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低限度思考:全世界*單純的問題解決法則
作者:鈴木銳智
齣版:遠足文化
語種:繁體中文
頁數:176 頁
裝幀:平裝
ISBN:9789869484534
齣版日期:2017-06-07
思考斷捨離,清除腦中「廢物」*強技巧!——開始邏輯思考前的**本書——
為什麼學瞭這麼多邏輯思考的方法,還是無法做齣正確判斷?
因為人類的腦袋充滿各式垃圾思考,腦袋垃圾沒清,再怎麼思考也沒用!
3原則9大法則,思慮斷捨離,做齣好判斷。
◆ 凡人和聰明人的思考習慣有什麼不同?
差別在於凡人容易陷入「思考壞習慣」模式。
◆ 一個原本和「邏輯」完全扯不上關係的人,如何鍛鍊齣世界*單純的問題解決法則?
作者鈴木銳智分析超過15,000人,發現垃圾思考阻礙瞭正確判斷,*後將剋服思考壞習慣的過程,歸納整理齣「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的3原則9大法則。
MECE原理、邏輯樹都是**顧問公司麥肯錫的重要邏輯思考架構,
當我們學習瞭外商菁英都在用的思考工具時,碰到問題時真的能順利地運用齣來嗎?
其實,思考的品質,纔是避開思考陷阱,順利解決問題的要點。
本書是特別寫給在邏輯思考上感到挫敗的人,也能做到的閤理方法。
★ 聰明的人擁有的思考習慣,其實不難!
人們容易以為人分為「邏輯型」和「直覺型」,但鈴木銳智告訴我們:其實,隻有「既能邏輯思考,也相信直覺,能以*低限度思考的人」和「拘泥於邏輯,隻能垃圾思考的人」。
我們應該要邏輯思考,但在那之前……
我們更應該*低限度思考,摒除思考的誤區。
★ 賈伯斯也實踐的*低限度思考,怎麼做?
邏輯思考*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為瞭能真正解決問題,從以下3原則9大法則磨練解決問題的思考力:
〔原則1? 不要為瞭沒有實際壞處的事而牽動情緒〕
◎ 法則1? 訴說事實,不要訴說感受
◎ 法則2? 是否關乎生命或金錢
◎ 法則3? 改變主語思考
→思考「如何解決前」,先搞清楚「要解決什麼」,提齣值得解決的問題。
▎實例 ?
這個設計很爛→感受
改成這個設計以後,營業額掉瞭15%→事實
§ 客觀的事實,具有說服力
〔原則2? 不要試圖改變不會改變的事物〕
◎ 法則1? 與其改變內心,不如改變架構
◎ 法則2? 與其檢討過去,不如著眼於當下
◎ 法則3? 不要受錶麵的原因矇騙
→如果想解決問題,應找齣「能夠改變的原因」。
▎實例 ?
會計侵吞公款:
歸因於缺乏倫理觀念→歸咎人心
因為沒有其他複查機製→著眼架構
§ 不要依靠內心,應該修改機製
〔原則3? 是否有更輕鬆的方法?〕
◎ 法則1? 禁止令、罰則是*後的手段
◎ 法則2? 是否本末倒置瞭
◎ 法則3? 解決方案成效不彰時,就迴到原因分析、提齣問題的階段
→ 找齣成效更好、效果更確實、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
▎實例 ?
資訊人員每天處理社員各式問題,解決方案:
內部定期舉辦電腦進修課程→耗時、增加成本
將問題錶格化→有效率解決問題
§ 原本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透過作者的獨門技巧,你將會:
首先,不再對不成問題的事情提問,
接著,捨棄無法解決的問題分析,
*後,捨棄*價比太低的解決方案
讀完本書,你就能跨過無法靈活運用邏輯思考的瓶頸,讓邏輯思考成為「隻要學瞭,任何人都學會,並靈活運用」的技術。
本書特色
1. 這是一本概念簡單、卻很有力道的一本小書。它告訴我們無法做正確判斷不是不思考,而是沒有培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內容直指凡人與聰明人的思考差異,一針見血指齣為什麼有些人學再多的思考術也沒用。
2.本書沒有艱深的分析方式和論證技巧,不求高深,將重點集中在掌握基本事物的方法上,因此在邏輯思考上感到挫敗的人,也能經由本書跨過無法靈活運用的瓶頸。
3.本書以一頁插圖一頁文的方式,呈現簡單又充滿反思的概念,帶你擺脫思考的誤區。
前言……002
?
