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爸爸的教養真心話:會獨立思考、創意高、行動力強的孩子纔快樂!》
(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錶】)
作者:韋岱思 齣版社:野人
齣版地:颱灣 齣版日期:2017/11/0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842385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本書分類:親子教養> 教育現場> 他國教育觀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受歡迎的專欄作傢荷蘭爸爸韋岱思
在荷蘭土生土長,從小學到大學接受荷蘭式教育,
卻因緣際會成瞭在颱灣教書的阿兜仔女婿,
還成瞭兩個孩子的爸爸!
同時經歷荷蘭、颱灣兩地教育體製的他
真實的教養告白!
25則真實案例分享×65個荷蘭爸媽這樣想(做)觀點×教養觀念實踐SOP圖
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錶】
荷蘭的孩子為什麼快樂?
因為他們懂得獨立思考、充滿創意、行動力強!
對荷蘭父母而言,教養的目的就是要把對大人完全依賴的小孩子,培養成社會獨立的成員,打開眼界,勇敢地麵對社會中各項挑戰,創造自己的價值,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人生。
【關於規矩的設立……】
颱灣父母:「寶貝~坐下來乖乖吃飯,好不好?」
荷蘭爸爸真心話:「規矩是原則,不是孩子可以選擇做或不做的事。」
→規矩是教養的基礎,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協助小孩理解世界,也能幫助孩子為成長各階段作好準備。
→荷蘭式規矩的三原則:「清楚」、「有道理」、「少而美」。
颱灣父母:「你再不乖我要叫警察伯伯來抓你哦!」
荷蘭爸爸真心話:「孩子知道警察不會真的來,爸媽的恐嚇成瞭無效的教養方式。」
→恐嚇被當成解決緊急情況的手段,緻使「禁止性規矩」過多。
→孩子無法搞清楚規矩背後的道理,高估小孩的認知能力。
→低估孩子的認知能力,他知道爸媽的懲罰不會被執行。
【關於獨立思考、創意的培養……】
颱灣父母:「小的應該聽大的,讓年紀大的哥哥姊姊做主。」
荷蘭爸爸真心話:「兄弟姊妹是平等的,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負責。」
→為何越來越多孩子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強調安全牌的人際環境,讓勇於錶達意見的孩子被視為群體中的麻煩人物。
→每個孩子有權發錶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都值得被重視。要求「聽話」的製度,無法鼓勵個人發展自己的想法。
颱灣父母:「政治議題很敏感,不要談。」
荷蘭爸爸真心話:「與孩子討論政治、社會議題,可以養成深度思考。」
→孩子應該建立主見,要參與各種社會議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清楚錶達自己的看法,理解並接受別人的批評,進而從中截長補短。
→透過小而美的兒童新聞,讓孩子從小習慣接觸社會議題。
→與孩子討論政治,從不同麵嚮挑戰他的觀點,養成深度思考及抓重點的能力。
【關於行動力的培養……】
颱灣父母:「你不行齣去探險,除非這次考試前三名。」
荷蘭爸爸真心話:「你可以齣去探險,但是我要確認你都準備好瞭。」
→孩子透過探險纍積而來的生活經驗,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
→荷蘭父母會在他們能控製的範圍之內慢慢擴大孩子探險的空間,採用「可以……,但是……」的框架來決定允許孩子去探險。
→荷蘭父母會針對他們擔心的層麵,公開地跟孩子討論,確定孩子知不知道碰到問題該怎麼處理,就算孩子不知道,也是個機會教育的好時機。
還有其他精采議題探討:
為什麼荷蘭人都很高?
颱灣父母為何要反對兒女的感情?
荷式婆媳關係跟颱灣有甚麼不同?
為什麼颱灣和荷蘭年輕人都不喜歡過年?
荷蘭式的三代同堂:父母老瞭誰照顧?……
本書特色
1.)25個實際案例,誠摯的教養省思:兼具颱灣父母的習慣思維&荷蘭爸媽的教養態度與做法,適閤華人父母開闊教育眼界的參考書。
2.)內容橫跨0歲~高中,包含傢庭、學校、社會團體三大場域:揭密荷蘭優質人纔的多方位能力養成之道。
3.)集結作者在商業週刊頗受歡迎的專欄文章,犀利的文化觀察。
4.)隨書附【0~18歲3階段荷蘭式教育實踐MEMO錶】
作者簡介
韋岱思(Thijs Velema)
國立中山大學企管係助理教授,颱灣大學社會係博士,在荷蘭齣生長大,唸大學時因為想多瞭解東亞來到颱灣學習中文。
2010年變成阿兜仔女婿,2014年升格成為荷蘭爸爸。
很享受觀察兒女長大的過程,把兒女的學習進度視為自己人生的成就。
不過,過程中發現荷蘭與颱灣育兒文化大大不同,開始反省自己的文化,也在思索颱灣的教養方式。透過寫作紀錄女兒的成長故事並分享兩個文化之間的教養經驗。
目錄
【推薦序】不設限的教養視野,是今日傢長老師常備的精神糧草∕莊琳君
【前言】教孩子勇於創造自己的價值,勇敢麵對世界的挑戰
◎荷蘭親子與颱灣親子關係大不同!
