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探索宇宙深層設計之美》
作者: 法蘭剋·維爾澤剋
原文作者: Frank Wilczek
譯者: 周念縈
齣版社:貓頭鷹
齣版日期:2017/09/30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2623305
規格:精裝 / 480頁 / 23 x 17 x 3.6 cm / 普通級
齣版地:颱灣
內容簡介
物理世界體現瞭美麗。
物理世界充滿瞭痛苦、紛亂與壓抑。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該忘記另一麵的存在。——維爾澤剋
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維爾澤剋,從研究自然界的小組成單位而獲獎,繼而轉身朝嚮廣袤的世界,不禁提齣大哉問:宇宙萬物的結構是否體現瞭「美」的設計?
《萬物皆數》是一位諾獎大物理學傢在自然哲學領地裡思辨的成果。他以一種詩意的語言來寫作,雄心勃勃地追求「物理之美」與「藝術之美」的和諧。
——陳瑞麟(國立中正大學哲學係係主任)
本書重點:
作者帶領我們綜覽西方古典物理史上的孜孜矻矻,更進一步引導我們看見物理學中的純粹概念,從理想一步步逼近真實,每一次關於真實的發現,我們對世界的瞭解更好,也從中體會科學背後深刻的哲學基礎與觀點。
「上帝的偉大與榮耀在他所有的作品中奇妙閃耀,尤其是可從天空那本打開的書中讀到……」——伽利略
畢達哥拉斯導齣「畢氏定理」,「世界」與「數字」產生連結——畢氏企圖推演萬物與數字的關係,認定萬物存在理想而優美的設計。柏拉圖的洞穴寓言與正多麵體同樣傳達齣「真實」應是美好理想的構成與投影。從畢氏與柏拉圖開始,世界的組成即與心智中的理想串連起來……
「我們不得不這麼覺得,這些數學公式獨立存在,並具有自己的智慧,比我們還聰明,甚至比發明者還聰明;人類得到的總是超過原先放進去的。」——赫茲
牛頓是古典物理的創始人,以精確度量與嚴謹的宇宙觀。取代以主觀好惡判斷日常。而寫齣電磁方程組的馬剋士威,更帶來全新的視野與方法:因為對稱性而補全的電磁方程組,不僅統一電與磁,並解釋光的存在,直至今天成為電磁學的穩固基礎。原來方程式如同一般物體具有對稱性!大自然基本法則的無數方程式,更充滿大量的對稱性!
「宇宙不能理解之處,在於它可以被理解。」——愛因斯坦
「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麯,時空告訴物質如何移動。」——惠勒
從波耳原子模型中看見駐波;從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看見伽利略不變性;從量子色動力學中又再度看見馬剋士威。原來世界不隻是可以用物理法則詮釋,乍看不同的法則彼此之間彷若鏡麵裡外,相互輝映。看完此書,你將會發現,自然的基礎是如此精簡至極,極度對稱的方程式可將其特性錶露無遺。 而物體構成的世界又是如此廣大無邊,變化無窮無盡。
書末收入作者精心編纂的《物理小辭典》,凡是涉及內文的重要的名詞與概念都加以定義與說明,以饗喜歡知識卻不見得是科學專傢的讀者;或配閤內文延伸閱讀,或當成獨立的科學小辭典。為方便查閱,中文版特別採取英文排序,由封底開捲。
國內外專業書評及推薦
*人類自古就對世間事物的美投以主觀的眼光。然而,大自然亦自有其一套審美標準。不同的是,自然定律永恆不變。作為物理學傢,法蘭剋·維爾澤剋一生緻力在科學道路之上尋找大自然對美的定義。這本書,可以說是維爾澤剋的一個總結:對稱性和經濟性。
我有時會問自己:一本好的科學普及書籍,應該如何寫?我漸漸發現,好的普及讀物不應單嚮傳達知識,那是教科書的任務。一部好的普及讀物,應該與讀者產生共鳴。維爾澤剋以科學傢為主軸,把兩韆五百年物理史娓娓道來,解構科學與人類的闗係。
我誠意推薦《萬物皆數》。
——餘海峯(瑞典皇傢理工學院粒子及天體粒子研究組博士)
*格物窮理的科學傢能談美、問美、論美嗎?美的定義是心證的,但對少年即英俊的理論物理學傢維爾澤剋而言,「美」在於瀰漫並管理宇宙的定律,乃是有序、有層理、簡約 而饒富對稱的。而定律本身,竟又與「物」互為錶裡,就像太極之生兩儀,以臻無窮。心與物、美與真,造物竟以不變為其變化的法則!來、來欣賞大師為你娓娓道來那導引他一生的熱情,同享人類所認知宇宙萬象背後的極簡與諧和吧!——侯維恕(颱大物理係講座教授)
*對於有幸曾經親聆維爾澤剋教授演講的我來說,其博學以及獨到的見地不是他能用以徵服聽眾的法寶。事實上,他還能夠以深入淺齣的方式,當場讓人直接體會艱深理論以及繁複數學背後的物理意義。光憑這一點,就讓我自嘆弗如!而維爾澤剋教授這本書,也完全承繼瞭他這令人鼓掌叫好的一貫風格。當我打開它的時候,就顧不得囫圇吞棗的禁忌,忍不住一口氣把它讀完。維爾澤剋教授的書就是有這種魅力。——陳義裕(颱大物理係終身特聘教授)
*這是一扇美妙的科學窗口,讓我們窺探科學在自然、藝術與日常經驗上扮演的角色。以量子物理學研究贏得諾貝爾奬的維爾澤剋,為我們呈現一本深入淺齣、思慮縝密和優美流暢的著作。——艾碧柯恩《商業周刊》
*任何想知道科學如何昇華的人士,都應該閱讀這本書。——迪帕.科波拉(醫學博士)
*維爾澤剋帶領讀者,以專業導覽穿越二韆五百年的哲學和物理學之旅……這本書趣味昂然,因為作者秉持上窮碧落下黃泉的興趣,鑽研探尋人類所歷經的種種對稱之美……他完成一項罕見創舉:直探永恆的主題,成就這本具有濃厚人文深度的書本。——《華爾街日報》
*具啟發性且深入淺齣……維爾澤剋文藻優美引人入勝……無論大自然給予何種答案,且讓我們以聰慧但謙卑之心,愉悅瀋浸其中。——《高等教育紀事》
*在維爾澤剋書中,自然方程式之美融閤文學之美,終臻藝術之傑作。——《科學新聞》
*引人入勝,欲罷不能……不是爬梳資料堆砌成章,而是巧妙地重新架構現代物理學的諸多基本概念……維爾澤剋下筆前已胸有成竹,讓人讀來輕鬆愉快。——《洛杉磯書評》
*文思巧妙!在大眾科普讀物中獨樹一幟。適閤每一位愛書人……《萬物皆數》讓我們想起科學與藝術的諸多關連,也讓我們對於人類揭開自然奧妙的成就拍案讚嘆!——《今日物理》
*《萬物皆數》既對廣大未開拓的領土進行精彩的探索,也為粒子物理學發展提供創意獨意的指南。——《自然》
專業熱情推薦(按姓氏筆畫序)
吳茂昆(中研院院士、美國科學院海外院士)
餘海峯(瑞典皇傢理工學院粒子及天體粒子研究組博士)
侯維恕(颱大物理係講座教授)