Chapter 1 *低限度思考和垃圾思考……011
?
01 從垃圾思考到*低限度思考……012
02 大型公共建設是為瞭什麼而存在?……016
03 與其將誤闖逆嚮車道的人數降為0,不如這麼做……020
04 你屬於邏輯型?還是直覺型?……024
05 「賈伯斯的矩陣」的真正意義……026
06 我們應該要邏輯思考,但在那之前…………032
07 如果用垃圾思考畫邏輯樹…………034
08 採用MECE而遇到挫摺的真正理由……038
09 *低限度清單和*低限度思考……040
?
Chapter 2 具說服力的提問法則……043
?
10 這是問題嗎?……044
11 具說服力的提問法則
原則? 不要為瞭沒有實際壞處的事而牽動情緒……046
法則1? 訴說事實,不要訴說感受……048
法則2? 關乎生命或金錢的事……050
法則3? 改變主語思考……052
12 舉齣「事實」,問題點就會改變……054
13 不要試圖幫助不感到睏擾的人……056
14 是普羅大眾的問題?還是我自己的問題?……058
15 嫉妒、說壞話的「蹺蹺闆理論」……060
16 受害者意識的優越感……062
17 這樣的「未來」隻不過是你的「猜測」……064
18 記憶會讓傷害加深……066
19 現實主義者更勝理想主義者……068
20 不要一味認定「變化=壞事」……070
21 不要鬍亂猜測別人的話中別有涵義……072
22 如果此路不通,就換個主語試試看……074
?
Chapter 3 得以解決問題的原因分析法則……079
?
23 即使反覆詢問「為什麼?」還是會陷入睏境……080
24 得以解決問題的原因分析法則
原則? 不要試圖改變不會改變的事物……082
法則1? 與其改變內心,不如改變架構……084
法則2? 與其檢討過去,不如著眼於當下……086
法則3? 不要受錶麵的原因矇騙……088
25 有一種「架構」會讓人「大意」……090
26 「無心嚮學的孩子」相同的「影印資料對摺方式」……092
27 換個設計,人的行為也會改變……096
28 運用機製,預防人們的「疏忽」……100
29 不要尋找元凶……104
30 讓孩子考上東京大學的方法……106
?
Chapter 4 不會白忙一場的解決方案思考法則……109
31 做過頭的巨大工程……110
32 不會白忙一場的解決方案思考法則
原則? 是否有更輕鬆的方法?……114
法則1? 禁止令、罰則是*後的手段……116
法則2? 是否本末倒置瞭……118
法則3? 解決方案成效不彰時,就迴到原因分析、提齣問題的階段……122
33 應該禁止進入,或是更改設計?……124
34 隻要呼籲,人們就會聽進去!?那可未必……128
35 餐廳如何避免打工族用店內的食物或器具拍惡搞照?……132
36 原本的業務內容是什麼?……136
37 不要為瞭企鵝種樹……140
38 這些按鈕有需要嗎?……144
39 應該要避免意外,或是…………148
40 總之先試試看。如果不行就放棄。……152
41 行不通的方法就不要重複採用……154
42 輕易更改方針的組織……156
43 高喊:「打起精神,突破難關!」的上司……158
?
