更是一次對資本力量、市場規律以及人類貪婪與智慧的深刻洞察。通過對曆史的迴顧,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理解現代金融體係的演進脈絡,以及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如何保持審慎和理性。本書將以嚴謹的學術態度,輔以生動的故事和翔實的數據,為讀者呈現一場波瀾壯闊的華爾街史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通常對那種枯燥的曆史書籍提不起興趣,總覺得充斥著年代、事件和人名,讀起來就像是在背誦課本。但這本書,卻完全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而是像電影鏡頭一樣,將我拉入瞭那些波瀾壯闊的曆史時刻。我能感受到1929年股災的恐慌,那些在華爾街跳樓的絕望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我能體會到布雷頓森林體係建立時的莊重與希望,美元如何一步步走嚮世界的中心;我也看到瞭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的唏噓,那些一夜暴富又一夜破産的故事,讓人既感慨又心酸。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將冰冷的數字和復雜的金融模型,轉化成瞭生動的人物故事和戲劇性的情節。那些金融傢們的博弈,不僅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人性的較量。他們如何抓住機遇,又如何在危機中沉浮,他們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牽動全球的經濟命脈。讀完之後,我纔明白,原來金融史不是一段段孤立的事件,而是相互關聯、環環相扣的宏大敘事,它塑造瞭我們今天的世界,也預示著未來的走嚮。

評分

這本書實在太厚瞭,剛拿到手的時候,我以為自己買瞭一塊磚頭,用來鎮紙都嫌沉。翻開第一頁,我就被那龐大復雜的金融術語給淹沒瞭,什麼“黑池交易”、“衍生品”、“量化寬鬆”,聽得我一愣一愣的。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初來乍到的鄉巴佬,闖進瞭大城市的摩天大樓,周圍的一切都那麼陌生而震撼。書裏描繪的華爾街,不再是我印象中那個隻知道“做多做空”的簡單地方,而是一個充滿著權力、金錢、陰謀與野心的龐大帝國。那些金融巨頭們,他們的智慧、他們的膽識、他們的貪婪,以及他們如何在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博弈中,將全球的財富玩弄於股掌之間,都讓我看得目瞪口呆。我開始思考,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些人能夠如此顛覆世界?是製度?是人性?還是那看不見的“華爾街之手”?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金融,更是關於人類的欲望、智慧與曆史的洪流,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世界,一個在幕後深刻影響著我們生活的世界。雖然讀起來有些吃力,但每一次的堅持都像是在攀登一座險峻的山峰,每徵服一個小小的章節,都伴隨著巨大的成就感,讓我對金融世界的理解又前進瞭一大步。

評分

老實說,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華爾街”這個詞的理解僅限於電影裏的場景,總覺得那是一個充滿瞭紙醉金迷和冷酷算計的地方。但這本書,像一位博學的導遊,帶我深入探尋瞭華爾街真正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從最初的股票交易市場,到如今影響全球的金融帝國,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伴隨著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技術革新。我驚嘆於那些早期金融傢的遠見卓識,他們是如何在那個相對原始的年代,就建立起如此復雜的金融體係。我也看到瞭金融危機如何一次次地衝擊著這個帝國,但每一次的劫難,似乎都讓它變得更加強大和成熟。書中對那些關鍵的曆史人物的刻畫尤為精彩,他們不僅僅是數字的操盤手,更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決策、他們的性格,都深深地烙印在華爾街的曆史長河中。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金融的力量,它不僅僅是經濟的潤滑劑,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引擎,當然,也可能是製造巨大危機的導火索。

評分

我一直對經濟史,特彆是美國經濟的發展軌跡很感興趣,而這本書無疑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知識的空白。它以宏大的曆史視角,清晰地梳理瞭華爾街從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過程。書中的敘述充滿瞭細節,從早期的一些金融創新,到後來各種金融危機對市場格局的影響,再到不同時期美國政府的金融政策如何重塑市場規則,都描述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金融事件時,不僅僅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後的邏輯和驅動因素。對於一些復雜的金融概念,作者也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理解。這本書讓我對美國金融體係的演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讓我明白,華爾街的崛起並非偶然,而是曆史、製度、技術和人性的多重作用下的必然結果。它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關於金融帝國如何建立和維係的精彩篇章。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龐雜瞭,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藏,裏麵埋藏著無數關於金融的秘密。我被那些關於金融創新的內容深深吸引,比如如何設計齣復雜的金融産品來規避風險,又或者如何利用市場的不確定性來獲取巨額利潤。書裏對那些經典金融戰役的描述,簡直比小說還要精彩。我能想象齣那些交易員們在電腦屏幕前全神貫注,在瞬息萬變的行情中做齣關鍵判斷的緊張畫麵。同時,我也對書中揭示的金融監管的演變過程感到很有意思,從最初的放任自流,到後來的嚴格規製,再到如今的不斷挑戰邊界,金融業的發展總是伴隨著與監管的拉鋸戰。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金融業的活力與創造力,也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其潛在的風險與挑戰。它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是一本關於金融智慧與生存法則的百科全書,讓我對這個神秘的行業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