高湧泉(颱大物理係教授)
孫維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颱大物理係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
陳瑞麟(國立中正大學哲學係係主任)
陳義裕(颱大物理係終身特聘教授)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的綫性推進,而是像一個精心編排的音樂會,有高潮,有沉靜,有對比,有呼應。作者深諳如何控製讀者的節奏,讓你在感到思維疲憊時,立刻用一個生動的曆史軼事或者一個巧妙的思維實驗來放鬆神經,緊接著又迅速將你帶迴到核心的理論探討中。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極大地保證瞭閱讀的持久性和連貫性。更重要的是,它引發瞭我大量自我思考和提問的欲望,它不會把所有答案都擺在你麵前,而是巧妙地留下一些空間,鼓勵你帶著新的視角去探索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大腦中沉睡已久的求知欲,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尋找更多相關的資料進行深挖。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閱讀和思考。
評分這本書真是太引人入勝瞭!從翻開扉頁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覺自己被帶入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的敘事能力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能將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物理概念,用一種極其生活化、充滿畫麵感的方式展現齣來。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枯燥的說教感,反而像是在聽一位睿智的長者,以一種極其親切的口吻,娓娓道來宇宙最深層的秘密。特彆是他對時間和空間本質的探討,真的讓我對“存在”有瞭全新的理解。我記得有幾處描述,關於對稱性和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精妙之處,我甚至需要停下來,反復品味好幾遍,纔能真正捕捉到那種數學之美與自然規律完美結閤的震撼感。這本書不隻是在講述科學理論,更像是在描繪一幅宏大的宇宙史詩,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審視和對外部世界的驚奇感。它拓展瞭我對“可能”的邊界,讓我意識到我們日常所見的現實,不過是冰山一角。
評分我得說,這本書的深度是超乎我想象的。它不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而是深入到原理的根基去挖掘。閱讀體驗就像攀登一座巍峨的高山,每嚮上一步,視野就開闊一分,但也更需要付齣努力去理解腳下的每一步是如何構建起來的。作者的邏輯鏈條極其嚴密,他很少使用那種故作高深的術語堆砌,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推理,引導讀者自然而然地達到那個結論。對於那些對基礎科學有一定瞭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你能夠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重新審視那些熟悉的定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尚無定論的領域時所展現齣的嚴謹態度——既不誇大其詞,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坦誠地指齣目前知識的邊界在哪裏。這種對未知保持敬畏的學者風範,是閱讀過程中最令人感到信服的部分。
評分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本非常“硬核”的科普讀物,可能會需要我備著字典和參考書纔能勉強讀完。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文筆極其流暢,翻譯的水平也高得驚人,完全沒有那種“水土不服”的感覺。那些復雜的物理學思想,被巧妙地融入到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和類比之中。比如,當他解釋某些粒子運動的隨機性時,那種描述簡直生動得仿佛我能親眼看到那些微觀世界的舞蹈。這種藝術性的錶達,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主題,變得親近可感。我發現自己讀得很快,甚至好幾次因為情節的吸引力,一口氣讀到瞭淩晨兩點。這對於一本涉及如此深刻主題的書籍來說,簡直是一個巨大的成功。它證明瞭,嚴肅的思考和愉悅的閱讀體驗,完全可以並行不悖。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地方在於它對“美學”的強調。它不僅僅是關於公式和實驗結果的堆砌,更是在探討宇宙設計中蘊含的某種內在的和諧與優雅。作者似乎在用詩人的筆觸,來描繪物理學傢眼中的世界圖景。每當讀到關於自然界基本規律的“簡潔性”和“統一性”的論述時,我都會産生一種強烈的宗教般的敬畏感。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追求的科學真理,其實與人類對藝術和秩序的追求,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它成功地將冰冷的物理學,注入瞭溫暖的人文關懷和哲學的深度。讀完之後,我對天空的仰望,對身邊事物的觀察,都多瞭一種全新的、更富層次的欣賞視角,仿佛多瞭一層濾鏡,讓一切都變得更具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