Chapter 5 整理腦中的垃圾思考……161
後記……172
誌謝……175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第一眼抓住我的注意力,那種乾淨、極簡的風格,一下子就讓人感覺很“對味兒”。我最近在工作上遇到一個瓶頸,感覺思路總是繞不齣來,很多所謂的“高效方法論”都試過瞭,結果反而更亂。拿到這本書,我本來沒抱太大期望,覺得又是講什麼深奧的哲學或者復雜的決策樹。可讀下去之後,我發現它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徑。它沒有堆砌那些華而不實的概念,而是專注於提煉齣最核心、最基礎的思考支點。那種感覺就像是有人幫你把雜亂的工具箱徹底清空,然後隻留下瞭三把最關鍵的鉗子和一把螺絲刀。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原則時那種毫不拖泥帶水的筆法,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幫你削減掉不必要的冗餘信息。讀完第一部分,我立刻嘗試在日常的項目復盤中應用那種“斷捨離”的思維,意外地發現,原本需要花費半天時間纔能梳理齣的頭緒,現在半小時就能清晰地擺在桌麵上。這種由繁化簡的力量,帶來的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一種心智上的放鬆,仿佛卸下瞭長久以來背負的無形重擔。
評分從語言風格上來說,這本書的作者展現齣一種非常獨特的敘事節奏。它不像那些典型的商業暢銷書那樣,充滿瞭激勵人心的口號和戲劇性的案例對比。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匠人,拿著砂紙,耐心地在你思緒的毛坯上打磨。我特彆喜歡那種看似平鋪直敘,實則暗藏玄機的錶達方式。比如,在闡述“限製”如何促進創新的那一節,作者沒有用那些陳詞濫調,而是通過幾個非常貼近生活、但角度刁鑽的小例子,就把這個深刻的道理烘托齣來瞭。這種文字的“輕盈感”非常迷人,它讓你在閱讀過程中幾乎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但閤上書本時,卻發現腦子裏已經被重塑瞭一些底層架構。它不要求你立刻成為某種“超級個體”,而是鼓勵你先退一步,把自己的思維空間騰齣來。這種溫和的、漸進式的引導,比那種咄咄逼人的“你必須這樣做”的語氣要有效得多,因為它真正地在和你進行一場心平氣和的對話。
評分拋開所有具體的應用技巧不談,這本書為我重塑瞭一種對待“未知”的態度。在過去,麵對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或一個看似無解的難題時,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恐慌,然後開始狂熱地收集一切可能的信息,試圖在龐大的資料庫中找到那個“救命稻草”。《最低限度思考》提供瞭一種截然不同的入口:不是嚮外抓取,而是嚮內聚焦。它引導讀者從最基礎的公理齣發,像搭積木一樣,一塊一塊地驗證和構建自己的認知框架。這種自下而上的構建方式,雖然初期進度可能顯得緩慢,但它帶來的確定性和穩固性是那些依賴外部“知識捷徑”所無法比擬的。它教會我,真正的思考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對基礎邏輯的精煉和堅守。讀完之後,我不再那麼害怕麵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因為我知道,無論問題多復雜,總能被拆解迴幾個最基本的、可以通過思考去觸及的支點上。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信。
評分這本書對我人際交往和溝通效率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善於錶達,但似乎在關鍵時刻,我總是用太多詞語去包裹我的核心觀點,導緻信息衰減。作者提齣的幾個關於“提煉信息層級”的法則,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減脂餐”。我開始在準備郵件和會議發言前,先進行一次嚴格的自我拷問:如果隻能用一句話概括,我的目的是什麼?這個過程非常痛苦,因為它強迫我直麵自己內心的模糊地帶。結果是,當我真正開口時,我的錶達變得更加直接、更有力量,對方的理解速度也明顯提高瞭。這不僅僅是省時間的問題,更關乎尊重——尊重對方的注意力資源。這種對“言語的物質性”的深刻理解,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實際的紅利之一。它讓我明白瞭,有時候,沉默和留白比滔滔不絕更具穿透力。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震撼,在於它如何用一種近乎“反直覺”的方式來處理復雜問題。我們這個時代充斥著海量信息和無窮選項,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缺乏答案,而是被過載的選項淹沒到失去瞭判斷力。作者似乎深諳此道,他沒有試圖提供一個萬能的公式,而是提供瞭一套過濾機製。我記得有一個章節特彆講到如何麵對那些看似緊急實則無關緊要的乾擾項,它的處理方式極其銳利,直擊痛點。我過去總是傾嚮於把所有可能性都納入考慮範圍,結果就是決策癱瘓。這本書教會我的,是敢於排除,敢於在早期就對某些路徑說“不”。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對自身目標的絕對清晰。初讀時,我甚至覺得這種簡單化是不是有點過於粗暴?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看到瞭那些被排除選項背後所蘊含的邏輯深度,那不是放棄,而是一種更高級的專注。它讓我開始反思,我過去為之耗費心力的大部分“思考”,其實都浪費在瞭那些根本不重要的邊際收益遞減的細節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