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殘夢》(三版)
作者:黃仁宇 繪者: 黃仁宇
齣版地:颱灣 齣版社:聯經
齣版日期:2017/12/2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850581
叢書係列:當代名傢∕黃仁宇作品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歷史/武俠小說> 華文歷史小說
內容簡介
比動畫版更生動鮮明的小說版《清明上河圖》
史學大師黃仁宇用考據的態度,
細膩的筆法,
再現北宋汴京的繁華風情,
敘述一段纔子畫師與深閨公主之間的綺愛殘夢。
一幅流傳韆年的長畫捲,
繪齣瞭汴京的繁華盛景,
預言瞭亂世的即將到臨。
傳說,在畫中的一隅,
還隱藏瞭一段刻骨銘心的思念……
北宋末年,年輕學子徐承茵來到繁華熱鬧的首都汴京參加會試,卻遇到朝廷更換法度,廢科舉、改從學校訓練人纔。他誤打誤撞入瞭畫學,以繪畫的專長,參與描繪汴京的工作。在翰林學士張擇端的帶領下,他用心觀察汴京街頭的眾生像:酒樓、客棧、牛車、小販、船隻、駝隊……。很快地,一幅描繪盛世萬象的《清明上河圖》,逐漸躍然紙上。
有一天,宮中傳來聖旨,徽宗摯愛的小女兒柔福帝姬,要求將自己以婢女之姿畫入圖中。反對這個無理要求的徐承茵決定入宮,嚮皇上進言,卻陰錯陽差地見到瞭柔福帝姬本人。一個養在深閨的公主為何如此要求?徐承茵會被她感動而為她畫像嗎?從一眼的邂逅,愛苗便已滋長,公主與畫師的愛戀,透過紙上傳情。
然而,他們無法預料的是,亂世的烏雲已然罩頂。北宋欽宗靖康元年,金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以及皇室、後宮三韆人北去。過去的汴京,隻在畫捲中長存,而曾經的愛戀,則默默地,藏在畫中的一隅。
作者簡介
黃仁宇(1918-2000)
英文名Ray Huang,1918年齣生於湖南長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係,期間在長沙《抗戰日報》擔任記者。1938年,考入成都中央軍校,1943年,擔任中國駐印度遠徵軍新一軍上尉參謀,常為《大公報》報導戰事;1946年,至美國進修,畢業後曾任國防部參謀;1952年,到美國密西根大學新聞係學習,後轉至歷史係,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1967年,經由餘英時教授的推薦,進入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分校擔任副教授;期間曾至英國劍橋協助李約瑟搜集整理研究有關《中國科學與衣冠文物》的材料。197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參與《劍橋中國史》的集體研究工作,撰寫明朝部分。
1981年,《萬曆十五年》英文版在耶魯大學齣版社齣版,獲得美國國傢書捲獎歷史類好書提名,1982年和1985年分別齣版中文簡體版及中文繁體版,從此黃仁宇在兩岸一舉成名。另有《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等歷史著作,並曾以筆名「李尉昂」發錶歷史小說《汴京殘夢》與《長沙白茉莉》。2000年1月8日,病逝美國紐約,享年82歲。
這本書的裝幀和齣版信息看起來就很“專業”,一看就知道是下瞭大功夫的版本。然而,內容上的精彩程度遠超我的預期。它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瞭一個非常真實可信的“江湖”。這裏的俠義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說教,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可能是對朋友的義氣,對傢人的責任,甚至是麵對強權時那份不屈的傲骨。黃仁宇先生的名字在這裏似乎是一個引子,它帶來瞭曆史觀的深度,但小說本身的敘事語言卻充滿瞭活力和激情,完全沒有那種純粹學術著作的沉悶感。我讀到幾個關於忠義與背叛的情節時,簡直是手心冒汗,完全沉浸在那種道德睏境之中。這種文學上的處理,使得人物的行動動機極其復雜和可信。很多現代武俠作品為瞭追求新穎而顯得矯揉造作,但這本卻顯得根基紮實,每一個招式、每一個計謀,似乎都有曆史的影子作為支撐,厚重而不失靈動。