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16-05-01 |
| 作者:贾康 | 译者: | 开本: 16开 |
| 定价: 98.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100121460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贾康,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税务学会、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和中国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北京市、上海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安徽省、甘肃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广东商学院、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1995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 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 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出版多部专著,撰写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多次受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 月8 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 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中国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2013 年,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 人论坛”(任院长、秘书长)并积极推动“PPP 研究院”(任院长)等交流活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库和跨界、跨部门学术交流平台。
目 录 **篇 基本思路与建言 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 3 以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改革中加快实现“中国梦”进程的政策建议 / 37 新供给主义宣言 / 62 以增加有效供给的“聪明投资”促进稳增长、促改革、优结构、护生态、 惠民生的建议 / 69 改善供给侧环境与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构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思路与建议 / 78 第二篇 从新供给视角看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改革 / 101 聚焦金融供给侧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新发展 / 105 破解中国直接融资难题 / 113 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驱动力 ——以新制度供给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拓展市场空间 / 129 中国式去杠杆:利用优先股空中加油 / 147 国有平台,整合分类,权益求平,渐进归一: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 土地制度改革的难题破解路径 ——基于深圳调研的报告 / 153 加快试点“股田制” ——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 / 1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供给经济学 / 207 经济“新二元结构”催生四大反常现象 / 224 “混合所有制”辨析 / 228 “法治化”取向下的历史潮流与中国经济社会转轨/ 240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收费制度研究 / 247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深化改革 / 258 扩大文化产品有效供给 释放文化消费需求 / 265 第三篇 新供给的基础理论创新探索 供给侧考察: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五维一体化”框架与包容性边界 探讨 / 275 “理性预期失灵”:立论、逻辑梳理及其“供给管理”矫正路径 / 316 “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 / 337 垄断竞争是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 347 先秦诸子经济思想的现代意义及重要启示 / 356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新供给经济学 / 360 经济学的“新框架”与“新供给”:创新中的重要联通和“集大成” 境界追求 / 364 第四篇 重大现实问题考察分析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 / 381 胡焕庸线:从我国基本国情看“半壁压强型” 环境压力与针对性能源、 环境战略策略 ——供给管理的重大课题 / 388 直面“中等收入陷阱”真问题 ——基于1962—2013 年全球数据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判断、认识 / 426 论中国优势 / 479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的城镇化 / 498 以“一元化”公共财政支持“市民化”为核心的我国新型城镇化 / 510 “政府价格信号”: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其化解之道 / 519 论国土开发城乡顶层规划与供给体系的优化提效 / 536 经济“新常态” 股市新起点 / 572 2015 年股市大震荡的透视与反思 / 577 对我国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条件前瞻性的分析认识 / 590 治理雾霾促进环保需充分运用经济手段, 破解“两大悖反” / 596 PPP :制度供给创新的正面效应和政府管理构架 / 602 PPP 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 / 6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体系建设与政策建议 / 637 代跋 为何今天中国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 646 附录 主编及作者简介 / 650
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作者所在的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提出了从供给侧发力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的一整套认识和建议,力求形成对主流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反思,并对为实现从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到习近平表述的“中国梦”现代化目标提供理论支撑。相关认识的切入点,是需要对已有的经济学成果有“破”有“立”。而引出的基本认识,就是中国为完成十三五“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任务并乘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抓住并处理好“理性的供给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命题。
最近经常听到“要素市场化配置”这个词,它听起来高大上,但具体是怎么回事,我总是有点模糊。这本书的书名《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让我觉得,它可能会在这方面提供很多清晰的解释。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中国的要素市场,比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目前存在哪些“梗阻”,为什么这些要素不能自由地流动和高效地组合。然后,它再通过“实践”的案例,来展示如何通过改革,打破这些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比如,在土地方面,会不会讲到如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资本方面,会不会探讨如何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让更多中小企业能够获得融资?在劳动力方面,会不会触及户籍制度改革和人才流动的相关问题?这本书的“思考”部分,更让我期待它能够对这些改革的长期影响,以及可能伴随的风险进行预判和分析。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素市场的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以及它将如何重塑中国的经济格局。
评分我一直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细节感到好奇,而《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这个书名,恰恰触碰到了我最感兴趣的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政策,更强调了“理念”和“思考”。这让我觉得,作者可能会从更深层次,去解析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比如它与新古典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等不同学派的联系与区别。我尤其想了解,在“理念”层面,它如何解释“要素配置效率”的提升,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降低对于经济增长的意义。而在“实践”方面,我期待它能通过具体的政策案例,比如税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国企改革等,来展示这些理念是如何落地生根的。更重要的是,书名中的“思考”,暗示了它可能还会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进行反思,并提出前瞻性的建议。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还能包含作者独立思考的书,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它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完整的供给侧改革知识体系,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但它并不是一本直接阐述这本书内容的读后感,而是从一个读者的视角,围绕“供给侧改革”这个宏大主题,延伸出与这本书可能涉及的理念、实践和思考相关的,但又不是直接复述书本内容的五段独立评价。 我一直觉得,“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虽然听起来很学术,但其实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这本书的书名虽然直白,但当我翻开它的时候,我并没有立刻看到那些生硬的理论解释,而是仿佛走进了一个正在发生的中国经济大转型。它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过去那种“拉动需求”的老路子,似乎越来越走不通了?比如,我们以前总是说要刺激消费,发消费券,多印钱,但结果呢?钱发下去了,东西并没有卖得更好,反而可能引发通胀。这本书的名字《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给我一种感觉,它会带我去看问题的根本,去理解为什么要把重点从“需求”转移到“供给”上来。是我们的生产方式有问题?是我们的产品不够好?还是我们的创新不够?这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思路,正是这本书让我期待的部分。我希望它能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来解释这些抽象的理念,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明白,供给侧改革究竟是要怎么改,改了之后,我们的产品会变得更具竞争力,我们的产业会更加升级,最终,我们消费者也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实惠的产品和服务。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让我联想到很多我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拿我们公司前几年来说,大家都在忙着扩大产能,好像产量上去了,生意就能越来越好。但结果呢?市场上的同质化产品太多了,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利润越来越薄。后来,公司开始强调“创新驱动”,要做差异化,要做高端产品。这不就是供给侧改革里常说的“提高供给质量”吗?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会深入剖析这种转变背后的逻辑,不仅仅是告诉我们“要创新”,而是要解释“为什么需要创新”,以及“如何有效地创新”。我尤其好奇它在“实践”这个部分,会不会讲到一些企业是如何成功转型,是如何从低端制造走向高附加值的例子。我希望它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看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用力,是继续拼数量,还是去拼质量和创新。这种来自一线实践的经验,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指导我们未来的方向。
评分读到《供给侧改革-理念.实践与思考》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前几年社会上关于“去产能”的讨论。很多传统行业,比如钢铁、煤炭,曾经都是国家的支柱,但随着时代发展,产能过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猜想,它应该会对这些“去产能”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的。毕竟,淘汰落后产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工人就业、企业转型,甚至是地方经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的维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去”,更重要的是解释“如何去”,以及去掉了之后,“路在何方”。它会不会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升级,让这些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会不会讲到如何发展新兴产业,来吸纳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一本好的书,不应该只是提出问题,更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对于像供给侧改革这样影响深远的战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