◎荷蘭父母的教養態度:把孩子從「小」養成「朋友」
◎荷蘭式教養的目標:教孩子獨立思考,創造自己的價值
【導言】荷蘭爸爸在颱灣育兒的啟發與省思
◎我在荷蘭的生活與求學生涯
◎從交換生成為傢有二寶的颱灣荷蘭爸爸
◎東西教育觀激盪的火花
【PART1】 0-6歲幼兒期
建立規矩,爸媽是孩子的裁判
【PART2】小學-國中
「傢庭教育 」讓孩子實習如何當大人
【PART3】國中-高中
傢庭之外的教育場域——學校與社團
【PART4】荷蘭爸爸的文化觀察
結語
謝辭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理解瞭“快樂”與“成功”之間微妙的關係。很多傢長都希望孩子未來能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這本書卻大膽地將“快樂”放在瞭成就的基石位置上。作者認為,一個真正快樂的孩子,他內在的能量和探索欲,遠比一個被填鴨式教育逼齣來的“優等生”要強大得多。書中對於“興趣的培養”和“挫摺的接納”這兩塊的論述尤為精彩。它提供瞭一套非常實用的方法論,指導傢長如何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同時,幫助他們從失敗中汲取養分,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睏難。我不再將每一次小小的失誤視為世界末日,而是將其看作是孩子學習“韌性”的絕佳機會。這種心態的轉變,不僅讓我的育兒過程輕鬆瞭許多,也讓我看到瞭孩子身上那種蓬勃嚮上、自我修正的強大生命力。這本書,與其說是育兒指南,不如說是一本關於如何“釋放”孩子天性的宣言。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它不是綫性的、一本正經的論述,而是像一本散文集,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拿齣來細細品味。我發現自己經常讀完一小節,就不得不停下來,花上十幾分鍾在腦子裏反復咀嚼。它提供的視角非常多元化,讓你在麵對孩子行為時,能立刻切換到多重角色去審視問題。比如,當孩子展現齣“叛逆”時,這本書會引導你去思考:這真的是叛逆嗎?還是他正在努力界定自我邊界的信號?或者這隻是他模仿瞭某個他佩服的榜樣?這種多角度的分析框架,極大地提升瞭我處理突發教育狀況時的彈性。更重要的是,書中不乏大量親身實踐的案例,這些案例的真實感和細節的豐富性,讓理論不再懸浮。我甚至能想象齣作者在廚房裏一邊做飯一邊跟孩子進行深度對話的情景,這種煙火氣讓這本書充滿瞭可信度和親和力,讓你覺得“原來我也可以做到”。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抱著有點懷疑的態度拿起這本書的,畢竟市麵上育兒書汗牛充棟,很多都隻是換湯不換藥。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沒有糾結於具體的“技巧”——比如“你應該在幾點讓孩子睡覺”或者“哪個早教班最好”——它聚焦的全部是“心法”。作者非常強調傢長自身的心理建設。他用很大篇幅討論瞭我們成年人如何處理自己的不安全感,以及這些不安全感是如何不自覺地投射到孩子身上的。這一點對我觸動極大。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對孩子的催促,其實源自我對自己“錯失某些機會”的恐懼。書中提到一個觀點:“一個內心安寜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安全基地。”這句話簡直像醍醐灌頂。它讓我意識到,與其費盡心思去“管理”孩子的外在行為,不如先花時間“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比任何外部的教育方法都要來得持久和根本。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治本”,而不是僅僅處理錶麵的“癥狀”。
評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我個人非常欣賞,它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專傢口吻,讀起來就像是鄰傢一個經驗豐富、又非常幽默的長輩在跟你分享他的“育兒血淚史”。行文流暢自然,觀點犀利卻不失溫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闡述一些看似復雜的心理學概念時,總能用極其生活化的比喻來解釋清楚,讓人一聽就懂,並且馬上就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對應的場景。比如,他分析“完美主義”對孩子創造力的扼殺作用時,舉瞭一個關於搭建樂高積木的場景,非常生動形象。我讀完後立刻反思瞭自己過去對孩子作業細節的過度要求,感覺自己過去真是把“追求完美”當成瞭“追求進步”。這本書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流露齣的控製欲和功利心。它提醒我們,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培養一個“聽話”的機器,而是塑造一個能夠獨立麵對世界、並享受生活本身的個體。這種從底層邏輯上進行思維重塑的體驗,是我從其他育兒書中很少獲得的。
評分哇,這本書真是太棒瞭!我最近讀完這本書後,感覺自己的育兒觀簡直被顛覆瞭。它沒有那種空泛的理論說教,而是真正深入到瞭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非常強調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而不是單純依靠外部奬勵或懲罰。他提到,當孩子發自內心地對某件事産生興趣時,那種學習的動力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比擬的。我記得書中有一個例子,講到如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屢次失敗的小難題,書中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係列的提問,巧妙地把解決問題的鑰匙交到瞭孩子自己手中。這個過程,孩子錶現齣來的專注和最終成功的喜悅,讓我這個做傢長的都感同身受。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急於“幫助”孩子,卻忘瞭給他們“嘗試”和“犯錯”的空間。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放手,也學會瞭如何真正地“傾聽”孩子,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真正需求,而不是簡單地用我們成年人的標準去評判。對於那些總想著“幫孩子鋪好路”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絕對是一劑清醒劑。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教你如何放下自己的焦慮,真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夥伴和引導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