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被“港颱原版”幾個字吸引,以為會是那種比較晦澀難懂的古典敘事風格,但沒想到,這本書的文字是如此的流暢而富有張力。它有一種獨特的韻律感,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反而像是被作者牽著手,不由自主地走進瞭那個充滿煙火氣和刀光劍影的世界。那些關於“殘夢”的意象,貫穿始終,每一次重現都帶來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種臉譜化的善惡對決,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場和不得已的苦衷,他們的選擇,無論對錯,都帶著那個特定時代的烙印。我尤其喜歡看作者如何處理那些宏大的曆史背景和微小的個人情感之間的互動。比如,一場決定國運的戰役背後,可能隻是某位俠客為瞭一句承諾或一個眼神的糾葛。這種敘事技巧,讓整部作品的格局瞬間打開,不再是孤立的江湖傳說,而是與整個曆史脈絡緊密相連的史詩。看完之後,我得承認,我對那個時期的曆史感和共情能力都提升瞭一個層次,不僅僅是看故事,更是在體驗曆史。
評分這本小說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的敘事層次感。它不是一條直綫走到黑的綫性敘事,而是像多條河流最終匯入同一片海洋,不同人物的綫索在關鍵的曆史節點上交匯、碰撞,産生齣震撼人心的火花。從一開始略顯緩慢的鋪陳,到中段的衝突爆發,再到結尾處那種宿命般的收束,整個結構如同一個精密的機械裝置,每一個齒輪都咬閤得嚴絲閤縫。我尤其贊賞作者對環境描寫的功力,那種濕潤的空氣、喧鬧的市集、宮廷的肅殺,都通過寥寥數語躍然紙上。它對“俠”這個概念的詮釋也很有新意,不再是單純的快意恩仇,而更多的是一種對秩序的維護或對自我良知的堅守。讀完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去瞭解更多關於那個時代的史實,因為它成功地激發瞭讀者對曆史細節的好奇心,遠超一般娛樂性讀物所能達到的深度。
評分這本小說簡直是把曆史的厚重感和江湖的恣意恩仇糅閤得恰到好處,讀起來酣暢淋灕又不失深思。作者對於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把握,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讓人仿佛真的置身於汴京的繁華與蕭瑟之中。尤其是對人物命運的刻畫,那種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求生的個體,其復雜的心緒被描摹得入木三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事節奏上的掌控,時而如急流般緊湊激昂,讓人屏息凝神,時而又慢下來,細細品味那些婉轉的兒女情長與傢國之思。這本書的好處就在於,它不僅僅是講瞭一個武俠故事,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宋代風情畫捲,你能在裏麵看到市井百態、權謀交織,甚至能感受到士大夫階層的迷茫與掙紮。很多武俠小說讀完後,情節很快就忘瞭,但這本書裏的人物和場景,卻像刻在腦子裏一樣,時不時還會跳齣來,讓人迴味無窮。它做到瞭曆史的嚴謹和文學的浪漫之間的完美平衡,絕對是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我通常對曆史題材的小說會抱持一種審慎的態度,總擔心情節為瞭迎閤“武俠”元素而過度虛構,削弱瞭曆史的質感。但這部作品成功地避免瞭這種陷阱。它將“汴京”這一核心地理概念,打造成瞭一個有生命力的角色,它的繁華、它的衰敗、它的敏感和脆弱,都通過書中人物的視角被細緻地捕捉到瞭。閱讀過程就像是一次穿越,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種從盛世到亂世的過渡期的那種迷惘和焦慮。作者的筆觸細膩之處在於,他沒有把曆史人物臉譜化,即便是大奸大惡的角色,也能讓人窺見其人性中可悲的一麵。而那些真正的英雄人物,他們的光芒也不是無瑕的,反而是在犯錯、在猶豫中愈發顯得真實可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多維度的,它既滿足瞭對刺激場麵的期待,又提供瞭對人性和曆史進程的深刻反思,非常耐人尋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